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光

《針灸問答》~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第八章 胃經解說

問:胃經解說呢?

答:脾合胃,胃者五穀之府。脾居胃外,以膜相連。西醫云:近胃處有甜肉一條,甜肉汁入胃,則飲食自化。《內經》云:甘生脾。是甜肉即脾也,無庸另立名目。脾主化谷,胃主納穀。胃者,脾之府也。胃為陽土,脾為陰土。納穀少者,胃陽虛;納穀多而不化者,脾陰虛。

如膈食病,糞如羊屎,即是脾陰虛,無濡潤之氣,故燥結不化。知脾陰胃陽,方能知健脾胃之法。李東垣重脾胃,而藥方皆取溫燥,是但知顧陽而不知顧陰也。西醫言胃津化物,甜肉汁化物,膽汁化物,則但主陰汁立論,而又不明胃為陽,主納穀之理,皆偏也。

按:胃之上口接食管,曰賁門;胃之下口接小腸,曰幽門;後面與肝膜相連,前面與膈膜相連,下面與脾相曲抱。脾中一物,曰甜肉,王清任謂為總提,即胰子也。胰子能去油。西醫但言甜肉質化谷,而不知其化油也。脾又生脂膏,所以利水。谷在胃中,又賴脾土之濕,升布津液以濡之,然後腐變,故胃但稱五穀之府,不言化五穀。

以見胃主納,脾主化,一燥一濕,互為工用也。

白話文:

問:胃經的部分該如何解釋呢?

答:脾臟和胃是相配合的,胃是消化五穀的地方。脾臟位於胃的外側,兩者由薄膜相連。西方醫學提到,在接近胃的位置有一條甜肉,甜肉分泌的汁液進入胃裡,能使食物自然地消化。《內經》指出:甜味有助於脾臟的運作。由此可見,這條甜肉就是脾臟,不必再另立名稱。脾臟負責分解食物,而胃則負責接收食物。因此,胃可以說是脾臟的家園。胃屬陽性,脾臟則屬陰性。如果吃進去的食物量少,可能是胃的陽性能量不足;若吃進大量食物卻無法有效消化,則可能表示脾臟的陰性能量不足。

例如,有些人的食物在胃中不易消化,排泄物像羊糞一樣硬,這就是脾臟的陰性能量不足,缺乏足夠的滋潤,因而導致食物乾燥結塊,無法順利消化。只有瞭解脾臟和胃的陰陽平衡,才能真正掌握調理脾胃的方法。李東垣強調脾胃的重要性,但他的藥方都偏向溫燥,只關注了陽性能量而忽略了陰性能量。西方醫學認為胃液、甜肉汁以及膽汁都能幫助消化,但他們只從陰性液體的角度來論述,並未明確認識到胃作為陽性器官,主要功能是接收食物的原理,這都是片面的理解。

根據相關資料,胃的上端與食道相連,稱為賁門;胃的下端與小腸相連,稱為幽門;胃的後面與肝臟的薄膜相接,前面與橫隔膜相接,下方則與脾臟彎曲相擁。脾臟中有一個被稱為甜肉的組織,王清任認為它是整個消化系統的核心,也就是胰臟。胰臟能去除油脂。西方醫學只提及甜肉的質地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卻忽略了它還有分解油脂的功能。脾臟還會產生脂肪,有助於水分的代謝。食物在胃中消化時,也需要脾臟提供的濕潤環境,通過散佈津液來滋潤食物,這樣才能使其腐化轉換,因此胃只被稱為儲存五穀的容器,而不涉及食物的分解過程。

由此可見,胃負責接收食物,脾臟負責分解食物,一個偏乾燥,一個偏濕潤,兩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工作。

2. 第九章 足太陰脾經穴歌注

問:脾經左右共四十二穴,系何名,在何處,主治何病?

答:拇指內側隱白位,脾井木穴針灸三,主治胸腹喘滿嘔,泄衄屍厥婦孺殃。(注:隱白穴,在足大趾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脾井木穴也。三壯,三分。主治腹鳴喘滿,不得安臥,嘔吐食不下,胸中熱,暴泄,衄血,屍厥不識人,足寒,婦人月事過時,小兒客忤,慢驚風等症。)

問:太都穴呢?

答:太都節前陷中據,赤白肉際骨縫尋,三壯三分滎火穴,主治腰腿心胃疼。(注:太都穴,在足大趾本節前內側陷中,骨縫赤白肉間,脾滎火穴也。三壯,三分。主治熱病汗不出,不得臥,身重骨疼,手足逆冷,腹滿善嘔,煩悶目眩,腰痛,繞踝風,心胃疼,腹脹,胸滿,蛔厥,小兒客忤等症。)

問:太白穴呢?

答:太白核骨下陷中,輸土之穴三灸針,主治腰腹心胃痛,胻酸筋轉胸滿疼。(注:太白穴,在足大趾內側,核骨下陷中,脾輸土穴。三壯,三分。主治身熱煩滿,腹脹食不化,泄瀉,腹血,腰痛,大便難,氣逆,霍亂,腹中切痛,腸鳴腹脹,胻酸轉筋,身寒骨痛,心胃疼,胸滿脈緩等症。)

問:公孫穴呢?

答:公孫節後一寸取,足太陰絡走陽明,三壯四分主何病,厥氣上逆霍亂尋。(注:公孫穴,在足大趾本節後一寸,足太陰絡,別走陽明。三壯,四分。主治寒瘧不食,癇氣好太息,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嘔,嘔已乃衰,頭面腫起,煩心狂言,膽虛厥氣上逆,霍亂。實則腸中切痛,瀉之;虛則鼓脹,補之。)

問:商邱穴呢?

答:商邱內踝下微前,穴在中封照海間,經金針灸三分壯,主治脾虛婦孺痊。(注:商邱穴,在足內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後有照海,其穴居中。脾經金穴也。三壯,三分。

主治腹脹,腸鳴,不便,脾虛令人不樂,身寒,善太息,心悲,骨痹,氣逆,痔疾,寒熱,好嘔,陰股內痛,氣癰狐疝,小腹引痛,脾積痞氣,黃疸,舌強,腹脹寒瘧,泄瀉,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婦人絕子,小兒慢驚等症。)

問:三陰交呢?

答:內踝三寸三陰交,三壯三分主治饒,脾胃虛弱心腹脹,妊娠關係手法超。(注:三陰交穴,在足內踝上三寸,骨下陷中。三分,三壯,妊娠禁針。主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脾痛身重,四肢不舉,腸鳴食不化,痃癖腹寒,膝內廉痛,小便閉,陰莖痛,足痿難行,膽虛食後吐水,夢遺失精,霍亂逆冷,呵欠口張,小兒客忤,婦人羸弱,癥瘕,漏血不止,妊娠胎動橫生,產後惡漏不行,去血過多,崩暈。經脈寒閉,瀉之立通;虛耗不行者,補之則通。

問:漏谷穴呢?

答:漏谷內踝上六寸,胻骨下陷三分進,主治心腸腹部殃,痃癖氣冷足膝病。(注:漏谷穴,在足內踝上六寸胻骨下陷中。三分,禁灸。主治腸鳴氣逆,腹脹滿急,痃癖氣冷,膝痹,足癰等症。)

問:地機穴呢?

答:膝下五寸為地機,內側輔骨下陷中,三分三壯醫何病,腰腹股膝皆可攻。(注:地機穴,在膝下五寸,膝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取之。三分,三壯。主治腰痛不可俯仰,溏泄腹脅脹,水腫腹堅,小便不利,女子癥瘕,按之如湯沃股內至膝等症。)

問:陰陵泉呢?

答:陰陵內側膝輔際,脾合水穴橫紋里,五分禁灸何病醫,主治腹脅便不利。(注:陰陵泉,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取之,即膝橫紋頭下,脾合水穴也。五分,禁灸。主治腹中寒,不嗜食,脅下滿,水脹腹堅,喘逆不得臥,腰痛不可俯仰,霍亂,疝瘕,小便不利,氣淋,寒熱不節,陰痛,胸中熱,暴泄,飧泄等症。)

問:血海穴呢?

答:血海分明膝臏上,內廉肉際二寸半,五分三壯何病醫,主治氣逆腹脹患。(注:血海穴,在膝臏上二寸半。三壯,五分。主治氣逆腹脹,女子漏下,月事不調等症。)

問:箕門穴呢?

答:箕門血海上六寸,魚腹之上越筋際,三壯禁針何病醫,主治五淋鼠鼷疾。(注:箕門穴,在血海上六寸,越筋間。三壯,禁針。主治五淋,小便不利,鼠鼷腫痛等症。)

問:衝門穴呢?

答:衝門府舍下一寸,四寸三分大橫近,五壯三分何疾醫,主治積聚子沖病。(注:衝門穴,一名慈宮。在府舍下一寸,大橫下四寸二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橫骨兩端動脈中。五壯,三分。主治腹寒氣滿,腹中積聚,陰疝,妊娠子衝心等症。)

問:府舍穴呢?

答:府舍腹結下二寸,五壯七分醫何病,主治疝瘕脅搶心,腹滿積聚霍亂症。(注:府舍穴,在腹結下二寸,大橫下三寸三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五壯,七分。主治疝瘕,循脅上下搶心,腹滿積聚,霍亂等症。)

問:腹結穴呢?

答:腹結橫下寸三分,一名腸窟主治論,咳逆腹寒繞臍痛,搶心逆氣泄痢頻。(注:腹結穴,在大橫下一寸三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五壯、七分。主治咳逆繞臍痛,腹寒泄利,搶心氣逆等症。)

問:大橫穴呢?

答:大橫哀下三寸五,五壯七分何病主,大風逆氣寒善悲,四肢不仁洞痢許。(注:大橫穴,在腹哀下三寸五分,平臍,去腹中行四寸半。五壯,七分。主治大風逆氣,多寒善悲,四肢不仁,多汗洞痢等症。)

問:腹哀穴呢?

答:腹哀日月下寸五,去腹中行四寸半,三分禁灸何病醫,主治便膿腹痛患。(注:腹哀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三分,禁灸。主治寒中食不化,大便膿血,腹中痛等症。)

問:食竇穴呢?

答:食竇天溪下寸六,去胸中行各六寸,五壯四分何疾醫,主治胸脅支滿痛。(注:食竇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中府穴下六寸四分,平乳根開寸半,去胸中行各六寸,舉臂取之。五壯,四分。主治胸脅支滿,膈間雷鳴等症。)

問:天溪穴呢?

答:天溪胸鄉下寸六,五壯四分仰而取,主治胸滿喉逆聲,婦人乳腫㿉癰疾。(注:天溪穴,在胸鄉下一寸六分,乳中外寸半,去胸中行各六寸。五壯,四分。主治胸中滿痛,咳逆上氣,喉中作聲,婦人乳腫,㿉癰等症。)

問:胸鄉穴呢?

答:胸鄉周榮下寸六,四分五壯仰取之,主治胸滿引背痛,支滿不臥轉側遲。(注:胸鄉穴,在周榮下一寸六分,仰取。五壯,四分。主治胸脅支滿,引胸背痛,不得臥,轉側難等症。)

問:周榮穴呢?

答:周榮中府下寸六,四分禁灸何病醫,主治胸滿難俯仰,咳唾穢膿諸病祛。(注:周榮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仰取。四分,禁灸。主治胸脅滿,不得俯仰,咳唾穢膿等症。)

問:大包穴呢?

答:大包淵腋下三寸,脾經大絡統陰陽,三壯三分何病取,主治胸脅喘痛難。(注:大包穴,在淵腑下三寸,腋下六寸。為脾經大絡,總統陰陽諸絡。三壯,三分。主治胸脅中痛,喘氣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