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針經》~ 卷四 (5)
卷四 (5)
1. 幼科要略
附:節錄心誠賦(出《活幼指南》)
欲保赤子,全仗心誠,未觀氣色,先分部位。(左頰屬肝,右頰屬肺,天庭屬心,承漿屬腎,鼻屬脾。)青黑定主驚寒,紅白多為虛熱,土色黃現,疳熱症多。如煤兮中惡之因,似橘兮脾虛之驗。白乃疳勞,紫為熱極。青遮口角,扁鵲難醫;黑掩太陽,盧醫莫治。年壽赤光兮,多生膿血;山根青色兮,頻見災危。
瀉痢而戴陽者須防,咳嗽而拖藍者可畏。火光焰焰,外感風寒;白氣浮浮,中藏癖積。乍黃乍白兮,疳熱連綿;又赤又青兮,風邪緊急。鴉聲魚口,枉費精神;肉折皮乾,空勞心力。氣乏則脾冷,腎虛則滯頤。手如數物兮,肝風相生;面若塗朱兮,心火已熾。弄舌脾熱,解顱腎憊。
白話文:
附:節錄心誠賦(出《活幼指南》)
想要保住孩子健康,全靠父母真心誠意。 在觀察孩子氣色之前,首先要分清楚身體各部位所屬的臟器。(左頰屬肝,右頰屬肺,天庭屬心,承漿屬腎,鼻屬脾。)
青黑色 通常表示孩子受寒驚嚇,紅白色 多半是虛熱症狀,土黃色 則代表疳熱。如果孩子的臉色像煤炭一樣黑,說明是中惡之症,如果像橘子一樣黃,則代表脾虛。白色 代表疳勞,紫色 則表示熱氣過盛。青色 遮蓋在口角,就算是扁鵲也難醫治;黑色 遮蓋在太陽穴,就算是盧醫也無能為力。臉上有紅色光芒,容易生膿血;山根處有青色,則容易遭遇災禍。
孩子拉肚子卻面色發紅,要小心,咳嗽時臉色發藍 則很危險。臉色火紅,是外感風寒;臉色蒼白,則表示體內有積聚的病症。臉色忽黃忽白,表示疳熱反覆;臉色又紅又青,則風邪十分嚴重。孩子嘴巴發出像烏鴉一樣的聲音,或是像魚一樣張著嘴,都是白費力氣的表現;身體消瘦、皮膚乾燥,則是徒勞無功。氣息不足 表示脾氣虛寒,下巴發黑 則代表腎氣不足。孩子的手指像數不清的東西一樣顫動,代表肝風相生;臉色像塗了朱砂一樣紅,說明心火旺盛。孩子不停地伸舌頭 表示脾熱,頭顱骨凹陷 則代表腎氣虛弱。
重舌木舌兮,虛熱積於心脾;哽氣喘氣兮,實火浮於肝肺。齦宣息露,必是牙疳;哺露丁奚,多緣食積。夜啼分為四症,(一驚熱;二心熱;三寒疝;四誤觸神祗。)變蒸周於—歲。(三百二十日小蒸畢,又二百五十六日大蒸畢,乃成人。)心熱欲言而不能,脾虛無時而好睡。
病後舌喑者腎怯,咳嗽失音者肺痿。口頻撮而虛寒,舌長伸而火熾。龜胸兮肝火乘於肺膈,鱉背兮腎風入於骨髓。鼻乾黑燥,火盛金衰;肚大青筋,木強土潰。不能吮乳者,熱在心脾;常欲俯臥者,火蒸脾胃。惡見燈火者,(原文作喜視,必系誤字,今正之。)煩熱在心;愛食泥土者,疳熱在脾,臍風忌於一臘,火丹畏於一周。
驚自熱生,癇因痰致。閉目兮無魂,狂叫兮多祟。
白話文:
舌頭沉重僵硬,是心脾虛熱積聚;呼吸不暢,是肝肺實火上浮。牙齦紅腫出血,多半是牙疳;口角糜爛,則多半是積食。夜啼分為四種情況:一是驚熱,二是心熱,三是寒疝,四是誤觸神靈。從出生到一歲,經歷兩個階段的發育,三百二十天後完成小蒸,二百五十六天後完成大蒸,就成為成人。心熱想說話卻說不出來,脾虛總是昏昏欲睡。
病後舌頭僵硬無法發聲,是腎氣虛弱;咳嗽失聲,是肺部虛損。嘴巴不停地抽動,是虛寒之象;舌頭伸出來,是火氣旺盛的表現。胸廓凹陷,是肝火侵犯肺膈;背部隆起,是腎風入侵骨髓。鼻子乾燥發黑,是火氣過盛,金氣衰敗;腹部脹大,是脾土被木氣克制。無法吸吮乳汁,是心脾有熱;經常想趴着睡,是脾胃被火氣蒸灼。厭惡燈火,是心火旺盛;喜歡吃泥土,是脾胃積熱,臍風要忌諱一年,火丹要忌諱一週。
驚恐由熱氣引起,癇症是由痰濕導致。閉目神志不清,是魂魄失守;狂叫亂喊,是邪祟作祟。
2. 幼科總賦上篇
小兒體屬純陽,所患每多熱病,時俗套藥須懲,(詳原集。)隨症施方乃順。春溫忌散,黃芩湯涼膈散皆宜;(熱伏於陰,苦味堅陰,乃正治也。)夏暑當清,辛涼甘寒獨勝。(昔人以白虎湯為主方,或宗河間法。)秋燥治肺為急,宜甘潤而勿用苦寒;(苦則助燥。)冬寒溫散堪投,(傷寒表邪,輕則紫蘇、防風一二味,身痛用羌活,然不過一劑;如傷風,用前、杏、枳、桔之屬。)挾溫邪(即冬溫症)則治從里症。
白話文:
小孩的體質偏陽,容易生病,而且多半是熱症。坊間流傳的藥方不一定適合,要依照症狀用藥才是正確的。春天溫病忌諱散寒,黃芩湯和涼膈散都適合,因為熱邪藏於陰分,苦味能固陰,是正治之法。夏天暑熱應該清熱,辛涼甘寒的藥物最有效。古人常用白虎湯治療暑熱,或遵循河間派的藥方。秋天燥氣傷肺,需要滋潤肺氣,不要用苦寒的藥物,因為苦會助燥。冬天寒冷,要用溫散的藥物。如果寒邪入侵,初期可以用紫蘇、防風等藥物,身體疼痛可以用羌活,但最多只有一劑;如果傷風,可以用前胡、杏仁、枳實、橘皮等藥物。如果夾雜溫邪,也就是冬溫症,就要從裡症治療。
(稍兼清散,忌用辛溫,)若夫蔥豉一湯,(為四季)通用要方可任。風溫首先犯肺,(若失治必)逆傳入於心胞絡。降肺開痹,涼潤輕清最妙。(忌用荊、防、柴、葛,及消導苦寒,)安神宣竅,牛黃丸或至寶丹須調。肺熱咳嗽煩蒸,熱甚勿投柴葛;暑熱肢冷,熱深厥亦深可用石膏。
急驚屬陽,(古稱陽癇。)治先涼膈散;肝膽火熾,(病必迅速。)丸化牛黃。嘔吐延慢驚,用南星白附子六君子湯之屬;火熱劫爍津液,(謂急驚症。)宜犀角地黃之湯。疳有五臟之分,病起果腥雜進,初用清熱和中分利,次則疏補助運,繼病(乳子母更有娠,下利寒熱,亦名鬾病)治亦無功,母產而子自靖。吐瀉由脾胃之傷,驚搐每相因而變,熱閉神昏則至寶當求,寒閉則來復丹是選。
白話文:
治療時要兼顧清熱散寒,忌用辛溫燥熱的藥物。蔥豉湯是四季通用的重要方劑,可以隨意使用。風溫初起時會侵犯肺部,若不及時治療,就會逆傳入心包絡。治療要以清熱降肺、開通經絡為主,使用涼潤輕清的藥物最有效。忌用荊芥、防風、柴胡、葛根等辛溫解表藥物,以及消導苦寒的藥物。安神開竅方面,可以用牛黃丸或至寶丹調治。肺熱咳嗽、煩躁蒸熱,若熱勢較重,則不宜用柴胡、葛根。暑熱肢冷,熱邪深入,出現厥症時,可以使用石膏。
急驚屬陽,古稱陽癇。治療時要先用清熱涼膈散寒的藥物;肝膽火熾,病情發展迅速,可用牛黃丸化解。嘔吐、延遲、驚厥,可以用南星、白附子、六君子湯等藥物治療;火熱耗傷津液,屬於急驚症,宜用犀角地黃湯。疳病有五臟之分,病因可能是食用腐敗的食物,初起時可用清熱和中、分利導滯的藥物,之後再疏通補益、運化脾胃。如果孩子生病後,母親又懷孕,導致孩子下痢寒熱,這種病也稱為鬾病,即使治療也無效,等到母親生產後,孩子自然就會恢復健康。吐瀉是由於脾胃受傷引起的,驚搐往往會隨之而變。熱邪閉塞神志昏迷,就應該使用至寶丹;寒邪閉塞,則應該使用來復丹。
瘧病(幼稚氣怯神弱,初起)熱深厥逆,切勿認作驚癇,略仿大方治法,(寒勝,正氣、二陳加減;熱勝,六一散、桂枝白虎湯。)柴胡乾葛等味須捐。(柴胡動肝陰,葛根竭胃汁,致變屢矣。)痢關臟病,誤治必凶,初起體堅症實,行血導氣有功;日久肢寒脈細,歸身陳皮、肉桂白芍合理中湯。禁口兮多宜清熱,(用丹溪法。
白話文:
瘧疾(年幼體弱,初次發病)熱邪深入,出現昏迷不醒的狀態,切勿誤認為驚癇,可略仿大方治法。(寒勝,以正氣、二陳湯加減;熱勝,用六一散、桂枝白虎湯。)柴胡、葛根等藥物須捨棄。(柴胡容易動傷肝陰,葛根則會耗損胃液,容易導致病情變化。)痢疾屬於關臟之病,誤治必凶。初起時身體強健,症狀明顯,行血導氣的方法有效;久病則四肢冰冷,脈細微,需以陳皮、肉桂、白芍配合理中湯治療。忌口飲食,宜以清熱之法為主。(可參考丹溪先生的治法。)
)休息痢兮專治中宮。(用東垣法。胃強善食者,苦寒清熱。)痧為陽腑經邪,初起必從表治。冬時無汗,壯熱喘急用麻黃杏仁,如華蓋散三拗湯;夏月無汗解肌,前胡葛根薄荷牛蒡防風桔梗枳殼。(香薷、木通之屬。)春溫夏暑,秋燥冬寒,因時調劑,危可使安。無汗忌用石膏,下利不宜止瀉。
白話文:
休息痢專門治療中焦,可以參考李東垣的療法。胃氣旺盛、食慾良好者,可用苦寒藥清熱。痧症是陽氣外泄導致的經絡邪氣,初期必須從表證治療。冬天無汗、發熱喘促,可用麻黃、杏仁,如華蓋散、三拗湯;夏天無汗,需解肌散表,可用前胡、葛根、薄荷、牛蒡、防風、桔梗、枳殼,以及香薷、木通等藥。春溫、夏暑、秋燥、冬寒,需根據季節變化調整藥物,才能化險為夷。無汗症忌用石膏,腹瀉症不宜止瀉。
(痧宜通泄,泄瀉為順,下痢五色者亦無妨。)辛涼上焦辛苦中焦與鹹寒下焦,並按三焦毋苟且。疹喜清涼,然毋過劑。若其誤治致危,(常有氣弱體虛,表散寒涼非法,釀成損怯。)救敗更須審諦,陰傷為多自合養陰,(必扶持胃汁。)氣弱者亦有之急當益氣。痰鳴氣促唇紫掀腫,(痧退後,不出聲,涕淚皆無。
此以下摘治痧案四條。)由毒火之未經清解;(上竅漸閉,芩、連、杏,桔、翹、銀、元參、甘草。)浮腫腹疼寒熱、喘脹,緣經府濕熱之留著。(膏、杏、翹、苡、防己、通草、大豆黃卷。)溫邪熾而吐蛔煩渴,(汗出氣喘,目赤鼻煤。)升提荊、防、蟬退之屬豈是良方;(涼膈去硝、黃,加石膏、牛蒡、赤芍。
白話文:
痧氣宜暢通排泄,排泄順暢才好,即使拉肚子出現五種顏色也不必擔心。辛涼藥適合上焦,苦味藥適合中焦,鹹寒藥適合下焦,三焦都要按其特性用藥,不可草率。疹子喜歡清涼,但藥量不可過多。如果誤治造成病情危重,通常是氣虛體弱,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導致體虛損傷。救治危重病人需謹慎,大多是陰虛,需要滋陰,尤其要扶持脾胃功能。氣虛的人也會有,應當及時補氣。痰鳴氣促,嘴唇發紫腫脹,這是毒火未清造成的;痧氣退後,不能說話,鼻涕眼淚也沒有,這是上焦氣道漸漸閉塞造成的,要用黃芩、黃連、杏仁、桔梗、翹搖、銀花、元參、甘草等藥物治療。浮腫腹痛、寒熱、喘脹,是經絡府氣濕熱留滯造成的,要用滑石、杏仁、翹搖、薏苡仁、防己、通草、大豆黃卷等藥物治療。溫邪熾盛導致嘔吐蛔蟲、口渴、汗出氣喘、眼赤鼻塞,用荊芥、防風、蟬蛻等升提藥物不是良方,應該用涼膈散去硝石、黃連,再加上石膏、牛蒡、赤芍等藥物。
)熱毒內陷而上熏肺為喘下攻腸則利交頻,火淫於內,治以苦寒應推聖藥。(芩、連、銀、翹、滑石、丹皮、地骨皮、甘草。治痧案止此。)輕淡清散,痧疳可瘳;補澀升提,痧痢當削。(以熱毒未盡也。輕者分利宣通,重者苦寒解毒為治。)痙厥何因,多由邪伏。(此下摘治癇痙厥案三條。
)躁亂如狂熱渴,(鼻煤、舌絳。)溫邪傷及肝陰;(阿膠、生地、天冬、石斛、雞子黃、元參心。)舌縮吐涎,(面青、神呆、四肢皆震。)陰風入於脾絡。(人參、生朮、蜈蚣、全蠍、南星、白附子。)清營宣絡,(犀、菖、翹、梔、元參、遠志、膽星、竹葉。)止癇厥之良圖;滋液熄風,與大人兮同法。
白話文:
如果體內有熱毒,向上燻到肺部就會喘不過氣,向下侵犯腸道就會腹瀉頻繁。內火旺盛,應該用苦寒藥物來治療,推崇聖藥(黃芩、黃連、銀花、連翹、滑石、丹皮、地骨皮、甘草。治療痧病的方案到此為止)。輕淡清散的藥物,可以治癒痧病和疳病;補澀升提的藥物,可以治療痧痢。因為體內熱毒尚未完全清除,症狀輕微的可以用利水宣通的藥物,症狀嚴重的要用苦寒解毒的藥物治療。
痙攣抽搐的原因,大多是邪氣潛伏在體內。以下是治療癇病、痙攣和抽搐的方案。
如果患者躁動不安、神志恍惚、發燒口渴,(鼻孔裡有黑垢,舌頭發紅。)是溫邪傷害了肝陰。(阿膠、生地、天冬、石斛、雞蛋黃、元參。)」如果患者舌頭縮回,吐出唾液,(臉色青白,神志呆滯,四肢都在顫抖。)是陰風侵入脾經絡。(人參、生薑、蜈蚣、全蠍、南星、白附子。)可以用清熱解毒、疏通經絡的藥物。(犀角、菖蒲、連翹、梔子、元參、遠志、膽星、竹葉。)來止住痙攣和抽搐,這是治療的良方;滋陰養液、熄風止痙的方法,與成年人的治療方法相同。
疳積腹疼,每多蟲䘌,相緩急以裁方,大要先清濕熱。(若蟲勢驟急者,當用黑醜、檳榔、大黃、胡粉、山稜、莪朮之類、蟲去則調其脾胃;緩者,用黃連、胡連、蘆薈、苦楝、烏梅、川椒、雷丸、蕪荑、使君、榧肉之類。脾弱者,兼運其脾;胃滯者,兼消其滯。上並仿葉氏《幼科節要》並醫案論。
白話文:
孩子肚子疼,很多时候是因为积食引起的,治疗方法要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来决定,首先要清热去湿。如果病情严重,要用黑丑、槟榔、大黄、胡粉、山棱、莪朮等药,驱虫后还要调理脾胃;如果病情较轻,可以用黄连、胡连、芦荟、苦楝、乌梅、川椒、雷丸、芜荑、使君、榧肉等药。孩子脾胃虚弱的,要兼顾脾胃调理;胃滞的,要兼顾消滞。以上方法都是参考叶氏《幼科节要》以及医案论总结而来。
)
董氏《醫級》末卷無問錄,載痿男一條,其症自幼頭大腳細,或但頭大,乃陰虛陽升之候,至十餘歲後,尚痿弱如嬰兒,曾見有三四童子皆如此,雖葉天士先生亦不能治,其後並殤。
白話文:
董氏在《醫級》最後一卷中的「無問錄」裡記載了一條關於癱瘓男孩的情況。這種病症從小就表現為頭部較大而腿部纖細,或者只有頭部較大,這是因為身體內陰氣不足、陽氣上昇所造成的徵兆。到了十多歲的時候,仍然像嬰孩一樣軟弱無力,曾經看到過三四個孩子都是這樣,即使是著名的名醫葉天士也無法治療他們。這些孩子的命運最終都很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