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二 (2)
卷二 (2)
1. 口部
口屬脾,鼻屬肺,上齒上齶齦及唇屬胃,下齒下齦及唇屬大腸。督脈、任脈主中行,各隨其經治之,萬無一失。
胃熱則主口臭,肺熱喉辛,脾熱口甜,膽熱口苦嘔苦,心熱口苦,肝熱口酸,腎熱口咸,胃熱口淡。
口中生瘡,承漿、勞宮。
唇腫,內關、神門、合谷、下三里、內庭、三陰交。
口中如膠,太谿。
口中出血不止,上星五十壯,風府針三分。
口鼻並出血,亦灸上星。
唇吻不收,合谷、下三里。
口苦,下三里、絕骨、然谷、神門。
重舌舌裂舌強,舌者,心之竅也,神門、隱白、三陰交。
口噤牙車不開,上關、頰車、阿是。
白話文:
[口部]
在人體中,口與脾臟相應,鼻子則對應肺部,上排的牙齒、上齶齦以及上脣都與胃有聯繫,而下排的牙齒、下齦和下脣則與大腸相關。督脈和任脈負責中線的運作,只要根據它們各自經絡的狀況來治療,就絕對不會出錯。
如果胃部有熱氣,可能會導致口臭;肺部熱氣會引起喉嚨痛;脾臟熱氣則會使口中感覺到甜味;膽部熱氣會讓人口感苦且想吐;心臟熱氣也會使口中感覺苦澀;肝臟熱氣會讓人感覺口中酸味;腎臟熱氣會讓人感到口中鹹味;胃部熱氣則會使口中味道變淡。
對於口中生瘡的問題,可以考慮刺激承漿穴和勞宮穴。
若嘴脣腫脹,可以刺激內關穴、神門穴、合谷穴、下三里穴、內庭穴和三陰交穴。
若口中黏稠如膠,太谿穴可能有助於緩解。
若口中出血不止,上星穴可灸五十壯,風府穴針刺三分深。
若口鼻同時出血,也可灸上星穴。
若嘴脣無法閉合,合谷穴和下三里穴可能有幫助。
若口中有苦味,可以刺激下三里穴、絕骨穴、然谷穴和神門穴。
若出現重舌、舌裂或舌頭僵硬的情況,這些通常與心臟有關,神門穴、隱白穴和三陰交穴可能有助於改善。
若口緊閉,牙關不開,上關穴、頰車穴和阿是穴可能有助於緩解。
2. 鼻部
鼻屬肺,主聲音。
五臭,心焦、肝燥、脾香、肺腥、腎腐。
鼻中瘜肉,上星百壯,迎香、合谷、神門、肺俞、心俞、尺澤、囟會。
鼻塞,百會、上星、囟會、臨泣、合谷、厲兌,並皆灸之。
鼽衄,水出曰鼽,血出曰衄。風府、迎香、上星二七壯,太衝、絕骨、合谷、大陵、尺澤、神門。
鼻不聞香臭,囟會、天柱、水溝並灸。
衄血不止、喑不能言,肝俞、合谷、間使、太谿、靈道、風府、太衝。
白話文:
[鼻子部位]
鼻子與肺臟相關,影響聲音的發出。
對於五種氣味的感知,心臟對應燒焦味、肝臟對應乾燥味、脾臟對應香味、肺臟對應腥味、腎臟對應腐爛味。
如果鼻腔內有息肉,可以針灸上星穴一百次,以及迎香穴、合谷穴、神門穴、肺俞穴、心俞穴、尺澤穴和囟會穴。
若出現鼻塞的情況,可針灸百會穴、上星穴、囟會穴、臨泣穴、合谷穴、厲兌穴,以上穴位都適合灸法。
對於鼻鼽(流清涕)和鼻衄(鼻出血),流液為鼻鼽,出血為鼻衄。可以針灸風府穴、迎香穴、上星穴各二十七次,以及太衝穴、絕骨穴、合谷穴、大陵穴、尺澤穴、神門穴。
如果無法辨別香臭,可以灸囟會穴、天柱穴、水溝穴。
對於止不住的鼻出血和失語症狀,可以針灸肝俞穴、合谷穴、間使穴、太谿穴、靈道穴、風府穴、太衝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