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勳

《證治針經》~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調經上篇

惟女子以血為主,故治法首重調經。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本《內經》)以無忒,陽明氣旺則時行。(血之盛衰,由於水穀,故陽明胃氣,又為衝脈之本。)倘心(主血)與肝(藏血)脾(統血)有損,均為血病之根萌。心脾為發病之源,(《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

)大旨莫如理胃;(心為胃之母,胃為脾之府。)奇經(八脈)乃扼要之治,其次最重調肝。(女子以肝為先天。)乃若(經)先期色變,生育維艱,晨泄不爽,膚(腠刺)痛如鑽,治郁芎歸小茴生艾香附,肉桂茯苓山楂益母膏共為丸。又如經來後期,色或淡或紫,心痛嘔涎,氣衝不已,(氣墜少腹為瀉。

白話文:

女性以血液為本,所以治療方法首先要調節經期。太衝脈旺盛,月事按時來潮,這是正常的現象。陽明氣旺盛則月經順暢。血氣盛衰,源於飲食,所以陽明胃氣,又是衝脈的根本。如果心、肝、脾三臟受損,都會導致血病。心脾是發病的根源,主要要調理胃氣,因為心為胃之母,胃為脾之府。奇經八脈是治療的关键,其次要調肝,因為女性以肝為先天。如果月經提前,顏色改變,生育困難,早晨泄瀉,皮膚刺痛,可以用當歸、小茴香、艾葉、香附、肉桂、茯苓、山楂和益母草製成丸藥服用。如果月經延後,顏色淡或紫,心痛嘔吐,氣衝不止,可以用其他方法治療。

)衝脈病(也)用二陳(湯去甘草),鈴金鈴子桂枝、小茴黃連歸尾。若脈澀(脘悶減食,經遲)而腹疼,越鞠丸逍遙散參擬。(柴胡、白芍、黃芩、鬱金、香附、茯苓、蘇梗、神麯。)又或(經水)幾月不來,(或)一月兩至,下焦肢(體常)冷屬虛寒,暖腎益肝衝任(脈損)治。

白話文:

衝脈病的治療

衝脈病可以使用二陳湯去除甘草,加入鈴金鈴子桂枝、小茴黃連、歸尾。

如果脈象澀滯,伴隨脘悶不思飲食、經期延遲以及腹部疼痛,則參考越鞠丸逍遙散的方劑。方劑中包含柴胡、白芍、黃芩、鬱金、香附、茯苓、蘇梗、神麴。

另外,如果經期數月不來,或者每月來兩次,下焦肢體經常冰冷,屬於虛寒體質,則需要溫腎益肝、調理衝任脈。

(人參、河車、熟地、歸身、白芍、川芎、香附、茯神、肉桂、蘄艾炭、小茴、紫石英、益母膏丸。)肺虛(久)嗽(晨)汗,(背寒、右臥咳甚、經遲、肺虛數。)建中湯加黃耆;郁損肝脾,逍遙散減白朮。(又歸脾湯。)至如病屬奇經,經遲瘕泄,少腹干(涸而)疼,下焦麻痹上衝心嘔逆,心辣腹鳴,脾不磨食,(能食不運。參苓艾葉、香附補骨脂、當歸蓯蓉,肉桂鹿角霜、小茴紫石英膏用益母。

白話文:

如果你是因肺虛而久咳,早上出汗,背部發寒,右側臥咳嗽加重,月經延遲,呼吸急促,可以用建中湯加入黃耆。如果是肝脾鬱結所致,可以用逍遙散,但要減去白朮。也可以使用歸脾湯。若病情屬於奇經,月經延遲,有瘕積和腹瀉,小腹乾燥疼痛,下焦麻木,上衝心口,嘔吐反胃,心口灼熱,腹部鳴響,脾胃消化不良,則可以用參苓、艾葉、香附、補骨脂、當歸、蓯蓉、肉桂、鹿角霜、小茴、紫石英,再加上益母膏丸治療。

抑或產後不復虛羸,積年不育,月信來遲,先期痛作,周身脈絡牽掣而不和,痠楚偏深於筋骨,此由肝血陰虛,勿投破氣剛藥,生地河車枸杞沙蒺藜杜仲、山楂白薇、益母還宜入黃柏。又有外寒陽微內熱陰弱,暮劇晨安,膂脊痛無汗,(經事愆期)月候常愆,肝腎至陰傷損,牡蠣、阿膠生地生白芍麥冬甘草。

室女鬱怒傷肝,經來先後不一必先腹痛極,足冷(入秋下焦常冷)腹鳴,忽瀉忽結,(飲食大減。)延胡索、當歸牛膝川楝及山楂青皮,小茴香附山稜蓬朮和肉桂澤蘭。(蔥白汁丸。)陰陽乖違兮經水紫黑,來時脈絡收引而痛心嘈雜,下焦骨冷上部火升,陽宜通兮陰宜攝。(鮑魚、生地、蓯蓉、天冬、當歸、柏子仁、山楂、牛膝、茯苓、紅棗、蘄艾湯法丸。

白話文:

或者產後身體虛弱一直沒有恢復,多年不孕,月經來得遲,月經來之前就疼痛,全身經脈牽拉不順暢,酸痛深入筋骨,這是因為肝血陰虛造成的,不要使用破氣傷陽的藥物,可以用生地、河車、枸杞、沙蒺藜、杜仲、山楂、白薇、益母草,還可以加入黃柏。

還有一種情況是外寒內熱,陽氣不足陰氣虛弱,晚上身體疲乏早上精神好,腰背疼痛沒有汗,月經經常推遲,肝腎的陰氣受損,可以使用牡蠣、阿膠、生地、白芍、麥冬、甘草。

未婚女子因為生氣傷肝,月經來潮時間不固定,每次來經之前肚子都很痛,腳冰冷,秋天時下焦部位經常冰冷,肚子咕嚕咕嚕叫,時而腹瀉時而便秘,食慾下降。可以用延胡索、當歸、牛膝、川楝、山楂、青皮、小茴香、山稜、蓬朮、肉桂、澤蘭,可以用蔥白汁做成丸劑。

陰陽失調,經血顏色發紫發黑,月經來的時候經脈收縮疼痛,心口煩躁,下焦骨骼冰冷上焦火氣上炎,陽氣應該疏通,陰氣應該收攝。可以用鮑魚、生地、蓯蓉、天冬、當歸、柏子仁、山楂、牛膝、茯苓、紅棗、蘄艾湯做成丸劑。

2. 調經下篇

若夫經停腹滿、太陽當開;(四苓散、牡蠣、厚朴、椒目、大腹皮之屬。)氣滯血凝,(經閉腹膨。)積瘀宜導。又如心下有形,不飢氣滯血結隧道不行,經閉便堅,通絡為要,延胡索蘇梗、半夏香附桃仁靈脂,薑汁木香汁有效。甚者跗腫腹膨,咯血紫黑便閉,沖氣攻左脅而痛聚瘕,日久血蠱已諦。

白話文:

若要治療經期停滯、腹部脹滿,就像太陽當空要打開一樣,需要使用四苓散、牡蠣、厚朴、椒目、大腹皮等藥物。

如果因為氣滯血凝導致經閉、腹部膨脹,積聚的瘀血就需要疏導。

再比如心窩處有形狀的腫塊,患者沒有食慾,氣滯血結,經絡阻塞不通,經期閉止,且經血凝結,這時通絡才是關鍵,需要使用延胡索、蘇梗、半夏、香附、桃仁、靈脂等藥物,再加上薑汁和木香汁效果更好。

病情嚴重者,可能出現足部腫脹、腹部膨脹,咳出紫黑色的血,大便閉塞,衝氣攻向左側脅肋,疼痛難忍,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血蠱。

或導濕以泄肝,(桂枝、茯苓、澤瀉、牡蠣、金鈴子、延胡索)或通瘀而行氣,(桃仁、大黃、肉桂、延胡、靈脂、烏藥、青皮、鬱金、木香之屬。)大針沙丸治此疾之沉疴,(聚瘕跗腫腹大症。)小溫中丸療是症之瀉後變痢。(自跗腫腹膨至此,合四案。)臟燥則食辛病甚,(經阻,少腹痛脹,便堅,心中熱痛。

白話文:

可以運用桂枝、茯苓、澤瀉、牡蠣、金鈴子、延胡索等藥物來引導濕氣排出,疏泄肝氣;或用桃仁、大黃、肉桂、延胡、靈脂、烏藥、青皮、鬱金、木香等藥物來通暢瘀血,促進氣血運行。大針沙丸可以治療此病症的頑固病症,如聚瘕、跗腫、腹大等。小溫中丸則可以用來治療此病症的瀉後變痢,從跗腫、腹膨到瀉後變痢,這些病症都屬於同一類型的病症。如果臟腑乾燥,再食用辛辣食物,就會加重病情,例如經絡阻塞、少腹疼痛脹滿、大便堅硬、心中熱痛等症狀。

)甘緩姑投;(甘麥大棗湯。)陰涸則腑陽日痹,(經阻、寒熱、浮腫腹膨,小水日少,心腹夜熱。)回生丹試餌。乾血勞莫除熱嗽,(食減便溏,最忌寒涼。)建中湯與復脈湯參投;倒經症治主和調,甘緩共辛涼互濟。(降香、鬱金、鉤藤、丹皮、蘇子、山楂、山梔,又人參、雞黃、阿膠、生地、天冬、白芍、牛膝、琥珀。上仿《指南案》論。

白話文:

甘緩姑投,陰涸則腑陽日痹,可服用回生丹。乾血勞莫除熱嗽,可服用建中湯與復脈湯。倒經症治主和調,需以甘緩和辛涼互濟,可用降香、鬱金、鉤藤、丹皮、蘇子、山楂、山梔,以及人參、雞黃、阿膠、生地、天冬、白芍、牛膝、琥珀等藥材。以上參考《指南案》論述。

)且夫經水不行。分因各斷,脾虛則生化日艱,痰多則血海先佔。久郁兮必肝燥而陰虧。胃熱兮斯津枯而血熯,況復心腎交傷,致疾自應過半。(《治法匯》。)尺脈洪滑兮,子宮有熱;(血海不固,大補丸加山茱、龍骨,服之而孕。汪石山案。)色如黑豆汁兮,絡中風熱相干。

(四物加芩連、荊芥、蔓荊子、數服色轉。原注:亦有屬下焦寒濕者,症脈當細辨。吳茭山案。)不月風消,(五孕不育,肌削身熱,上下見血,痛無常處,作止不定,脈二手舉按皆數。)三黃湯(加山梔、丹皮、生地,白芍)瀉三焦之積火;(再用知柏八味丸加河車而孕。

白話文:

月經不來的原因很多,脾虛則氣血生化困難,痰濕阻滯則影響經血運行,鬱結久了肝氣燥而陰虛,胃熱則津液枯竭而血燥,再加上心腎虧損,這些因素導致不孕的機率超過一半。尺脈洪滑表示子宮有熱,血海不固,可以服用大補丸加山茱萸、龍骨,就能懷孕。如果經血顏色像黑豆汁,則可能是血絡中有風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芩、黃連、荊芥、蔓荊子,服用幾次後經血顏色就會轉為正常。但也可能屬於下焦寒濕,需要仔細辨證。不孕伴隨消瘦、發熱、陰道出血、疼痛不定,脈象數,可以用三黃湯加山梔、丹皮、生地、白芍瀉三焦積火,再服用知柏八味丸加河車,就能懷孕。

陸養愚案。)經行先作瀉,(二三日,脈左關尺弦細,右關小駛而滑,此肝血虛寒而脾胃伏火也。)連理湯法平寒熱之相參。(夕與加減八味丸加紫石英,而數年之疾頓愈。孫東宿案。)若果虛寒既審,(經阻半年,中滿噯酸,虛火上升,少腹痠痛。)八味丸溫補須諳。(佐服異功散,二月而愈。

張飛疇案。)又若經行交合,致疾有三,伏粱(小腹結滿,水溺頻澀)經漏,(血絡受傷,俗名血沙淋。)癲疾何堪。(鬱冒一日二十餘發如厥氣。)因先病而後經愆不調,去病而經自准;因(先)經(不調而後)致病,調經而病斯安。(《女科經綸》。)

白話文:

陸養愚案。)經期來時先出現腹瀉,(兩到三日,脈象左關尺為弦細,右關為小駢而滑動,這表示肝血虛弱並帶有寒意,而脾胃有潛伏的火氣。)治療上使用連理湯來調和寒熱。在晚上服用加減八味丸,加入紫石英,數年的疾病立刻痊癒。孫東宿案。)如果確認是虛寒症狀,(經期阻塞半年,中間感到滿脹噯酸,虛火上升,少腹疼痛。)使用八味丸來溫暖補益,但需要理解其用法。輔助服用異功散,兩個月後痊癒。

張飛疇案。)再者,如果經期期間有性行為,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包括腹部結塊、小便頻繁等病症(俗稱血沙淋),以及精神錯亂,每天發作超過二十次,如同突然昏迷。因先前的疾病導致經期不調,去除病痛後,經期自然準確;因經期不調導致疾病,調整經期後,疾病就會得到安寧。(出自《女科經綸》。)

附:《醫級》摘要

血溢經而留骨,則為骨蒸;僕損血而留經,則為腫痛。陰中熱而激寒,必成帶濁;值經期而啖冷,終觀瘕癥。

孀尼室女,莫施助火之方;漁婦村姬,宜酌勞傷之劑。

附:妊娠脈論

《經》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又曰:三部脈浮沉正等,按之不絕者,妊子也。又曰:婦人足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堯封沈氏(諱又彭)注曰:胎在腹中,則氣血護胎,自然盛於腹中。尺裡以候腹中,尺獨搏擊,與寸迥別,理固然也。推之左搏為男,右搏為女,理亦無二。而丹溪獨云,以醫人之左右手而言,則又是妊婦之左搏為女,右搏為男矣。想亦試驗而云然,未敢妄以為非。

白話文:

血流失到經脈而留在骨頭,就會造成骨蒸;筋骨受損而血留在經脈,就會造成腫痛。陰寒體質的人,體內熱氣往上衝就會導致寒氣積聚,形成帶下;在經期吃冰冷的食物,就會導致血瘀,形成瘕癥。

單身未婚的女子,不要使用助火的方法;常年勞作的婦女,則應該酌情使用勞傷的藥方。

經書上說,陰脈搏動而陽脈分離,就代表懷孕了。又說,三部脈浮沉都正常,按下去沒有斷,也是懷孕的徵兆。還說,婦女的足少陰脈跳動很強,也是懷孕的徵兆。

堯封沈氏註解道:胎兒在腹中,氣血會保護胎兒,自然會比其他部位更加旺盛。尺脈可以診斷腹中的情況,尺脈獨自搏動,與寸脈明顯分開,這是正常的道理。由此推論,左邊搏動代表懷男孩,右邊搏動代表懷女孩,這個道理也是一樣。丹溪則獨自認為,以醫生的左右手來講,妊婦左邊搏動代表懷女孩,右邊搏動代表懷男孩。我想他應該是經過驗證才這麼說的,不敢輕易否定他的觀點。

又曰:人稟不同,脈亦各異,妊娠有見動脈者,有不見動脈者,有見搏擊者,有不見搏擊者。總之,尺脈堅實,與寸脈迥別為據耳。更有尺寸同等,而亦懷娠者,當於浮沉求之,其按之不絕者,腎實也。

動者,大如豆粒,厥厥動搖也。王太僕作手少陰脈,在掌後銳骨下陷中,直對小指,諒必有所據。全元起作足少陰脈,於尺內求之,尺裡以候腹中,尤為近理。

訒庵汪氏曰:此當指欲娩身時而言。手少陰,言手足之少陰,乃腎脈,非心脈也。

《馮氏錦囊》曰:體弱之婦,尺內按之不絕,便是有子,六脈不病,亦為有子,所以然者,體弱而脈難顯也。又曰:《脈訣》云,滑疾不散胎三月,但疾不散五月母,至六月後則疾速亦無矣,八九十月血氣流通,其脈和平而如無妊矣。然有始終洪數不變者,其氣血甚盛,不可一例拘也。

白話文:

有人說,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脈象也各有差異。懷孕的人,有的脈象會出現動脈,有的則沒有;有的脈象會出現搏擊,有的則沒有。總之,尺脈堅實,與寸脈明顯不同,就是懷孕的依據。

還有些人,寸脈和尺脈的力度相同,但也懷孕了,就要根據浮沉來判斷。如果按下去脈象不消失,就表示腎氣充盈。

所謂「動脈」,是指像豆粒般大小,微微跳動的脈象。王太僕在研究手少陰脈時,認為脈象應該在手掌後方銳骨下陷處,正對小指的位置,應該是有所依據的。全元起在研究足少陰脈時,則認為應該在尺脈內尋找,因為尺脈內側與腹中相連,更符合道理。

訒庵汪氏說:這應該是指即將生產的時候。手少陰脈,指的是手足的少陰脈,也就是腎脈,不是心脈。

《馮氏錦囊》說:體弱的婦女,尺脈內按下去不消失,就表示懷孕了。六脈不病,也是懷孕的徵兆。這是因為體弱的人,脈象不容易顯現。

《脈訣》也說,滑疾(一種病症)不散的話,懷孕三個月時,只會影響胎兒。但如果滑疾不散,懷孕五個月時,就會影響母親。到了六個月之後,滑疾就會自行消失,不會影響母子。到了八九十月,血氣流通,脈象就會平緩,就像沒有懷孕一樣。但如果脈象始終洪數不變,就表示氣血很旺盛,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