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勳

《證治針經》~

回本書目錄

1. 補遺

2. 便血門

平胃地榆湯平胃散全,四君子湯歸芍葛根升麻聯,乾薑神麯同香附,陰結流紅服此痊。

理陰煎熟地炙草當歸乾薑,寒甚還加肉桂襄。六味回陽飲參再益,陰陽虛脫是良方。

白話文:

【便血治療法】

使用平胃地榆湯,其組成與平胃散相同,加上四君子湯,並加入當歸、白芍、葛根和升麻,還有乾薑、神麯及香附。若是因為陰寒結滯導致的便血,服用此方後可望康復。

另一方為理陰煎,主要成分有熟地、炙甘草、當歸及乾薑。若寒氣過重,還可額外添加肉桂。而六味回陽飲,則是在上述基礎上再增加人參,這對於陰陽兩虛所導致的脫症,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處方。

3. 便秘門

養正丹用水銀硃砂,黑錫硫黃等分須。(詳景岳類方。)

白話文:

在治療便祕的部分,有一種名為養正丹的藥物,其成分包含了水銀、硃砂、黑錫以及硫磺,這些成分的比例是相同的。(詳細的配方可參考景嶽類方這本書。)請注意,這裡所提到的藥方僅供學術討論,並非用於實際醫療。

4. 臂痛門

防風湯麥冬、甘草,川芎黃芩人參共研。(為末調服。注云:主治鼻淵腦熱,濁涕不止,與臂痛似不相涉。此方本《宣明》,姑錄俟考。當別是一方。今考正:)

防風湯二活,芍藥共荊甘。

白話文:

防風湯的成分包含麥冬、甘草、川芎、黃芩和人參,這些藥材需一同研磨成粉末後服用。(註釋說明:本方原是用來治療鼻炎導致的頭部發熱,以及持續不斷的濃厚鼻涕,看似與臂痛無關。此處的方子源自《宣明》,暫時記錄下來待查證。可能這應該是另一個不同的方子。經過查證後的結果為:)

防風湯的成分應包含兩種活血藥材,加上芍藥、荊芥和甘草。 (注:「二活」在中醫方劑中通常指的是羌活和獨活,但具體內容應根據實際情況或進一步的文獻查證來確定。)

5. 燥症門

清燥救肺湯桑葉枇杷葉,杏仁麥冬、人參石膏阿膠甘草胡麻。

白話文:

在處理燥症的情況下,有一個處方叫做清燥救肺湯。這個藥方包含的成分有:桑葉、枇杷葉、杏仁、麥冬、人參、石膏、阿膠、甘草以及胡麻。

這句古文的意思是列出了清燥救肺湯的藥材組成。

6. 女科熱入血室門

牛黃膏用丹皮硃砂鬱金,冰片生甘草蜜煉丸。(詳《指南》集方。)

白話文:

在「女科熱入血室」這一主題下,有一種名為牛黃膏的藥方,其成分包含牡丹皮、硃砂、鬱金以及冰片和生甘草,最後加入蜂蜜製成丸狀。詳細的配方與製作方式可參考《指南》一書中的集方部分。

這樣應該就能清楚理解該段文字的意思了。

7. 調經門

大補丸黃柏,(鹽酒炒褐色。)粥丸治陰火熾盛方,血虛煎四物(湯送下),氣弱四君子湯(送下)。

白話文:

在「調理月經」這個主題中,有提到一個藥方叫做大補丸,其中包含黃柏這種成分,黃柏需要先用鹽和酒炒到變成褐色。此藥方做成粥丸,主要用來治療因為陰火過旺導致的身體問題。

如果出現血虛的情況,則可以在服用此藥時,搭配四物湯一起服用;而如果是氣虛的狀況,則建議用四君子湯來送服藥丸。

8. 三消門

大補元煎當歸熟地人參,枸杞山茱萸山藥杜仲甘草倫。

竹葉黃耆湯,石膏黃芩川芎白芍當歸,生地麥冬人參甘草協,治暑煩熱渴是良方。

子和桂苓甘露飲,七味白朮散、(四君子加藿香、木香、乾葛)三石全(滑石、石膏、寒水石),再加澤瀉和官桂,脈虛口渴暑煩宣。(生津甘露飲未見俟考。)(生津甘露飲,方本東垣,品味繁雜,喻氏非之。)

黃耆湯用二天麥冬人參,白芍五味茯苓甘草、烏梅熟地並。(加薑、棗。按《臨證指南》案論有黃耆湯,當是此方。)(又《宣明》黃耆湯,用生脈散加黃耆、熟地、枸杞、桑白皮,云治肺消。)

白話文:

[三消門]

使用大補元煎,成分包含當歸、熟地、人參、枸杞、山茱萸、山藥、杜仲、甘草,這些成分可以一起調理身體。

竹葉黃耆湯,主要成分為石膏、黃芩、川芎、白芍、當歸、生地、麥冬、人參、甘草,這是一個治療暑熱、煩躁、口渴的優良配方。

子和桂苓甘露飲,包含七味白朮散(即四君子湯加上藿香、木香、乾葛)、三種礦物質(滑石、石膏、寒水石),再加入澤瀉和官桂,適合治療脈搏虛弱、口渴、暑熱煩躁的情況。

黃耆湯,主要成分為黃耆、麥冬、人參、白芍、五味子、茯苓、甘草、烏梅、熟地,此方需加薑、棗一同熬煮。據《臨證指南》一書所述,此方即是黃耆湯。

另有一個黃耆湯的版本,出自《宣明》,其配方為生脈散加上黃耆、熟地、枸杞、桑白皮,據稱能治療肺部問題。

9. 呃門

胃冷須投溫胃飲,白朮人參陳皮扁豆炙草乾姜當歸。

歸氣飲中茯苓熟地,丁香陳皮、扁豆藿香、炙草炮姜。

大補陰丸知母、黃柏龜板,熟地黃豬脊髓蜜丸之。

白話文:

【呃逆】

如果因為胃部受寒導致的呃逆,應使用溫胃飲來調理,該藥方成分包括:白朮、人參、陳皮、扁豆、炙甘草、乾薑、當歸。

歸氣飲的成分則有:茯苓、熟地、丁香、陳皮、扁豆、藿香、炙甘草和炮薑。

對於需大補陰虛的情況,則可選擇大補陰丸,其成分為:知母、黃柏、龜板、熟地黃、豬脊髓,製作時需加入蜂蜜搓成丸狀服用。

10. 泄瀉門

六一(散加)紅曲名清六丸,若益乾薑名溫六丸。

白話文:

在「泄瀉」這部分的治療中,有個藥方是將六一散加上紅曲,這種藥被稱為「清六丸」。而如果是在六一散中添加乾薑,則此藥被命名為「溫六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