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

《千金寶要》~ 卷之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

1. 瘡疽癰腫第八

發背,亂髮灰,酒服方寸匕。亦治瘭疽。

又方:飲鐵漿二升取利。

又方:三年醋滓,微火煎令稠,和牛脂敷上,日一易。

又方:豬脂敷上,日四五。亦治髮乳。

又方:豬羊脂切作片,冷水浸貼上,暖則易之,五六十片瘥。初貼少許即寒,寒定好眠,甚妙。

又方:燒鹿角灰,醋和敷之,日四五。

瘭疽,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剝之汁出,蕪青子熬搗,帛裹,展轉敷上良。

又方:以麻子熬作末,摩其上良。

又方:酒和麵敷之。

又方:剝去瘡痂,溫醋泔清洗之,以胡燕窠和百日男兒屎如膏敷之。

又方:亂髮灰服方寸匕,日三。亦治發背。

又方:煮蕓薹菜,取汁一升服之。並食干熟蕓薹數頓,少與鹽漿。冬月用其子,水和服之。

又方:以豬膽敷之良。

又方:枸杞根、葵根葉煮汁,煎如糖,服之隨意。

又方:臘月糖晝夜浸之,數日乃愈。

疽潰後,鹽湯洗拭了,燒皂角灰粉之良。

又方:以牛耳中垢敷之良。

又方:以生麻油滓,綿裹帛瘡上,蟲出。

又方:以沸湯灌瘡中三四遍。

疽似癰而小有異,今日去膿了,明日還滿,膿如小豆汁者,蕓薹熟搗,濕布袋盛之,埋熱灰中,更互熨之,即快得安,不過再三即瘥。冬用乾者。

又方:皂角煎湯洗,拭乾,以柏皮末敷,勿令作痂。

一切腫毒,痛不可忍者,取蓖麻子搗,敷之即瘥。

惡毒腫,一宿可殺人者,茴香草搗取汁,飲一升,日三四服,滓敷腫上。冬中根亦可用。起死神方。

魚臍疔瘡,不大痛者殺人,以寒食餳敷之良。又硬者,燒灰塗貼即瘥。

又方:先以針刺瘡上,四畔作孔,搗白苣取汁,滴瘡孔內。

疔腫忌見麻勃,見即死者,以針刺四邊及中心,塗雄黃末立愈。一云塗黃土。

又方:鼠新坌土和小兒尿敷之。

又方:鐵衣末和人乳汁,敷之立可。

又方:小豆花為末,敷之瘥。

又方:人屎尖敷之立瘥。

又方:以四神丹一枚,當頭上安,經宿則根出矣。四神丹方在第十二卷中。

因瘡腫痛者,皆中水及中風寒所作,其腫入腹則殺人,溫桑灰汁漬之,冷復溫之,常令熱,神秘。

治癰,芫花為末膠和如粥敷之。

瘡發心胸以下者,武都雄黃、松脂各三兩,和為塊,刀子刮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不瘥更合。

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生商陸根搗敷之,干則易之,取軟為度。又治濕漏諸癰癤。

又方:蜀桑根白皮陰乾搗末,炷膠,以酒和藥敷腫,即拔出根。

又方:醋和莨菪子末敷頭上,即拔出根。

又方:蛇脫皮貼之,經宿瘥。

又方:梁上塵、葵根莖灰等分,醋和敷之即瘥。

又方:櫟子一枚,以醋於青石上磨之,以塗腫上,干更塗。不過十度即愈。

又方:當上灸之百壯,石子當碎出。如不出,益壯乃佳。

癰腫痛,煩悶,生楸葉十重貼之,以帛包,令緩急得所,日二易,止痛兼消腫,蝕膿甚良,勝於眾物。如冬月先收乾者,用時鹽潤之。亦可薄削楸皮用之。

癰始覺腫令消,以莨菪末三指撮,水和服之,日三,神良。

已結膿使聚,栝蔞根末之,苦酒和敷上,燥則易。赤小豆亦佳。

癰腫,芥子末,湯和敷紙上貼之。

又方:白姜石末,蒜和搗敷上瘥。

又方:馬鞭草搗敷上,即頭出。

又方:灸兩足大拇趾奇中立瘥,仍隨病左右。

癤無頭者,吞葵子一枚,不得多服。

又方:燒葛蔓灰,封上自消。牛糞灰亦佳。

又方:鼠黏根葉貼之。

又方:水和雀糞敷之。

又方:生椒末、釜下土等分,醋和塗之。一法有曲末。

癰有膿令潰,雞羽三七枚,燒末服之即潰。

又方:人乳和麵敷上,比曉膿血出並盡,不用近手。

又方:箔經繩燒灰末,臘月豬脂和敷下畔即潰。不須針灸。

膿潰後瘡不合,熟嚼大豆敷之。

又方:炒烏麻令黑,熟搗敷之。

又方:牛糞敷之,干則易。

又方:燒破蒲席灰,臘月豬脂和,內孔中。

癰久不差,馬齒葉搗汁,煎敷之。

癰癤潰後膿不斷,及諸物刺傷瘡不瘥者,石硫黃粉一兩,箸一片,捶頭碎,少濕,內硫黃中,以刺瘡孔,瘡差為度。

癰,肉中如眼,諸藥不效,犯疔瘡,蕪菁根、鐵生衣等分,和搗,以大針刺作孔,復削蕪菁根如針大,以前鐵生衣塗上刺孔中,又塗所搗者封上,仍以方寸匕緋帛塗貼之,有膿出易之,須臾拔根立瘥。忌油膩、生冷、醋滑、五辛、陳臭、黏食。

又方:刺瘡頭及四畔,令汁極出,搗生慄黃敷上,以面圍之。勿令黃出,從旦至午,根即拔矣。

又方:以面圍瘡如前法,以針亂刺瘡,銅器煮醋令沸,瀉面圍中,令容一盞,冷則易之,三度即拔根出。

又方:取蛇脫皮如雞子大,以水四升,煮三四沸,去滓,頓服立瘥。

又方:取蒼耳苗搗,取汁一二升飲之,滓敷上立瘥。

一方:灸掌後橫文後五指,男左女右,七壯。

癰,肉中如眼,諸藥不效,取附子削令如棋子,安腫上,以唾貼,以火灸之,令附子欲焦。復唾濕,復以火灸之。如是三度,令附子熱氣微內即瘥。

一切腫毒疼痛,取蓖麻子熟搗,敷之即瘥。

腳腫向上至腹即殺人者,赤小豆一斗,以水三斗,煮令爛,出豆,以汁浸腳至膝,每日一度瘥止。若已入腹,不須浸,但煮豆食之。忌鹽菜米麵等。渴飲汁,瘥乃止。瘡久不瘥,瘥而復發,骨從孔出,名骨疽,以豬脂和楸葉搗封之。

又方:搗白楊葉敷之。

又方:蕪菁子搗敷之,帛裹,一日一易。

又方:穿地作坑,口小里大,深三尺,取乾雞屎二升,以艾及荊葉搗碎,和雞屎,令可燃火,坑中燒之,令煙出,將疽就坑口熏之,以衣擁口,勿泄氣,半日當有蟲出,甚效。

附骨疽,槲皮燒末,飲服方寸匕。

又方:灸間使後一寸,隨年壯立瘥。

一切疔腫,蒼耳根、莖、苗、子,但取一色,燒為灰,酢泔澱和如泥,塗上,干則易之,不過十度,即拔根出神良。

又方:取鐵漿,每飲一升立瘥。

又方:面和臘月豬脂,封上立瘥。

又方:蒺藜子一升,燒灰,釅醋和,封上,經宿便瘥。或針破頭封上更佳。

又方:皂角子取仁作末敷之,五日內瘥。

又方:艾蒿一擔,燒作灰,於竹筒中淋取汁,以一二合和石灰如麵漿,以針刺瘡中至痛即點之,點三遍,其根自拔。

赤眼疔,熬白粉令黑,蜜和敷之良。

又方:以新坌鼠壤,水和塗之,熱則易之。

又方:搗馬牙齒末,臘月豬脂和敷之,可拔根出。亦燒灰用。

火燒瘡,慎不得以冷水洗,熱得冷更深入骨,壞人筋骨難瘥。初被火燒,急更向火灸,雖大痛強忍之,一食久,即不痛,神驗。

又方:家中一女子火燒手,且浸浸至掌,急以酸酢升余浸之,出酢尚痛,時不痛止,不瘡不膿不瘢,神妙,神妙。

又方:末熬油麻和梔子仁塗之,惟厚為佳。

又方:已成瘡者,燒白糖灰粉之,即燥立瘥。

因瘡而腫痛劇者,數日死,或中風寒,或中水,或中狐尿刺,燒黍穰,若牛馬屎,若生桑條,燒取多煙以熏之,汗出愈。如無生桑條,取得多煙之物燒熏,汗出愈。

又方:熱蠟內瘡中,新瘡亦善。

又方:以鳧公英草、根、莖白汁塗之。惟多塗為佳,大神效。此草蜀中名耳瘢菜,關中名苟乳。(乳,奴狗切。)

腸癰,雄雞頂上毛並屎燒作末,空心酒服。

又方:截取檐頭尖少許,燒作灰,水和服。當作孔出膿血愈。

又方:瓜子三升末之,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

又方:死上塚上土作泥塗之。

內癰未作頭者,服雞屎即瘥。

又方:腸癰,屈兩肘,正灸肘頭銳骨各百壯,則下膿血即瘥。

婦人妒乳取葵莖灰末之,飲服方寸匕,日三即愈。一法為末,不為灰。

又一方:取研米槌二枚,炙令熱,以絮及故帛拓乳上,以捶更互熨之瘥止。

乳癰,以水罐盛酢泔清,燒石令熱,內中沸止,更燒如前,少熱,內乳漬之,冷更燒石內漬,不過三燒石即愈。

又一方:取蔥白搗敷之,並絞汁一升,頓服即愈。

又方:柳根削取上皮,搗令熟,熬令溫,盛練袋中熨乳上,干則易之,一宿即愈。

又方:鹿角治下篩,以豬脂上清汁服方寸匕,不過再服,亦可以醋漿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