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勳
《證治針經》~ 卷二 (14)
卷二 (14)
1. 燥
燥症之因,內外須別。內由陰液之虧,外緣客氣之賊,以故上燥治氣,下燥治血,大抵最喜者甘柔,切忌者苦澀。津液結而為疴,辛通宜佐;精血竭而致患,血肉為良。所以滋燥養營湯,瓊玉膏潤腸丸,五仁湯一炁(丹,案:景岳新方有一炁丹,單用參附,與燥不合,當別是一方。考《指南》集方坎炁丹,用人乳粉、坎炁、人參、熟地、枸杞、酒釀、白蜜同丸。
又一炁丹,用紫河車、人乳粉、秋石、紅鉛,蜜丸。二方與治燥為協。)乳飲牛羊。或用清燥救肺湯,或投復脈湯地黃飲子,皆燥症之攸賴,當因證以施方。(上約《指南案》論。)
附:《醫級》摘要
服丹石而致燥,入甘草、黑豆飲於當歸六黃湯;若陰竭而焦乾,加生脈散於六味湯。
氣傷而津不生,法重補中益氣湯;精虛而水不布,治惟化氣滋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