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圖考》~ 卷二 (3)
卷二 (3)
1. 正筋別本標
手少陽之正,指天,別於巔,入缺盆,下走三焦,散於胸中也。(此三焦心主表裡經脈相為一合也;指天者,天屬陽,運於地之外,手少陽之正,上別於巔,入缺盆,下走三焦,散於胸中,包羅臟腑之外,故曰指天。)
手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中,循臂結於肘,上繞臑外廉,上肩走頸,合於手太陽;(小指次指之端,無名指關衝之次也;上結於手腕之陽池,循臂外關、支溝之次,出臂,出兩骨間,結於肘,自肘上臑外廉,由臑會行太陽之裡、陽明之外,上肩髎,走頸中天牖之分,與手太陽之筋合,皆剛筋也)。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其支者,自頸中當曲頰下入系舌本,與足太陽之筋合。
)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頷,(頷當作額,經文是頷字。)結於角。(又支者,自頰行曲牙,會足陽明之筋,循耳前上行,與手太陽、足太陽之筋屈曲交綰而會於耳上之角孫,乃屬目外眥,而復會於瞳子髎之次,與三陽交會,上出兩額之左右,以結於額之上角也。)
手少陽之別,名曰外關,去腕二寸,外繞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實則肘攣,虛則不收,取之所別也。(手少陽之絡名外關,在腕後二寸兩筋間,別走手厥陰心主者也;此經繞臂,故為肘攣及不收之病,治此當取所別之外關。)
手少陽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間上二寸;(當是液門穴也。)標在耳後上角,(當是角孫穴也。)下外眥也。(當是絲竹空穴。)
白話文:
【正筋別本標】
手少陽經的正氣,能上達至頭頂,從頭頂部分別出,進入缺盆部位,然後向下延伸至三焦,散佈於胸腔之中。(這裏的三焦與心包絡互爲表裏,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所謂“指天”,是因爲天屬於陽,環繞於地的外部,手少陽經的正氣向上從頭頂部分別出,進入缺盆後,再向下延伸至三焦,散佈於胸腔,保護着臟腑的外部,因此有“指天”之稱。)
手少陽經的筋脈,起始於無名指的末端,匯聚在手腕中部,沿着手臂到達肘部,向上繞過臂的外側,繼續向上至肩部,延伸至頸部,與手太陽經筋脈匯合。(無名指的末端,即關衝穴之後;向上匯聚於手腕的陽池穴,沿手臂的外關和支溝穴向上,出臂部,通過兩骨之間的通道,匯聚於肘部,自肘部向上至臂的外側,由臑會穴行於太陽經的內側和陽明經的外側,上至肩髎,延伸至頸部天牖部位,與手太陽經筋脈匯合,這些均爲強壯的筋脈。)其分支,從顴骨彎曲處進入,連接到舌根;(其分支,自頸部中段從顴骨彎曲處向下,連接到舌根,與足太陽經筋脈匯合。)
另一分支,向上到達牙齒,沿耳朵前方,連接到眼的外眼角,再向上到達額頭,最終匯聚於頭部兩側。(還有另一分支,從臉頰出發,繞過牙齒,與足陽明經筋脈交匯,沿耳朵前方上行,與手太陽、足太陽經筋脈相互交織,交匯於耳朵上方的角孫穴,然後連接到眼的外眼角,再次交匯於瞳子髎附近,與三陽經交匯,向上延伸至額頭兩側,最終匯聚於額頭的上角。)
手少陽經的分支,名爲外關,位於手腕上方約二寸處,向外環繞手臂,注入胸中,與心包絡匯合。如果這經脈實證,則可能出現肘部拘攣;如果是虛證,則可能出現肘部無力,治療時應當針對這個分支進行。(手少陽經的絡脈名爲外關,位於手腕後方約二寸處,在兩筋之間,分別走向手厥陰心包絡;這條經脈環繞手臂,因此可能引發肘部拘攣或無力的問題,治療這類問題時,應當針對外關這個分支進行。)
手少陽經的根本,在無名指與小指之間的上方約二寸處;(這應該是液門穴所在的位置。)其標示點在耳朵後方的上角;(這應該是角孫穴所在的位置。)以及眼睛下方的外眼角。(這應該是絲竹空穴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