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針經》~ 卷四 (12)
卷四 (12)
1. 幼科總賦下篇
凡治小兒,先詳母氣;(如母有火者,子必有火病之類,或虛或寒仿此。)察脈投方,每宜母子同餌。溺白多由濕熱,氣虛下陷亦然;吐乳半屬虛寒,(實熱者少,總由胃弱所致。)若乳母有疾者亦當兼治。景岳療吐瀉,純用參姜;(凡用參湯之十,加椒薑湯之一。有二案,詳原集。
並景岳《小兒則》。)薛氏治癲癇,多從補例。(紫河車丸,治胎驚亦然。)發痧大勢,(自熱起至收完,但診其)右手一指脈最喜浮洪;(洪大有力,雖有別症,亦不為害。)飢甚躁煩,未必盡由藥誤。疹遲腹痛,勿言傷食而用攻消;瀉痢因傷於生冷格陽,莫以口瘡疑桂附。
(服參、朮、薑、桂,唇口生瘡,易以附子,更咽腫,然喜極滾湯飲,乃增附子錢半,及參、地、薑、桂、肉果之屬,瀉漸止而喉口亦痊。同上。)肺熱咳嗽脾虛不能食,先實脾益黃散而次瀉肺(瀉白散;錢氏。)胃虛中暑,(不能分別水穀。)當益胃則暑易祛。(白朮人參湯。
程氏。)搐由肝熱,(瀉青丸、導赤散,錢氏。)或主脾虛。(脾受風擾,故四肢發搐,宜獨參湯。汪石山。)露睛由肝肺之相勝,肢冷屬木土之不和。(木氣乘脾。錢氏。)搐發百日之中,真者(內生驚癇)發頻必死;(不過三兩次。)假者由風冷外傷,(口中氣出必熱,雖頻發不妨。
)硃砂新汲水磨塗五心可止。(同上。)胎驚生下即病宜服河車,(見上薛氏。)胎暈大補氣血而已。(《名醫類案》。)胎癇(痰喘、上視、身反張、啼聲不出)輕可治而重難痊,(曾氏。)潮熱按五行(如寅卯辰時潮熱發搐者,此肝旺也。余仿此)而勿過泥。(錢氏、薛氏,俱按時論治,而景岳則謂病變不測,此說亦難拘。
)驚搐熱症居多,誤治(遽用蠶、蠍、烏、附之屬)使成壞病,導赤散加味(防風、薄荷、山梔、麥冬,《準繩》注極言其效)是良方,二枳實、殼參甘(止四味名寬氣飲)亦近理。(曾氏云:治搐以寬氣為主:氣順則搐止。)朮附子薑棗甘草,(名朮附湯。)慢脾聖藥;(薛氏。
)人參竹瀝,虛痙通方。(痙比癇為虛多,是氣虛有痰兼火,用此治之,不用風藥。丹溪。)鉤藤散佐異功散,主慢驚而木來侮土;(薛氏。)瀉青丸同六味丸,治肝有風而身強直反張。(錢氏。)平血脈而順氣豁痰,(通行心經。)定癇最妥;仁齋。熄風火而清肝滋腎,止痙彌良。
(薛氏。)尿澀屬陰虛,治用地黃湯送滋腎丸;搖頭或弄舌,藥加金線重樓。(一名草河車,一名蚤休,錢氏方名白甘遂。肥兒丸(黃連、蕪荑、神麯、麥芽等分,水丸。)愈肝疳而目生白翳晡熱羸瘦:瀉黃散治吐舌而良久不收。(薛氏。)香脯散(炙豬肉醮膩粉)療噤口而痢頻,金液丹救吐利劇而氣已絕。
白話文:
治療小兒疾病,首先要詳細了解母親的身體狀況;(例如母親體內有火氣,那麼孩子也容易有火熱的疾病,虛弱或寒冷的情況也以此類推)。診斷脈象後開立藥方,最好讓母親和孩子同時服用。小便呈現白色多半是因為濕熱,氣虛下陷也會這樣;吐奶多半屬於虛寒體質,(實熱的情況較少,主要是因為腸胃虛弱導致),如果哺乳的母親有疾病,也要同時治療。
景岳治療嘔吐和腹瀉,完全使用人參和生薑;(每使用十份人參湯,就加入一份生薑湯。有兩個案例,詳細記錄在原書中。並參考景岳的《小兒則》)。薛氏治療癲癇,多採用補益的方法。(使用紫河車丸,治療胎兒驚嚇也有效)。發痧的時候,(從發熱開始到完全恢復的過程,但要診斷)右手食指的脈象最喜歡呈現浮大且有力的狀態;(脈象洪大有力,即使有其他症狀,也不會有危害)。
過度飢餓引起的焦躁不安,未必都是用藥錯誤所導致。出疹子較慢且腹痛,不要說是吃了傷食的東西而用攻伐消導的藥物;腹瀉是因為吃了生冷食物導致的虛陽外越,不要因為口腔潰瘍就懷疑是使用桂附類藥物所致。(曾經有人服用人參、白朮、生薑、桂枝後,嘴唇和口腔出現潰瘍,改用附子後,又出現咽喉腫痛,但此人喜歡喝極燙的熱湯,於是增加附子的用量到一錢半,同時搭配人參、熟地、生薑、肉桂、肉豆蔻等藥物,腹瀉逐漸停止,咽喉和口腔也痊癒。 同上)
肺熱咳嗽,脾虛無法進食,應該先調理脾胃,使用益黃散來補脾,然後再使用瀉白散來瀉肺(錢氏)。胃虛而中暑,(無法分辨水和食物),應當益氣健胃,這樣暑氣就容易消退。(使用白朮人參湯。程氏)。抽搐的原因是肝熱,(使用瀉青丸、導赤散,錢氏),也可能是脾虛。(脾受到風邪侵擾,所以四肢會出現抽搐,應當使用獨參湯。汪石山)。眼睛外露是因為肝和肺的互相克制,四肢冰冷屬於肝脾不調。(肝氣侵犯脾胃。錢氏)。
出生一百天內的抽搐,如果是真的(內生驚癇),發作頻繁必定死亡;(通常不會超過兩三次)。如果是假的,是由風寒外傷引起的,(嘴裡呼出的氣一定是熱的,即使頻繁發作也沒關係。)用硃砂磨成水塗抹在手心腳心可以止住。(同上)。胎兒驚嚇出生後就生病,應該服用紫河車,(參考上面薛氏的說法),胎兒暈厥只需要大補氣血就可以了。(出自《名醫類案》)。
胎兒癲癇(有痰喘、眼睛上翻、身體反張、啼哭不出聲的症狀)輕微的可以治癒,嚴重的就難以痊癒,(曾氏)。潮熱要按照五行的時間來判斷(例如在寅時、卯時、辰時出現潮熱抽搐,這是肝氣過旺引起的。其他情況以此類推),不要過於拘泥。(錢氏、薛氏,都按照時間來論治,而景岳則認為疾病變化難以預料,這種說法也不必拘泥。)
驚嚇抽搐多半是熱症,誤用(隨意使用蠶、蠍子、烏頭、附子之類的藥物)會導致病情惡化,使用加味的導赤散(加入防風、薄荷、山梔、麥冬,《準繩》的註解極力稱讚它的療效)是良方,使用二枳實、枳殼、人參、甘草(這四味藥的合方名為寬氣飲)也是有道理的。(曾氏說:治療抽搐以寬暢氣機為主:氣機順暢則抽搐停止。)白朮、附子、生薑、大棗、甘草(這個方子叫做朮附湯)是治療慢脾風的良藥。(薛氏)。
人參、竹瀝是治療虛性痙攣的通用方。(痙攣比癲癇虛症更多,是氣虛有痰且有火,使用此方來治療,不用祛風藥。丹溪)。鉤藤散佐以異功散,主要治療慢驚風且是肝木反侮脾土的症狀。(薛氏)。瀉青丸搭配六味丸,治療肝風導致的身體僵硬反張。(錢氏)。平順血脈,疏理氣機,化解痰涎,(通行心經),對於治療癲癇最為有效;仁齋。熄滅肝火,清肝滋陰補腎,對於止痙效果非常好。(薛氏)。
小便不暢屬於陰虛,用六味地黃湯送服滋腎丸來治療;搖頭或伸舌頭,藥物中加入金線重樓(又名草河車,又名蚤休,錢氏的藥方名為白甘遂)。肥兒丸(黃連、蕪荑、神麯、麥芽等分,做成水丸)可以治療肝疳,並且改善眼睛出現白翳、傍晚發熱、身體消瘦的情況;用瀉黃散治療伸舌頭且長時間收不回來的症狀。(薛氏)。香脯散(烤豬肉沾上膩粉)可以治療牙關緊閉且腹瀉頻繁的症狀,金液丹可以救治嘔吐腹瀉嚴重、氣息衰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