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針經》~ 卷四 (4)
卷四 (4)
1. 胎前諸證
胎前治法大旨,涼血順氣為宜。惡阻先調脾胃,食痰火鬱分治。(大半夏湯、橘皮竹茹湯加減。)肝氣上衝而脹悶噁心,(左脈弦急。)抑青丸妙;一味黃連為丸,茯苓湯下二十四粒。左脈弱而諸藥不止,歸原散奇。(六君子加芎、歸、芍、桔、枳殼、丁香。)腹痛多因,當歸熟地特其一法;(治胎痛。
)胎漏宜補,(佛手散加黃芩、白朮、阿膠。去血多,八珍湯。)營經風熱須知。(本巢氏。)理氣化痰,子癇可愈;清心瀉火,子煩堪醫。(竹葉湯。虛者宜補心。)子懸常用紫蘇飲,而間投桂附;(趙養葵治此症,他藥不效,忽悟曰:此下元冷,胞中無火以養胎,故上湊就溫耳,以大劑八味飲而安。)子腫虛宜參朮,(疏散並用。
)而實利五皮飲。(上並《治法匯》。)鉤藤飲(鉤藤、當歸、茯神、人參、桔梗、桑寄生,治子癇用此方)治(妊娠)瘛瘲之良方,(加柴、梔、芩、術。)鯉魚湯(入歸、芍、苓、朮、薑、橘)療胎水之妙藥。(《婦人良方》。)腹疼下血,銀薴酒屬奇兵;(正方用子芩、芎、歸。
)跌僕傷胎,(不動而痛。)佛手散為穩著音勺。至於淋瀝有血熱,有氣虛轉胞,(氣虛陷所致,宜補中益氣湯。)墮胎喘逆,厥因孔多,莫拘一律。(《治法匯》。)尿血(由熱入膀胱,溺則下,不溺則不下)易混於漏胎,(無時頻出。)外感勿膠乎常格。(凡治妊娠外感,如中風、傷寒、濕暑、疫癘、瘧、痢等症,並宜照顧胎元。
《女科經綸》。)化痰降氣,平胎逆(衝心昏暈)緣憂患所生;(紫蘇飲加減,入沉香汁、牛黃。陸祖愚案。)溫膽湯加黃連,(薑汁益元散。)治子懸(脹滿嘔逆)因驟驚而發。(驚則傷膽,故治在少陽。孫東宿案。)催生則佛手(散合大劑)參耆,(冬月加桂。此鼓峰法。
)難產則冬葵車前益母滑石。須以參、耆、芎、歸等藥為君。)靈仙能開交骨,(重用,入佛手散。)創而偏神;抱龍丸十五丸亦下胎衣,奇而有法。(並金少遊案。)
附:《醫級》摘要
脈小弱而渴不食,二月而見者妊娠,(《金匱》云:婦得平脈,陰脈小弱,渴不能食,無寒熱,為妊娠,二月後當有此症。)時思酸而眩復嘔,三劑不平者停俟。強沖(謂衝任脈強)初孕,(月事如常)至三月而始見閉經;(以養胎。)體弱妊娠,常停(經懷)孕而久淹不產。
孕初即腫,水過多而傷胎,必資大豆黃卷丸;(黃卷丸,止一味,水法丸。)臨月浮腫,胎水多而易產,更藉決津煎。
董氏《醫級》云:有夙患癥瘕者,初受胎妊,輒攻痛脹悶,或不食嘔吐,與惡阻病混一不分,此時安胎攻結,兩有所礙,當斟酌並行不悖之法。
白話文:
[胎前各症狀的處理]
在懷孕期間的治療原則上,應該著重於冷卻血液和順暢氣機。對於懷孕初期的孕吐,首要的是調節脾胃功能,根據不同情況如食滯、痰濕或火鬱等分別對症下藥。(例如使用大半夏湯或橘皮竹茹湯,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如果出現肝氣上衝導致胸脹噁心的症狀,(左脈象顯示弦緊。)可以使用抑青丸,非常有效;將一味黃連製成丸藥,用茯苓湯送服二十四粒。若左脈顯弱且其他藥物效果不佳,歸原散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六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白芍、桔梗、枳殼、丁香。)
腹部疼痛可能有許多原因,使用當歸和熟地黃是其中一種方法;(用於治療胎兒引起的疼痛。)胎漏(懷孕期出血)應當補血,(如使用佛手散加上黃芩、白朮、阿膠。出血量多的情況下,可使用八珍湯。)營養循環系統的風熱症狀也需留意。(此說法源自巢氏。)調整氣機、化解痰濕,可以治癒子癇;清心瀉火,可以治療子煩。(竹葉湯,若是虛弱狀態則應補充心臟。)
子懸(胎兒位置異常)通常使用紫蘇飲,偶爾會加入肉桂和附子;(趙養葵治療此症,其他藥物均無效,突然領悟到這是因為下焦寒冷,胞宮缺乏火氣來滋養胎兒,所以胎兒向上尋找溫暖,使用大劑量的八味飲讓胎兒安穩。)子腫(懷孕期水腫)如果是虛弱型,應使用人參和白朮,(同時使用疏散性藥物。)若是實證,則使用五皮飲。(以上皆出自《治法匯》。)
鉤藤飲(鉤藤、當歸、茯神、人參、桔梗、桑寄生)是治療子癇(懷孕期抽搐)的有效方劑,(可加入柴胡、山梔、黃芩、白朮。)鯉魚湯(加入當歸、白芍、茯苓、白朮、薑、陳皮)是治療胎兒水腫的良藥。(出自《婦人良方》。)腹部疼痛伴有出血,使用銀薑酒有奇效;(標準方中使用黃芩、川芎、當歸。)跌倒或碰撞導致的胎兒損傷,(沒有移位但感到疼痛。)佛手散是穩定有效的選擇。
至於排尿困難伴隨出血,可能是因為血熱或是氣虛導致的胞宮轉動,(氣虛導致胞宮下垂所致,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流產伴隨喘息逆氣,原因多種多樣,不可一概而論。(出自《治法匯》。)尿血(由於熱氣進入膀胱,排尿時才會出現,不排尿就不會)容易與胎漏混淆,(無定時頻繁出現。)對於外感疾病不要墨守成規。(在治療懷孕女性的外感疾病,如中風、感冒、濕熱、瘟疫、瘧疾、痢疾等,都應顧及保護胎兒。出自《女科經綸》。)
化解痰濕、降氣,可以緩解胎兒逆位(衝擊心臟導致頭暈)的情況,這通常是由精神壓力引起;(紫蘇飲加減,加入沉香汁和牛黃。陸祖愚案例。)溫膽湯加黃連,(薑汁益元散。)用於治療子懸(脹滿嘔吐)因突發驚嚇而引發。(驚嚇會傷害膽囊,因此治療重點在少陽經。孫東宿案例。)催產時使用佛手散和大劑量的人參和黃耆,(冬季可加入肉桂。這是鼓峯的方法。)難產時使用冬葵子、車前草、益母草、滑石粉,必須以人參、黃耆、川芎、當歸等藥為主。(靈仙草能幫助打開產道,(大量使用,加入佛手散。)這種方法雖然特別但非常有效;抱龍丸十五丸也能幫助排出胎盤,奇特但有道理。(以上均出自金少遊案例。)
附錄:《醫級》摘錄
脈象細弱且口渴不想吃東西,在兩個月後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懷孕,(《金匱》提到:婦女得到平脈,陰脈小弱,口渴不能進食,無寒熱症狀,表示懷孕,兩個月後會出現這些症狀。)總是想吃酸的,頭暈且反胃,如果三劑藥後仍無改善,應停止治療並等待。強沖(指的是強烈的衝任脈)在初次懷孕時,(月經仍正常)到第三個月才開始出現停經;(為了保胎。)體質較弱的女性懷孕,常會停經,但長時間未能分娩。
懷孕初期就出現水腫,水分過多會傷害胎兒,必須使用大豆黃卷丸;(黃卷丸只有一種成分,用水製成丸。)臨近預產期時水腫,胎兒水分多,產程相對容易,可以使用決津煎。
董氏《醫級》提到:有長期患有腫瘤的女性,在懷孕初期往往會感到疼痛、脹悶,或無法進食、嘔吐,這些症狀與懷孕初期的孕吐混為一談,很難區分。此時既要安胎又要解決結塊,兩者之間存在矛盾,應當找到能兼顧兩者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