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勳

《證治針經》~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淋帶

帶下病由奇脈,虛痰濕熱當詳。(赤者屬熱,兼虛兼火;白者屬濕,兼虛兼痰。)景岳分因有六,(一心旌淫;一欲事過度;一人事不暢;一濕熱下流;一元氣虛,一脾腎氣虛下陷。)並堪隨症裁方。(詳景岳《婦人規》。)則有風陽乘土,脈數色蒼,(陰不足。)地生地芍白芍牡蠣、阿膠樗根皮、黃柏杜仲,天冬、白薇蓮子續斷共成湯。

(合二方。)久則液涸風動,八脈俱戕,腹膨浮腫,寒熱為殃,咸緩和陰姑暫用,阿膠蓯蓉牡蠣郁李仁柏子仁霜。又或五液走泄,陽冒熱蒸,舌光赤頭脹,(身熱帶下如注。)攝劑相應,山萸熟地桑螵蛸蓮子芡實茯神,勿參動藥斯靈。(若參鹿霜、沙蒺,仍是升舉動陽,則無效矣。

)甚者崩帶淋漓,陰從下走,暈厥汗泄,陽自上升,目中妄見,當鎮陽神,五味阿膠龍骨、牡蠣,蓮子芡實、人參茯苓。又或腰背膂脊,牽掣似墜,熱自左升,奇脈傷所致,震靈丹收固效靈,煎丸方大旨仿是。(煎方:人參、鹿角霜、沙蒺藜、桑螵蛸、枸杞、茯神。丸方:人參、麋茸、菟絲,補骨脂、紫石英、禹餘糧、茯苓、小茴、遠志。

)抑或產勞陰損,漸及奇經,漏淋成帶尿數,骨骱盡痛神呆驚恐,杞子菟絲、茯苓破故紙,麝霜杜仲、沙蒺藜歸身。更有臟陰既損,腑陽亦傷,(少腹拘急脹痛,大便艱澀,食物少納不降。)參歸杞茯,河車麋茸交襄。(上仿《指南醫案》。)是症也,補腎治飲,立齋有案,氣虛多痰,胸滿喘眩,(頭暈吐痰。

)患帶下二十餘年,(諸藥不應,此氣虛有痰也,飲愈而帶始愈,用六味)地黃丸不月而驗。(《婦人良方》。)又有積病驚憂,帶下如注,口舌皆瘡,或至封喉何懼,昏憒四旬,服藥寒熱皆拒,誰知病屬亡陽,重劑鹽煮大附子九錢,佐以薑桂芎歸,冰冷服之,得熟臥乃始識人,(繼以女金丹。)徐調得愈。

(《女科準繩》。)然而濕熱流痰,肥人多有,升柴二術與二陳湯,炒柏(解鬱熱)炮姜(茴香,帶下小腹痛是鬱結,須此辛散)亦不苟。《治法匯》。

白話文:

[淋帶]這段文字談的是帶下病的形成原因及治療方法。古代認為帶下病是由奇脈引起,虛弱、痰濕、熱邪都可能是病因。(如果分泌物是紅色,通常代表有熱邪,同時可能伴有虛弱和火氣;如果是白色,則可能由濕邪引起,同樣也可能伴有虛弱和痰濕。)景嶽醫生將其歸納為六種原因:(一)情慾過盛;(二)性行為過度;(三)情緒壓抑;(四)濕熱下注;(五)元氣虛弱;(六)脾腎氣虛導致下陷。針對不同情況,需對症下藥。(詳細可參考景嶽的《婦人規》)

對於由風熱侵擾脾胃,脈象快速麪色蒼白的情況(表示陰虛),可用生地、白芍、牡蠣、阿膠、樗根皮、黃柏、杜仲、天冬、白薇、蓮子、續斷等藥材熬製湯藥。

長期下去,津液枯竭,風動八脈,腹部膨脹浮腫,寒熱交錯,此時應使用阿膠、蓯蓉、牡蠣、郁李仁、柏子仁、霜等藥材調理陰虛。

或者五臟津液外泄,陽氣過盛,頭脹舌紅(身體發熱且帶下量大),可以使用山茱萸、熟地、桑螵蛸、蓮子、芡實、茯神等藥材來調節。

嚴重者,可能出現崩帶淋漓,陰血下洩,暈厥出汗,陽氣上升,眼睛看到幻覺,此時應用五味子、阿膠、龍骨、牡蠣、蓮子、芡實、人參、茯苓等藥材來安定陽神。

對於腰背疼痛,感覺像被拉扯下墜,熱感從左側升起,這是奇脈受損所導致,可以使用震靈丹來收斂固本。

產後勞累導致陰損,慢慢影響到奇經,造成漏淋、頻尿、骨關節疼痛、精神呆滯、驚恐,可用枸杞、菟絲、茯苓、破故紙、麝霜、杜仲、沙蒺藜、歸身等藥材來治療。

若是臟腑陰陽都受損,(如小腹拘急脹痛,大便困難,食慾不佳),可以使用人參、當歸、枸杞、茯苓,以及河車、麇茸等藥材來調理。(以上參考《指南醫案》)

對於這種病症,補腎和調理飲食是關鍵,氣虛多痰,胸悶喘息,頭暈吐痰,患有帶下病二十餘年,其他藥物都無效,這可能由氣虛和痰濕引起,飲食調理後,帶下病才會好轉,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不到一個月就能見效。(《婦人良方》)

對於長期病痛,情緒焦慮,帶下病嚴重,口腔潰瘍,甚至封喉,昏迷四十天,寒熱藥物都無法奏效,這可能屬於亡陽,需使用大劑量的鹽煮大附子(九錢),搭配薑、肉桂、川芎、當歸,冰涼服用,待患者能安睡後才能恢復意識。(後續可使用女金丹調理,慢慢康復。)(《女科準繩》)

然而,濕熱下注,痰濕內阻,在肥胖的人身上常見,可使用升麻、柴胡、白朮、陳皮、半夏、炒柏、炮薑(茴香,用於帶下小腹痛,這是鬱結的表現,需用辛散藥材來散瘀)。這些都是《治法匯》中的記載。

2. 崩漏

崩如山塚卒崩,忽然橫決;漏似漏卮難塞,絕少關防。衝任(不能攝血)肝(不藏血)脾(不統血)分責,元氣大虛(不能收斂其血)瘀(血氣阻,新血不能溫經)熱(在下焦,迫血妄行)交詳。大抵暴崩可以溫補,久崩卻利清通。(以血去陰耗故也。)爰有禹餘糧赤石脂,樗根皮牡蠣、桑螵蛸龍骨,皆為澀劑,去脫有功。

乃如奇絡空虛,兼挾瘀滯,(崩漏三年,紫黑成塊,幾月一下。)是為久崩宜清,青蒿根澤蘭樗根皮芩黃芩、黃柏細生地,旋補玉堂,斑龍丸繼。又有崩漏兩年,午後必至,陽明久虛,(衝任脈不固攝,有開無合。(徒澀何濟,廣蓮菟絲茜草鮑魚海螵蛸,烏賊魚骨丸相輔治。

髓虛(崩淋不止)筋掣痛不能行,蓯蓉杞子、紫石英、青鹽羊內腎;(又柏仁、茯神、石斛。)乾瘦畏寒久漏不止,人參歸身艾炭鹿霜桂心、紫石英炮姜。液傷絡熱病風消,(五十崩漏,夜熱肢冷,氣短食減,腰足跗痠耎無力,所謂絡熱則痿也。)牡蠣、小麥人參黃耆和苦參茯神;心痛如飢吐涎(值經來甚多,因驚動肝)為肝厥,黃連阿膠川楝子、牡蠣協川芎當歸。陽動而不眠汗泄,法補陰丸于丹溪;暴崩欲脫而膩濁難投,便溏吐藥遵理中湯於仲景。

更有久漏神衰(色脈俱奪,脊膂腰髀痠甚,跗腫面浮,便堅納穀日損,日餌補陽無功,奇經之旨誰省。柏子仁鹿角霜牡蠣瑣陽、阿膠龜甲心,另入人參煎飲;或參女貞子旱蓮草天門冬龍骨,或佐兩螵蛸等。(桑螵蛸入煎方,又佐服烏賊骨丸。上並約《指南案》論。)然而飽食傷脾,(飯後惱怒,崩甚而暈,乃胃氣不行,不能運化,非血藥所宜也。

)悟消補兼施之妙;(白朮五錢,陳皮、麥芽各二錢,二服而愈。王汝言案。)怒瞋致病,(怒則傷肝,肝火鬱結故崩。)知氣血兩治之靈。(香附、烏藥、蘇梗、神麯、白朮、歸、芎、甘、芷,二劑而愈。《易氏醫案》。)血崩先服五靈脂末一錢,半生半炒。乃丹溪之心法;(若遽止血,恐積瘀不去。

)氣陷而投風藥,(柴、防、羌、獨、升、蒼、藁、蔓、歸、耆、甘草。)本東垣之調經。(升陽除濕湯治胃氣下陷,暴崩不止。)附子理中湯,當和童便;(戴氏。)奇效四物湯,(加膠、艾、黃芩。)妙在黃芩。血熱(先多後少)腎虛(先少後多,)但別後先多少;(《慎齋遺書》。

)腹疼色惡,勿疑定屬瘀停。(詳《女科準繩》。)崩甚用紅蘭花,乩方曾效;固經丸參失笑(散加地榆,胎髮灰,)客座嘗聞。(陳花隱治一老婦,六旬外患血崩,素稟陽體,服補澀不效,以此方獲愈,並附《紀聞》。)

《醫級》云:初崩脈滑多火宜清,脈細多寒宜補。久淋崩漏,脈小緩為宜。若崩後脈大者,便是假實。至於陰陽偏虛既久,變生夜熱咳嗽,症已枯閉,而反見滑數豁大之脈,皆不可憑脈而用清寒之劑。

白話文:

標題: [異常陰道出血]

內容: 就像山體突然崩塌,血量洶湧而來;又像漏水的瓶子,難以堵住,幾乎沒有控制。衝脈和任脈無法控制血液,肝臟無法儲存血液,脾臟無法統攝血液,各自負有責任。元氣大虛,無法收斂血液。血瘀,新血無法溫暖經絡。下焦熱,迫使血液亂行。一般而言,突然大量出血可以使用溫補的方法,長期出血則利於使用清涼疏通的方法。(因爲血液流失,陰氣耗損的緣故。)有如禹餘糧、赤石脂、樗樹根皮、牡蠣、桑螵蛸、龍骨,都是澀劑,對防止血脫有效。

如果絡脈空虛,同時伴有瘀血阻滯,(出血三年,顏色紫黑成塊,每隔幾個月出現一次。)這屬於長期出血應採用清涼方法。青蒿根、澤蘭、樗樹根皮、黃芩、黃柏、細生地,輪流補充身體,再使用斑龍丸。還有出血兩年,每天午後必定出現,陽明經長期虛弱,(衝脈和任脈不固攝,只有開放沒有關閉,僅止血有什麼用呢?)使用廣蓮、菟絲、茜草、鮑魚、海螵蛸,烏賊魚骨丸輔助治療。

骨髓虛,出血淋漓不止,筋肉抽搐疼痛不能行走,肉蓯蓉、枸杞子、紫石英、青鹽羊腎;(也可以使用柏仁、茯神、石斛。)身體乾瘦怕冷,長期出血不止,人參、當歸身、艾炭、鹿霜、桂心、紫石英、炮姜。液體損傷,絡脈熱,疾病風消,(五十歲出血,夜間發熱,四肢冰冷,氣短,食慾減退,腰腳無力,所謂的絡脈熱導致痿弱。)牡蠣、小麥、人參、黃芪和苦參、茯神;心痛如飢餓感,嘔吐唾液(正值月經來潮非常多,因爲驚動了肝)爲肝厥,黃連、阿膠、川楝子、牡蠣與川芎、當歸配合使用。陽動而失眠,出汗,根據丹溪的法則,使用補陰丸;突然大量出血,想要止血但痰濁難投,便溏吐藥,遵循仲景的理中湯。

還有長期出血,精神衰弱(面色和脈象都失去光澤,脊椎、腰部、大腿痠痛嚴重,腳腫,面部浮腫,便祕,食慾日漸下降,每天服用補陽藥物無效,奇經的意義誰懂。)柏子仁、鹿角霜、牡蠣、瑣陽、阿膠、龜甲心,加入人參煎煮飲用;或者加入女貞子、旱蓮草、天門冬、龍骨,或者輔以兩螵蛸等。(桑螵蛸入煎方,還輔以服用烏賊骨丸。上述都參考《指南案》的討論。)然而飽食傷脾,(飯後生氣,出血嚴重並暈倒,這是胃氣不運行,不能消化食物,不是血液藥物應該處理的。)

明白消食和補益同時使用的妙處;(白朮五錢,陳皮、麥芽各二錢,兩劑就痊癒。王汝言案例。)憤怒導致疾病,(怒則傷肝,肝火鬱結所以出血。)知道氣血同治的靈驗。(香附、烏藥、蘇梗、神曲、白朮、當歸、川芎、甘草、白芷,兩劑就痊癒。《易氏醫案》。)出血前先服用五靈脂粉一錢,半生半炒。這是丹溪的心法;(如果立即止血,恐怕積瘀不去。)氣陷而使用風藥,(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升麻、蒼朮、藁本、蔓荊子、當歸、黃芪、甘草。)這是東垣調經的方法。(昇陽除溼湯治療胃氣下陷,突然出血不止。)附子理中湯,應當和童便一起使用;(戴氏。)奇效四物湯,(加膠、艾、黃芩。)黃芩的使用非常巧妙。血熱(先多後少)腎虛(先少後多,)只需區別出血先後的多少;(《慎齋遺書》。)腹疼顏色不好,不要懷疑一定是瘀血停滯。(詳細見《女科準繩》。)出血嚴重時使用紅蘭花,乩方曾經有效;固經丸加入失笑散(加地榆,胎髮灰,)在客座上曾經聽說過。(陳花隱治療一位老年婦女,六十歲以上患有血崩,體質陽盛,服用補澀藥物無效,使用此方痊癒,並附有《紀聞》。)

《醫級》說:剛開始出血,脈象滑多爲火熱,應使用清涼方法;脈象細多爲寒冷,應使用補益方法。長期淋漓出血,脈象小緩爲宜。如果出血後脈象大的,就是假實。至於陰陽偏虛已經很久,產生夜間發熱、咳嗽等症狀,病情已經枯閉,反而出現滑數豁大之脈,都不能根據脈象使用清寒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