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勳

《證治針經》~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衄血

諸經皆能為衄,(不獨肺胃。)另從清道而行,外為六淫之變化,內由五志之掀騰。若其風寒壅甚,(太陽症。)桂枝湯麻黃湯成法宜遵。溫風暑熱怫鬱而流紅,清潤辛涼為主;(連翹、元參、黃芩、山梔、杏仁、鬱金、丹皮、茅花、白芍、石膏、知母、犀角、生地之屬。)火邪極盛而動血,鹹苦涼降宜斟。

(知、芩、梔、翹、阿膠、淡菜之屬。)煩冗迫而火從木化,(肝陽上灼。)柔婉有取甘鹹;(膠、地、二冬、淡菜、生芍、茯神、山藥之類。)勞欲過而血遂陽升,滋潛必需厚味。(治同咯血。)格陽則導火歸源(鎮陰煎),血脫則挽回元氣。(獨參湯。)和陽消毒,酒客之方;(本案用養胃陰和法。

)益下培中,勞人之治。(治參吐血。)陽明濕熱,宗景岳玉女之方;(即玉女煎。)心膽火炎,仿犀角地黃之例。(上仿《指南案》論。)若夫婦人衄血,因郁為多,法參薛氏,逍遙能和。歸脾湯宣乎肝脾鬱結,肝火達以柴胡。(小柴胡湯。《婦人良方》。)

白話文:

[鼻出血]

各種經絡都可能導致鼻出血,並非只有肺部或胃部問題。鼻出血可由外界六種病邪(風、寒、暑、濕、燥、火)的影響,或是內在情緒波動(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引起。如果風寒嚴重阻塞(這是太陽病的症狀),應該遵循傳統的桂枝湯和麻黃湯的療法。

若因溫風暑熱鬱悶導致出血,應以清涼滋潤、辛香微涼的草藥為主,如連翹、元參、黃芩、山梔、杏仁、鬱金、牡丹皮、茅根、白芍、石膏、知母、犀角、生地等。若火邪極度旺盛引發出血,應考慮使用具鹹苦涼降特性的藥材。

若因煩惣過度導致肝火上升(肝陽上亢),需用性質柔和且帶甘鹹的草藥,如阿膠、生地、麥冬、天冬、淡菜、白芍、茯神、山藥等。若因過度勞累或慾望導致血液隨陽氣上升,需使用滋補性強的草藥。

若出現格陽現象,需將火氣引回根源(可參考鎮陰煎)。若大量失血,需恢復元氣(可用獨參湯)。若要調和陽氣與消滅病毒,可用滋養胃陰和調和的方法。若要增強下焦和培養中焦,可用勞人之治(可參考吐血治療方法)。

若屬陽明濕熱,可參考景嶽的玉女煎。若心膽火旺,可仿照犀角地黃湯的用法。對於婦女鼻出血,多因鬱悶所致,可參考薛氏的治療方法,使用逍遙散調和肝脾。歸脾湯可以疏解肝脾鬱結,而柴胡可以抑制肝火(小柴胡湯,《婦人良方》)。

2. 便血

醫便血之為病,由陰絡之受傷,腸風(血在糞前)臟毒(血在糞後),脈痔(下血如箭)分綱,便之先後宜辨,血之遠近當詳,故夫肺病而金燥流紅、桑麻丸天冬地黃銀花柿餅;心病而火燃血沸,補心丹竹葉地黃湯。脾病定然濕滑,宜燥宜升;(茅朮理中湯、調中益氣湯。)肝病(痛迫)責在風陽,可柔可泄。

(駐車丸,及甘酸和緩之劑。)腎弱而形消腰折,仗虎潛丸理陰煎之功;膽逆而木火煽營,賴丹皮柏子仁桑葉梔子之益。大腸(為燥府,每多見患)濕勝風淫,胃經(為水穀之海)多氣多血。腸宜苦燥辛涼,胃病(宜寒、宜熱、宜補、宜清)治難執一。爾其努力損傷,法宜通補;(歸耆建中湯。

)膏粱蘊結,治主疏清。(苓、連、朮、樸、地榆、槐米、陳皮、升麻、葛根之屬。)黑地黃丸兼司脾濕腎燥,天真丸大補元精;斑龍丸以溫煦奇督,歸脾湯以守補心營。平胃地榆湯,升降脾胃;禹餘糧赤石脂,堵截陽明,枳朮丸調中州自妥,建中湯扶生陽應須;五仁湯復從前之腸液,養榮湯法善病後之元虛。

又如陰虛腸紅洞泄,劫胃水以生茅朮生厚朴附子炭、炮姜;肝絡熱勝陰傷,(陽浮鼻塞頭暈嗆咳。)靖浮陽以生地元參天冬、石斛。(又補陰丸、虎潛丸。)厥陽擾絡,(沖氣入脘,痛嘔便血。)龍薈丸鎮風木乘巔(眩痛);嗔怒動肝,(絡血乃下。)駐車丸平嘔脹裡急。臟陰有寒兮腑陽有熱,當互參《金匱》(谷疸篇)之文;(血脫氣餒,喘促浮腫。

)中下交損而八脈全虧,(尾閭痛連脊骨,食入頭暈。)宜峻補玉堂之闕。(斑龍丸加韭子、菟絲、赤白茯苓、補骨脂。)陰虛絡熱肝風動,(腸紅三載不已,左脅及腹不爽。)疏補甲木(熟地炭、當歸、楂肉、地榆、丹皮俱炒,冬桑葉)是神方;(四劑血止。)跗膝常寒骨髓熱灼脊椎腰尻酸楚,(瀉血二十年,不得育,經水仍至,心中痛墜。

)升固奇經真妙術。(鹿茸、鹿角霜、枸杞、當歸身、紫石英、炒蒺藜、杜仲、大茴、補骨脂、禹餘糧,蒸餅為丸。上並約《指南案》論。)若夫下血如線或點滴,治脈痔以烏(頭黃)連湯;(《三因方》。)腸癖(下血,另作一派,𣹜出有力)遠射(四)散如篩,(腹中大痛,乃陽明經熱毒也。

)宜升陽而除濕(湯。《治法匯》。)至於陽滯於陰,非郁即瘀,郁宜緩解,瘀必徐驅。當周知乎萬變,勿膠執於一隅。

附:《醫級》摘要

血在糞前者,近而在腸,糞後者遠而在胃;在腸者宜清導,在胃者宜養攝。下血便血,雖同一泄血而大有不同,蓋便血徐緩而下血急暴。凡心肝脾腎陰絡內傷,無論虛實,皆能下血,若血脫者立危。暴至新邪,清導可已;精虛陡發,調補難平也。

附:《醫宗金鑑》

熱與風合為腸風,下血多清;熱與濕合為臟毒,下血多濁。

白話文:

[便血]

便血這種病症,是由於體內陰絡受到傷害所致。具體來講,如果血在糞便之前出現,這被稱為腸風;如果血在糞便之後出現,則被視為臟毒;若出血如箭一般,則診斷為脈痔。我們需要分辨便血的先後順序,以及血液來自身體的遠近位置。

肺部疾病導致金燥流紅,可以使用桑麻丸、天冬、地黃、銀花、柿餅等治療。心臟疾病使血液沸騰,可以使用補心丹、竹葉、地黃湯。脾臟疾病通常伴隨著濕滑,需要乾燥和提升,可以使用茅朮理中湯、調中益氣湯。肝臟疾病(疼痛)通常由風陽引起,需要柔軟和排泄,可以使用駐車丸和甘酸和緩劑。腎臟虛弱導致身形消瘦、腰痛,可以使用虎潛丸和理陰煎。膽囊反轉導致木火煽營,可以使用丹皮、柏子仁、桑葉、梔子。

大腸作為燥府,常見此類疾病,濕度過高和風淫需特別注意。胃經作為水穀之海,氣血充沛。對腸道而言,適合用苦燥辛涼治療,胃病治療難度較大,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寒、熱、補、清等方法。

對於努力勞動造成的損傷,可以使用歸耆建中湯。對於高脂肪食物造成的積聚,可以使用苓、連、朮、樸、地榆、槐米、陳皮、升麻、葛根等疏清。黑地黃丸可以兼顧脾濕和腎燥,天真丸可以大力補充元精。斑龍丸可以溫暖和滋潤督脈,歸脾湯可以補充心營。平胃地榆湯可以調節脾胃,禹餘糧和赤石脂可以阻斷陽明。枳朮丸可以調節中州,建中湯可以扶助生陽。五仁湯可以恢復腸液,養榮湯可以滋補病後的元虛。

對於陰虛引起的腸紅洞泄,可以使用茅朮生厚朴、附子炭、炮姜等。對於肝絡熱勝導致的陰傷,可以使用生地、元參、天冬、石斛等。對於厥陽擾絡,可以使用龍薈丸。對於嗔怒導致的肝絡出血,可以使用駐車丸。對於臟腑陰寒和腑陽熱,可以參考《金匱》中的谷疸篇。對於中下交損導致的八脈全虧,可以使用斑龍丸加上韭子、菟絲、赤白茯苓、補骨脂。對於陰虛絡熱和肝風動,可以使用熟地炭、當歸、楂肉、地榆、丹皮、冬桑葉等。對於跗膝常寒、骨髓熱灼、脊椎腰尻酸楚,可以使用鹿茸、鹿角霜、枸杞、當歸身、紫石英、炒蒺藜、杜仲、大茴、補骨脂、禹餘糧,製成丸藥。

對於下血如線或點滴的情況,可以使用烏頭黃連湯治療脈痔。對於腸癖導致的下血,可以使用遠射散。對於陽滯於陰的情況,可能是鬱悶或瘀血,鬱悶需要緩慢解決,瘀血需要慢慢驅除。

總之,面對萬變的病情,切勿固守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