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針經》~ 卷三 (6)
卷三 (6)
1. 脅痛
若夫雜症脅疼,厥陰所屬。爰有河間金鈴子散,長沙旋覆花湯。兼動躍則甘緩理虛,(炙甘草湯去薑、桂。)屬虛寒(痛發午後,得食自緩)則辛溫通絡。(當歸、茯苓、炮薑、肉桂、炙草、大棗。)清氣熱(攻衝擾脘入脅)以黃連牡蠣白芥子、夏枯草,(又香附,半夏,)泄肝鬱(脅脹夜甚)以香附姜渣、川楝子橘葉,(又半夏、茯苓。)寒入絡脈兮,(脅痛攻心,嘔涎身慄。
白話文:
肋痛這種雜症,屬於厥陰經的病症。可以用河間的「金鈴子散」或長沙的「旋覆花湯」治療。如果患者還有活動就加重疼痛的情況,就要用甘味緩和的藥物來補虛,例如「炙甘草湯」去除生薑和肉桂。如果屬於虛寒體質(例如午後疼痛,吃飯後緩解),就要用辛溫的藥物來通絡,例如當歸、茯苓、炮薑、肉桂、炙甘草、大棗。如果屬於氣熱體質(例如胸悶、胃脘部不適、疼痛放射到肋部),就要用黃連、牡蠣、白芥子、夏枯草治療。如果屬於肝鬱體質(例如肋部脹痛,晚上加重),就要用香附、姜渣、川楝子、橘葉治療。如果寒邪入侵經脈(例如肋痛劇烈,甚至痛到心臟,伴隨嘔吐、流涎、身體發抖),則需要針對性治療。
)蓽茇、半夏良薑吳萸;(又川楝子、延胡索、蒲黃、茯苓。)怒動肝陽兮,(左脅閃閃。)鬱金降香末。(又山梔、半夏曲、橘紅、石斛。)進食痛加大腑干(大便燥結,)脈動而虛左小弱(痛勢上引)得食安,(嗌乾舌燥、心悸。)並投新絳和營絡,柏子仁歸鬚桃仁橘紅、琥珀攢。
白話文:
蓽茇、半夏、良薑、吳萸、川楝子、延胡索、蒲黃、茯苓等藥材,可以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左脅疼痛、飲食不佳、大便乾燥等症狀。鬱金、降香、山梔、半夏曲、橘紅、石斛等藥材,可以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緩解疼痛。進食後疼痛加重,大便乾燥,脈象虛弱,說明肝氣郁結,脾胃虛弱,可用柏子仁、歸鬚、桃仁、橘紅、琥珀等藥材滋陰補血,和胃止痛,緩解症狀。
(前症用旋覆花湯加桃仁、歸鬚、柏子仁。)寒熱不休,(脅下痛犯中焦,初起上吐下瀉。)病在少陽之絡;(青蒿、丹皮、歸尾、澤蘭、紅花、鬱金。)肝風內震,(左脅骨痛,易飢嘔涎。)藥宜復脈湯之甘。(生地、阿膠、白芍、柏子、桃仁,又天冬、枸杞、桂圓。上並約《指南醫案》。
)且夫肝腎兩損,(房勞兼怒,兩脅脹痛。)柴胡、當歸六味湯效如神;肝脾血虛,(胸脅脹痛,手按稍止,脈洪大,重按細。)加味逍遙(散加川芎、地黃)功立奏。(《薛氏醫案》。按之痛甚,不皆實症為然;(有陰虛火旺,而脅及肩背作痛者,亦手不可近,服消瘀藥反劇。《廣筆記》案。
白話文:
患者出现寒热交替,胁下疼痛,并伴有呕吐腹泻,是少阳经络受损。可以用青蒿、丹皮、归尾、泽兰、红花、鬱金等药治疗。另外,患者还有肝风内震,左胁骨疼痛,容易饥饿,呕吐唾液等症状,适合服用复脉汤,里面包含生地、阿胶、白芍、柏子、桃仁,还有天冬、枸杞、桂圆等药材。这些治疗方案参考《指南醫案》。
此外,如果患者出现肝肾两虚,房劳过度,情绪暴躁,两胁胀痛,可以用柴胡、当归六味汤治疗,效果显著。如果患者是肝脾血虚,胸胁胀痛,用手按压稍微缓解,脉象洪大,重按则细弱,则可以服用加味逍遥散,其中加入川芎、地黄。这些方案参考《薛氏醫案》。需要注意的是,胁肋疼痛不一定都是实证,也可能是阴虚火旺导致,肩背疼痛,手碰不得,服用消瘀药反而加重病情,这种情况参考《广筆記》案。
)氣血分岐,勿為後人所囿。(脅痛左右血氣之辨,古無是說,此實後世之謬。《景岳全書》。)矧如肝葉脹因於(方食時)爭誶,合用歸脾(湯;《己任編》案。)脅(連腰肋)腫痛起自忍飢過勞,(不能轉側,醫治不效,一儒者診之曰:此肝火也。)偏宜龍膽(瀉肝湯、當歸龍薈丸而愈。
《名醫類案》。)是當參前賢論治之精,(詳《醫旨緒餘》黃古潭脅痛論。)抑宜鑑誤用平肝之慘。(一人遇勞與飢則脅痛,醫投平肝藥,痛甚而殞。《類案》。)
附:《醫級》摘要
白話文:
氣血的分佈運行各有規律,不要被後人的錯誤觀念所束縛。肋骨兩側疼痛,古書中沒有關於血氣辨別的說法,這是後世錯誤的觀點。像肝臟腫脹,是因為飲食不節導致的,可以用歸脾湯治療。肋骨連著腰部,疼痛是因為忍飢過勞引起的,不能翻身,醫治無效,一位儒者診斷說這是肝火旺盛,應該用龍膽瀉肝湯或當歸龍薈丸治療,就能痊癒。我們應該參考前輩醫家的精闢論述,避免錯誤使用平肝藥物,以免釀成悲劇。有一個人遇到勞累和飢餓就會肋骨疼痛,醫生給他用了平肝藥,結果疼痛加劇,最終死亡。
邪由肝膽者,患始本經;邪非本經者,症由傳及。脅痛出食者,症已歸肝;脛腫掣痛者,脅留惡血。息賁肥氣,左右肋結如杯;息積風根,痼疾不妨於食。脫血脅痛,出清涎而先覺腥臊;挫閃結瘀,常牽釣而痛無休息。沖痛面黃夜甚,多屬血瘀;脅鳴嘔水攻疼,必為飲癖。右脅咳如痛裂,防傷肺絡血來;左痛噯泄氣得瘥,多屬疝瘕氣逆。
淬鐵飲代赭石旋覆花,鎮肝經之逆痛;玫瑰花楓實,開結滯之危疼。
又云:左右兩脅痛,皆屬肝病,其脅痛連小腹者,左為大腸病,右為小腸病,仿此分治每立應。嘗驗之豕腹、牛腹、鼠腹,其大腸皆在左,小腸皆在右,推之於人,當必無異,診脈分候,亦當復然。
又云:右脅隱痛,咳則如裂者,此由肺邪之結,若見於左者,仍在肝也。
白話文:
肝膽受到邪氣侵犯,病症就會從肝經開始。如果邪氣不在肝經,症狀就會傳到其他經絡。肋骨疼痛伴隨飲食不適,表示症狀已經歸屬於肝臟;小腿腫脹疼痛,表示肋骨處留有惡血。呼吸急促、腹部肥胖、左右肋骨像杯子一樣緊縮,可能是積食引起的;呼吸困難、腹脹、慢性病症,不影響飲食。吐血、肋骨疼痛、吐出清口水且帶有腥臭味,可能是因為血液運行不暢;跌打損傷導致瘀血,經常會牽扯疼痛,無法休息。腹部疼痛、面色發黃,晚上加重,大多是血瘀引起的;肋骨附近有鳴聲、嘔吐水狀物、疼痛加劇,可能是長期飲酒導致的。右側肋骨疼痛,咳嗽時像要裂開一樣,要小心傷及肺絡,可能是血氣運行不暢導致的;左側肋骨疼痛、噯氣後疼痛減輕,大多是疝氣、瘕積或氣逆引起的。
服用淬鐵飲、代赭石、旋覆花可以鎮壓肝經逆氣導致的疼痛;服用玫瑰花、楓實可以疏通結滯導致的疼痛。
古人認為,左右兩側肋骨疼痛都屬於肝臟疾病,但如果肋骨疼痛還連帶小腹疼痛,左側疼痛屬於大腸疾病,右側疼痛屬於小腸疾病,可以依此分治,療效顯著。古人觀察豬、牛、鼠的腹部,發現大腸都在左側,小腸都在右側,推斷人體也是如此,因此在診脈分候時,也要注意這一點。
古人還認為,右側肋骨隱隱作痛,咳嗽時像要裂開一樣,是肺部邪氣積聚引起的,但如果這種症狀出現在左側,則仍然是肝臟疾病。
2. 腹痛
腹處乎中,痛因非一,須分有形無形,主治機宜已得。何謂無形?寒凝火鬱抑,氣阻營虛,(及夏秋)痧穢暑濕。何謂有形?蓄血傷食,瘕疝蛔蟯,偏嗜成積。於是泄濁通陽,吳茱萸湯四逆湯;清火泄郁,六一左金丸金鈴子散。開通氣分,四七湯五磨飲子;宣攻營絡,歸鬚桃仁山甲韭根。
白話文:
肚子位於身體的中間,疼痛的原因很多,必須區分有形無形,才能對症下藥。
何謂無形?就是寒氣凝結,熱氣鬱積,氣機阻滯,氣血虛弱,以及夏季秋季的痧穢暑濕。
何謂有形?就是積存的血塊,食物積滯,瘕塊、疝氣、蛔蟲、蟯蟲,以及偏食導致的食積。
因此,針對泄除濁氣,通暢陽氣,可使用吳茱萸湯、四逆湯;針對清熱瀉火,疏解鬱氣,可使用六一散、左金丸、金鈴子散。
針對開通氣分,可使用四七湯、五磨飲子;針對宣通營絡,可使用歸鬚、桃仁、山甲、韭根。
(及下瘀血湯法。)緩而和兮,戊己湯加減,小麥甘草大棗湯;柔而通兮,復脈湯加減柏子仁、肉桂當歸蓯蓉。發疹(五六年)形(體畏)寒(大便腹痛裡急),郁病(氣血凝滯)自宜宣導;(當歸、酒大黃、枳實、桂枝、白芍。)當臍腹痛(冬發春愈,病作噯氣,)營虛卻喜溫通。
白話文:
如果情况较为缓和,可以用戊己汤加減小麥、甘草、大棗汤;如果情况较为柔弱,可以服用复脉汤加減柏子仁、肉桂、當歸、蓯蓉。如果出现发疹,伴随怕冷、腹痛、里急等症状,应以宣导郁病为主,可以用當歸、酒大黄、枳實、桂枝、白芍等药。如果脐腹疼痛,冬发春愈,伴随嗳气等症状,则应以溫通营虛为主。
(當歸、肉桂、茯苓、炮薑、炙草、大棗。上並仿《指南案》論。)是症也,鬱火阻於寒涼,(怒後胸腹脹痛,消補攻下不效。)溫清並用;(白蔻、官桂、木香、薑汁、黃連、梔子、鉤藤。陸祖愚案。)胃(中積)冷偏兼腸(中)熱,製藥宜工。(詳陸養愚案。)故有壯熱譫語,吐利交頻,舌灰(刺如芒)足冷,心下按之大疼,六脈模糊澀弱,誰知食壅太陰,(不能鼓運其脈。)涼膈散甫投一匕,頓令脈復神清。
白話文:
這是一種症狀,鬱火被寒涼之氣阻礙,(發怒後胸腹脹痛,服用消補攻下藥物無效。)需要溫清並用;(白蔻、官桂、木香、薑汁、黃連、梔子、鉤藤。陸祖愚案。)胃(中積食)偏寒,又兼有腸(中)熱,製藥需要精工。(詳陸養愚案。)因此,病人會出現壯熱神志不清、嘔吐腹瀉頻繁、舌苔灰白(粗糙像芒刺)、足部冰冷、心窩按壓時疼痛劇烈、六脈模糊澀弱等症狀,這是因為食積阻滯太陰經(無法正常運作脈氣)。服用[涼膈散]一匙,就能立刻使脈象恢復,神志轉清。
(張石頑案。)二尺沉弦(按之益堅,向患寒疝,停食感冒)知積疝,若氣逆則暴絕堪虞;(是夜果復暴滿而逝。同上詳原案。)右脈滑大(有力,左沉伏)屬膠痰,(臍腹右痛,便秘嘔吐。)令便通則痛嘔自止。(元胡索五錢,調服元明粉三錢。《生生子案》。)傷冷食而燥矢作痛,先投丁附(治中湯一帖)而後與巴霜沉(香、木香作丸,下五六次而愈。
虞恆德案;)病積熱而腹中如火時疼,輕用(大棗下)芩連而重宜(調胃)承氣(湯,元明粉亦可。《治法匯》。)痛而積血欲吐,(久患腹痛,脈人迎氣口洪滑侵上。)湧血餅以燒鹽;(《易氏醫案》。)痛而繞臍有形,(其狀如死,脈近尺帶滑。)療臍疝以枸杞。(白芍、茯苓、吳萸、肉桂,六劑痛止。
白話文:
張石頑醫案中記載,患者腹部二尺處按壓時堅硬,且有寒疝、停食感及冒汗的症狀,應為積疝。若氣逆則可能突然暴亡,當晚患者腹脹而亡。右脈滑大有力,左脈沉伏,屬膠痰,臍腹右側疼痛、便秘且嘔吐。讓患者通便,則疼痛嘔吐可自行止息。可以使用元胡索五錢,調服元明粉三錢治療。虞恆德醫案中記載,患者因傷冷食而導致大便乾燥疼痛,先服用丁附湯一帖,之後再用巴霜沉香、木香製成丸劑服用,服用五、六次後痊癒。患者因積熱導致腹部如火般疼痛,輕症可以用大棗下芩連,重症則宜用調胃承氣湯,元明粉亦可。患者疼痛且積血欲吐,久患腹痛,脈象人迎氣口洪滑上行,可用湧血餅以燒鹽治療。患者疼痛且繞臍有形狀,如死人一般,脈象近尺帶滑,可用療臍疝以枸杞、白芍、茯苓、吳萸、肉桂治療,服用六劑後疼痛止息。
《芷園臆草》。)若臍下之大疼,人中黑而多死。(《治法匯》。)又有小腹脹疼,形如覆碗,氣壅者吐之斯安,瘀停者(脈沉弦,小水或通或秘)下之自緩。如小水之不通,尿澀血凝分勘。(瘀血亦有小便不通者,當以餘症及脈參之。同上。)更有(少年酒食後,又色慾過度)火挾臍起,上入胸膈,腹痛若抽,胸中阻如(有物杆)格,此由丹田有寒,(若相火上衝,則必上至頭面矣。)烏藥(二錢)回陽(附子三分)有力。
(五日見效,服附子百枚而全愈。《慎齋遺書》。)筋骨皮肉之痛,經邪勿治中宮;(景岳。)腰脊控睪而疼,要藥無如羌活。(《類案》。)
白話文:
如果肚子下方疼痛剧烈,人中发黑,大多会死。还有小腹胀痛,形状像扣着的碗,气滞者呕吐就会舒服,瘀血停滞者(脉象沉而弦,小便可能通畅也可能不通)下泻就能缓解。如果小便不通,尿液涩滞,血凝结,要仔细辨别。瘀血也有导致小便不通的,要根据其他症状和脉象来判断。还有(年轻人饮食过度,又纵欲过度)火气从肚脐处升起,往上进入胸膈,腹痛像抽筋一样,胸口堵塞像有东西梗着,这是因为丹田有寒气,(如果相火上冲,就会直达头面了。)乌药(二钱)回阳(附子三分)有力。
(五天见效,服用附子一百枚而痊愈。《慎斋遗书》。)筋骨皮肉疼痛,经络受邪不要治疗中宫;(景岳)腰部脊椎和睾丸疼痛,没有比羌活更好的药了。(《类案》。)
附:《醫級》心腹痛摘要
痛極脈伏,察伏陽更推脫候;痛分經絡,橫痛絡直痛在經。膈疼牽引背肓,宣通肺膈;正腹痛連徹背,溫化陽明。環口青扛痛,厥暈唇紅者,蛔結之狀,唇瘡介齒,顰蹙額捫腹昏默者,狐惑之形。痛沉著而腹足釣牽,法必溫行,溫行反劇者,腸癰欲作;痛引陰而囊癰蔓串,治難消潰,潰後屎出者,盤腸妨生。燒錘紫石英鎮陰煎,鎮攻衝之厥痛;刮刺蒸臍探吐,探脫伏之旋沖。
掣背之疼,宜調中鹿膠平胃;肩肓之痛,須桂甘活絡溫通。橫痛者,進桂桃寄生山甲;直痛者,宜升麻蘇梗青蔥。
白話文:
附:《醫級》心腹痛摘要
心腹疼痛,若疼痛至極而脈象沉伏,應觀察陽氣是否伏藏,再推斷病情發展趨勢。疼痛部位可分為經絡和橫痛、直痛。
膈疼牽引到背部的肓俞穴,需宣通肺和膈肌;正腹痛連接到背部,則要溫化陽明經。
環口青色、扛痛、厥暈、唇紅,是蛔蟲結聚的徵兆;唇瘡、介齒、顰蹙額頭、捫腹、昏默,則是狐惑病的表現。
疼痛沉著,且腹足如同釣魚線般牽引,通常需要溫和地推行氣血。若溫行後疼痛加劇,則可能是腸癰將要發作。疼痛引向陰部,且囊癰蔓延串連,治療難以消散潰瘍,潰瘍後糞便排出,則可能是盤腸阻礙生機。
燒錘紫石英鎮陰煎,可以鎮住衝脈的厥痛;刮刺蒸臍探吐,可以探查和疏通伏藏的旋沖脈。
掣背疼痛,應調中脾胃,使用鹿膠平胃;肩肓疼痛,則需用桂枝、甘草活絡溫通經脈。
橫痛者,可用桂枝、桃仁、寄生、山甲;直痛者,則宜用升麻、蘇梗、青蔥。
又云:心腹之痛,在經文《舉痛論》,因寒者十三條,因熱者惟一條。然嘗驗之初病多因寒,久則成熱,則寒亦化火矣,故治此症,不宜偏熱也。
《折肱漫錄》云:,霍亂腹痛,誤飲米湯即死,屢屢見之,不可不慎。
白話文:
古人說,心腹疼痛,根據《舉痛論》,因寒者有十三條,因熱者只有一條。但我觀察到,很多剛開始的疾病多半是因為寒氣,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熱症,寒氣也會轉化為熱。所以治療這種病,不應該偏向熱性療法。
《折肱漫錄》也說,霍亂腹痛,誤喝米湯就死了,這種事我見過很多次,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