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勳

《證治針經》~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心痛

五臟之氣,(厥而)入於心胞(絡),爰有厥心痛症,勿與胃痛相淆。積勞損陽兮,溫潤用以和絡;(鹿角、歸尾、官桂、桃仁、半夏、薑汁。)脾厥心痛兮,(心痛引背,口湧清液,肢冷氣塞脘中。)辛香為之通調。(良薑、薑黃、茅朮、丁香、草果、厚朴。)聞雷被驚,白朮茯苓當歸白芍鉤藤丹皮、甘草;重按痛緩,(急心痛症,誤用辛燥。

)人參甘草桂枝蜜川椒。(上並仿《指南案》論。)若乃氣鬱膻中(痞結不舒),轉輸(則似礙而)痛作,益智遠志、當歸丹參,菖蒲貝母橘皮。痰凝血滯分調,亦或病因火鬱。(並宜分別治之。凡言心痛者,皆心包絡病也。包絡痛在兩乳之間,即膻中也;若兩乳之下,則胃脘痛也。

《證治百問》。)

白話文:

[心痛]

當五臟的氣息發生逆亂,影響到心包絡時,就會出現心痛的症狀,這要與胃痛區別開來。若是因為長期勞累導致陽氣受損,應該使用溫潤的方法來調和絡脈,如鹿角、歸尾、官桂、桃仁、半夏、薑汁等。

若是脾臟的逆亂導致心痛,症狀包括心痛牽連到背部,口中湧出清水,四肢冰冷,脘中有氣塞感。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辛香的藥材來通調,如良薑、薑黃、茅朮、丁香、草果、厚朴等。

若患者因聽到雷聲受到驚嚇,可使用白朮、茯苓、當歸、白芍、鉤藤、丹皮、甘草等藥材。

如果患者在重壓下疼痛減輕,這可能是急性的痛心症,誤用了辛辣乾燥的藥材。這時應使用人參、甘草、桂枝、蜜、川椒等。

若患者是因為氣鬱在膻中(胸中),感到悶悶不適,運輸不暢導致疼痛,可以使用益智、遠志、當歸、丹參、菖蒲、貝母、橘皮等藥材。

對於痰凝血滯的情況,也需要分別治療,有時可能是因為火鬱引起的。所有的「心痛」,實際上都是心包絡的問題。心包絡的疼痛通常在兩乳之間,也就是膻中的位置;如果是兩乳之下,則是胃脘痛。

以上內容均參考自《證治百問》。

2. 胃痛

若夫胃痛多因,要旨可約,初病在經,久痛入絡。辛香理氣為宜,(此於初病為宜。)辛柔和血是酌。(此於久痛為合。)飲停兮吞酸可徵,食滯兮噯腐可察。厥氣乃散漫無形,瘀傷則定而久著。蛔蟲動擾,當頻痛而吐沫;痰濕冱凝,必善吐而脈滑。營氣兩虛者,不離嘈辣而動悸;肝陽沖剋兮,定然嘔逆而煩渴。

陰邪之勢,其來必驟;鬱火之疴,由漸而劇。(自停飲至此,全用邵論原文,但略易數字以叶韻。)(書云:凡痛而脹閉者多實,不脹不閉者多虛。)所以肝(風犯胃)厥涎衰,痛嘔拒食,或投石決明、枸杞生地阿膠,(又茯苓、桑寄生、石斛。)或進二陳(湯去甘草)粳米、人參麥冬。

氣閉則熱自內生,(肝厥挾痰,誤用守補致痛極痞脹。)鈴金鈴子、延胡索梔子、黃連偏中窾;陽敗則味淡短氣,人參附子薑桂枝正相宜。蓽茇草果乾姜,療乎胃冷;瓜蔞薤白桂枝,治主胸痹;二陳去甘草,兩症兼施。脘痛似乎拘束而健運失司,理中焦卻嫌守補;(勿用耆、朮、甘草。

)病虛寒而氣宣(吐痰泄氣)消緩,通陽明勿雜多歧。(人參、半夏、茯苓、附子、乾薑、薑汁。)得食甚而手按稍安,(形寒)和營最妙;(當歸桂枝湯去芍加茯苓。)脈虛耎而食入脘痛,(背寒)用補勿疑。(參、苓、歸、芍、炙草、薑、棗。)陽微濁凝,川烏附子、川椒乾薑俱炒黑;酒肉滯氣,金鈴子散失笑散及桃仁。

病有因(飲食鬱勃)而嘔吐肢寒,勿訝陽微欲脫;痛頻復而血凝氣阻,須知瘀滯宜行。(蘇木、人參、鬱金、桃仁、歸尾、柏仁、琥珀、茺蔚、紅棗肉丸。四句止一案。)(上並約《指南案》論。)若夫心與頭互痛而便燥,(肺氣不降。)單黃芩(酒炒為末,湯下。十餘服愈)可起沉疴;胸常若飽而形消(食少),下瘀血酌乎老少。

(年壯者,可用桃仁承氣湯;老弱者,但以四物湯加入桃仁、紅花、五靈脂、歸尾、酒大黃、韭汁為妥。上一條丹溪案,此條虞恆德案。)卒心痛兮脈洪數,黃連一味能瘳;腎氣逆而上衝心(痛),韭汁和五苓散為丸妙。(茴香湯下。《病機沙篆》。)脈(兩寸關弦)滑(有力)拒水(湯飲皆吐,不食痛甚)夜尤疼,五靈脂酒調沒藥;(吐出綠痰兩碗而痛止。《醫統》)肢冷脈微(沉細澀)胸畏熱,(喜掀露風涼,渴喜熱飲。

)草豆蔻丸入黃連倍加。(又滑石、神麯。丹溪案。)心脾病發而脘疼,陰虛之候;肝胃相逼而隱痛,鬲症之緣。(《己任編》。)(《本草綱目》治心氣疼痛,綠豆二十四粒,胡椒十四粒,同研,白湯調服即止。)

白話文:

[胃痛]

胃痛的原因繁多,但總結起來,初期的胃痛通常是由於經絡受到影響,而長期的胃痛則深入到絡脈。初期的胃痛,使用辛香料來調理氣血是恰當的。對於長期的胃痛,辛溫和血的藥材則更適合。如果胃中有積水,可能會感到反酸,食物滯留會導致噁心和腐臭感。氣血散漫無形,瘀傷則固定且持續。如果被蛔蟲打擾,會經常感到疼痛並嘔吐泡沫;痰濕凝固,會頻繁嘔吐且脈象滑。營氣雙虛的人,容易感到嘈雜和心悸;肝陽上衝,則會嘔吐,口渴且煩躁。

陰邪的來襲往往是突然的,鬱火的病狀則由輕轉重。從停滯的飲水到這一段,全用邵論原文,只稍微改了幾個字以押韻。書上說:凡是疼痛且有脹滿感的,多數屬於實證;沒有脹滿感的,多數屬於虛證。所以,如果肝風侵犯胃部,導致口水減少,疼痛嘔吐,拒絕進食,可以考慮使用石決明、枸杞、生地、阿膠,或者茯苓、桑寄生、石斛,或者二陳湯去甘草,加上粳米、人參和麥冬。

如果氣閉,那麼體內就會產生熱量;如果陽氣衰退,口味會變得淡薄,氣短。鈴金鈴子、延胡索、梔子和黃連對於肝厥伴隨痰液的誤診,導致極度疼痛和脹滿,效果很好。人參、附子、薑和桂枝對於陽氣衰退的患者來說,是最合適的。蓽茇、草果和乾薑用於治療胃冷;瓜蔞、薤白和桂枝用於治療胸痹;二陳湯去甘草,則同時適用於這兩種病症。

如果胃部疼痛且運動功能失調,調理中焦時不要過度補益;如果虛寒且氣宣,則應該先通陽明,避免使用多種藥物。如果吃飯後疼痛減輕,並且手按壓會感到舒適,那麼調和營養是最好的選擇;如果脈象虛軟,吃飯後胃部疼痛,則應該使用補益藥物,如人參、茯苓、當歸、芍藥、炙草、薑和棗。

如果陽氣微弱,川烏、附子、川椒和乾薑炒黑後使用;如果酒肉堵塞氣道,則使用金鈴子散、失笑散和桃仁。

有些疾病是由飲食過量或鬱悶引起的,會導致嘔吐和四肢冰冷,不要驚訝這是陽氣微弱的表現;如果疼痛頻繁,血液凝結,氣道受阻,則需要知道瘀滯需要疏通。例如,蘇木、人參、鬱金、桃仁、當歸、柏仁、琥珀、茺蔚和紅棗肉丸。

如果心臟和頭部交替疼痛,並且排便乾燥,單獨使用黃芩可以緩解病情;如果胸部經常感覺飽滿,但身體消瘦,則需要酌情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

如果突然出現心痛,脈象洪大,單獨使用黃連可以緩解;如果腎氣逆流,衝擊心臟導致疼痛,韭菜汁和五苓散製成的藥丸非常有效。

如果脈象滑,對水有抵觸,夜晚特別疼痛,可以用五靈脂酒調和沒藥;如果四肢冰冷,脈象微弱,胸口畏熱,可以使用草豆蔻丸,加入大量黃連。

如果心脾病發作導致胃疼,這可能是陰虛的表現;如果肝胃相逼導致隱痛,這可能是膈症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