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針經》~ 卷二 (17)
卷二 (17)
1. 郁
六氣著人,(皆能鬱而致病。)營衛府臟經皆阻;(此外感之郁。)七情致郁,心脾肝膽為多。(此內傷之郁,篇中所輯皆是。)氣滯化熱,津液旋枯;(此言初病在氣分。)久延血分,遂變(郁勞)沉疴。蓋夫氣本無形,鬱則偏聚,瘕痞攻衝,胸膈似阻,苟妄認為有形,貽誤豈堪勝數。
乃若溫膽瀉心,逍遙越鞠,隨症而施,並能舒郁。滋腎丸治火升,旋覆花湯宣血絡。熱鬱而脘痞口糜,養(心脾之)營微參乎苦降;(人參、川連、丹皮、生白芍、小麥、茯神。)液枯(形瘦)而痛脹便秘,(忽瀉,中傷不納,不知味。)辛潤少佐以和陽。(柏子、生白芍、歸鬚、桃桃、黃連、川楝。
)肝腎陽升,療喉舌以熟地天冬女貞石斛;(又柏子仁、茯神。)臟陰蒸熱,(舌絳赤糜口乾燥,心悸食少。)泄心陽以黃連黃柏阿膠雞子黃。(又生地、知母。)面黃脈澀損肝脾,(寤不成寐。)法宗薛氏;(加味歸脾湯去木香、薑棗。)陽隨入陰鬱損心陽為淋濁,治用妙香散。
上焦陽結,(痰聚阻氣,脘窄不舒、脹及背部。)展氣化以輕清;(枇杷葉、杏仁、瓜蔞皮、鬱金、茯苓、薑汁、竹瀝。)鬱熱流紅,(室女陰虛、齒衄、腸紅。)養肝陰以靜鎮。(生地、天冬、阿膠、女貞、旱蓮草、白芍、茯神。)要之。切忌者燥熱澀斂滋填(小補),最喜者(若辛)宣通涼潤。
(上並仿《指南案》論。)然而有藥治病,無藥移情,勿徒恃乎草木,當養性而達生。(此四語總括案中大意。)
附:《醫級》摘要
驚憂致郁,惟養心以安神;恐懼郁生,惟添精而益智。思郁之結宜解,悲消之郁宜升。越鞠丸開有餘之郁,升陽(益胃湯)療恐郁之沉。
白話文:
標題: [鬱]
內容: 六種外在氣候影響人體,皆能導致氣鬱而生病。無論是營衛、腑臟、經絡都可能受阻,這是因外在因素導致的鬱結。而七情過度也會導致鬱結,其中心、脾、肝、膽是最常見的部位。這是因內在因素導致的鬱結,也是這篇章節主要討論的內容。氣滯會轉化為熱,進而使體內津液快速耗盡。這是說明疾病初期的表現都在氣分層面上。如果疾病持續延燒到血分層面,就會演變成嚴重的慢性病。因為氣本來就是無形的,一旦鬱結就會聚集於某處,形成瘕痞等病狀,使胸膈部位有阻塞感。如果輕易地認定這些病狀是有形的,那麼誤診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溫膽瀉心湯、逍遙散、越鞠丸,這些方劑可以根據病情使用,都能疏解鬱結。滋腎丸可以治療火氣上升的問題,旋覆花湯可以宣暢血絡。如果熱氣鬱結導致脘痞口糜,可以調養心脾之營,輔以苦降法。若因體液乾涸、形體消瘦而有疼痛、脹滿、便祕等症狀,可以使用辛潤法調和陽氣。若肝腎的陽氣上升,可以用熟地、天冬、女貞、石斛治療喉舌的問題。若臟腑陰虛導致蒸熱,可以用黃連、黃柏、阿膠、雞蛋黃泄心陽。
如果面色發黃、脈象澀滯,且損傷了肝脾,可參考薛氏的治療方法。若陽氣隨陰氣鬱結而損傷心陽,導致淋濁,可用妙香散治療。上焦的陽結問題,可以使用輕清的藥物展開氣化。若鬱熱導致流紅,如室女陰虛、牙齦出血、腸道出血等症狀,可以滋養肝陰以安撫情緒。總之,治療時應避免使用燥熱、澀斂、滋補的藥物,最好使用辛香、宣通、涼潤的藥物。
然而,藥物雖然能治病,但心態也很重要,不能單純依賴藥物,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這章節的主要精神。
附錄:根據《醫級》的摘要,驚嚇和憂慮導致鬱結,應養心安神;恐懼導致鬱結,應增強智慧;思考過度導致鬱結,應尋求解決方案;悲傷導致鬱結,應提升心情。越鞠丸能治療過度的鬱結,升陽益胃湯能治療恐懼引起的鬱結。
2. 瘧
瘧之為病,多屬外因,白虎湯天水散,(暑熱重者宜之。)正氣二陳湯,(濕邪重者宜之。)分投參與。(倘症象兩兼,則兩法兼之可也。)成法宜遵。惟三陰瘧受邪最重,以肝脾腎見症為憑。補瀉寒溫,不越(仲景法)三陰之法(為根柢);陰陽勝復,可窮二豎之情。若其延久不痊,他症可慮。
太陰之虛浮脹滿,理中(湯)與五苓(散)參投;少陰之痿弱成勞,復脈及升奇(鹿茸、附子、人參、桂枝、當歸、蜀漆、炙草之屬)相輔。厥陰厥逆而吐蛔,烏梅丸資其降伏;瘧母結癥於左脅,鱉甲煎丸賴以消磨。又如心瘧久而煩渴吐血紅,涼陰可愈;肺瘧久而腸痹胃秘,清降斯瘥。
然而瘧之名目不一,瘧之兼症尤紛,暑濕格拒三焦,半夏瀉心法能平嘔逆;穢濁上蒙心胞絡,牛黃丸專主神昏。心陽暴脫兮,(汗多亡陽,心虛痙震。)龍骨牡蠣救逆殊勝;胃虛嘔呃兮,旋覆代赭湯何神。是症也,初起宛如內傷,切勿輕投溫補;(上並仿《指南案》論。)濕熱不同風暑,偏宜重用清寒。
(胸痞口渴,小便腥濁,脈沉弦而數,重用柴胡、滑石,及鱉甲、黃連、知母、枳實、甘草,送昆布鱉甲丸,二劑而瘥。《生生子案》。)經強截而腹大胸高,理中湯偏能已脹;(《寓意草》。)痰滯膈而痞滿燥實,大柴胡湯可藉求安。(《治法匯》。)瘧兼血候,(或衄血、或便血,或月候適來。
)應識當從瘀治;渴喜熱飲,豈能概作寒看。(葉案。)又或面青脅痛,口苦嘔涎,耳鳴脈澀,郁瘧昭然,逍遙散倍入柴胡,貝母兼佐茱連。(左金丸。《己任編》。)牡瘧多寒,蜀漆雲母與龍骨;但寒不熱,桂枝、生薑粉栝蔞根牡蠣、甘草黃芩柴胡。(並《金匱》。)內伏熱傷暑而外現假寒,(重衾蒙首。
)火劑堪用;(投黃連解毒湯而愈。)脈沉遲而臟有寒積,小承氣湯偏佳。(《續名醫類案》。)口乾脈伏,似寒(喜飲極熱辣湯)而實熱痰症宜知;(用十棗丸而愈。丹溪案。)體瘠神完,(久瘧不食,脈數兩關弦。)脈實而法當議下。(滑伯仁案。)舌短痰鳴(勞役病瘧,又服發散藥所致)脈洪(數似)滑,用(獨)參(湯加竹)瀝以勿疑;(丹溪案。)躁煩(胸痞神昏,上熱下寒)欲飲冷水脈沉微,投附子、生薑而毋詫。
(俞子容案)。至於病瘧雖一,暑濕分因,面光澤兮,濕在氣分而宜汗;面赤黑兮,暑傷血分以宜清。(四物加涼劑。丹溪案。)
附:《醫級》摘要
邪襲肝(譫狂厥痙),木賊煎鉤蠍先施;瘧不出(否則戴眼、遺尿、昏厥,)山甲半夏柴胡亟與。無汗宜汗者威靈仙,多汗宜斂者黃耆白芍。陽盛陰虛者,汗止腰上,宜黑逍遙散和陰;二氣俱怯者,汗不周身,宜人參清肌散化托。青蒿知母紅花地骨皮,乃暑留營血之方;延胡索牡蠣桃仁、紅花,除瘧母結留之劑。
白話文:
瘧疾這種病,多半是外在因素引起的。可以用白虎湯或天水散來治療(如果是暑熱很嚴重的狀況就適合用這兩種藥方)。正氣二陳湯則適合用來治療濕邪很重的狀況。可以根據情況,分別選用這些藥方。(如果症狀是暑熱和濕邪都有,那麼可以同時使用這兩種方法。)這些都是應該遵循的治療原則。
只有三陰瘧的病邪最嚴重,要根據肝、脾、腎所表現出的症狀來判斷。在補虛、瀉實、溫熱、清寒這些治療方法上,都不能超出(張仲景)三陰病的治療原則(這是根本)。陰陽之間的消長變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瘧疾的病理。如果瘧疾拖延很久都沒有痊癒,就要擔心可能會出現其他疾病。
太陰經虛弱導致的虛浮脹滿,可以使用理中湯和五苓散來搭配使用;少陰經虛弱導致的萎靡不振、身體虛勞,可以用復脈湯,再加上鹿茸、附子、人參、桂枝、當歸、蜀漆、炙甘草等藥材來輔助治療。厥陰經出現厥逆、吐蛔蟲的狀況,可以用烏梅丸來使其降伏;如果瘧疾導致左脅下方形成腫塊,可以使用鱉甲煎丸來幫助消散。另外,像是心瘧久了出現煩渴、吐血的症狀,可以用清涼的藥物來治療;肺瘧久了出現腸道阻塞、胃部不通暢的狀況,可以用清降的藥物來治療。
但是,瘧疾的名稱和類型很多,瘧疾所合併的症狀也十分複雜。如果暑濕之邪阻礙三焦,可以用半夏瀉心湯來平息嘔吐逆氣的狀況;如果穢濁之邪侵擾心包絡,可以用牛黃丸來治療神志昏迷。如果因為汗出過多導致心陽衰竭(出現心虛、痙攣、顫抖等症狀),可以使用龍骨和牡蠣來救治。如果胃虛導致嘔吐、呃逆,可以使用旋覆代赭湯來治療。這種病,剛開始發病的時候很像內傷,千萬不要輕易使用溫補的藥物(以上內容參考《指南案》的論述)。濕熱和風暑不同,應該多使用清涼寒冷的藥物。
(如果出現胸悶、口渴、小便腥臭渾濁、脈象沉弦而數的狀況,要多用柴胡、滑石,以及鱉甲、黃連、知母、枳實、甘草等藥材,並搭配昆布鱉甲丸,吃兩劑就會痊癒。《生生子醫案》)如果因為強行截斷瘧疾而導致腹脹、胸部高聳,可以使用理中湯來消除腹脹。(《寓意草》)如果因為痰濕阻滯而導致胸悶、腹脹、乾燥堅硬,可以使用大柴胡湯來幫助身體恢復健康。(《治法匯》)如果瘧疾合併出血症狀(像是流鼻血、便血、或是月經來潮),應該知道要從瘀血方面來治療;如果口渴卻喜歡喝熱飲,不能一概當作寒證來處理。(葉天士醫案)又或者臉色青、脅肋疼痛、口苦、嘔吐口水、耳鳴、脈搏澀滯,這是鬱瘧的表現,可以使用逍遙散,多加柴胡,並搭配貝母和黃連、吳茱萸(也就是左金丸)。(《己任編》)牡瘧多寒,可以使用蜀漆、雲母和龍骨來治療;如果只有寒冷沒有發熱,可以用桂枝、生薑、栝蔞根、牡蠣、甘草、黃芩、柴胡等藥材。(以上內容出自《金匱要略》)如果體內潛伏熱邪、外在卻表現出假寒的症狀(像是用厚被子蒙頭),可以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可以用黃連解毒湯來治癒)。如果脈象沉遲、體內有寒邪積聚,可以使用小承氣湯來治療。(《續名醫類案》)如果口乾、脈搏不明顯,看起來像是寒證(喜歡喝很熱很辣的湯),實際上是熱痰症,要特別注意。(可以用十棗丸來治癒,丹溪醫案)如果身體消瘦、精神尚可(久病不食、脈搏快速而且兩寸脈弦),脈搏強實,應該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滑伯仁醫案)如果舌頭短、痰聲明顯(因為勞累導致瘧疾,又服用了發散的藥物),脈象洪大滑數,可以使用獨參湯加上竹瀝來治療。(丹溪醫案)如果煩躁不安、胸悶、神志昏迷(上熱下寒),想喝冷水但是脈搏卻沉微,可以使用附子和生薑來治療。(俞子容醫案)總而言之,瘧疾雖然是一種疾病,但是起因有暑熱和濕邪的區別,如果臉色光澤,表示濕邪在氣分,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如果臉色赤黑,表示暑邪傷到血分,應該用清涼的方法來治療。(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清涼的藥物。丹溪醫案)
附:《醫級》摘要
如果邪氣侵入肝臟(出現胡言亂語、昏厥、痙攣),可以使用木賊煎水,搭配鉤藤和全蠍來治療;如果瘧疾無法發出(否則會出現眼戴、遺尿、昏厥等狀況),要趕緊使用穿山甲、半夏、柴胡來治療。如果沒有汗,應該使用威靈仙來發汗;如果汗出太多,應該使用黃耆和白芍來收斂。如果陽氣旺盛、陰氣虛弱,導致汗只停留在腰部以上,應該使用黑逍遙散來調和陰氣;如果氣血都虛弱,導致汗無法流遍全身,應該使用人參清肌散來幫助發汗。青蒿、知母、紅花、地骨皮,是治療暑邪停留在營血的藥方;延胡索、牡蠣、桃仁、紅花,是消除瘧母腫塊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