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別穴

雖不出《銅人經》而散載諸方,故謂之別穴。

神聰,四穴,在百會前、後、左、右各去一寸。主頭風目眩,風癇、狂亂。針三分。

當陽,二穴,在直目上,入髮際一寸血絡。主風眩、不識人、鼻寒症。針三分。

太陽,二穴,在兩額角眉後青絡。治偏頭風。針出血。

明堂,一穴,在鼻直上,入髮際一寸。主頭風、鼻塞、多涕。(上星穴是。)

眉沖,二穴,在目外眥上,銳發動脈。主五癇、頭痛、鼻塞。針二分。

鼻準,一穴,在鼻柱尖。主鼻上酒齄。針出血。

耳尖,二穴,在耳尖,卷耳取之。治目生白膜。灸七壯,不宜多灸。

白話文:

雖然這些穴位沒有收錄在《銅人經》中,而是散落在各種醫書裡,所以稱為別穴。

神聰穴有四個,分別位於百會穴的前、後、左、右各一寸處。主治頭風目眩、風癇、狂亂。針刺深度為三分。

當陽穴有兩個,位於直目(眉心)上方,進入髮際一寸的血絡處。主治風眩、不識人、鼻寒症。針刺深度為三分。

太陽穴有兩個,位於兩額角眉後青絡處。主治偏頭風。針刺至出血。

明堂穴有一個,位於鼻直上,進入髮際一寸處。主治頭風、鼻塞、多涕。它就是上星穴。

眉沖穴有兩個,位於目外眥上,銳發動脈處。主治五癇、頭痛、鼻塞。針刺深度為二分。

鼻準穴有一個,位於鼻柱尖端。主治鼻上酒齄。針刺至出血。

耳尖穴有兩個,位於耳尖,捲耳取之。主治目生白膜。灸七壯,不宜過度灸治。

聚泉,一穴,在舌。以舌出口外使直,有縫陷中。治哮喘,咳嗽久不愈。用生薑切薄片,搭舌上中,灸七壯,不宜多灸。熱喘,用雄黃末少許,和艾炷灸。冷喘,用款冬花末少許,和艾炷灸,灸畢,即用生薑茶清微呷下。若舌苔、舌強,少刺出血。

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脈上,治消渴。

阿是,穴,謂當處也。又名天應穴也。

崇骨,一穴,在大椎上,第一小椎是也。

百勞,二穴,在大椎向髮際二寸點記,將其二寸中折,墨記橫布於先點上,左右兩端盡處是。治瘰癧。灸七壯,神效。

白話文:

「聚泉」穴位於舌頭上,將舌頭伸出並使之直立,在舌頭與口腔交界處的縫隙中即可找到。此穴可治哮喘、久咳不愈。治療時可用薄薑片搭在舌頭中央,灸七壯,切勿過度灸灼。熱喘可用雄黃末少許混合艾炷灸;冷喘則可用款冬花末少許混合艾炷灸。灸完後,用生薑茶少量溫服。若舌苔厚膩或舌頭僵硬,可輕輕刺出血。

「海泉」穴位於舌頭下方正中脈上,可治消渴症。

「阿是」穴指的是病痛所在之處,又名「天應穴」。

「崇骨」穴位於大椎骨上,即第一小椎骨。

「百勞」穴位於大椎骨向上兩寸處,再將這兩寸距離折半,在中點左右兩側各取一穴,共兩個。此穴可治瘰癧,灸七壯效果顯著。

精宮,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各開三寸半。治夢遺。灸七壯,神效。

胛縫,二穴,在肩胛端,腋縫尖。主治肩背痛連胛。針三分。

環岡,二穴,在小腸俞下二寸橫縫間。治大便不通。灸七壯。

腰眼,二穴,令病人解去衣服,直身正立,於腰上脊骨兩旁,有微陷處,是謂腰眼穴也。先計癸亥日前一日預點,至夜半子時交為癸亥日期,便使病人伏床,著面而臥,以小艾炷灸七壯、九壯至十一壯,瘵蟲吐出或瀉下,則焚蟲即安。此法之名:遇仙灸。治瘵之捷法也。

下腰,一穴,在八髎正中央脊骨上,名曰三宗。治泄痢下膿血,灸五十壯。

白話文:

精宮穴位於第十四節脊椎下方,左右各開三寸半,可治療夢遺,灸七壯效果顯著。胛縫穴位於肩胛骨末端,腋窩縫隙尖端,主治肩背疼痛連及肩胛骨,針刺三分。環岡穴位於小腸俞穴下方二寸橫縫間,可治療大便不通,灸七壯。腰眼穴位於腰部脊椎兩側的微陷處,可治療瘵病,需於癸亥日前一日預先點穴,至夜半子時交為癸亥日期,再以艾灸七至十一壯,直至瘵蟲吐出或瀉下,焚蟲後即可痊癒,此法稱為遇仙灸。下腰穴位於八髎穴正中央脊骨上,名為三宗穴,可治療泄瀉下膿血,灸五十壯。

回氣,一穴,在脊穹骨上。主五痔、便血、失屎。灸百壯。

囊底,一穴,在陰囊下十字紋。主治腎臟風瘡及小腸疝氣,一切腎病。灸七壯。

闌門,二穴,在玉莖旁各二寸。治疝氣衝心欲絕。針二寸半,灸七壯。

腸繞,二穴,在挾玉泉相去各二寸。主大便閉塞。灸以年為壯。

肩柱,二穴,在肩端起骨尖。主治瘰癧及手不舉。灸七壯。

肘尖,二穴,在屈肘骨尖。治瘰癧。又治腸癰,灸則膿下肛門。灸百壯。

龍玄,二穴,在列缺之後青絡中。治下牙痛。一云:在側腕上交叉脈。灸七壯。

呂細,二穴,在足內踝尖。主治上牙痛。灸二七壯。

中泉,二穴,在手腕陽谿、陽池之中兩筋間陷中。治心痛、腹中諸氣塊。灸七壯。

二白,四穴,在掌後橫紋上四寸,手厥陰脈也。兩穴相併,而一穴在兩筋中,又一穴在大筋外。主痔漏下血、癢。針三分,瀉兩吸;灸三壯。

中魁,二穴,在中指第二節尖上。主五噎、吞酸、嘔吐。灸五壯,吹火自滅。

五虎,四穴,在食指及無名指第二節尖,屈拳取之。治五指拘攣。灸五壯。

大都,二穴,在手大指、次指間,虎口赤白肉際,屈掌取之,主治頭風及牙疼痛,針一分,灸七壯。

上都,二穴,在食指、中指本節歧骨間。治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七壯。

白話文:

中泉位於手腕陽谿、陽池之間兩筋間的凹陷處,可以治療心痛、腹中氣塊,灸七壯。二白位於手掌後橫紋上四寸,手厥陰脈的位置,兩穴相併,其中一穴在兩筋中,另一穴在大筋外,主治痔漏下血、癢,針三分,瀉兩吸,灸三壯。中魁位於中指第二節尖上,可以治療五噎、吞酸、嘔吐,灸五壯,吹火自滅。五虎位於食指和無名指第二節尖,屈拳取之,可以治療五指拘攣,灸五壯。大都位於手大指、次指之間,虎口赤白肉際,屈掌取之,可以治療頭風及牙疼痛,針一分,灸七壯。上都位於食指、中指本節歧骨間,可以治療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七壯。

中都,二穴,在手中指、無名指之間,本節前歧骨間。治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三分。

下都,二穴,在手小指、無名指之間,本節前歧骨間。針一分,灸三壯。

以上四穴,一名八邪,又名八關。治大熱,眼痛睛欲出。針出血,立止。

四縫,左右十六穴,在手四指內中節橫紋紫脈是。針出血。

十宣,十穴,在手十指頭端,去爪甲一分。治乳蛾,針一分。

大骨空,二穴,在手大指第二節尖上。治眼爛風眩。灸七壯,以口吹火滅。

小骨空,二穴,在手小指本節尖。治眼爛風眩。灸九壯,以口吹火滅。

旁廷,二穴,在腋下四肋間,高下正與乳相當,乳後二寸陷中。名注市,舉臂取之。主卒中中惡、飛屍、遁疰、胸脅支滿。針五分,灸五十壯。

白話文:

中都穴位於手掌中指和無名指之間,靠近指節前端的骨頭間隙處,主要治療手臂紅腫。下都穴位於手掌小指和無名指之間,靠近指節前端的骨頭間隙處,針刺深度皆為一分,灸灸時間為三分或三壯。這兩個穴位合稱為八邪或八關,可治療發熱、眼睛疼痛欲出,針刺至出血可立即止痛。

四縫穴位於手掌四根手指內側指節橫紋上的紫色血管處,左右手各八個,共十六個穴位,針刺至出血。

十宣穴位於手掌十根手指指尖,距離指甲約一分處,共十個穴位,可用於治療乳蛾,針刺深度為一分。

大骨空穴位於大拇指第二指節尖端,共兩個穴位,可用於治療眼爛、風眩,灸灸七壯,用嘴吹滅火苗。

小骨空穴位於小指第一指節尖端,共兩個穴位,可用於治療眼爛、風眩,灸灸九壯,用嘴吹滅火苗。

旁廷穴位於腋窩下方第四肋骨之間,位置與乳房高度相同,距離乳房後方二寸處的凹陷處,舉起手臂取穴。又稱注市,主要治療中風、中惡、飛屍、遁疰、胸脅脹滿等症,針刺深度為五分,灸灸五十壯。

通關,二穴,在中脘穴旁各五分。主五噎。左捻能進飲食,右捻能和脾胃。此穴一針有四效:下針良久後,覺脾磨食,又覺針動為一效;次覺針病根、腹中作聲為二效;次覺流入膀胱為三效;四覺氣流腰間為四效。針八分。

直骨,二穴,在乳下大約離一指頭,看其低陷處與乳直對不偏者是;婦人按乳頭直向下,乳頭所到處正穴也,慎勿差誤。主積年咳嗽。艾炷如小豆大,男左女右,灸三壯。如不愈者,不可治。

陰都,二穴,在臍下一寸五分,兩旁相去各三寸。針五分。

氣門,二穴,在關元旁三寸。主治婦人崩漏。針五分。

胞門,一穴,在關元左旁二寸。治婦人無子。灸五十壯。

白話文:

「通關」穴位於中脘穴旁各五分,主治五噎。左邊捻轉針可促進飲食消化,右邊捻轉針可調和脾胃。此穴一針有四種效果:下針後,感覺脾臟磨食,針動為第一效;接著感覺針刺到病根,腹部發出聲響為第二效;再者感覺針感流入膀胱為第三效;最後感覺氣流到腰部為第四效。針刺八分。

「直骨」穴位於乳房下方約一指頭,觀察乳房下方凹陷處與乳頭直線對齊的位置,不偏者為穴;女性沿乳頭向下按壓,乳頭所到處即為穴位,不可誤差。主治積年咳嗽。用艾條灸灼,如小豆般大小,男性灸左邊,女性灸右邊,灸三壯。若無效,不可繼續治療。

「陰都」穴位於臍下一寸五分,兩旁相隔各三寸。針刺五分。

「氣門」穴位於關元穴旁三寸,主治婦人崩漏。針刺五分。

「胞門」穴位於關元穴左旁二寸,治婦人無子。灸灼五十壯。

子戶,一穴,在關元右旁二寸。治婦人無子。灸五十壯。

子宮,二穴,在中極二旁各五分。

鶴頂,二穴,在膝蓋骨尖上。主治兩足癱瘓無力。灸七壯。

膝眼,二穴,一名百蟲窠,又名血郄。在膝蓋下兩旁陷中。主治腎臟風瘡及膝臏痠痛。針五分,留三呼,灸禁。一云二七壯。

風市,二穴,使病人正立,以兩手自然垂下,當第三指之端是穴。主治中風證。灸七壯。

營沖,二穴,一名營池。在足內踝前後兩邊池中脈。主赤白帶下,小便不通。針三分,灸三十壯。

漏陰,二穴,在足內踝下五分,有脈微微動。主治赤白帶下。針一分,灸三十壯。

白話文:

子戶穴位於關元穴右邊兩寸處,用於治療婦女不孕,灸五十壯。子宮穴位於中極穴兩旁各五分處。鶴頂穴位於膝蓋骨尖上,主治兩腳癱瘓無力,灸七壯。膝眼穴又名百蟲窠或血郄,位於膝蓋下兩旁凹陷處,主治腎臟風瘡及膝蓋痠痛,針五分,留針三呼,禁灸,或灸二七壯。風市穴位於病人正立時,兩手自然垂下,第三指指尖處,主治中風,灸七壯。營沖穴又名營池,位於足內踝前後兩邊凹陷處的脈搏處,主治赤白帶下,小便不通,針三分,灸三十壯。漏陰穴位於足內踝下五分處,有脈搏微微跳動,主治赤白帶下,針一分,灸三十壯。

交儀,二穴,在足內踝上五寸,主婦人漏下赤白。灸三十壯。

陰陽,二穴,在足大拇趾下,屈里紋頭白肉際。主婦人赤白帶下。灸二七壯。

陰獨,八穴,一名八風,又名八邪。在足四趾間。主治婦人月經不調,須待經定為度;又治足背上紅腫。針三分,灸五壯。

足內踝尖,二穴,在足內踝尖。治下牙疼;又治足內廉轉筋。灸七壯。

足外踝尖,二穴,在足外踝尖。治腳外轉筋;又治寒熱腳氣。針出血,灸七壯。

獨陰,二穴,在足大趾、次趾內中節橫紋當中。主胸腹痛及疝痛欲死。男左女右,灸五壯,神妙。

內太衝,二穴,在足太衝穴對內旁隔大筋陷中,舉足取之。主治疝氣上衝,呼吸不通。針一分,灸三壯。極妙。

甲根,四穴,在足大拇趾端,爪甲角隱皮爪根左右廉內甲之隙。治疝。針一分,灸三壯。極妙。

白話文:

「交儀」穴位,位於腳內踝往上五寸處,左右各一個,主要治療婦女白帶異常。灸灼三十壯。

「陰陽」穴位,位於腳大拇指下方,屈曲處的紋路盡頭與白肉交界處,左右各一個,主要治療婦女白帶異常。灸灼二十七壯。

「陰獨」穴位,位於腳四趾之間,左右各四個,又稱「八風」或「八邪」,主要治療婦女月經不調,需要等到月經穩定後才能施針;也能治療腳背紅腫。針灸深度三分,灸灼五壯。

「足內踝尖」穴位,位於腳內踝尖端,左右各一個,主要治療下牙疼痛,也能治療腳內側筋骨轉筋。灸灼七壯。

「足外踝尖」穴位,位於腳外踝尖端,左右各一個,主要治療腳外側筋骨轉筋,也能治療寒熱腳氣。針灸至出血,灸灼七壯。

「獨陰」穴位,位於腳大拇指和第二根腳趾內側中節橫紋中間,左右各一個,主要治療胸腹部疼痛以及疝氣疼痛,嚴重到快要死去。男性針灸左側,女性針灸右側,灸灼五壯,效果神奇。

「內太衝」穴位,位於腳太衝穴的內側,隔著一條大筋,在凹陷處,抬起腳尋找。主要治療疝氣向上衝,呼吸不順暢。針灸深度一分,灸灼三壯,效果極佳。

「甲根」穴位,位於腳大拇指前端,指甲根部兩側隱藏在皮膚與指甲之間的縫隙處,左右各兩個,主要治療疝氣。針灸深度一分,灸灼三壯,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