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勳

《證治針經》~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燥症之因,內外須別。內由陰液之虧,外緣客氣之賊,以故上燥治氣,下燥治血,大抵最喜者甘柔,切忌者苦澀。津液結而為疴,辛通宜佐;精血竭而致患,血肉為良。所以滋燥養營湯,瓊玉膏潤腸丸,五仁湯一炁(丹,案:景岳新方有一炁丹,單用參附,與燥不合,當別是一方。考《指南》集方坎炁丹,用人乳粉、坎炁、人參、熟地、枸杞、酒釀、白蜜同丸。

又一炁丹,用紫河車、人乳粉、秋石、紅鉛,蜜丸。二方與治燥為協。)乳飲牛羊。或用清燥救肺湯,或投復脈湯地黃飲子,皆燥症之攸賴,當因證以施方。(上約《指南案》論。)

附:《醫級》摘要

服丹石而致燥,入甘草、黑豆飲於當歸六黃湯;若陰竭而焦乾,加生脈散於六味湯。

氣傷而津不生,法重補中益氣湯;精虛而水不布,治惟化氣滋陰。

白話文:

關於「燥」的情況,我們必須區分是內在因素還是外在原因。內燥通常是因為身體陰液不足,而外燥則多是由外部侵擾所導致。因此,上燥通常要調理氣機,下燥則需滋養血液。在治療上,最適合的是甘甜滋潤的藥物,應絕對避免苦澀的藥材。

當體內的津液凝結形成病竈時,使用辛通類藥物來輔助治療;若精血耗盡而引發病症,則血肉有形的滋補品會是不錯的選擇。例如「滋燥養營湯」、「瓊玉膏潤腸丸」、「五仁湯」等,甚至可採用「一炁丹」(根據不同配方),或是用牛羊奶來滋養。

在特殊情況下,「清燥救肺湯」、「復脈湯」和「地黃飲子」等也是治療燥症的有效處方,應根據具體症狀來選擇合適的藥方。

另外,如果因為服用丹石導致身體燥熱,可在「當歸六黃湯」中加入甘草和黑豆;若出現陰虛極度乾燥,應在「六味湯」中添加「生脈散」。

若是氣機受損而無法產生津液,應該重視「補中益氣湯」的使用;假使精氣虛弱導致水分無法正常分佈,治療重點應放在化氣滋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