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食不化

飢飽失時,脾胃不和之致。脾胃實,則消穀善飢;脾胃虛,則癖食不消。

飲食倍多身漸羸瘦痃癖腹痛,脾俞三壯至年壯,章門、期門、太白、中脘針。

腹脹不嗜食食不化,中脘針,肝俞七壯,胃俞年壯,脾俞三壯。

飲食困憊四肢怠惰煩熱嗜臥,脾俞、然谷、腎俞、解谿。

嘔逆不得食,心俞百壯,只針中脘穴,神效。

食積善渴,勞宮、中渚、支溝、中脘。

惡聞食氣,下三里、中脘針。

傷飽瘦黃,章門、中脘針,神效。

翻胃,公孫、中脘針。

白話文:

飲食不規律,容易導致脾胃失調。脾胃強健,就能消化食物,食慾旺盛;脾胃虛弱,就會消化不良,挑食厭食。

如果飲食過度,身體消瘦,腹部脹痛,可以用針灸治療,分別針對脾俞、章門、期門、太白、中脘等穴位。

如果腹部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可以用針灸治療,分別針對中脘、肝俞、胃俞、脾俞等穴位。

如果飲食後感到疲倦,四肢無力,煩躁易怒,嗜睡,可以用針灸治療,分別針對脾俞、然谷、腎俞、解谿等穴位。

如果嘔吐不止,無法進食,可以用針灸治療,分別針對心俞、中脘等穴位,效果顯著。

如果食積口渴,可以用針灸治療,分別針對勞宮、中渚、支溝、中脘等穴位。

如果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可以用針灸治療,分別針對下三里、中脘等穴位。

如果飲食過度,身體消瘦,面色發黃,可以用針灸治療,分別針對章門、中脘等穴位,效果顯著。

如果反胃,可以用針灸治療,分別針對公孫、中脘等穴位。

2. 黃疸

多因脾胃不和。通身面目悉黃,或大便黑血,小便黃。食疸者,頭眩心煩;酒疸者,目黃,鼻塞,心中及足下熱;女勞疸者,額黑身黃,小腹滿急,小便難,難治也。大概,諸疸口淡、怔忡、耳鳴、腳軟、寒熱、小便白濁、渴則難治,不渴則可治也。

腎疸,風門五壯,腎俞年壯,少澤一壯,三陰交三壯至三十壯,合谷三壯。

黃疸,百勞三七壯,下三里、中脘針,神效。

酒疸,身目俱黃,心痛,面赤斑,小便不利。公孫、膽俞、至陽、委中、腕骨、中脘、神門、小腸俞。

三十六黃疸方,云:先灸脾俞、心俞各三壯,次灸合谷三壯,次灸氣海百壯,只針中脘穴,神效。

白話文:

大多數黃疸是由於脾胃失調引起的。全身和臉部都發黃,可能伴隨大便帶黑血,小便發黃。吃東西引起的黃疸,會頭昏心煩;喝酒引起的黃疸,眼睛發黃,鼻子堵塞,胸口和腳底發熱;勞累引起的黃疸,額頭發黑,全身發黃,小腹脹痛,排尿困難,難以治療。一般來說,所有黃疸患者,如果出現口淡無味、心慌不安、耳鳴、腿軟、寒熱交替、小便混濁、口渴難忍的症状,就很難治療,如果不口渴,就比較容易治療。

腎臟引起的黃疸,風門穴灸五壯,腎俞穴灸年壯(根據年齡計算灸的次數),少澤穴灸一壯,三陰交穴灸三壯到三十壯,合谷穴灸三壯。

普通黃疸,可用百勞三七壯(百勞三七是藥物,此處指以其藥物製成藥灸),下三里穴、中脘穴針灸,療效顯著。

喝酒引起的黃疸,全身和眼睛都發黃,心痛,臉上出現紅色斑點,小便不暢。公孫穴、膽俞穴、至陽穴、委中穴、腕骨穴、中脘穴、神門穴、小腸俞穴都需要鍼灸。

三十六黃疸方中記載:先灸脾俞穴、心俞穴各三壯,再灸合谷穴三壯,之後灸氣海穴百壯,只針中脘穴,療效顯著。

女勞疸,公孫、關元、腎俞、然谷、至陽,(在七椎下,俯而取之。)三壯。

食疸,下三里、神門、間使、列缺、中脘針。

白話文:

對於「女勞疸」,應採用公孫、關元、腎俞、然谷、至陽這五個穴位進行針灸治療。其中至陽穴位於第七胸椎下方,需俯身取穴,每次治療強度為三壯。

對於「食疸」,則應採用三里、神門、間使、列缺、中脘這五個穴位進行針灸治療。

3. 瘡腫

痛、癢、瘡、瘍,皆屬心火,主治在各隨其經及心經。

癰者,陽滯於陰為腫,有嘴高起,皮肉光澤者是。

疽者,陰滯於陽為腫,無嘴,內暈廣大,皮膚起紋不澤者是。欲知疽口,以濕紙敷貼腫上,先干處是疽口也。

癰、疽、疔、癤之初出,看其經絡部分,各隨其經行針無旬日,如或針旬日,則無效矣。勿論擇日諸忌,逐日針刺,或一日再刺,以瀉其毒,則不至十日自安。若針旬日或針五六度而病者為苦,半途而廢至於死亡。或如不死,腐惡內生,新肉延於累月,艱苦萬狀。連針十餘日之苦,與其死亡或至辛苦,孰輕孰重,悔之無及。

若病人不欲針治者,急灸騎竹馬穴七壯,無不神效。

白話文:

疼痛、瘙癢、瘡瘍,都是心火引起的,治療方法要根據不同的經脈以及心經來決定。

癰是指陽氣停滯在陰氣部位形成腫塊,有開口,表面光滑。

疽是指陰氣停滯在陽氣部位形成腫塊,沒有開口,周圍顏色暗淡,皮膚表面有紋路,失去光澤。如果想知道疽的開口在哪,可以用濕紙貼在腫塊上,先幹的地方就是疽的開口。

癰、疽、疔、癤剛開始出現時,要觀察它所在的經絡部位,根據經絡走向進行針灸治療,通常不超過十天就能見效。如果針灸十天還不見效,就沒有作用了。不用考慮什麼吉日凶日,每天都進行針灸,或者一天針灸兩次,把毒素排泄出來,最多十天就能好。如果針灸十天或針灸五到六次病情還是很嚴重,有些人就會半途而廢,最終導致死亡。即使不死,也會形成腐肉,新肉生長需要好幾個月,非常痛苦。連續針灸十多天,與其死亡或遭受巨大痛苦相比,哪個輕哪個重,後悔就來不及了。

如果病人不願意針灸治療,可以緊急灸治騎竹馬穴七壯,效果非常顯著。

又方:初出三日前,用手第四指納口浸津涎洽塗腫上,晝夜不輟,使不幹,不過四五日自安。方藥無逾於此也。

癰疽毒腫,初出三日前,急灸其腫嘴,三七壯自安。千方萬藥無逾於此。其初發,至小如粟,故人皆忽。待至其發毒,必至死域,追悔莫及。若已過三日,即灸騎竹馬穴各七壯,無不神效。

癰疽諸腫或不癢不痛色青黑者,內先死,終不救。其初發,急灸騎竹馬穴各七壯。

髮際腫唇腫面腫,最難危症。慎勿輕破,須各隨其經絡逐日行針,以瀉其毒氣,效。若未能針治,敷自腐藥,以待膿潰,兼用蟾膾五六個連食,已潰或未潰皆效。

白話文:

治療癰疽毒腫,如果剛開始出現三天內,可以用食指沾取唾液塗抹在腫脹處,晝夜不斷,保持濕潤,一般四五天就能痊癒。藥物治療也不過如此。另外,剛開始出現時,趕緊用艾灸針灸腫脹部位,並服用三七,效果很好。千方百計,沒有比這更有效的了。剛開始時,腫塊很小,如同米粒,所以很多人不重視。等到毒素發作,就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後悔莫及。如果已經過了三天,就用艾灸針灸騎竹馬穴,每次七壯,效果神奇。

如果癰疽腫脹不癢不痛,顏色青黑,說明內部已經壞死,無法救治。剛開始出現時,趕緊用艾灸針灸騎竹馬穴,每次七壯。

頭髮、嘴唇、臉頰腫脹,是最危險的疾病。千萬不要輕易破開,要根據經絡循行,每天用針刺,瀉出毒氣,就會有效。如果不能用針治療,就用腐蝕性藥物敷在腫脹處,等待膿液排出,同時服用蟾蜍肉五六個,無論膿液是否排出,都有效。

背腫,亦行逐日針經絡自安。然而,未能善治竟至熟膿,以大針決破裂過赤暈之裔,即取大蟾六七個作膾,用姜芥汁連食,惡肉消盡而新肉已生,可以起死回生。

背腫當處狀如粟米者,亂出於腫上,自作穿孔,以手指揉按,則自其各孔膿汁現出,按休則其各孔膿汁還入,是為熟膿矣。以大針裂破赤暈之裔。

凡大小腫,不問日數,即灸騎竹馬穴七壯,無不效者。

騎竹馬穴法,以直杻先量患人尺澤穴橫紋,此起循肉至中指端截斷,令患人解衣裙露體,騎坐於直竹之上,(瘦人用細竹,肥人用大竹。)當尾窮骨可堪接坐,然後將其先量杻,從脊豎立於坐竹之上,杻端盡處脊上點記(此則非灸穴也),更用禾稈量病人,男左女右,中指中節兩紋為一寸,又加一寸合為二寸,將其二寸中折墨記,著於先點脊上橫布稈兩端盡處,(是灸穴也。)各灸七壯止,不可多灸。以此灸之,則無不愈者,蓋此二穴心脈所過,凡癰疽之疾,皆由於心氣留滯,故生此毒,灸此則心脈流通,即時安愈,可以起死回生矣。

白話文:

背部腫脹,也可以每天用針灸經絡,讓身體自行恢復。然而,如果治療不當,導致膿液形成,可以用大針將膿包切開,並在赤暈邊緣進行處理。之後,取六七隻大蟾蜍切成肉片,加入薑芥汁一起食用,腐肉就會消失,新的肉芽會長出來,可以起死回生。

背部腫脹的地方,長出像粟米一樣的小點,這些小點會在腫脹處亂長,自行穿孔。用手指揉按這些孔,就會有膿液流出,停止揉按,膿液就會流回孔中,這就是膿液已經成熟的跡象。可以用大針將赤暈邊緣切開。

無論大小腫脹,不論持續時間長短,都可以用灸法治療騎竹馬穴,灸七壯,沒有不有效的。

騎竹馬穴的找穴方法:用直杻先量患者尺澤穴橫紋,從這裡沿著肌肉到中指尖,截斷距離,讓患者解開衣服露出身體,騎坐在直竹上(瘦人用細竹,肥人用粗竹)。當尾骨能剛好接住竹子,然後將先前量好的杻從脊椎豎立在竹子上,杻的末端在脊椎上的位置用筆點記(這不是灸穴)。再用禾稈量患者,男左女右,中指中節兩條紋為一寸,再加上一寸,合為兩寸,將這兩寸的中點用墨記住,在先前點記的脊椎位置橫著放置禾稈,禾稈兩端的位置(這就是灸穴)。每個穴位灸七壯即可,不可灸太多。用這種方法灸治,沒有不治好的,因為這兩個穴位是心脈經過的地方,所有癰疽疾病都是由於心氣鬱滯造成的,所以會產生毒素。灸治這些穴位,可以使心脈暢通,立即痊癒,可以起死回生。

諸危惡症,目直視,摸衣,魚口氣喘,命難全。病人氣實則易治,虛則難治。凡腫不熱、不痛、不高低、陷破爛、肉色紫黑為內發,肉先死,必死之疾也。

五逆症察色,察眼目,白睛黑眼胞約小,一逆;納藥嘔吐,二逆;腹痛渴甚,三逆;肩項不便,四逆;聲嘶色脫或痢疾,五逆,無此五逆者順也。

肺癰,胸脅引痛,呼吸喘促,身熱如火,咳嗽唾痰,不能飲食,晝歇夜劇即灸。騎竹馬穴七壯,尺澤、太淵、內關、神門,並針刺通氣,以泄毒氣。若不愈,更灸騎竹馬穴七壯。腫脈宜洪、緊、數、滑。欲知膿,計自初痛日,過四十、五十日後察病人眼目:白睛無精采,亦微蒼黑,細如絲赤血絡,縱橫亂纏於白睛,則已膿矣,即以邊刃大針刺破痛邊,乳旁腋下向前肋間使之出膿,後即插紙捻插與拔,逐日行之,使不塞孔,兼用石衣(岩上青白苔是),不拘多少濃煎,連服限差。脈:蝦游脈、雀啄脈皆危脈也。危病則難治。

白話文:

各種危急惡疾,患者眼睛直直地看,摸自己的衣服,呼吸像魚一樣喘,性命就很難保全。病人如果氣虛,就容易治療,氣虛就難治。凡是腫塊不發熱、不疼痛、不突起、凹陷潰爛、肉色發紫發黑,都是內發的,肉先壞死,一定是致命的疾病。

判斷五逆症要察看顏色,觀察眼睛,眼白和黑眼球縮小,是第一逆;服用藥物就嘔吐,是第二逆;腹痛口渴嚴重,是第三逆;肩頸僵硬不適,是第四逆;聲音嘶啞、面色蒼白或腹瀉,是第五逆。沒有這五逆症狀的,就是順氣。

肺癰,胸肋疼痛,呼吸急促,身體發熱像火一樣,咳嗽吐痰,無法進食,白天稍微好些,晚上病情加重,就用艾灸。在騎竹馬穴灸七壯,尺澤、太淵、內關、神門穴都用針刺通氣,以泄毒氣。如果沒有好轉,再灸騎竹馬穴七壯。脈象應該洪大、緊、數、滑。想知道是否化膿,從發病初痛之日起,過了四十、五十天後,觀察患者眼睛:眼白沒有神采,也略微發青發黑,細如絲的紅色血絡,縱橫交錯地纏繞在眼白上,就已經化膿了,就用邊緣鋒利的粗針刺破疼痛的地方,乳旁腋下向前肋間刺出膿液,之後用紙捻插進拔出,每天都這樣做,不要讓孔洞堵塞,還要服用石衣(岩上青白色苔蘚),不論多少,濃煎,連續服用,直到病情減輕。脈象:蝦游脈、雀啄脈都是危脈,危疾就難治。

陰腫或臀腫,陰腫或臀腫,或腳肉色如常,而漸至浮大者,或有微浮者,苦痛於骨肉之間,晝歇夜劇不省人事,幾至四五十日而成膿,然而夏月則易膿,冬月則不易膿。外見其痛處,形如赤絲粗細,血絡縱橫亂鋪於其上,則是熟膿矣。人或未詳其膿,先以細針刺試,未及膿境而抽針,膿汁緣何而出乎?自謂不膿。抑曰此濕痰凝滯,萬方治療終不見效,遷延日月漸至回骨而死,須針未危之前,用手之法:以邊刃大針先刺皮膚,漸漸深插至其膿境,針鋒易入,如陷虛空,已入膿處,然後仍舉針鋒裂破而出,使之出膿,膿汁既歇,即以紙捻插於針孔,使不閉孔,逐日拔插使出惡汁,惡肉自腐,新肉自生,則紙捻漸至減入,自出黃汁然後獲痊矣。雖至蘇境,慎勿發怒與酒色,不然則更作腫痛。腫脈宜滑、數、急、緊;最危者,蝦游脈、雀啄脈、二動一止,三動一止者,不數日死。

白話文:

陰腫或臀腫的治療方法

陰腫或臀腫,指的是陰部或臀部腫脹。有些患者的患處皮膚顏色正常,但腫塊逐漸變大;有些則只略微浮腫。患者會感到骨肉之間劇烈疼痛,白天稍緩,晚上加重,甚至失去意識。這種情況持續四五十天後可能化膿,夏季容易化膿,冬季則不容易化膿。

觀察患者患處,如果看到像紅色絲線一樣粗細的血管,縱橫交錯地佈滿表面,就表示已經化膿了。有些人還沒確定是否化膿,就用細針刺探,還沒到達膿包就抽出針,結果膿汁還是流出來了,他們就以為沒有化膿。也有些人認為這是濕痰凝滯,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病情拖延了幾個月,最終導致骨頭腐爛而死亡。

治療方法:

在針刺還沒有危險之前,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 用邊緣鋒利的粗針,先刺破皮膚,逐漸深入,直到到達膿包。
  2. 針尖很容易刺入,就像陷入虛空,說明已經到達膿包。
  3. 然後用針尖劃破膿包,讓膿汁流出來。
  4. 膿汁流完後,用紙捻塞住針孔,防止針孔閉合。
  5. 每天拔出紙捻,再重新插入,讓膿汁和壞肉排出,新肉生長。
  6. 隨著新肉生長,紙捻插入的深度會逐漸減少,最後只會流出黃色的汁液,就表示痊癒了。

注意事項:

即使痊癒了,也要注意不要發怒或過度縱慾,否則可能會再次腫痛。

脈象:

腫脈應該滑、數、急、緊。最危險的脈象是蝦游脈、雀啄脈、二動一止、三動一止,這些脈象出現,患者可能在幾天內死亡。

回骨症,回骨之後,針破無益。然與其必死,莫若針破,冀獲僥倖萬一,當與病家商議,僉曰諾,然後針破出膿,而使不快出,不然則危矣,故徐徐出汁。出膿之後,未滿十日而死者,膿無一毫間隔者也。過十日而生者,肉有毫髮未膿處也。

凡小癤腫,有嘴銳者或無嘴者,多發於耳下及臂或腳,苦痛十餘日或至十五日後成膿,然不可以一例論之大概,先以手指按探腫暈,而當處堅固且有指痕成凹趁不解者,是不膿也。按指漸至膿處,忽覺指陷,舉指復起,正似執繭成凹,舍則復起之狀,是乃膿也。

腸癰,小腹連腰痛,或蹇一腳身熱如火,小便數而欠,晝歇夜劇,三十餘日後成膿。未膿前,預灸騎竹馬穴各七壯,神效。已膿後,肘尖百壯,膿汁注下一二缽,神效。

白話文:

「回骨症」是指骨頭出現問題,骨頭回縮之後,用針刺破也沒有用。但如果病人必死無疑,不如用針刺破,希望能有萬一倖存的機會,一定要和病人商量,如果大家都同意,再用針刺破讓膿液流出。如果膿液流出不順暢,就會很危險,所以要慢慢地讓膿液流出來。膿液流出後,如果不到十天就死亡,代表膿液沒有任何間隔。如果超過十天活下來,代表肉裡還有沒有化膿的地方。

所有的小癤腫,有的有開口,有的沒有開口,大部分長在耳朵下方、手臂或腳上,會痛個十幾天甚至十五天後才化膿。但不能一概而論,要先用手指按探腫脹的地方,如果按下去硬硬的,而且有指痕凹陷,而且按下去不會變軟,就代表沒有化膿。繼續按下去,直到觸碰到化膿的地方,就會突然感覺手指陷進去,放開手指後又恢復原狀,就像捏住一個繭,放手後又彈回來一樣,這就是化膿了。

「腸癰」是指腹部和腰部疼痛,或者一隻腳麻痺,身體發熱像火一樣,小便次數多而且排不出來,白天休息晚上加重,三十多天後會化膿。在化膿之前,可以在「騎竹馬穴」穴位上預先灸七壯,效果很好。如果已經化膿,就在手肘尖上灸一百壯,膿液就會流出一兩碗,效果很好。

疔腫生面上口角,合谷、下三里、神門。

疔腫生手上,曲池穴三七壯。

疔腫生背上,肩井七壯,委中、靈道。觀病之輕重,重者倍數灸之,並灸騎竹馬穴七壯。

縷疔,狀如以蒿草裹雞卵,個個間結之,形長而紅,發於肘內,而痛日久則成膿。膿後,則針破出膿。未膿前灸騎竹馬穴各七壯,即愈。手足同治,凡人手足及一身之中骨節腫膿,針破後膿雖盡出而浮氣未消之前,則病人悶,其疼痛不忍屈伸,以待自差,則膿汁與脂膜填滿於骨臼,筋膠於骨節,伸者終不得屈,屈者終不得伸,平生永為病廢之人。須及於膿汁未盡出而黃汁不止之際,即令旁人強扶屈伸,頻數限差則免廢。

白話文:

疔瘡長在臉上嘴角,就針灸合谷穴、下三里穴、神門穴。

疔瘡長在手上,就針灸曲池穴,施灸三七壯。

疔瘡長在背上,就針灸肩井穴七壯,委中穴、靈道穴。觀察病情的輕重,病情重的就加倍灸治,並且灸騎竹馬穴七壯。

縷疔,形狀像用艾草裹著雞蛋,一個一個連在一起,形狀細長呈紅色,長在肘內,疼痛很久就會化膿。化膿之後,就用針刺破排膿。未化膿之前灸騎竹馬穴各七壯,就會痊癒。手腳同治,凡是人手腳和全身骨節腫脹化膿,針刺破後膿液雖然都排出來了,但浮腫還沒消退之前,病人會感到悶,疼痛難忍,不能屈伸,如果任其自行恢復,膿液和脂肪膜會填滿骨臼,筋絡粘連在骨節上,伸展就無法彎曲,彎曲就無法伸展,終生會成為病廢之人。必須趁著膿液還沒完全排出來,黃色汁液還沒止住的時候,就讓旁人用力扶著他屈伸,多次強制活動,才能避免殘疾。

諸藥灸癰疽法,隔蒜灸法,腫毒大痛或不痛麻木,先以濕紙覆其腫上,先干處乃是腫頭也,即用獨頭蒜切作片厚三分許,安腫頭上,以艾炷灸之,每行五炷改蒜片,如瘡連十餘頭,當一處以蒜爛搗,攤於患處,鋪艾蒜上灸之。初灸痛,灸之不痛,不痛灸至痛,此乃引發郁毒之法,且有回生之功也。若腫色白而不作膿者,不問日期,宜多灸之。

附子灸法:腦瘻及諸癰腫堅牢者,即削附子厚如棋子,正著腫上,唾濕附子,以艾炷安著附子上灸之,令熱徹附子欲干,更唾令濕灸,常令熱徹附子屢干輒改,又令艾氣徹腫,則無不愈者。

白話文:

諸藥灸癰疽法:

隔蒜灸法:

針對腫毒,無論是疼痛劇烈或是麻木無感,可以先用濕紙覆蓋在腫塊上,待紙張乾燥的地方便是腫塊的頂端。接著,將獨頭蒜切成厚約三分的薄片,放置在腫塊頂端,用艾炷灸之,每灸五炷就更換一次蒜片。若腫塊連綿十餘處,則將一處的蒜頭搗爛,敷於患處,並在蒜泥上鋪艾炷灸之。

剛開始灸的時候會疼痛,灸到後來就不會痛了,如果原本不痛,灸到後來又開始痛,這就是引發鬱積毒素的方法,同時也具有回春的效果。如果腫塊顏色發白且沒有化膿,不論時間長短,都應該多灸之。

附子灸法:

對於腦瘻以及其他堅硬難消的癰腫,可以將附子削成棋子大小,直接放置在腫塊上。先用唾液將附子潤濕,再將艾炷放置在附子上面灸之,直到熱氣穿透附子將要乾燥時,再用唾液潤濕附子繼續灸。持續保持熱氣穿透附子,並不斷更換附子,同時讓艾氣穿透腫塊,則無不痊癒者。

黃土灸法:腫發背兩胛間,初似粟米大,或痛或癢,人皆慢忽不治,則不過十日遂至於死,急取淨黃土和水作泥捻作餅子,厚二分、闊一寸半貼腫上,以大艾炷安土餅上灸,一炷一易。腫如粟米大時,灸七餅即差。腫或如錢大許,大炷日夜不輟,以差為度。

諸瘡胬肉,如蛇頭出數寸,用硫黃研末於胬肉上薄塗,即縮。

腫堅有根名曰石癰,灸當處上百壯,如石子碎出。

龍瘡,尺澤五壯,湧泉、委中並刺出血,立愈。騎竹馬穴各七壯,又煙燻一如治白癩法熨治之,治法見於白癩條下。

手足或一身狀如桃慄不紅而痛三四日間成膿,針破出膿汁,名走馬疳瘡。

白話文:

黃土灸法:

背部兩肩胛骨之間腫起,初時像小米粒大小,或痛或癢,人們往往疏忽不治,不到十天就會導致死亡。 應立即取乾淨黃土與水混合成泥,搓成餅狀,厚度約兩分,寬度約一寸半,貼在腫塊上,用大艾炷放在黃土餅上灸,每灸完一炷就換一個新的。腫塊如小米粒大小時,灸七個餅就會好轉。如果腫塊像銅錢大小,則用大艾炷日夜不停地灸,直到腫塊消退為止。

諸瘡胬肉:

像蛇頭一樣突出數寸的瘡,用硫磺研磨成粉末,薄薄地塗在胬肉上,即可收縮。

腫堅有根名曰石癰:

堅硬且有根的腫塊,叫做石癰,灸患處上百壯,就會像石子碎裂一樣排出。

龍瘡:

尺澤穴灸五壯,湧泉穴、委中穴各刺出血,即可立即痊癒。 騎竹馬穴各灸七壯,再用煙燻,如同治療白癩的方法熨治,詳細方法見白癩條。

手足或一身狀如桃慄不紅而痛三四日間成膿:

手足或全身出現像桃核一樣的腫塊,不紅但疼痛,三、四天後化膿,用針刺破排出膿液,稱為走馬疳瘡。

附骨疽,二白穴(在間使後一寸),灸隨年壯,立差。

風丹及火丹毒,以三稜針,無間亂刺當處及暈畔,多出惡血,翌日更看赤氣所在,如初亂刺,棄血如糞,神效。

諸處痰腫,不癢不痛,久作成膿,針破。膿色與血相和或有蒼色則吉也;只有白色而不稠,正似腐糊者,死也。

遍身疥瘡,肺俞、神門、曲池、大陵。

腋腫馬刀挾纓,絕骨、神門,神效。

熱風癮疹,曲池、曲澤、合谷、列缺、肺俞、魚際、神門、內關。

皮風瘡,自少瘙癢不止如粟米者,多發於臂及足脛外邊與背部,而絕不發胸、腹及臂及腳內邊,故名曰皮風瘡。逢秋氣尤癢成瘡,俗名年疥瘡。曲池灸二百壯,神門、合谷三七壯。

白話文:

附骨疽可以用灸法治療,在間使穴後一寸的二白穴灸治,灸治的壯數隨着患者年齡增加而增多,效果立竿見影。

風丹和火丹毒可以用三稜針治療,無間斷地刺入患處及周圍的暈圈,排出大量污血,第二天觀察患處的紅腫情況,如果仍然紅腫,就再次刺針,排出像糞便一樣的污血,療效顯著。

各種位置的痰腫,如果沒有瘙癢和疼痛,長期發展成膿腫,可以用針刺破。膿液顏色與血混合或帶有青色,預後良好;只有白色且不粘稠,像腐爛的糊狀物一樣,則預示着死亡。

全身的疥瘡可以用肺俞、神門、曲池、大陵穴治療。

腋窩腫大,像馬刀一樣,並且伴有頸部腫大,可以用絕骨、神門穴治療,效果顯著。

熱風引起的蕁麻疹可以用曲池、曲澤、合谷、列缺、肺俞、魚際、神門、內關穴治療。

皮風瘡,一開始只是輕微瘙癢,像小米粒一樣,多發生在手臂和腿的外側以及背部,而胸部、腹部、手臂和腿的內側則不會出現,因此被稱為皮風瘡。秋季天氣乾燥,瘙癢加劇,形成瘡口,俗稱年疥瘡。可以灸治曲池穴二百壯,神門、合谷穴各三十七壯。

白癩,先針周匝當處四畔無間,後即用熟艾按作長條,繼作環圓數重於爐灰上,次用信石作末播其環艾之上,放火於艾端,又以穿孔大瓢覆其上,則煙出瓢孔,即以白癩照熏於其煙,而初不愈,如初針後,又照熏如初,神效。

風癩,一名大風瘡,傷於隆冬,心、肺受邪,鼻塞面熱,夜寢自鼻出血,眉毛墮落,一身瘙癢成瘡。以三稜針間一二日亂刺身上肉黑處,至肉汗出,百日又針至骨,如初汗出,百日鬚眉還生後即止,灸亦隨於肉黑處亦佳,調攝則一依針灸法,慎勿觸風寒,有大效。治穴:委中、尺澤、太衝皆刺出血,曲池、神門、中渚、合谷、內關、申脈、太淵、照海、絕骨、崑崙、心俞、肺俞、胃俞、脾俞。

白話文:

白癩先用針在患處周圍刺幾圈,不留空隙。之後用熟艾搓成細長的條狀,再圍成環狀,重複數圈,放在爐灰上。然後用信石研成粉末,撒在環狀的艾草上,點燃艾草的一端,並用一個有孔的大瓢蓋在上面。煙就會從瓢孔冒出,將白癩放在煙霧中熏蒸。如果一開始沒有效果,可以重複針灸和熏蒸,效果奇佳。

風癩,又稱大風瘡,多發生於隆冬時節,因心肺受寒邪所致。症狀包括鼻塞、面紅、夜間睡覺時鼻出血、眉毛脫落、全身奇癢並長出瘡。可用三棱針在皮膚發黑的地方刺一兩日,刺至出汗,一百天后再次刺至見骨,再次出汗,一百天后眉毛重新長出來後便可停止。也可以在皮膚發黑的地方灸治,效果也很好。在治療期間,飲食調養方面需遵循針灸的原則,避免風寒,效果顯著。主要的穴位包括:委中、尺澤、太衝,都要刺出血;曲池、神門、中渚、合谷、內關、申脈、太淵、照海、絕骨、崑崙、心俞、肺俞、胃俞、脾俞。

癰疽疔癤瘰癧等瘡八穴灸法,頭部二穴,諸瘡發於頭部,用禾稈量自左耳尖起端,右旋經右耳尖還至起端處截斷,令患人(男左女右,用針經一夫之法)。以手四指橫握其稈兩端之末截斷,將稈中折,中心墨點著於結喉下,左右兩旋後會於脊骨上點記,(是則非灸穴也。)別用禾稈,(男左女右。)量中指中節為一寸,又加一寸中折墨記,壓於先點脊骨上,橫布左右稈兩端盡處,(是灸穴也。)瘡出左灸左,出右灸右,出左右並灸左右。

手部二穴:瘡發於手部,用禾稈自肩髃穴至第三指頭爪端截斷,以其稈中心當於結喉下至項後,稈兩端會於脊骨點記,如頭部法。

白話文:

針對癰疽、疔、癤、瘰癧等瘡,頭部和手部都有兩個穴位可以灸治。頭部兩個穴位,先用禾稈從左耳尖起,右旋經右耳尖回到起點,截斷禾稈,根據患者性別,男左女右,用針刺穿禾稈,以手四指握住禾稈兩端,在兩端末截斷處折斷禾稈,將禾稈中心墨點記在結喉下方,左右旋轉後在脊骨上點記,此點不是灸穴。再用另一根禾稈,根據患者性別,男左女右,量取中指中節為一寸,再加一寸,折斷禾稈,將墨點記在先前脊骨上點記的地方,將禾稈兩端盡頭橫放在左右兩側,這就是灸穴。瘡出左邊就灸左邊,出右邊就灸右邊,左右都有就灸左右兩邊。手部兩個穴位,瘡發於手部,用禾稈從肩髃穴至第三指頭爪端截斷,將禾稈中心對準結喉下方,一直到項後,禾稈兩端會在脊骨上點記,方法與頭部相同。

背部二穴:(自大椎上至尾窮骨為背部,自天突穴至陰毛際為腹部,兩腋亦屬背腹部。)瘡發於背或腹,用禾稈自左乳頭起端,周身經右乳還至起端處截斷,以稈中心當結喉下,稈兩端旋後會於脊骨上點記,如頭部法。

足部二穴:瘡發於足部,並立兩足,亦令相著齊立,以杆從足大拇趾頭起端,從足際右旋至右足大拇趾端,還至左起端處斷之,以其稈中心當結喉下,旋背雙垂,一如頭部法。初灸痛,灸至不痛,不痛則灸至痛,或五百壯,或七八百壯,大炷多灸尤妙。癰疽等瘡始發而灸,則不潰而自愈。已潰而灸,則生肌止痛,亦無再發矣。

汞毒瘡,用藥天疱瘡,離卻年久後,汞毒例出於足脛內廉骨上,或胸或面,形如桃慄、如石、如骨,累月或累年而成瘡。針刺出膿汁,用殺蟲當藥。

白話文:

背部和腹部各有两个穴位:背部从大椎穴往上到尾骨,腹部从天突穴往下到阴毛,腋窝也属于背腹。如果疮发在背部或腹部,就用禾秆从左乳头起,绕着全身经右乳回到起点截断,以秆中心当结喉下,秆两端旋后会在脊骨上点记,如同头部的方法。

足部也有两个穴位:如果疮发在足部,就并立双脚,让双脚齐平,用杆从左脚大拇指头起,绕着足部右旋至右脚大拇指头,回到左脚起点处断掉,以其秆中心当结喉下,旋背双垂,如同头部的方法。刚开始灸的时候会痛,灸到不痛为止,不痛就再灸到痛,可以灸五百壮,七八百壮,用大炷多灸效果更好。痈疽等疮刚开始发作就灸,就能不溃烂而自愈;已经溃烂了再灸,就能生肌止痛,而且不会再复发。

汞毒疮,要用药治疗天疱疮,距离上次发作很久以后,汞毒通常会出现在足胫内侧骨上,或者胸部或者面部,形状像桃核、像石头、像骨头,慢慢发展成疮,时间可以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用针刺出脓汁,然后用杀虫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