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光

《針灸問答》~ 卷上 (4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1)

1. 第二十三章 足少陽膽經穴歌注

問:維道穴呢?

答:維道章下五三分,三壯八分主治同,嘔逆不止不嗜食,三焦不調水腫侵。(注:維道穴,在章門下五寸三分。三壯,八分。主治嘔逆不止,水腫,不嗜食等症。)

問:居髎穴呢?

答:居髎章下八三分,三壯八分監骨尋,主治腰引小腹痛,胸臂攣急肩臂疼。(注:居髎穴,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下陷中。三壯,八分。主治腰引小腹痛,肩引胸背攣急,手臂不得舉等症。)

問:環跳穴呢?

答:環跳髀樞側臥取,十壯一寸何病擬,冷風濕痹腰胯疼,半身不遂與腳氣。(注:環跳穴,在髀樞,側臥,伸下足,屈上足,足踵到處是穴。十壯,一寸。主治冷風濕痹,不仁,風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膝不得轉側伸縮等症。(仁壽宮患腳氣偏風,甄權奉敕針環跳、陽陵泉、陽輔、巨虛、下廉,而能起行。環跳穴痛,恐生附骨疽。)

問:風市穴呢?

答:兩手著腳風市謀,膝上外廉兩筋求,五壯五分主何治,一切腳氣此穴優。(注:風市穴,在膝上外廉兩筋間,以手著腿,中指盡處是穴。五壯,五分。主治中風,腿膝無力,腳氣,渾身瘙癢等症。)

問:中瀆穴呢?

答:中瀆在膝上五寸,髀外分肉間陷中,五壯五分何病主,筋痹不仁此穴尋。(注:中瀆穴,在髀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五壯,五分。主治腿腳痛,筋痹不仁等症。)

問:陽關穴呢?

答:陽關陵上犢鼻外,禁灸五分何病針,主治風痹不仁症,腿膝疼痛難屈伸。(注:陽關穴,一名陽陵,在陽陵泉上二寸,犢鼻外廉陷中。禁灸,五分。主治風痹不仁,膝痛不可屈伸等症。)

問:陽陵泉呢?

答:陽陵膝品下寸尋,胻骨外廉兩骨中,七壯六分合土穴,能醫冷痹及偏風。(注:陽陵泉,在膝品骨下一寸,外廉陷中,膽合土穴也。七壯,六分。主治膝伸不得屈,髀樞膝骨冷痹,腳氣,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頭面腫,足筋攣等症。)

問:陽交穴呢?

答:陽交外踝斜七寸,三壯六分醫何病,胸滿膝痛足不收,喉痹面腫驚狂症。(注:陽交穴,一名別陽,一名足髎。在足外踝上七寸,斜屬少陽分肉間。三壯,六分。主治胸滿腫,膝痛,足不收,寒厥,驚狂,喉痹面腫,寒瘧,膝胻不收等症。)

問:外邱穴呢?

答:外邱踝上七寸尋,三壯三分主何因,胸脅痿痹頸項痛,小兒胸部似龜形。(注:外邱穴,在外踝正上七寸。三壯,三分。主治胸腹脹滿,膚痛,痿痹,頸項痛,惡風寒,癲疾,小兒龜胸等症。)

問:光明穴呢?

答:光明除踝上五寸,三壯三分主何症,醫治脛酸胻骨疼,痿躄不仁與膝痛。(注:光明穴,在足外踝上五寸。三分,三壯。主治脛痿胻疼,不能久立,熱病汗不出,卒狂,痿僻坐不能起,足胻熱,膝痛,身體不仁,善齧頰等症。)

白話文:

第二十三章 足少陽膽經穴歌注

問:維道穴的位置在哪裡?

答:維道穴位於章門穴下五寸三分處,針灸深度為八分,主治嘔吐不止、不愛吃東西、三焦不調以及水腫。

問:居髎穴的位置在哪裡?

答:居髎穴位於章門穴下八寸三分,監骨下陷處,針灸深度為八分,主治腰部疼痛牽連小腹部,以及胸部、手臂攣縮疼痛。

問:環跳穴的位置在哪裡?

答:環跳穴位於髖關節外側,患者側臥,伸直下肢,屈曲上肢,足跟所在位置即為穴位。針灸深度為一寸,主治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症、腰部胯部疼痛、半身不遂以及腳氣。

問:風市穴的位置在哪裡?

答:風市穴位於膝蓋上方外側,兩條肌肉之間,以手觸摸腿部,中指到達的位置即為穴位。針灸深度為五分,主治各種腳氣。

問:中瀆穴的位置在哪裡?

答:中瀆穴位於大腿外側,膝蓋上方五寸處,肌肉分開處的凹陷中。針灸深度為五分,主治腿腳疼痛以及筋脈痹阻、麻木不仁。

問:陽關穴的位置在哪裡?

答:陽關穴位於陽陵泉穴上方二寸,犢鼻穴外側凹陷處。針灸深度為五分,禁灸,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症、腿膝疼痛,以及關節活動受限。

問:陽陵泉穴的位置在哪裡?

答:陽陵泉穴位於腓骨小頭下方一寸,凹陷處。針灸深度為六分,主治膝關節伸屈困難、腿部膝蓋冷痛、腳氣、半身不遂等症。

問:陽交穴的位置在哪裡?

答:陽交穴位於外踝骨上方七寸處,少陽經分佈的肌肉間。針灸深度為六分,主治胸部脹滿、膝痛、足部不能收縮、喉嚨疼痛、面部腫脹、驚恐狂躁等症。

問:外邱穴的位置在哪裡?

答:外邱穴位於外踝骨正上方七寸處。針灸深度為三分,主治胸脅脹滿疼痛、痿痹、頸項疼痛、以及小兒胸廓畸形。

問:光明穴的位置在哪裡?

答:光明穴位於外踝骨上方五寸處。針灸深度為三分,主治小腿脛骨疼痛、痿痹、不能久站、以及膝蓋疼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