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2)

1. 勞瘵

腹中有蟲,惱人至死,相傳於族類而殺害是也。

勞瘵症,灸腰眼穴。穴法載別穴中,其名遇仙灸。

人脈微細或時無者,以圓利針刺足少陰經復溜穴,深刺以候回陽、脈生,方可出針。

虛勞百損失精勞症,肩井、大椎、膏肓俞、肝俞、腎俞、脾俞、下三里、氣海。

四花穴,治勞瘵症。第一次二穴,先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細蠟繩勿令展縮,以繩頭於男左女右足大拇趾端比齊,循足掌向後至曲䐐大橫紋截斷,令患人解發分兩邊,要見頭縫至腦後,又令患人平身正坐,將先比繩子一頭於鼻尖上按定,引繩向上循頭縫至腦後,貼肉垂下當脊骨至正中,繩頭盡處以墨點記之。(是非灸穴)。或婦人纏足不明者,當於右肩髃穴點定,以繩頭按其穴上伸手引繩向下,至手中指盡處截斷,而用男子之足不明者亦佳。卻令患人微合口,以短繩一頭先自口左角按定,鉤起繩子向上至鼻根,斜下至口右角,作∧此樣截斷,將此繩展令折中墨記,將繩墨點壓於脊骨上先點處,而橫布左右取平,勿令高下,繩兩頭盡處以墨圈記(此則灸穴)。

二次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縮肩膊,取一蠟繩繞項向前雙垂,與鳩尾尖齊(鳩尾是心蔽骨也,人無心蔽骨者,從胸前歧骨下量取一寸,是鳩尾穴也)。即雙截斷,將其繩之中心著於喉嚨結骨上,引繩兩端向後令於脊骨正中,繩頭盡處以墨記之(是則非灸穴也,)卻令患人合口,以短蠟繩橫量口兩吻如一字樣截斷,中折墨記壓於脊骨上先點處,如前橫布繩子兩頭盡處以墨記之(此是四花穴之橫二穴也。)

已上第二次點穴,通共四穴同時灸各七壯至二七壯至百壯,或一百五十壯為妙,候灸瘡初發時,依後法又灸二穴。

三次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一字樣短繩中折之墨記,壓於第二次脊點上,正中上下直放,繩頭上下盡處以墨點記之(此四花穴之上下二穴也。)

已上第三次點穴謂之四花穴也。灸兩穴各百壯,三次共六穴,取火日灸之,百日內慎飲食、房勞,安心靜處,將息一月後仍覺未差,復於初灸穴上再灸。

白話文:

[勞瘵],這是指腹部有寄生蟲,這種蟲能讓人痛苦至死,並且會在家族間傳播,造成傷害。

對於_勞瘵症_,我們會使用一種特殊的療法,對腰眼穴進行艾灸。這種療法詳細記錄在其他穴位的說明中,被稱為遇仙灸。

如果_脈搏極細弱甚至有時摸不到_,我們會使用圓利針刺激足少陰經的復溜穴,深入地刺入,等待陽氣恢復,脈搏重新出現,然後才能拔針。

對於_虛勞各種損耗及失精勞症_,我們會刺激的穴位包括:肩井、大椎、膏肓俞、肝俞、腎俞、脾俞、下三里和氣海。

四花穴,是治療勞瘵症的。首先,我們讓患者站立,使用一根細蠟繩,男性從左腳開始,女性則從右腳開始,繩子從大拇趾端開始,沿著腳掌到腳後跟的大橫紋截斷。患者需把頭髮分開,露出頭縫到腦後。接下來,患者坐正,將繩子的一端按在鼻尖,沿著頭縫拉到腦後,繩子垂下並緊貼脊椎,繩頭盡處做個墨點記號。這個點不是灸穴。若女性纏足或男性腳型不明顯,可以改用右肩髃穴,將繩頭按在該穴,伸直手臂,繩子的終點也是灸穴。然後讓患者微閉口,用另一根短繩,從嘴角開始,拉到鼻子,再斜下到另一側嘴角,形成∧形狀,截斷繩子,將繩子中間的墨點按在脊椎的墨點上,兩端分別向左右拉平,兩端的終點就是灸穴。

第二次操作,讓患者坐正,肩膀稍微縮進,使用一根蠟繩,從脖子前方垂下,與鳩尾穴(即心蔽骨)齊平。將繩子截斷,將繩子中心放在喉嚨結骨上,拉繩子兩端到脊椎正中,繩頭盡處做墨記,但這個點不是灸穴。讓患者閉嘴,用短蠟繩橫量嘴脣兩側,截斷,中間的墨點按在脊椎上的墨點上,兩端的終點即是四花穴中的橫向兩個穴位。

第三次操作,使用第二次量度口脣的短繩,將中間的墨點按在第二次脊椎上的墨點,繩子上下拉直,兩端的終點即是四花穴中的上下兩個穴位。

以上是第三次的點穴,總共四個穴位,每個穴位各灸100次,三次共六個穴位,選擇在火日進行灸療。在100天內,需小心飲食,避免性行為,保持心情平靜,休息一個月後,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以在初次灸的穴位再次進行灸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