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別穴

二白,四穴,在掌後橫紋上四寸,手厥陰脈也。兩穴相併,而一穴在兩筋中,又一穴在大筋外。主痔漏下血、癢。針三分,瀉兩吸;灸三壯。

中魁,二穴,在中指第二節尖上。主五噎、吞酸、嘔吐。灸五壯,吹火自滅。

五虎,四穴,在食指及無名指第二節尖,屈拳取之。治五指拘攣。灸五壯。

大都,二穴,在手大指、次指間,虎口赤白肉際,屈掌取之,主治頭風及牙疼痛,針一分,灸七壯。

上都,二穴,在食指、中指本節歧骨間。治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七壯。

中都,二穴,在手中指、無名指之間,本節前歧骨間。治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三分。

下都,二穴,在手小指、無名指之間,本節前歧骨間。針一分,灸三壯。

以上四穴,一名八邪,又名八關。治大熱,眼痛睛欲出。針出血,立止。

四縫,左右十六穴,在手四指內中節橫紋紫脈是。針出血。

十宣,十穴,在手十指頭端,去爪甲一分。治乳蛾,針一分。

大骨空,二穴,在手大指第二節尖上。治眼爛風眩。灸七壯,以口吹火滅。

小骨空,二穴,在手小指本節尖。治眼爛風眩。灸九壯,以口吹火滅。

旁廷,二穴,在腋下四肋間,高下正與乳相當,乳後二寸陷中。名注市,舉臂取之。主卒中中惡、飛屍、遁疰、胸脅支滿。針五分,灸五十壯。

通關,二穴,在中脘穴旁各五分。主五噎。左捻能進飲食,右捻能和脾胃。此穴一針有四效:下針良久後,覺脾磨食,又覺針動為一效;次覺針病根、腹中作聲為二效;次覺流入膀胱為三效;四覺氣流腰間為四效。針八分。

直骨,二穴,在乳下大約離一指頭,看其低陷處與乳直對不偏者是;婦人按乳頭直向下,乳頭所到處正穴也,慎勿差誤。主積年咳嗽。艾炷如小豆大,男左女右,灸三壯。如不愈者,不可治。

陰都,二穴,在臍下一寸五分,兩旁相去各三寸。針五分。

氣門,二穴,在關元旁三寸。主治婦人崩漏。針五分。

胞門,一穴,在關元左旁二寸。治婦人無子。灸五十壯。

子戶,一穴,在關元右旁二寸。治婦人無子。灸五十壯。

子宮,二穴,在中極二旁各五分。

鶴頂,二穴,在膝蓋骨尖上。主治兩足癱瘓無力。灸七壯。

膝眼,二穴,一名百蟲窠,又名血郄。在膝蓋下兩旁陷中。主治腎臟風瘡及膝臏痠痛。針五分,留三呼,灸禁。一云二七壯。

風市,二穴,使病人正立,以兩手自然垂下,當第三指之端是穴。主治中風證。灸七壯。

營沖,二穴,一名營池。在足內踝前後兩邊池中脈。主赤白帶下,小便不通。針三分,灸三十壯。

漏陰,二穴,在足內踝下五分,有脈微微動。主治赤白帶下。針一分,灸三十壯。

白話文:

別穴

二白:位於手掌後橫紋上方四寸處,屬手厥陰經。共有四個穴位,兩個穴位並列,其中一個位於兩條肌腱之間,另一個位於較大肌腱的外側。主要治療痔瘡出血、瘙癢。針刺深度三分,瀉法,留針兩次呼吸;灸三壯。

中魁:位於中指第二節尖端,共有兩個穴位。主要治療五種噎膈症狀、吞酸、嘔吐。灸五壯,用吹氣法熄滅艾火。

五虎:位於食指和無名指第二節尖端,屈拳取穴。治療五指拘攣。灸五壯。

大都:位於大拇指和食指之間,虎口處赤白肉際交界,屈掌取穴。主要治療頭痛和牙痛。針刺深度一分,灸七壯。

上都:位於食指和中指指節骨間。治療手臂紅腫。針刺深度一分,灸七壯。

中都:位於中指和無名指指節骨間。治療手臂紅腫。針刺深度一分,灸三壯。

下都:位於小指和無名指指節骨間。針刺深度一分,灸三壯。

以上四穴(上都、中都、下都、大都),合稱八邪或八關。治療大熱、眼痛,眼球欲突出。針刺出血,能立即止痛。

四縫:左右手各有八個穴位,共十六個,位於四指內側中節橫紋上的紫紅色血管處。針刺出血。

十宣:位於十指尖端,距指甲一分處,共十個穴位。治療乳蛾(急性扁桃體炎)。針刺深度一分。

大骨空:位於大拇指第二節尖端,共有兩個穴位。治療眼疾、風眩(眩暈)。灸七壯,用吹氣法熄滅艾火。

小骨空:位於小指指節尖端,共有兩個穴位。治療眼疾、風眩。灸九壯,用吹氣法熄滅艾火。

旁廷:位於腋下第四肋間,高低位置與乳頭相當,乳頭後方二寸凹陷處。也稱注市,舉臂取穴。主要治療中風、中惡、飛屍(古代病名)、遁疰(古代病名)、胸脅脹滿。針刺深度五分,灸五十壯。

通關:位於中脘穴旁各五分處,共有兩個穴位。主要治療五種噎膈症狀。左側捻轉能促進飲食進食,右側捻轉能調理脾胃。此穴針刺有四種感覺:下針很久後,感覺脾臟在磨擦食物;然後感覺針在動;接著感覺針刺到病根,腹部有聲音;最後感覺氣流到腰部。針刺深度八分。

直骨:位於乳房下方約一指寬處,尋找低陷處與乳頭垂直且不偏斜的部位;婦女可沿乳頭垂直向下尋找,乳頭所到達處即為穴位,需謹慎取穴。主要治療多年咳嗽。艾炷如小豆大小,男性取左側,女性取右側,灸三壯。如治療無效,則不可再治。

陰都:位於肚臍下1.5寸,左右各3寸處,共有兩個穴位。針刺深度五分。

氣門:位於關元穴旁三寸處,共有兩個穴位。主要治療婦女崩漏(月經異常)。針刺深度五分。

胞門:位於關元穴左側二寸處。治療婦女不孕。灸五十壯。

子戶:位於關元穴右側二寸處。治療婦女不孕。灸五十壯。

子宮:位於中極穴旁各五分處,共有兩個穴位。

鶴頂:位於膝蓋骨尖端,共有兩個穴位。主要治療兩腿癱瘓無力。灸七壯。

膝眼:也稱百蟲窠或血郄。位於膝蓋下方兩側凹陷處,共有兩個穴位。主要治療腎臟風瘡及膝蓋痠痛。針刺深度五分,留針三呼(呼吸),禁灸。或灸二至七壯。

風市:病人直立,雙手自然下垂,當第三指尖處。主要治療中風。灸七壯。

營沖:也稱營池。位於足內踝前後兩側凹陷處,脈搏跳動處。主要治療赤白帶下、小便不通。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十壯。

漏陰:位於足內踝下方五分處,有微微跳動的脈搏。主要治療赤白帶下。針刺深度一分,灸三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