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阪營升

《經穴纂要》~ 卷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8)

1. 一穴有二名

大敦(肝),大順(正傳),中封(肝),懸泉(聚英)

中都(肝),中郄(醫統千金外臺脈經以中郄為本名),蠡溝(肝),交儀(聚英)

陰包(肝),陰胞(大全),大椎(督),百勞(大全)

強間(督),大羽(甲乙經),後頂(督),交沖(甲乙經)

至陽(督),肺底(醫學原始),風府(督),舌本(甲乙經)

神庭(督),髮際(本事方),兌端(督),壯骨(甲乙經)

玉堂(任),玉英(甲乙經),中庭(任),龍頷(千金翼)

齗基(任),下頤(王注)

白話文:

一穴有二名:

許多穴位擁有兩個或以上的稱呼。例如,大敦穴也稱大順;中封穴也稱懸泉;中都穴也稱中郄;蠡溝穴也稱交儀;陰包穴也稱陰胞;大椎穴也稱百勞;強間穴也稱大羽;後頂穴也稱交沖;至陽穴也稱肺底;風府穴也稱舌本;神庭穴也稱髮際;兌端穴也稱壯骨;玉堂穴也稱玉英;中庭穴也稱龍頷;齗基穴也稱下頤。

2. 一穴有三名

承泣(胃),鼷穴(甲乙經),面窌(甲乙經)

頰車(胃),機關(聚英),曲牙(聚英)

地倉(胃),會維(甲乙經),胃維(外臺秘要)

人迎(胃),天五會(甲乙經),五會(銅人經)

水突(胃),水門(甲乙經),水天(甲乙經)

三里(胃),下陵三里(靈樞),鬼邪(千金方)

巨虛上廉(胃),上廉(靈樞),上巨虛(銅人經)

巨虛下廉(胃),下廉(靈樞),下巨虛(銅人經)

衝門(脾),茲宮(甲乙經),上茲宮(醫統)

腹結(睥),腹屈(甲乙經),腸窟(外臺秘要聚英作陽屈)

通天(膀胱),天臼(甲乙經),天伯(銅人經)

絡卻(膀胱),強陽(甲乙經),腦蓋(甲乙經)

承筋(膀胱),腨腸(甲乙經),直腸(甲乙經)

申脈(膀胱),陽蹻(千金方),鬼路(千金方)

太赫(腎),陰維(甲乙經),陰關(甲乙經)

氣穴(腎),胞門(甲乙經),子戶(甲乙經)

陰都(腎),食宮(甲乙經),石宮(銅人經)

勞宮(心包),五里(甲乙經),掌中(資生經醫學原始)

三陽絡(三焦),通關(圖翼),通間(王注)

臑會(三焦),臑窌(甲乙經),臑交(聚英)

絲竹空(三焦),巨髎(甲乙經),目髎(外臺秘要)

率谷(膽),率骨(大全),耳尖(銀海精微)

輒筋(膽),神光(聚英),膽募(聚英)

日月(膽),神光(神照集),膽募(神照集)

京門(膽),氣府(甲乙經),氣俞(甲乙經)

陽陵泉(膽),陽之陵泉(靈樞),陽陵(神應經)

陽交(膽),別陽(甲乙經),足窌(甲乙經)

陽輔(膽),絕骨(刺瘧論王注),分肉(氣穴論)

懸鐘(膽),絕骨(千金方聚英醫學原始),髓會(醫學原始)

命門(督),屬累(甲乙經),精宮(醫學原始)

脊中(督徐氏作柱),神宗(銅人經),脊俞(明堂經徐氏)

上星(督),神堂(圖翼),鬼堂(千金方)

素髎(督),面王(甲乙經銅人王作正資生作上外臺作玉),準頭(金鑑)

曲骨(任),回骨(銅人經),屈骨(千金方)

水分(任),分水(神農皇帝針灸圖聖惠方),中守(千金方)

上脘(任),上管(徐氏大全),胃脘(徐氏大全)

天突(任),玉戶(甲乙經),天瞿(徐氏大全)

廉泉(任),木池(甲乙經),舌本(醫統)

白話文:

[一穴有三名]

  • 承泣穴:在胃經上,又稱為鼷穴、面窌。
  • 頰車穴:在胃經上,也叫做機關、曲牙。
  • 地倉穴:在胃經上,又稱為會維、胃維。
  • 人迎穴:在胃經上,亦被叫做天五會、五會。
  • 水突穴:在胃經上,還稱為水門、水天。
  • 三里穴:在胃經上,也叫做下陵三里、鬼邪。
  • 巨虛上廉穴:在胃經上,又稱為上廉、上巨虛。
  • 巨虛下廉穴:在胃經上,也叫做下廉、下巨虛。
  • 衝門穴:在脾經上,又稱為茲宮、上茲宮。
  • 腹結穴:在脾經上,亦被叫做腹屈、腸窟。
  • 通天穴:在膀胱經上,又稱為天臼、天伯。
  • 綜卻穴:在膀胱經上,也叫做強陽、腦蓋。
  • 承筋穴:在膀胱經上,還稱為腨腸、直腸。
  • 申脈穴:在膀胱經上,亦被叫做陽蹻、鬼路。
  • 太赫穴:在腎經上,又稱為陰維、陰關。
  • 氣穴穴:在腎經上,也叫做胞門、子戶。
  • 陰都穴:在腎經上,還稱為食宮、石宮。
  • 勞宮穴:在心包經上,亦被叫做五里、掌中。
  • 三陽絡穴:在三焦經上,又稱為通關、通間。
  • 臑會穴:在三焦經上,也叫做臑窌、臑交。
  • 絲竹空穴:在三焦經上,又稱為巨髎、目髎。
  • 率谷穴:在膽經上,亦被叫做率骨、耳尖。
  • 輒筋穴:在膽經上,還稱為神光、膽募。
  • 日月穴:在膽經上,亦被叫做神光、膽募。
  • 京門穴:在膽經上,又稱為氣府、氣俞。
  • 陽陵泉穴:在膽經上,也叫做陽之陵泉、陽陵。
  • 陽交穴:在膽經上,還稱為別陽、足窌。
  • 陽輔穴:在膽經上,亦被叫做絕骨、分肉。
  • 懸鐘穴:在膽經上,又稱為絕骨、髓會。
  • 命門穴:在督脈上,亦被叫做屬累、精宮。
  • 脊中穴:在督脈上,還稱為神宗、脊俞。
  • 上星穴:在督脈上,亦被叫做神堂、鬼堂。
  • 素髎穴:在督脈上,又稱為面王、準頭。
  • 曲骨穴:在任脈上,亦被叫做回骨、屈骨。
  • 水分穴:在任脈上,還稱為分水、中守。
  • 上脘穴:在任脈上,亦被叫做上管、胃脘。
  • 天突穴:在任脈上,又稱為玉戶、天瞿。
  • 廉泉穴:在任脈上,亦被叫做木池、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