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三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1)

1. 十二經脈流注腧穴

陰郄,在掌後脈中,去腕五分。針三分,灸三壯,主治鼻衄吐血,失音不能言,霍亂胸中滿,灑淅惡寒,厥逆,驚恐,心痛。止盜汗,治小兒之骨蒸。(《標幽賦》)兼二間,能疏通寒慄惡寒。又兼後谿,治盜汗之多出。(《百證賦》)

神門,在掌後銳骨端陷中。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一云:七壯,炷如小麥。主治瘧疾心煩,欲得冷飲,惡寒則欲就溫,咽乾不嗜食,驚憒心痛少氣,身熱面赤,發狂喜笑,上氣,嘔血吐血,遺溺,失音,健忘,心積伏梁,大人小兒五癇證,手臂攣掣。治癲癇失意。(《玉龍賦》)同上脘,治發狂奔走。(《百證賦》)

少府,在手小指本節後、掌上橫紋頭骨縫陷中,直勞宮。針二分,灸三壯。一曰:七壯。主治痎瘧久不愈,振寒煩滿,少氣胸中痛,悲恐畏人,臂酸肘腋攣急,陰挺出,陰癢陰痛,遺尿,偏墜,小便不利。

少衝,在手小指內正端。針一分、留一呼,灸一壯。一曰:三壯。主治熱病煩滿上氣,心火炎上眼赤,血少,嘔吐血沫及心痛冷痰,少氣,悲恐善驚,口熱咽酸,胸脅痛,乍寒乍熱,臑臂內後廉痛,手攣不伸。可治心虛熱壅。(《玉龍賦》)兼曲池,治發熱。(《百證賦》)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滿、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針少商、商陽、中衝、關衝、少澤及此穴,使氣血流通,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

手少陰心經流注,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少海穴),循臂內後廉(靈道穴),抵掌後銳骨之端(神門穴),入掌內廉(少府穴),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少衝穴,自此交入手太陽)。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靈樞》)午時自大包交與極泉,循臂行至小指少衝穴止。(《入門》)

手少陰心經左右凡一十八穴

少衝,二穴,一名經始。在手小指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手少陰脈之所出為井。針入一方,可灸二壯。(《銅人》)

少府,二穴,在手小指本節後陷中,直勞宮。手少陰脈之所溜為滎。針入二分,可灸五壯。(《銅人》)

神門,二穴,一名兌沖,一名中都。在掌後銳骨之端、動脈陷中。手少陰脈之所注為輸。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七壯。(《銅人》)《內經》言:心臟堅固,邪不能容,故手少陰獨無輸,其外經病而臟不病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神門穴是也。(《綱目》)

白話文:

十二經脈流注腧穴

陰郄穴位於手掌後方脈搏處,距腕關節五分(約0.8厘米)。針刺深度三分(約0.5厘米),灸三壯。主治鼻出血、吐血、失音、霍亂導致胸悶、寒戰、厥逆、驚恐、心痛。能止盜汗,治療小兒骨蒸。與二間穴配合,能疏通寒慄惡寒;與後谿穴配合,能治療盜汗。

神門穴位於手掌後方,腕骨末端凹陷處。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呼(約14秒),灸三壯或七壯(灸炷大小如小麥)。主治瘧疾、心煩、口渴想喝冷飲、惡寒卻想靠近溫暖處、咽喉乾燥、食慾不振、驚悸、心痛、氣短、發熱面紅、發狂、喜笑、上氣、嘔血、吐血、尿失禁、失音、健忘、心積、大人小兒五癇、手臂攣縮。能治療癲癇、情緒失控。與上脘穴配合,能治療發狂奔走。

少府穴位於手小指本節後方,掌紋起始處的骨縫凹陷中,與勞宮穴垂直相對。針刺深度二分(約0.3厘米),灸三壯或七壯。主治瘧疾久治不癒、寒戰、煩悶、氣短、胸痛、悲傷恐懼、畏懼他人、手臂酸痛、肘腋攣急、陰道脫垂、陰部瘙癢疼痛、遺尿、臟器下垂、小便不利。

少衝穴位於手小指內側末端。針刺深度一分(約0.2厘米),留針一呼(約2秒),灸一壯或三壯。主治熱病煩悶、上氣、心火亢盛導致眼紅、貧血、嘔吐血沫、心痛、冷痰、氣短、悲傷恐懼、易驚嚇、口乾舌燥、咽喉酸痛、胸脅疼痛、忽冷忽熱、上臂內側後方疼痛、手攣不能伸直。可治療心虛熱盛。與曲池穴配合,能治療發熱。少衝穴也是急救要穴,凡是中風、跌倒昏迷、痰涎壅塞、神志不清、牙關緊閉、無法服藥的情況,可用三稜針快速刺入少商、商陽、中衝、關衝、少澤及少衝穴,使氣血流通,達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手少陰心經的循行路線:起於心中,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脈從心系上行,經過咽喉,連繫眼睛;其直脈從心系上行至肺,再下降出腋下,沿著上臂內側後緣下行,經過心主(心包經)之後,到達肘內側(少海穴),沿著臂內側後緣(靈道穴)下行,到達手掌後方腕骨末端(神門穴),進入手掌內側(少府穴),沿著小指內側,到達小指末端(少衝穴,從此與手太陽小腸經相交)。心經循行路線受阻則會導致咽喉乾燥、心痛、口渴想喝水、手臂厥逆等症狀。

手少陰心經主治心臟相關疾病,例如目黃、脅痛、上臂內側後緣疼痛、厥逆、手掌熱痛等。心經氣血盛者,寸口脈大而有力,超過人迎脈;虛者,寸口脈反小於人迎脈。午時(11點-13點)則與大包穴、極泉穴相通,沿著手臂到達小指少衝穴。

手少陰心經左右各有十八個穴位。

少衝穴,又名經始,位於小指末端內側,距指甲約如韭菜葉寬度。是手少陰經脈起始之穴(井穴)。針刺深度約一分,可灸二壯。

少府穴,位於手小指本節後方凹陷處,與勞宮穴垂直相對。是手少陰經脈的滎穴。針刺深度二分,可灸五壯。

神門穴,又名兌沖、中都,位於手掌後方腕骨末端動脈凹陷處。是手少陰經脈的輸穴。《內經》認為心臟強健,邪氣無法侵犯,所以手少陰心經獨無輸穴,但當外經受病而臟腑未受影響時,可取其掌後銳骨端的神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