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勳

《證治針經》~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癥瘕

癥屬食瘀凝阻,有形可徵而一定不移;瘕為臟氣結聚假物成形,無質而推之可動。二症病在肝脾,胃與奇經亦董。乃若瘕結左而肢節寒冷,治奇脈以辛香;(鹿角霜、桂枝、當歸、小茴、香附、茯苓、蔥白。)氣聚右脅而攻痛作脹應時而發,通營絡以溫熱。(當歸、小茴、肉桂、蔥管。

)營虛氣滯,(瘕痛,小腹滿脹。)參歸吳萸肉桂茯苓、小茴蔥管;絡病久痛痰凝,川楝子牡蠣延胡索、瓜蔞皮香附汁。其或瘕聚高突有形,絡虛則脹氣阻則痛,痛在脘中心下,或垂岕腰少腹下部,辛香入絡為君,苦溫通降是輔。(延胡索、川楝子、香附、鬱金、茯苓、降香汁、茺蔚子、山楂、烏藥。

)及夫痛升於右脹及中脘嘔涎經阻,病由煩怒,金鈴散合二陳湯去甘草,薑汁、厚朴橘葉蓬朮交助。更或瘕橫臍下,氣塞至心胸及咽喉,痛攻背部,經阻三月口甜,食後痞肝膽相火內灼,衝脈之血欲干,梔子仁、胡黃連雞肫皮、山楂蘆薈,回生丹協化服半丸可安。復有經阻半年腹膨,痛不拒按,(下氣還攻於絡。

)形若癥瘕,(色脈皆虛。)通經卻憚,炒枯腎氣為湯,色脈病情互斷。爾其(消導寒涼,誤藥傷胃)衝脈上衝,升巔則昏厥攻胸則痞犯胃為嘔,小腹結癥,動氣兼有,當歸茯苓小茴杜仲鹿角霜蓯蓉、紫石英,宣暢奇經方不苟。惱怒病發,(肝鬱氣阻。)青皮、川楝子輩小茴、牡蠣、桂枝、白芍純治厥陰;濕熱少腹聚瘕,能食,便不爽,腹微脹小溫中丸兼調脹利。(另一案。

)以濁攻濁,(大便不爽,疝瘕疴痛。)品劑略似男子疝方;(韭白根、兩頭尖、桔核、小茴、金鈴子。)忌澀忌呆,(本案論云:治此症,用攻法宜緩宜曲,用補法忌澀忌呆。)治法須知趨避。(上並約《指南案》論。)若夫蔥白丸烏雞煎丸,治癥瘕並推奇效;(《女科準繩》。

巴豆仁一兩伴香附,(一斤醋製同炒,至巴豆色黑,去巴豆,醋打麵糊丸桐子大,米飲下五十丸,日三服,另服對病煎劑。)消積塊當屬佳方。(陸養愚案。)《內經》有石瘕之名,(本言生於胞中。)或下橫於子戶;(有物如石,痛甚,亦名石瘕,先經斷,少腹痛,用四物加桃仁、山稜、檳榔、延胡、附子、澤瀉、血竭、大黃而愈。《名醫類案》。

)士材治女子之疝,(腹痛腸鳴,身傴僂而氣喘呼,脈弦而細,此女子之疝也。)亦不外乎辛香。青木香、廣木香、川楝子、木通、茴香、肉桂、當歸、甘草,四劑而愈。李氏醫案。)

附:《醫級》摘要

五積皆息伏臟邪,類乎癥而其因各異,痃癖乃窠囊飲氣,多相類而非血為殃。形橫結痛,入絡之邪;莫按脊疼,膂筋之病。(深藏背膂,按亦無跡。)石瘕乃胞宮之積,雖類癥而症從臌論;腸覃為腸募之患,亦肖癥而病屬脹推。(石瘕、腸覃,皆脹病也,俱在少腹,此當下之候,與癥病不同,不可不辨。

)最怪挾癥胎氣,法酌兼調;宜推素稟脈形,治詳喜惡。(謂參之起居飲食,性情愛憎之間。)延久根深,難拘成法,倘值形羸積痼,法惟輔正安邪。蓋壯者氣行則已,是用補療癥,正所以壯氣;而結者非行不散,則溫行補劑,即藉以宣通。倘進補而脹痛轉增,另酌攻消丸散間進;俾正強而脾胃日旺,常調七補三攻。

又云:挾瘕既久,經隧之氣道,為瘕氣往來遊行,每留著於溪谷之空隙,雖疏氣宣通而不能盡除,則餘氣流連,外有所感,內有所犯,則復聚而為患,所以男疝女瘕,恆作終身之患,而不能已也。

白話文:

[癥瘕]

癥和瘕都是中醫術語,用來描述體內某種異常的結塊。其中,癥是指由於食物積滯和瘀血凝結所導致的,可以在體內找到具體位置,不會隨時間或體位改變而移動的結塊。而瘕則是由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某些物質聚集形成的,這種結塊沒有固定的形態和位置,可以被輕易地推動。

這兩種病症主要影響肝和脾的功能,同時也可能波及到胃和奇經八脈。例如,如果瘕結聚在身體的左側,並且伴有肢體冰冷的情況,治療時會使用辛香溫暖的藥物,如鹿角霜、桂枝、當歸、小茴香、香附、茯苓、蔥白等。如果氣聚在右側肋骨下方,疼痛和脹滿感會隨時間出現,治療時會使用溫熱的藥物來疏通營絡,如當歸、小茴香、肉桂、蔥管等。

對於營養不良、氣滯導致的瘕痛和小腹滿脹,會使用如人參、當歸、吳茱萸、肉桂、茯苓、小茴香、蔥管等藥物。對於絡病長期疼痛,痰液凝結的情況,會使用如川楝子、牡蠣、延胡索、瓜萎皮、香附汁等藥物。

對於瘕聚在腹部高處,形狀突出的情況,如果絡虛則會引起脹滿,氣阻則會導致疼痛,疼痛可能出現在心窩下方,或者垂掛在腰部、小腹下部,治療時會以辛香藥物為主,苦溫藥物為輔,如延胡索、川楝子、香附、鬱金、茯苓、降香汁、茺蔚子、山楂、烏藥等。

對於痛在右側,脹滿感延伸到中脘,伴有嘔吐、口涎、經脈受阻的情況,病因可能是情緒煩躁和憤怒,治療時會使用金鈴散和二陳湯(去甘草),配合薑汁、厚朴、橘葉、蓬朮等藥物。如果瘕橫在肚臍下方,氣塞達到心胸和咽喉,疼痛襲擊背部,經脈受阻三個月,口中有甜味,飯後感到痞滿,肝膽火旺,衝脈的血液乾涸,會使用梔子仁、胡黃連、雞肫皮、山楂、蘆薈,服用回生丹半丸可以緩解症狀。

對於經脈受阻半年,腹部膨脹,疼痛不拒按的情況,形狀像癥瘕,但面色和脈象都顯示虛弱,治療時要慎重,使用炒枯腎氣湯,根據面色、脈象和病情進行診斷。如果使用寒涼藥物誤導治療,導致衝脈上衝,可能會導致昏厥,胸悶,嘔吐,小腹結塊,動氣等併發症,治療時會使用當歸、茯苓、小茴香、杜仲、鹿角霜、蓯蓉、紫石英等藥物,以保持奇經的順暢。

對於情緒煩躁引發的疾病,肝氣鬱結,氣阻的情況,會使用青皮、川楝子、小茴香、牡蠣、桂枝、白芍等藥物,專門針對厥陰經的治療。對於濕熱引起的少腹聚瘕,雖然食慾正常,但排便不順暢,腹部輕微脹滿,會使用小溫中丸來調理脹滿感。

對於濁氣攻濁的情況,如大便不順暢,疝瘕和疼痛,治療方法類似於男性疝氣的治療方案,如韭白根、兩頭尖、桔核、小茴香、金鈴子等藥物。治療時要避免使用收斂和呆滯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可能會加重病情。治療方法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策略。

蔥白丸和烏雞煎丸是治療癥瘕的常用藥物,具有很好的療效。巴豆仁和香附的配方,經過醋製同炒,去巴豆,醋打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粒,每日三次,配合對症煎劑,可以有效消除體內的積塊。

《內經》中提到的石瘕,通常出現在子宮內,也可能在子宮下方橫向發展,形狀像石頭,伴有劇烈疼痛,通常在月經停止後,小腹疼痛,使用四物湯加桃仁、山稜、檳榔、延胡、附子、澤瀉、血竭、大黃等藥物治療可以得到緩解。

治療女性疝氣,腹痛腸鳴,彎腰喘息,脈象弦細的情況,也會使用辛香溫暖的藥物,如青木香、廣木香、川楝子、木通、茴香、肉桂、當歸、甘草等,連續服用四劑即可痊癒。

總結來說,癥和瘕的治療需要根據具體病因和症狀選擇適當的藥物和治療策略,注重辨證施治,避免誤導治療,合理使用藥物,以達到治療目的。

關於五積和癥瘕的區別,五積是指臟腑內的邪氣積聚,類似於癥,但病因各不相同。痃癖是由於飲食過度和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多見於脾胃功能失調,而非血液問題。癥瘕通常表現為橫向結塊和疼痛,是絡病的一種表現形式。石瘕和腸覃則是子宮和腸道的積聚,雖然類似於癥,但屬於脹病,通常位於小腹,需要通過下法治療,與癥病有所不同。

對於懷孕期間伴有癥瘕的情況,治療時需要考慮到胎兒的安全,並根據患者的體質和脈象進行調理。長期患有癥瘕,經絡氣道受到影響,即使通過疏氣宣通治療,仍然可能留下殘餘的氣滯,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內部因素的影響,再次形成新的癥瘕,因此男性疝氣和女性癥瘕常常成為終身的困擾,需要長期的調理和治療。

總體而言,治療癥瘕需要根據具體病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對於長期患病的患者,需要輔助正氣,安撫邪氣,壯氣和補療是重要的治療原則。對於結塊不易消散的情況,需要通過溫熱和活血的補劑來幫助宣通,必要時可以輔以攻消丸散,但要注意避免過度攻伐,以免傷害脾胃功能。

2. 熱入血室

熱入血室之證,勿執小柴胡一方。今人一遇是症,(不辨熱入之輕重,血室之盈虧,遽與小柴胡湯,貽害必多。)熱甚血瘀,合與桃仁承氣湯;(及山甲、歸尾之屬。)舍血室空熱陷,當需犀角地黃湯。(加丹參、木通之屬。)桂枝紅花湯治血結胸,參入海蛤桃仁亦佳品;清氣化結煎劑定昏狂,調入牛黃膏作引。

有如血室伏邪,液傷發痙,(溫邪初發,經水即至,耳聾咳嘔,舌白煩渴,清肺不應。)玉女煎氣血雙清,(仍有救陰之能。)復脈湯去薑、桂甘涼續進。又或經至三朝,旋生熱病,神氣忽清忽亂脈右長左沉,心煩熱甚,(舌痿、飲冷、病與十七日。)桃仁、澤蘭丹皮、細生地酒製大黃人中白,蓄血如狂例論。

若其表邪未盡表症仍兼,自參和解為正。(合小柴胡湯。上仿《指南案》論。)假令下且不休,諸法皆應審諦。(東莊云:熱入血室者,乃經水方至,遇熱適斷不行方是。若下且不止者,不得一例混淆。)況乎經行適斷,血室未閉,(其血必結。)苟非實熱煩蒸,涼劑豈宜妄試。

(一婦病此,誤服黃連,少腹結塊而殞。《女科輯要》。)

白話文:

對於「熱入血室」的情況,不要固守使用小柴胡湯這一方法。現在的人一旦遇到這種病症,(不去分辨熱度的輕重,以及血室狀態的好壞,就馬上給予小柴胡湯,這樣必然會造成很多危害。)如果熱度很高導致血液瘀滯,應該用桃仁承氣湯;(可以加上山甲、當歸尾等藥物。)如果血室空虛,熱度深陷,應該使用犀角地黃湯。(可以加入丹參、木通等藥物。)桂枝紅花湯可以治療血液在胸部凝結,加入海蛤、桃仁也是很好的選擇;清氣化結的煎劑可以穩定精神錯亂,調入牛黃膏作為引子。

如果血室潛藏邪氣,液體損傷導致抽搐,(溫邪剛開始發作,月經恰好來臨,出現耳鳴、咳嗽、嘔吐,舌苔白,口渴難耐,清肺的治療效果不佳。)玉女煎可以同時清理氣血,(還具有拯救陰虛的功能。)復脈湯去掉薑、桂,甘涼的藥物持續服用。或者月經來了三天,突然產生熱病,精神時而清醒時而混亂,右手脈搏比左手長,左手脈搏比右手沉,心情煩躁,熱度很高,(舌頭無力,喝冷水,病程到第十七天。)桃仁、澤蘭、牡丹皮、細生地、酒製大黃、人中白,這是對待蓄血如狂的常規療法。

如果體表的邪氣尚未完全清除,仍然伴隨表面症狀,應該考慮和解的方法為主。(可以配合小柴胡湯。以上參考《指南案》的討論。)假如下方的出血一直沒有停止,所有的治療方法都應該仔細考慮。(東莊說:熱入血室的情況,是指月經剛好來臨,遇到熱度導致月經突然停止才符合。如果下方出血一直不停止,不能一概而論。)更何況月經剛剛結束,血室尚未完全關閉,(血液一定會凝結。)如果不是實際上的高熱和煩躁,涼性的藥劑怎麼可以隨便嘗試。

(有一個婦女患此病,誤服黃連,導致小腹結塊,最後不幸去世。《女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