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針經》~ 卷四 (5)
卷四 (5)
1. 產後諸症
新產婦人有三病,《金匱》班班,(一痙,為筋病;二鬱冒,為神病;三大便難,為液病。)亡血傷津所致,舉一可以反三。惡露乘虛上攻,熱童便能清昏暈;神迷煩亂,(由血下多而暈。)芎歸湯加入人參澤蘭。(亦佐童便。)丹溪云:產後當以大補氣血為主之言,豈宜偏執;景岳列辨之論,(詳原集。
)所貴徐參。敗血上衝有三,如果衝心多死,(用花蕊石散,或琥珀黑龍丹,如雖悶亂,不至顛狂者,失笑散加鬱金。)沖胃則五死五生,(五積散,或平胃加薑、桂;不應,送來復丹。)沖肺則十全一二。(人參、蘇木,甚則加芒硝。右惡露上攻,及敗血上衝二條,本張氏潞玉。
)有如發熱淋汗,陰虛陽竄,氣自湧泉小腹中下衝腸臆,神迷昏譫,甘緩救逆先投,(龍骨、牡蠣、桂枝、小麥,甘草、南棗。)固補寧神繼贊。(人參、龍齒、棗仁、茯神、枸杞、建蓮、紫石英。)及乎陽飛欲脫,(寒戰微熱,巔痛頭暈,神昏妄見,短氣呵欠。)參附桂枝、炮姜又茯苓,炙草同貫。
(上共一症。)下虛厥氣上攻,少腹沖及心下痛抵脘中,(脹滿不嘔。)柔陽可安衝任,枸杞柏子仁、小茴茯神歸身蓯蓉。(又紫石英、河車、茯苓、桂圓。)若其頭痛汗出,煩渴陽浮,勿疑外感,鬱冒堪憂,牡蠣生地阿膠為主,炒山楂茺蔚子兼投。更如濁陰上逆,噁心不食,冷汗躁煩,最防暴脫,姜附澤瀉人參,童便還宜衝入。
或汗出瀉利而神衰,(寒熱胸痞腹痛。)參附人尿沖豬膽汁。或其驟加驚恐,陽冒為厥,(左肢麻木,耳竅失殈。)鎮陽填陰,治堪意悉。(熟地、龜甲、天冬、萸肉、五味,磁石、茯神、建蓮。)又有胞損尿淋,筋脈牽掣,柏子仁茯苓桑螵蛸,山萸沙蒺藜。若夫下虛氣散,誤服克伐腹大且滿,(按之則痛。
)腎氣丸去附子炒炭為湯,琥珀調沖莫緩。如其形寒脈濡,(面黃腹滿。)衝任必須溫暖。(鹿角霜、補骨脂、紫石英、茯苓、桂心、小茴香。)又或腹脹夜甚,怯冷便溏,附子理中湯為合,茯苓枳實兼襄。陰虛陽冒而成癇,(厥逆痰潮,神志潰散。)琥珀散治兼鎮補;(人參、白芍、鐵落、辰砂、磁石、遠志、菖蒲、牛黃、琥珀。
)新產神迷如寐而涎湧,(頻吐青綠水沫。)附子梗米湯參合人參煨姜。若夫蓐損治法,彷佛虛勞,充養宜資血肉,(河車、羊內腎、阿膠、淡菜之屬。)奇經尤必兼調。(上約《指南案》論。)又聞用硝黃而積瘀不化,(腹痛脹硬,常熱,不食,唇焦舌裂,目赤,脈結澀而無根。
)大劑溫補始收功。(人參三錢,黃耆、白朮各一兩,當歸五錢,附子、炮姜各二錢,肉桂錢半,炙草一錢,服後下瘀甚多,二劑而安。胡念庵案。)服姜椒而表裡加寒,(因口吐清水,食姜椒煮雞一月,口冷肢厥,腹冷難堪,有時戰慄,脈伏匿尺後,實數有力,唇焦頰赤,大便五六日一次,此實熱症也。)疊用清涼偏奏效。
白話文:
新生產的婦女有三種常見的疾病,這在《金匱要略》中都有詳細記載。(第一種是痙攣,屬於筋骨方面的疾病;第二種是昏厥,屬於神志方面的疾病;第三種是大便困難,屬於津液方面的疾病。)這些都是因為失血過多、損傷津液所導致,理解其中一種就可以推論其他兩種。產後惡露如果趁虛上攻,熱性的童便可以幫助清醒昏厥;如果出現神志不清、煩躁不安(是因為產後失血過多引起的暈眩),可以用芎歸湯加入人參和澤蘭來治療(也可以輔助使用童便)。
朱丹溪曾說,產後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但不能過於偏執;張景岳則詳細分析了各種情況,應仔細辨證論治(詳細內容可以參考他的著作)。最重要的是要慢慢調理。敗血上衝有三種情況,如果衝到心臟,大多會死亡(可以使用花蕊石散,或琥珀黑龍丹,如果只是感到悶亂,但沒有到瘋狂的程度,可以用失笑散加入鬱金);如果衝到胃部,則有一半的機會存活(可以使用五積散,或平胃散加入生薑、肉桂,如果沒有效果,就服用來復丹);如果衝到肺部,則十人中只能活一兩人(可以使用人參、蘇木,嚴重時可以加入芒硝)。以上關於惡露上攻和敗血上衝的兩種情況,參考了張潞玉的觀點。
如果出現發熱、淋漓汗出,屬於陰虛陽氣浮動,氣從湧泉穴、小腹向下衝擊腸胃和胸腔,導致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應該先服用甘味緩和的藥物來救急(如龍骨、牡蠣、桂枝、小麥、甘草、南棗),然後再用固本寧神的藥物來輔助治療(如人參、龍齒、棗仁、茯神、枸杞、建蓮、紫石英)。等到陽氣將要脫失(出現寒戰、微微發熱、頭痛頭暈、神志昏迷、出現幻覺、呼吸短促、頻頻呵欠等症狀),就要用人參、附子、桂枝、炮薑,再搭配茯苓和炙甘草一同服用。
(以上說的是同一種情況)如果屬於下虛導致厥氣上衝,會從小腹衝到心下,疼痛甚至會延伸到胃脘部(感到脹滿但不嘔吐),可以用溫和的藥物來調理衝任二脈,可以使用枸杞、柏子仁、小茴香、茯神、當歸身、肉蓯蓉(也可以加入紫石英、河車、茯苓、桂圓)。如果出現頭痛、汗出、煩渴等陽氣浮動的症狀,不要誤以為是外感,應該警惕是昏厥的表現,要用牡蠣、生地、阿膠為主,搭配炒山楂和茺蔚子來治療。如果出現濁陰上逆,感到噁心、不想吃飯、冒冷汗、躁動不安,要警惕可能會突然脫虛,可以使用生薑、附子、澤瀉、人參,並用童便來沖服。
或者出現汗出、腹瀉導致精神衰弱(出現寒熱、胸悶、腹痛等症狀),可以用人參、附子、人尿沖服豬膽汁。或者突然受到驚嚇,導致陽氣浮越而出現厥症(出現左肢麻木、耳朵聽力減退等症狀),要用鎮陽補陰的方法來治療(可以使用熟地、龜甲、天冬、山茱萸、五味子,搭配磁石、茯神、建蓮)。還有一種情況是胞宮損傷導致小便淋漓不盡、筋脈拘攣,可以用柏子仁、茯苓、桑螵蛸,山茱萸、沙蒺藜來治療。如果屬於下虛氣散,誤服攻伐的藥物會導致腹部脹大且滿(按壓時會感到疼痛),可以用腎氣丸去掉附子,將其他藥材炒炭後煎湯,用琥珀調和後服用,不要耽誤。如果出現形寒脈弱(面色發黃、腹部脹滿),則必須溫養衝任二脈(可以使用鹿角霜、補骨脂、紫石英、茯苓、桂心、小茴香)。或者出現腹脹夜間加重,畏寒怕冷、大便溏泄,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再搭配茯苓和枳實來輔助治療。陰虛陽氣上逆而導致癲癇發作(出現厥逆、痰多、神志不清),可以使用琥珀散來治療,同時兼顧鎮靜和補益(可以使用人參、白芍、鐵落、辰砂、磁石、遠志、菖蒲、牛黃、琥珀)。
新產婦女如果出現神志昏迷如睡覺一樣,並且口中流涎(頻頻吐出青綠色的泡沫),可以使用附子梗米湯,並加入人參和煨薑一同服用。如果產後損傷的治療方法,和虛勞很相似,應該用血肉有情的藥物來滋養身體(如河車、羊內腎、阿膠、淡菜等),並且也要兼顧調理奇經八脈。(以上內容參考了《指南案》的觀點。)還有人使用硝黃等攻下藥,導致瘀血無法化開(出現腹痛脹硬、持續發熱、不思飲食、嘴唇乾裂、舌頭紅赤、眼睛發紅、脈搏結澀而無力),必須用大劑量的溫補藥物才能使其痊癒(如人參三錢,黃耆、白朮各一兩,當歸五錢,附子、炮薑各二錢,肉桂一錢半,炙甘草一錢,服用後會排出大量的瘀血,服用兩劑就會康復。這是胡念庵的醫案)。有人服用薑椒等辛熱的藥物後,導致表裡更加虛寒(因為口吐清水,吃了薑椒煮的雞一個月,導致口冷肢冷、腹部寒冷、難以忍受,有時會戰慄,脈象微弱沉伏,但尺部卻有力,嘴唇乾裂,臉頰發紅,大便五六天才一次,這其實是實熱症),應該疊用清涼的藥物才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