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勳

《證治針經》~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附:集中備檢方訣

已見汪氏《湯頭歌括》,及條下已注,或品味簡少,方名中已全具者,概不復贅。

白話文:

「已經在汪氏的《湯頭歌括》中見過的內容,以及在條目下已經有註解過的,或者是藥材種類簡單少量,且其名稱在處方名稱中已經完全包含的,這裡就不再重複多做解釋了。」

2. 傷寒門

生地黃連湯,黃芩山梔四物湯防風。

黃連雞子黃湯,阿膠黃芩芍藥襄。

越婢湯麻黃甘草,石膏共棗姜。

破陰丹用硫黃、水銀製,融入青皮陳皮共細研。(詳《醫方集解》。)

滋腎丸知母、黃柏各二兩,微加肉桂和一錢。

大半夏湯人參白蜜,食入即吐反胃是良方。

牛蒡根散防風甘草,牛膝南星芍藥和。

黑奴丸麻黃、小麥奴、黃芩釜底煤突墨,梁上塵同芒硝大黃。(詳《傷寒節要》)

右歸飲杜仲枸杞甘草攢,八味丸偏除茯瀉丹。

地黃丸加肉桂名七味丸,五味子增為都氣丸。再加附子名附都氣丸。

黑膏生地(四兩)豬脂(一斤)、淡豆豉(半斤),煎汁微加雄(黃五分)麝香(一分和)。

紫雪(一黃)金凡五石,(寒水石、石膏、滑石、磁石、硝石)四香(沉香、木香、丁香、麝香)二角(犀角、羚羊角)。甘草升麻元參,朴硝還共辰砂合,治斑狂熱毒與小兒驚癇。(冷水調,每服一二錢。詳《醫方集解》。)

豬膚湯白粉白蜜,喉痛少陰方。

陽毒升麻湯元參射干鼠黏子,黃芩黃連犀黛與人參甘草。

陰毒甘草湯人參桂枝,川椒附子升麻、當歸鱉甲乾薑。

當歸(二錢)補血湯先補氣,五倍黃耆(一兩)參妙義。

升陽解表湯羌活防風葛根,枳殼、厚朴柴胡升麻、半夏草陳皮。

柴胡百合合人參,知母黃芩甘草、生地陳皮,茯神、白芍棗姜捶鱉甲,傷寒百合病效如神。

柴胡鱉甲飲壞病方,升麻甘草、烏梅生地麥冬襄。

白話文:

[傷寒類病症]

在治療傷寒相關病症時,有以下多種湯劑及丸散可供使用:

  1. 生地黃連湯:由黃連、黃芩、山梔及四物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加上防風組成。

  2. 黃連雞子黃湯:主要成分有黃連、雞蛋黃、阿膠、黃芩、芍藥等。

  3. 越婢湯:包含麻黃、甘草、石膏、大棗和薑片。

  4. 破陰丹:以硫磺、水銀為基礎,再加入青皮、陳皮,需細心研磨。

  5. 滋腎丸:主要由知母、黃柏、肉桂組成,其中知母、黃柏各二兩,肉桂一錢。

  6. 大半夏湯:以人參、白蜜為主,適合因胃部不適導致的反胃現象。

  7. 牛蒡根散:牛蒡根、防風、甘草、牛膝、南星、芍藥等混合。

  8. 黑奴丸:含有麻黃、小麥奴、黃芩、釜底煤突墨、樑上塵、芒硝、大黃等。

  9. 右歸飲:由杜仲、枸杞、甘草等組成,八味丸則偏重於茯苓、澤瀉、牡丹皮。

  10. 地黃丸:添加肉桂後稱為七味丸;若再加入五味子,則成為都氣丸;再加附子,名為附都氣丸。

  11. 黑膏:以生地、豬脂、淡豆豉為主,再微加雄黃、麝香。

  12. 紫雪:由寒水石、石膏、滑石、磁石、硝石、沉香、木香、丁香、麝香、犀角、羚羊角、甘草、升麻、元參、朴硝、辰砂組成,適用於治療斑疹、狂熱、毒素以及小兒驚癇。

  13. 豬膚湯:白粉、白蜜可緩解少陰導致的喉痛。

  14. 陽毒升麻湯:由元參、射干、鼠黏子、黃芩、黃連、犀角、黛、人參、甘草組成。

  15. 陰毒甘草湯:主要成分有人參、桂枝、川椒、附子、升麻、當歸、鱉甲、乾薑。

  16. 當歸補血湯:先補氣,五倍子、黃耆、人參共同發揮作用。

  17. 升陽解表湯:主要成分有羌活、防風、葛根、枳殼、厚朴、柴胡、升麻、半夏、甘草、陳皮。

  18. 柴胡百合人參湯:由柴胡、百合、人參、知母、黃芩、甘草、生地、陳皮、茯神、白芍、大棗、薑、鱉甲組成,對於傷寒引起的百合病效果顯著。

  19. 柴胡鱉甲飲:針對壞病方,包含升麻、甘草、烏梅、生地、麥冬等。

3. 雜證門

滋腎生肝飲六味地黃丸料全,柴胡、當歸白朮五味甘草同煎。

疏肝益腎湯補肝方,六味湯中柴胡、白芍藏。

人參固本丸肺勞方,天麥門冬二生熟地黃。

決津煎用當歸澤瀉,烏藥熟地黃肉桂牛膝也,血虛經滯須此排,或益香附陳皮治氣虛經滯者。

白話文:

【雜證門】

滋腎生肝飲:包含六味地黃丸的所有成分,再加上柴胡、當歸、白朮、五味子和甘草一起煎煮。

疏肝益腎湯:這是一種補肝的方子,在六味湯的基礎上加入柴胡和白芍。

人參固本丸:適用於肺部虛弱的狀況,成分包括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

決津煎:由當歸、澤瀉、烏藥、熟地黃、肉桂和牛膝組成,主要用於治療血液不足導致的月經不調,或可加入香附和陳皮來改善氣虛引起的月經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