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針經》~ 卷二 (10)
卷二 (10)
1. 積聚
附:《折肱漫錄》
予偶食犬肉一塊,遂覺停滯,煎蘆根汁飲之,右脅下大痛,按之有物如雞子,予不敢用攻治,當極痛時,亦不敢服藥,俟痛稍定,氣雖痞,即用六君加木香等行氣之藥,竟得痊可。若誤用攻伐,不知死所矣。
白話文:
我曾經偶然吃了一塊狗肉,之後就感覺消化不良,於是煎了蘆根汁喝。結果右脅下劇痛,按壓時感覺好像有個雞蛋大小的東西在那裡。我不敢用攻伐的治療方法,即使痛得厲害,也不敢吃藥。等到疼痛稍微減輕一些,雖然氣還堵著,我就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等理氣的藥物,最後終於痊癒了。如果當時誤用攻伐的藥物,恐怕不知道會死在什麼地方。
2. 噎膈反胃
究噎膈之由起,乃陽結(於上)而陰枯(於下,)治宜養心脾以舒結氣,填精血以致沖和。抑或開痞通陽,調和胃腑,(黃連、人參、枳實、半夏、竹瀝、薑汁之屬。)進退黃連(湯)有方,附子瀉心湯亦可。若其肝胃陰枯,肺津亦槁,酸甘濟陰,澤枯潤燥。(麥冬、生地、柏子仁、甜杏仁、黑芝麻、蘇子、松子仁之屬。
並絞汁濾清,燉自然膏。)又如液虧氣滯,(及)陽衰血瘀,理氣(半夏、枳實、茯苓、竹瀝、枇杷葉之屬)行血,血絡兼舒。(桃仁、紅花、延胡索、川楝子、鬱金、蔞皮之屬。)至於肝鬱氣逆,宜厥陰陽明之兩通;(茯、夏、橘、杏、薑、瀝之屬。)酒食鬱傷,(肺胃氣不降。
)用清降苦辛以為主。(苓、夏、連、枳、香鼓、薑汁之屬。)若其胃陽本虛,及夫憂鬱痰阻,噎膈胃翻,食入即吐,通(補)胃(府)開濁為先,(參、苓、薑、夏、吳萸、蓽茇、丁、附之屬。)利膈清痰是佐。(杏、桔、橘、夏、黃連、蔞皮、薑、瀝之屬。)惟夫反胃之成,多由脾腎無火,當益火以消翳,亦通陽而補土。
(人參、茯苓、附子、乾薑、澤瀉之屬。上並仿《指南案》論。)且夫噎膈由胃陰之亡,反胃屬關門之槁。吐如醬汁,陽明枯涸之徵;便若羊矢,大腸無血之耗。左歸(飲)佐以當歸、生地去茯苓,治此症大有元機;四物湯加入桃仁麻仁,配大黃酌乎多少。(《己任編》。)靈脂和韭汁,(丸龍眼大,每服一丸,好酒下,不過三服效。
)治瘀停胸膈彌良;(好飲滾酒,及怒後即食者有之。《治法匯》。)承氣制湯或丸,療槁在幽門恰好。(《東莊醫案》。)左脈無力,香燥之品須捐;(《醫統》鉤元。)大便如艱,開肺之方亦妙。(紫菀、蘇子、杏仁、桃仁、鬱金、枇杷葉。葉案。)暢衛舒中(湯:香附、蘇梗,沙參、南木香、蒼朮、貝母、連翹、川芎、神麯、桔梗。
兼服八味丸)療氣膈,(飽悶嘔酸,脈沉、便燥。)通補須兼;(《易氏醫案》。)脈沉腹(小腹)痛復(大)便難,消瘀當效。《(治法匯》醫案。)
附:《醫級》摘要
飲入而食不入,衛氣先亡,胡桃膈丁茱冀效;食入而水並出,營氣亦竭,泡蒸柿飯常餐。(日以柿餅蒸透,和飯嚼服,得嚥下不反則漸平矣。)高粱(稷實也)米炷,藉消陳莝;乾漆童便,用散瘀留。瓜蔞入丁香、牙皂,泥塗煅研末服神方;驢溺貓胞,熱飲研調開藥。桃膈蟬膈楓實,通氣開膈如神;紫金丹鴉片煙獅子油,通膈潤腸並效。
(又云):鑿柄木屑為噎膈之仙方。
白話文:
[噎膈反胃]
探討噎膈病因,是由於上焦陽氣凝結,下焦陰氣枯竭所致。治療應著重於滋養心脾,舒緩凝結的氣機,補充精血,以達到身體內外的和諧。或者可以選擇開痞通陽,調和胃腑功能,例如使用黃連、人參、枳實、半夏、竹瀝、薑汁等藥材。適時進退黃連湯,附子瀉心湯亦可使用。如果患者肝胃陰氣枯竭,肺部津液也受損,應採用酸甘之藥以滋陰,潤燥止渴。常用藥材包括麥冬、生地、柏子仁、甜杏仁、黑芝麻、蘇子、松子仁等,並可將這些藥材榨汁,過濾後慢火熬製成膏狀。
對於液體虧損與氣滯問題,以及陽氣衰弱、血液瘀滯的情況,需用半夏、枳實、茯苓、竹瀝、枇杷葉等藥材來理氣,同時利用桃仁、紅花、延胡索、川楝子、鬱金、蔞皮等藥材活血化瘀,使血絡得以舒緩。若是肝氣鬱結,氣機逆亂,應採用茯苓、半夏、陳皮、杏仁、薑汁、竹瀝等藥材,通達厥陰和陽明經脈;飲食鬱傷,肺胃氣不降,則應用茯苓、半夏、黃連、枳實、香鼓、薑汁等藥材,以清熱降逆為主。
對於胃陽虛弱,或是憂鬱痰阻,造成噎膈、胃部反流,食物入口即吐的患者,首先應通補胃腑,開濁除痰,可使用人參、茯苓、薑汁、半夏、吳茱萸、蓽茇、丁香、附子等藥材。輔助療法則可用杏仁、桔梗、陳皮、半夏、黃連、蔞皮、薑汁、竹瀝等藥材,以利膈清痰。
反胃症狀的形成,多因脾腎缺乏火力,應補益火力以消除障礙,同時通陽補土,藥材如人參、茯苓、附子、乾薑、澤瀉等皆可選用。
噎膈由胃陰耗盡引起,反胃則屬於關門枯槁。若吐出物如醬汁,表示陽明經脈已枯涸;大便若像羊糞,則代表大腸缺乏血液。左歸飲佐以當歸、生地去茯苓,對此症有良好效果;四物湯加入桃仁、麻仁,再配以大黃,酌量服用。靈脂配合韭菜汁,製成龍眼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一丸,以酒送服,通常三次即見效,適合於瘀血停滯胸膈的患者。承氣湯或丸劑,適用於幽門枯槁的治療。若左脈無力,應避免使用香燥之品;大便困難時,開肺方亦有奇效,如紫菀、蘇子、杏仁、桃仁、鬱金、枇杷葉等。
暢衛舒中方(湯:香附、蘇梗、沙參、南木香、蒼朮、貝母、連翹、川芎、神麯、桔梗),搭配服用八味丸,適用於治療氣膈,需兼顧通補。若脈沉腹痛,且大便困難,消瘀將會有效。
另外,《醫級》摘錄部分提到,若飲料能吞下但食物不行,表示衛氣已亡,胡桃、膈丁茱等可能有效;若食物能吞下但水份不行,營氣也已竭盡,可經常食用蒸煮的柿子飯。高粱米有助於消化陳舊食物;乾漆和童便,可用於分散瘀血。瓜蔞加入丁香、牙皁,泥塗煅燒研磨成粉末後服用,是神奇的方子;驢尿和貓胎,熱飲研磨後開藥。桃膈、蟬膈、楓實,通氣開膈效果顯著;紫金丹、鴉片煙、獅子油,對通膈潤腸都有一定效果。最後,鑿柄木屑被視為噎膈的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