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二 (4)
卷二 (4)
1. 齒部
齒者,骨之餘。骨者,腎之精。《千金》云:凡人患齒者,多由於日食夜飲,食所致也。
上齒痛,下三里灸七壯。
下齒痛,合谷灸七壯。
上下齒痛,並灸手表腕上踝骨尖端三壯。若不愈更灸七壯,左痛灸右,右痛灸左,神效。
又方:灸痛齒七壯,慎勿加灸,必患附骨疽。
又方:取片瓦畫人口形,又明計病人上下齒之原數,以墨筆盡記於畫口內,仍察痛齒第幾,而當於畫齒上灸三七壯,不數日立差,神效。
齒齲痛,合谷、列缺、厲兌、中渚、神門、下三里。
齒齦腐,合谷、中脘、下三里並針,承漿七壯,勞宮一壯。
白話文:
【牙齒部位】
牙齒是骨骼的延伸,骨骼則是由腎臟的精華所構成。《千金方》提到,人們之所以會有牙齒問題,大多因為白天吃飯晚上喝酒,這種生活習慣導致的。
如果上排的牙齒感到疼痛,可以對下三里的穴位進行七次的艾灸。
若是下排牙齒疼痛,則應在合谷穴進行七次艾灸。
倘若是上下排牙齒都感到疼痛,則應在手腕上的踝骨尖端的穴位進行三次艾灸。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可以再追加七次艾灸,左邊疼就灸右邊,右邊疼就灸左邊,效果神奇。
另一個方法:在疼痛的牙齒上灸七次,但切記不要過度,否則可能會引發附骨疽。
還有一個方法:拿一片瓦片畫出人的嘴形,並清楚地計算病人的上下牙齒的總數,用墨筆全部記錄在畫的嘴裡,然後查看哪顆牙齒疼,在相應的畫牙上灸三七次,不用幾天,病情就會有所好轉,效果神奇。
對於蛀牙疼痛,可以灸合谷、列缺、厲兌、中渚、神門、下三里這些穴位。
對於牙齦腐爛,可以灸合谷、中脘、下三里,並針刺承漿穴七次,勞宮穴一次。
2. 心胸
手三陰經主之。《資》云:心邪實則心中暴痛,虛則心煩惕然失智。
心惕惕失智,內關、百會、神門。
胸腹痛或痰厥胸痛,量三椎下近四椎上,從脊骨上兩旁各五分。灸三七壯至七七壯立差,神效。
卒心胸痛汗出,間使、神門、列缺、大敦刺出血。
胸滿逆氣悶熱,心俞二七壯,膈俞三壯,厥陰俞隨年壯。
積年胸痛,足大趾爪甲之本根、爪甲之半當中灸七壯,男左女右。太衝三壯,獨陰五壯,章門七壯,立愈。若或不愈更灸。
真心痛,爪甲俱青只得半日活,朝發夕死,夕發朝死,不可治。蓋心者,一身君主故也。
胸痛吐冷酸水,太衝三壯,內關二壯,獨陰五壯,足大趾內初節橫紋中三壯,尾窮骨灸五十壯。
心熱不寐,解谿瀉,湧泉補,立愈。
胸痛如刺手卒青,間使、內關、下三里、支溝、太谿、少衝、膈俞七壯。
冷氣衝心痛,內關、太衝三壯,獨陰五壯,臍下六寸兩旁各一寸,灸三七壯。又以蠟繩量患人口兩角為一寸,作三折成三角,以一角安臍心,兩角在臍下兩旁盡處點記,灸二七壯立差。
驚恐心痛,神門、少衝、然谷、陽陵泉、內關。
心恍惚,天井、心俞、百會、神道。
胸腹痛暴泄,大都、陰陵泉、太白、中脘針。
心痛嘔涎,有三蟲則多涎,上脘七壯。
心痛面蒼黑欲死,尺澤針,支溝瀉,下三里留針,合谷二七壯,大陵三壯,太衝。
心悲恐煩熱,神門、大陵、魚際、通里、太淵、公孫、肺俞、隱白、三陰交、陰陵泉。
心風,心俞三十壯,中脘、曲澤並針。
風眩,臨泣、陽谷、腕骨、申脈。
胸引兩脅痛,肝俞、內關、魚際、絕骨。
胸痛口噤,期門三壯,大陵、神門、陰囊下十字紋三壯。
胸連脅痛,期門、章門、絕骨、神門、行間、湧泉。
胸中瘀血,下三里、內關、神門、太淵。
胸噎不嗜食,間使、關衝、中脘針,期門三壯,然谷。
白話文:
[心胸]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心臟和胸部各種疾病的針灸治療方法,根據手三陰經的原理。如果心臟有邪氣且充實,會導致突然的心痛;若是虛弱,則可能出現心煩意亂,甚至失去理智。
- 心臟驚恐失智的情況,可以針灸內關穴、百會穴和神門穴。
- 若是胸腹痛或痰厥引起的胸痛,可以在第三與第四椎骨之間,離脊骨兩旁各五分處進行艾灸,通常灸三七次到七七次就能見效。
- 突然心胸痛且冒汗,可針刺間使穴、神門穴、列缺穴和大敦穴,讓其出血。
- 胸部憋氣悶熱,可在心俞穴灸二七次,在膈俞穴灸三次,在厥陰俞穴灸按年齡計算的次數。
- 多年胸痛,可以在腳大拇指指甲根部和指甲中間灸七次,男性灸左側,女性灸右側。再配以太沖穴灸三次,獨陰穴灸五次,章門穴灸七次,立刻就可緩解疼痛,若無效則再灸。
- 真正的心痛,手指和腳趾的指甲都變青,只能活半天,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晚上發病早上就會死亡,無法治療,因為心臟是人體的主宰。
- 胸痛伴隨冷酸水反流,可在太沖穴灸三次,在內關穴灸二次,在獨陰穴灸五次,在腳大拇指內側初節橫紋中灸三次,在尾骶骨灸五十次。
- 心臟熱而失眠,可在解溪穴放血,在湧泉穴補氣,立刻就會好轉。
- 胸痛如針刺,手突然變青,可在間使穴、內關穴、下三里穴、支溝穴、太溪穴、少衝穴和膈俞穴灸七次。
- 冷氣衝擊心痛,可在內關穴、太沖穴灸三次,在獨陰穴灸五次,在肚臍下六寸兩旁各一寸處灸三七次。另外,以患者嘴兩角的距離作為一寸,折成三角形,將一角放在肚臍中心,另兩角在肚臍下兩側盡頭做記號,灸二七次立刻見效。
- 驚恐引起的心痛,可在神門穴、少衝穴、然谷穴、陽陵泉穴和內關穴針灸。
- 心神恍惚,可在天井穴、心俞穴、百會穴和神道穴針灸。
- 胸腹痛且突然腹瀉,可在大都穴、陰陵泉穴、太白穴和中脘穴針灸。
- 心痛並嘔吐涎沫,如果有寄生蟲則會產生大量涎沫,可在上脘穴灸七次。
- 心痛且面色蒼白如死灰,可在尺澤穴針灸,在支溝穴放血,在下三里穴留針,在合谷穴灸二七次,在大陵穴灸三次,在太沖穴針灸。
- 心悲恐煩熱,可在神門穴、大陵穴、魚際穴、通裏穴、太淵穴、公孫穴、肺俞穴、隱白穴、三陰交穴和陰陵泉穴針灸。
- 心風病,可在心俞穴灸三十次,在中脘穴和曲澤穴針灸。
- 風眩,可在臨泣穴、陽谷穴、腕骨穴和申脈穴針灸。
- 胸部及兩脅疼痛,可在肝俞穴、內關穴、魚際穴和絕骨穴針灸。
- 胸口不能張開說話,可在期門穴灸三次,在大陵穴、神門穴和陰囊下十字紋灸三次。
- 胸部連帶脅痛,可在期門穴、章門穴、絕骨穴、神門穴、行間穴和湧泉穴針灸。
- 胸部有瘀血,可在下三里穴、內關穴、神門穴和太淵穴針灸。
- 胸部堵塞不想吃飯,可在間使穴、關衝穴、中脘穴針灸,在期門穴灸三次,在然谷穴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