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針經》~ 卷三 (9)
卷三 (9)
1. 耳病
腎竅在耳,心亦寄焉,膽脈同附,三絡相連。是以體虛失聰,心腎同責;邪干竅閉,治膽為先。假令竅逼火風,溫暑為恙,聽而不聞,耳疼或脹,梔子、連翹竹葉滑石銀花荷,妙取輕清泄降。抑或膽陽上郁,聤脹耳聾,羚羊角丹皮梔子蔓荊子、鮮荷葉、苦丁茶菊葉,夏枯草諸品有殊功。
白話文:
耳朵是腎臟的竅穴,心臟也寄居於此,膽經也與之相連,三者互相聯繫。因此,身體虛弱導致耳聾,心腎都有責任;邪氣入侵導致竅穴閉塞,治療膽經為先。如果竅穴被火熱和風寒所逼,導致溫暑病症,聽不見聲音,耳朵疼痛或腫脹,可以用梔子、連翹、竹葉、滑石、銀花、荷葉等藥物清熱瀉火,以達到輕清泄降的效果。如果膽經陽氣上逆,導致耳鳴、耳脹、耳聾,可以用羚羊角、丹皮、梔子、蔓荊子、鮮荷葉、苦丁茶、菊葉、夏枯草等藥物來治療,這些藥物各有所長。
心腎兩虧肝陽亢,內風上旋竅為蒙,山萸白芍滋石龜甲沉香、熟地牛膝,瑣陽秋石、遠志五味二門冬。氣閉而鳴,宜投木通香附;左耳為甚,先泄少陽。因風溫而致不聰,取茶調散於臨臥;補心腎而清膽郁,分早丸晚湯以二方。(上仿《指南案》論。)五閉詳於景岳,火閉邪閉竅閉兮虛閉氣閉。
外不能達,病仿經調;內不能通,症從臟治。實者暴鳴而聲洪,虛者漸鳴而聲細。耳癢極兮難忍,挑出血兮始止;腎風虛兮毒上攻,透冰丹兮能立已。(方詳《證治準繩》。)婦女左聾,忿怒必甚;丈夫右塞,嗜欲偏多。陽明大虛則耳聾,補中湯可效;(並《治法匯》。)肝火傷血(因於怒)為耳痛,六味丸能和。
白話文:
心和腎臟都虛弱,肝臟陽氣過盛,內風向上旋轉,導致耳竅蒙蔽。可以用山萸肉、白芍、石龜甲、沉香、熟地黃、牛膝、瑣陽、秋石、遠志、五味子、二門冬來滋補。如果氣閉塞而耳鳴,可以用木通、香附來治療;如果左耳症狀嚴重,要先瀉少陽。如果因為風熱導致耳聾,可以在睡前服用茶調散。要補心腎、清膽鬱,可以用兩種方法,早服用丸藥,晚服用湯藥。
五種耳聾,詳見《景岳全書》,分別是火閉、邪閉、竅閉、虛閉、氣閉。外不能達,就模仿經絡調治;內不能通,就根據臟腑治療。實證耳鳴聲音響亮而突然發作,虛證耳鳴聲音細微而逐漸出現。耳朵非常癢,難以忍受,必須挑出血才能止癢;腎臟風虛,毒氣上攻,服用透冰丹就能立刻見效。
婦女左耳聾,大多是因為憤怒;男性右耳塞,大多是因為嗜欲過多。陽明大虛導致耳聾,服用補中湯可以有效治療。肝火傷血(因怒而起)導致耳痛,服用六味丸可以調和。
三焦風熱而腫疼,逍遙散加味;脈滑事煩而重聽,痰火當祛。(《病機沙篆》。)
白話文:
如果因為全身受了風邪和熱氣而導致眼睛浮腫疼痛,可以服用改良版的逍遙散來治療。若脈搏跳動得又快又大且耳朵有聽力下降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身體裡堆積了大量的痰液和火氣所造成的,應該要清除掉這些痰液和火氣。 (出自《病機沙篆》,並非原句)
2. 目疾
目疾無論內症外感,悉與肝膽相關,最要莫如心腎,他臟亦間來干。外因必呈表症,方宜清散而安;至於內因之症,虛實分參。實緣風熱之淫,暴赤腫痛等恙;虛由水火之弱,昏矇內障為患。(平聲。)倘其陰血雖虧,風熱未盡,緩急兼權,清補互審。若乃久服寒涼,虛陽轉盛,從治宜和,甘溫是進。
故夫淺淡而紫,虛熱何疑;鮮澤而紅,實熱斯信。白睛枯槁(瞳神青綠)者為寒,瞳神內湧(白睛帶赤)者為熱。目難開(腫赤刺痛,夜甚)而視物猶見,由邪火之獨燔;翳裹睛(珠不甚痛,目仍能開)而入眼如無,(視物不見。)乃真陽之欲竭。外障兮,點洗有功;內障兮,投寒轉劇。
白話文:
眼睛疾病,無論是內在病症還是外感風寒,都與肝膽息息相關,但更重要的是心腎,其他臟腑也可能間接影響。外在因素引起的病症,通常會呈現表面的症狀,治療方法應以清熱散寒為主,讓身體恢復安穩狀態。至於內在因素引起的病症,則需要根據虛實情況來判斷。實證通常是由風熱侵襲導致,表現為眼睛紅腫疼痛等;虛證則是由水火不足引起,表現為視力模糊、內障等。
如果患者同時存在陰血虧虛和風熱未清的情況,治療時需要根據情況靈活運用清熱補虛的方法。如果長期服用寒涼藥物導致虛陽過盛,則應該採取溫和的治療方法,以甘溫藥物為主。
眼睛顏色可以反映出身體的虛實狀態。淺淡而呈紫色的眼睛,很可能是虛熱所致;鮮明而呈紅色的眼睛,則表明有實熱。白睛枯槁(瞳孔呈青綠色)表示寒性,瞳孔內陷(白睛帶有紅色)則表示熱性。眼睛難以睜開(腫脹發紅刺痛,晚上加重),但仍能看到東西,說明是由於邪火獨自燃燒所致;眼睛表面有翳膜遮蓋(眼珠沒有明顯疼痛,眼睛仍然可以睜開),但視物模糊甚至失明,說明是真陽將要耗竭的徵兆。外在眼病,可以通過點藥洗眼來治療;內在眼病,使用寒涼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
(白睛晝痛,可用點藥,黑睛夜痛,亦忌寒涼。)更有肝陰虧耗,木火上炎,眼胞紅腫睛珠刺痛,上及頂巔腦後,(如破如裂,)此則風從內發,治宜靜攝滋潛,(育陰熄風,柔肝滋腎等法。)切忌羌活防風升散,(及川芎、細辛、藁本、升麻等藥。)致令痼疾難痊。(上仿《指南案》論。
)爾其年壯氣實,酒客膏粱,積熱上壅,目痛非常,脈實數兮有力,涼膈散酒蒸大黃。若乃體厚胸痞,食少倦怠,脈滑以沉,伏痰為害,治以溫膽湯加芩連,甚者滾痰無礙。且夫療目昏須用參耆,治目翳當分五色。(並詳《治法匯》。)目久不愈,地黃(六味加味)丸合補心丹;(朝服六味丸,臨臥服天王補心丹。
白話文:
白天眼白疼痛,可以用藥點眼,晚上黑眼珠疼痛,也要忌食寒涼。如果肝陰不足,肝火上炎,眼皮紅腫,眼珠刺痛,痛感甚至蔓延到頭頂和後腦,像是要裂開一樣,這是內風引起的,應該靜養滋補,用滋陰熄風、柔肝滋腎的方法治療。千萬不能用羌活、防風等升散的藥物,以及川芎、細辛、藁本、升麻等藥物,否則會導致病症難以痊癒。年紀輕、體質強壯的人,如果因為吃喝享樂,積熱上炎,導致眼睛劇痛,脈象有力,可以用涼膈散酒蒸大黃治療。如果體型肥胖,胸悶氣短,食慾不振,倦怠乏力,脈象滑而沉,是伏痰引起的,可以用溫膽湯加黃芩、黃連治療,嚴重者可以加滾痰藥物。治療眼睛昏花要用人參和黃芪,治療眼睛翳膜則要根據翳膜的顏色進行辨證治療。眼睛病症久治不愈的,可以用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味)配合補心丹治療,早上服用六味丸,晚上服用天王補心丹。
《廣筆記》。)血熱(每睡起目)腫紅(良久卻愈),白粳米制生地汁。(服二日而愈。《名醫類案》。)羊肝丸愈赤眼之神丹,(《治法匯》。)八味飲招腎陽之離宅。(趙養葵案。)女子通經(經停三月,肝脈弦滑)而疾愈,蓋緣血盛肝強;(肝血並而不通。孫真人案。
)小兒治疳而目痊,只為肝經濕蒸成熱。(眼眵腹脹,九味蘆薈丸妙。《治法匯》。)龍薈丸瀉肝實而火炎,(目昏脅脹,脈弦數實。)茶調散吐膠痰之在膈。(壅滯痞悶,上攻於目。同上。)目疾不宜六味,此說可參;(謂茯苓、澤瀉滲水,山茱萸不宜於目。黃氏云:以予驗之,信然。
白話文:
《廣筆記》記載,如果眼睛紅腫,睡醒後情況加重,但過一陣子又會好轉,可以用白粳米和生地汁調製服用,兩天就能治癒。《名醫類案》中提到,羊肝丸可以治療眼睛發紅,就像神丹妙藥一般。《治法匯》則指出,八味飲會導致腎陽虛脫。《趙養葵案》中,一個女子因經血停滯三月,肝脈弦滑,服用藥物後痊癒,這是因為血氣充盈,肝氣過於旺盛,導致血氣不流通。《孫真人案》中,小兒患疳疾,眼睛痊癒,是因為肝經濕熱蒸騰,導致眼睛出現眼屎,肚子脹滿。《治法匯》中提到,九味蘆薈丸對此症十分有效。《龍薈丸》可以瀉肝火,治療眼睛昏花、脅肋脹滿、脈象弦數實等症狀。《茶調散》可以祛除膠痰,治療胸膈壅滯、痞悶,導致眼睛不適。《治法匯》中也指出,治療眼疾不宜使用六味地黃丸,因為其中的茯苓、澤瀉會滲水,山茱萸則不利於眼睛。黃氏驗證過這個說法,認為十分可靠。
《醫學鉤元》。)液涸而致睛黃,(虛寒而目黃者,乃津液乾涸而然,此枯黃也,非峻補不可。《景岳全書》。)斯言有識。
附:《醫級》摘要
夏枯草除目珠夜痛,蕤仁能定水生光。攀睛胬赤,飛石決明加冰片;倒睫拳毛,煅石燕入麝。
《千金方》神麯丸,又名磁硃丸,生神麯四兩,磁石煅、醋焠七次,硃砂水飛各一兩,蜜丸彈子大,食前米飲下,日三服。此方治瞳神散大。孫真人曰:此方益眼力。眾方不及。
(《本草綱目》:綠豆皮能退目翳。)
白話文:
眼睛發黃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導致,這種黃色是乾枯的黃,需要用溫補的方法治療。《景岳全書》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