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

《千金寶要》~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小兒第二

小兒廢灶火丹,初起足趺,正赤色者,以棗根煮汁,沐浴五六度自愈。

小兒風瘙隱疹,心迷悶,巴豆二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故帛染汁拭之。大人加減用之。

又方:礬石二兩,末之;酒三升,漬令消。帛染拭病上。

又方:吳茱萸一升,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帛染拭病上。

小兒隱疹入腹,體強舌乾,蕪菁子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蠶砂二升,水二升,煮去渣洗之。

又方:鹽湯洗了,以蓼子挼敷之。

又方:車前子作末敷之。

諸丹毒,渠中藻菜,細切熟搗,敷丹上,厚三分,干易之。

又方:蕓薹菜,熟搗厚封之,隨手即消。如餘熱氣未愈,但三日內封之,使醒,醒好瘥止。

五色油丹,縛母豬枕頭臥之良。

又方:牛屎塗之,干則易之。

赤流腫,搗火麻子,水和敷之。

又方:以羊脂煎了磨之。赤黑丹起遍身者殺人。

小兒瘡,初起熛漿似火瘡,熟搗桃仁,以面脂和敷之。亦治遍身赤腫。

小兒身體頭面生瘡,榆白皮隨多少,曝令乾,末之,醋和塗綿,以敷瘡上,蟲自出。

小兒丹毒,馬齒莧一握,搗取汁飲之,以滓敷之。

又方:搗赤小豆五合,水和取汁,飲之一合良。滓塗五心。

又方:濃煮大豆汁塗之良。瘥亦無瘢痕。

又方:臘月豬脂和釜下土敷之,干則易之。

小兒五色丹,搗蒴藋葉敷之。

又方:薤白一把,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柏葉一升,麻子末一升,以水五升,煮三沸,百日兒每服三合。

又方:搗石榴汁服之。

又方:亂髮灰、鹿角灰等分,三歲兒以水和服三錢匕,日二。

小兒赤白痢,單服生地黃汁一合。

小兒熱痢,煮木瓜葉飲之。

小兒冷痢,蓼菜搗汁,量大小飲之。一作芥菜。

又方:搗蒜,敷兩足下。

小兒暴痢,赤小豆末,酒和塗足下,日三。油和亦得。

小兒蠱毒痢,藍青汁一升二合,分為四服飲之。

小兒渴痢,搗木瓜汁飲之。

小兒頭不生髮,楸葉搗汁敷之。

小兒瘻瘡,家中石灰厚敷之。

小兒浸淫瘡,以灶下黃土,發灰等分末之,以豬脂和敷之。

小兒疥瘡,以臭酥和胡粉敷之。

小兒濕癬,煎馬尿洗。

小兒斑瘡入眼,浮萍陰乾為末,以生羊子肝半個,入盞內,以杖子刺碎,沒水半合,絞取肝汁,食後調下。不甚者,一服已。傷目者,十服見效。大人亦可用。

小兒赤熱腫目,川大黃、白礬、朴硝等分為末,冷水調作掩子,貼目上。

小兒重舌,腫起舌下,以朴硝研水,敷咽喉外;其內用成塊者含,涎出乃平。

又方:地蜱蟲和薄荷研汁,帛包,蘸舌下腫起重舌。

極證,用指去爪,先於舌下筋上擦至根,漸深深擦,如此三次。又用手蘸水,取項後燕窠小坑中筋自上趕下,至小窟深深擦入三次。小兒若飲乳勝前,則病去矣。

白話文:

小兒患丹毒初期,腳背紅腫發熱,可用棗根煮水沐浴,反覆五到六次即可痊癒。

小兒患風瘙癢疹,伴隨心煩氣悶,可用巴豆二兩,加水七升煮成三升,用布蘸藥汁擦拭患處。成人用量可酌情增減。

另一方:用白礬二兩研末,加酒三升浸泡至溶解,用布蘸藥汁擦拭患處。

另一方:用吳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用布蘸藥汁擦拭患處。

小兒患隱疹,疹子入腹,身體強壯但舌頭乾燥,可用蕪菁子研末,用酒送服,每次方寸匕(約一匙),每日三次。

另一方:用蠶砂二升,加水二升煮沸,去渣後用藥水清洗患處。

另一方:用鹽水清洗患處,再用蓼子揉碎敷於患處。

另一方:用車前子研末敷於患處。

各種丹毒,可用渠中藻菜切碎搗爛,厚約三分敷於患處,乾燥後更換。

另一方:用蕓薹菜搗爛厚敷於患處,很快就會消腫。如果餘熱未消,只需連續三天敷藥,待其痊癒即可。

患五色丹毒,可用縛好的母豬枕頭壓在患處。

另一方:用牛糞塗抹患處,乾燥後更換。

患赤色腫痛,可用火麻子搗爛,加水調和後敷於患處。

另一方:將羊脂煎熬後研磨,敷於患處。全身出現赤黑丹毒則危及生命。

小兒患瘡瘍初期,如火泡般,可用桃仁搗爛,加面脂調和後敷於患處,也可治療全身赤腫。

小兒頭面生瘡,可用適量榆白皮曬乾研末,加醋調和後塗於棉布,敷於患處,蟲子就會自行出來。

小兒患丹毒,可用馬齒莧一把,搗爛取汁飲用,渣滓敷於患處。

另一方:搗爛赤小豆五合,加水取汁,飲用一合,渣滓塗於五心(手掌心、腳心)。

另一方:用濃煮的大豆汁塗抹患處,痊癒後不留疤痕。

另一方:將臘月豬脂和釜下土混合後敷於患處,乾燥後更換。

小兒患五色丹毒,可用搗爛的蒴藋葉敷於患處。

另一方:取薤白一把,豉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用。

另一方:取柏葉一升,麻子末一升,加水五升,煮沸三次,百日齡嬰兒每次服用三合。

另一方:服用搗爛的石榴汁。

另一方:取亂髮灰、鹿角灰等量混合,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三錢,每日二次。

小兒患赤白痢,單服用生地黃汁一合。

小兒患熱痢,煮木瓜葉飲用。

小兒患冷痢,將蓼菜搗爛取汁,根據年齡多少飲用,也可用芥菜代替。

另一方:將大蒜搗爛,敷於雙腳底部。

小兒患暴痢,將赤小豆研末,加酒調和後塗於腳底,每日三次,也可加油調和。

小兒患蠱毒導致的痢疾,用藍靛汁一升二合,分四次服用。

小兒患渴痢,服用搗爛的木瓜汁。

小兒頭髮不生長,用楸葉搗爛取汁敷於頭皮。

小兒患瘻瘡,用家中石灰厚敷於患處。

小兒患浸淫瘡,取灶下黃土和頭髮灰等量混合研末,加豬脂調和後敷於患處。

小兒患疥瘡,用臭酥和胡粉混合敷於患處。

小兒患濕癬,用煮沸的馬尿清洗患處。

小兒患斑瘡入眼,將浮萍曬乾研末,取新鮮羊肝半個,用棍棒搗碎,加水半合,絞取肝汁,飯後服用。病情不嚴重者,一服即可;眼睛受損嚴重者,十服可見效,成人也可使用。

小兒患赤熱腫目,將川大黃、白礬、朴硝等量混合研末,用冷水調和後作成藥餅貼於眼部。

小兒患舌下腫脹,用朴硝研末加水,敷於咽喉外;舌下腫塊可用成塊的朴硝含服,待唾液流出後腫脹就會消退。

另一方:將地蜱蟲和薄荷研末取汁,用布包裹後蘸取藥汁敷於舌下腫脹處。

病情危重時,可用手指甲刮拭舌下筋,從舌根處向舌尖刮拭三次;再用手指蘸水,刮拭項後髮際線下方的小坑中的筋絡,從上向下刮拭三次。如果小兒能喝奶,則病情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