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針經》~ 卷二 (21)
卷二 (21)
1. 痢
惟寒涼太過,而成大孔如竹筒者,方宜固澀,不在此例。(按有下利初起,即成直腸,服制大黃而愈,則此論誠允矣。)
附:李士材治痢醫案三則
孫瀟湘夫人,下痢四十日,口乾發熱,不食腹脹,完穀不化,服香連枳樸等三十餘劑,絕谷五日,脈大而數,按之豁然,腹痛喜按,小便清利。與附子理中湯冰冷與服,一劑而痛止,六劑而熱退食進,兼服八味丸,二十餘日而痊。
一女痢疾腹痛,脈微而耎,此氣虛不能運化精微,其窘迫後重者,乃下陷耳。用升陽散火湯一劑,繼用補中益氣湯十劑而愈。
兵尊張絅庵患痢兩月,服香連枳樸等不效。診之脈滑而有力,失下之故也。用香連、歸芍、陳皮、枳殼、加大黃三錢,下穢物頗多,診其脈尚有力,仍用前方,出積滯如魚腸者約數碗,調理十餘日而痊。
附:痢疾外感內傷脈症不同,見《症因脈治》
秦氏曰:內傷痢,身熱脈大者死;外感痢,身熱脈大者吉,沉細虛小者凶。此脈之不同也。內傷痢,其來也緩;外感痢,其發也暴。此症之不同也。外感三陽之痢,久則亦入三陰,然腸胃之熱傳入三陰者,經雖屬陰,症則屬陽,非如內傷痢,陰經自病也,前人從未發明。
白話文:
[痢]
如果只是因為寒涼過度,導致肛門潰瘍如同竹筒般巨大,才需要使用固澀的藥物,這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按:如果痢疾初期就形成直腸潰瘍,服用制大黃就能痊癒,那麼這個論點確實正確。)
李士材治療痢疾的三個案例:
孫瀟湘夫人,痢疾四十天,口乾發熱,不吃東西肚子脹,食物消化不良,服用香連枳樸等藥三十多劑,五天沒吃東西,脈搏有力而快,按壓時凹陷明顯,腹部疼痛但喜歡按壓,小便清暢。給予附子理中湯溫服,一劑藥痛止,六劑藥熱退能吃東西,同時服用八味丸,二十多天痊癒。
一位女子患痢疾腹痛,脈搏微弱而軟,這是氣虛不能運化精微物質,導致下陷。服用升陽散火湯一劑,接著服用補中益氣湯十劑而痊癒。
張絅庵先生患痢疾兩個月,服用香連枳樸等藥無效。診脈發現脈搏滑利有力,是氣機下陷造成的。於是使用香連、歸芍、陳皮、枳殼,加大黃三錢,瀉出許多穢物,診脈發現脈搏仍然有力,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排出許多像魚腸一樣的積滯物,調理十多天痊癒。
痢疾外感內傷脈症不同:
秦氏說:內傷性痢疾,身體發熱脈搏有力者死亡;外感性痢疾,身體發熱脈搏有力者吉利,脈搏沉細虛弱者凶險。這是脈象的不同。內傷性痢疾,發病緩慢;外感性痢疾,發病迅速。這是症狀的不同。外感三陽經的痢疾,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到三陰經,但是腸胃的熱邪傳入三陰經,雖然經絡屬陰,症狀卻屬陽,這與內傷性痢疾陰經本身生病不同,前人從未闡明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