《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27)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27)
1. 何謂王叔和二十六脈
遲脈,呼吸三至。為陰盛陽虛之候,為寒、為痛。浮遲主表寒,沉遲主裡寒,居寸為氣虛,居尺為血虛,氣寒則縮,血寒則凝。
伏脈,輕手不見,重手亦無,按至於骨乃見。為關格閉塞之候。為積聚,為疝瘕、為霍亂、為溏泄、為停食、為水氣,為榮衛氣閉而厥逆。關前得之為陽伏,關後得之為陰伏。
濡脈,極軟而浮細。為血氣不足之候,為虛、為痹。為自汗。為下冷。寸濡驚悸,關濡少食,尺濡泄下。
弱脈:故而沉細,按之欲絕,為無氣虛損之候,為痿弱,為痼冷,為哄熱,為泄精,為虛汗,猶愈於微脈。
長脈,洪大出於本位,氣血俱有餘也,為陽毒內蘊,三焦煩郁為壯熱。若傷寒得長脈。欲汗而自解也。長而緩者,百病皆愈。
短脈,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是氣不足以導其血也。為陰中伏陽,為三焦氣壅,為宿食不消。諸病脈短,皆難治。
虛脈,遲大而軟,豁然而空、為氣血兩虛之候。為暑。坷煩滿,為多汗、為恍惚多驚,為小兒驚風。
促脈,按之來去甚數,時一止而復來,乃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也,或怒逆上,亦令脈促,為氣粗,為狂悶,為瘀血發狂,又為氣、血、飲、食、痰,五者或一有留滯乎其間,因而為促。
結脈,按之往來遲緩,時一止而復來,乃陰獨盛而陽不能相入也。為癥結,為七情所郁。浮結為寒邪滯經,沉結為積氣在內,又為氣、血、飲、食、痰,五者或一有留滯乎其間,因而為結,此二脈漸退則生,漸加則死。《經》云:胃之大絡,名曰虛里,結而橫有積矣。徐春甫云:結脈惟妊婦無妨。若平人痰火之人得之,近則一年半年,遠則三年,無不死者。
代脈,每至本臟,一歇不能自還,因而復動,由是復止,尋之良久乃復強起。曰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若不因病而人羸瘦,其脈代止,是一臟元氣真危亡之兆也。若因病而氣血驟損,以致元氣不續,或風家、痛家脈見代止,只為病脈,故傷寒家亦有心悸而脈代者,心腹痛。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蓋幾病之脈不可准也。又妊娠亦有代脈,此必二月之胎。
牢脈,沉而有力,動而不移,為氣喘息促,為皮膚者腫。牢而疾為發熱,牢而遲為發寒,遲疾不常,寒熱往來見牢脈者危。
動脈,狀如豆大,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多於關部見之、為痛、為驚、為虛勞體痛,為崩、為泄利,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
細脈,按之如蛛絲,蓋血冷氣虛不足以充故也,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內外俱冷,痿弱洞泄,憂勞過度,為傷濕、為積、為病在內及在下。前細後大,氣短;前大後細,脫血。六脈勻細,男平而女懷胎。
數脈,一息六至為煩滿,上為頭疼,上熱,中為脾熱,口臭胃翻,嘔逆;左關為肝熱,目赤,右尺為小便赤黃,大便閉澀。浮數表熱。沉數里熱。雜病初逢,多宜補藥。身有痛處,皆主癰作,數候多凶,勻健猶可,惟宜小兒,傷寒孕瘧,浮數,易飢易飽,數虛,下部生瘡。
白話文:
何謂王叔和二十六脈
遲脈:呼吸三次脈搏跳動一次。表示陰盛陽虛,感受寒邪,伴隨疼痛。脈浮而遲,表示表寒;脈沉而遲,表示裡寒;脈在寸關部,表示氣虛;脈在尺部,表示血虛;氣受寒則收縮,血受寒則凝滯。
伏脈:輕輕按壓摸不到,用力按壓也摸不到,按到骨頭上才能摸到。表示經絡閉塞,常見於積聚、疝氣、霍亂、腹瀉、食積、水腫、以及榮衛之氣閉塞導致的厥逆。脈在關前為陽伏,脈在關後為陰伏。
濡脈:脈搏極度柔軟而浮細。表示氣血不足,虛弱,痺證,自汗,下肢冰冷。寸口濡脈見於驚悸,關上濡脈見於少食,尺部濡脈見於泄瀉。
弱脈:脈搏沉細,按之將絕,表示氣虛損傷,常見於痿證、頑固性寒冷、虛熱、遺精、虛汗,比微脈稍好。
長脈:脈搏洪大而超出正常位置,氣血俱盛。表示陽毒內蘊,三焦煩熱,壯熱。若傷寒患者出現長脈,則欲汗解。長而緩的脈象,表示百病將愈。
短脈:脈搏兩端無力,中間略有力,不及正常位置,表示氣不足以推動血液運行。表示陰中伏陽,三焦氣機壅塞,宿食不消化。各種疾病出現短脈,都難以治療。
虛脈:脈搏遲大而軟弱,空虛無力。表示氣血兩虛,常見於中暑、腹部脹滿、多汗、神志恍惚、驚悸,小兒驚風。
促脈:按壓脈搏時,脈來去頻繁,時而停止時而復來,表示陽氣獨盛,陰氣不能制約,或者由於怒氣逆衝,也導致脈促。常見於氣粗、狂躁、瘀血發狂,以及氣、血、水液、飲食、痰飲等五種病邪中任何一種停滯於經絡所致。
結脈:按壓脈搏時,脈來去遲緩,時而停止時而復來,表示陰氣獨盛,陽氣不能進入。表示癥結,七情鬱結。脈浮而結,表示寒邪阻滯經絡;脈沉而結,表示氣滯積聚於內;以及氣、血、水液、飲食、痰飲等五種病邪中任何一種停滯於經絡所致。此脈逐漸減弱則病情好轉,逐漸加重則死亡。《內經》說:胃部的大絡脈,叫做虛里,脈結而橫行,則有積聚。徐春甫說:只有孕婦的結脈無妨,其他痰火體質的人出現此脈,輕則一年半年,重則三年,必死無疑。
代脈:脈搏每到本臟,便停頓不能繼續,然後又重新跳動,如此反覆,需等待很久才能再次有力跳動。表示形體消瘦,言語困難。若非疾病引起的消瘦,而脈搏出現代脈,則表示臟腑元氣將盡。若因疾病導致氣血驟減,元氣不能接續,或者風痺、疼痛等疾病出現代脈,則只是病脈,例如傷寒患者出現心悸和代脈,心腹疼痛,也會有結澀停頓不均勻的代脈,這種脈象不準確。妊娠也會出現代脈,這一定是懷孕兩個月的胎兒。
牢脈:脈搏沉而有力,搏動而不移動。表示氣喘、呼吸急促、皮膚腫脹。牢脈而脈搏急促表示發熱,牢脈而脈搏遲緩表示發寒,遲速不恆定,寒熱往來,出現牢脈者危重。
動脈:脈搏如豆粒大小,不往不來,停留在一個部位,多見於關脈部位。表示疼痛、驚恐、虛勞體痛、崩漏、泄瀉。陽氣動則汗出,陰氣動則發熱。
細脈:按壓脈搏時,如同蛛絲一樣細小,表示血寒氣虛,氣血不足以充盈脈管。表示元氣不足,乏力、精神不振、內外俱冷、痿弱、泄瀉、憂勞過度,以及感受濕邪、積聚、以及疾病在內臟或下焦。脈前細後大,表示氣短;脈前大後細,表示失血。六脈都細小,男子表示身體平和,女子表示懷孕。
數脈:一息六次脈搏跳動。表示煩躁、腹部脹滿。脈數而浮,表示表熱;脈數而沉,表示裡熱;各種雜病初期出現數脈,多應使用補藥。身體有痛處,則表示將要化膿,數脈多凶險,如果脈象勻稱有力,則尚可,尤其適合小兒,傷寒、妊娠瘧疾出現浮數脈,則易飢易飽;脈數而虛弱,則下部易生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