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問答》~ 卷下 (9)
卷下 (9)
1. 第七十章,製備針灸法
問:針有幾種?
答:《內經·靈樞》,九針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鑱針,又名箭頭針,頭大末銳,長一寸六分,廣半寸。二曰員針,身員鋒如卵形,長一寸六分。三曰鍉針,其鋒如黍粟之銳,三寸五分。四曰鋒針,其刃三隅,又名三稜針,長一寸六分。五曰鈹針,一作䤵針,亦名劍針,末如劍鋒,長四寸,廣二分半。
白話文:
回答:
《黃帝內經·靈樞經》記載,九種針具的形狀各不相同。
- 鑱針:又稱「箭頭針」,針頭大,針尾尖銳,長度為一寸六分,寬度為半寸。
- 員針:針身圓潤,針尖呈卵形,長度為一寸六分。
- 鍉針:針尖像小米一樣尖銳,長度為三寸五分。
- 鋒針:針刃有三個角,又稱「三稜針」,長度為一寸六分。
- 鈹針:又稱「䤵針」或「劍針」,針尖像劍鋒,長度為四寸,寬度為二分半。
六曰員利針,尖如犛,且圓且銳,中身微大,長一寸六分。七曰毫針,尖如蚊虻喙,長三寸六分。八曰長針,鋒利,身薄,長七寸。九曰火針,一曰燔針,尖如梃,其鋒微圓,長四寸。又按:《素問》九針論,其文皆繁稱遠引,後人莫測其倪。容園曾於滬上訪問針師劉云階輩,僉謂古針雖有九種,某等屢造,總不如法,用亦不靈,後得真傳,只用毫針及三稜針兩種。毫針醫百病,有手法。
白話文:
六種是圓利針,針尖像犛牛角一樣尖,既圓又銳利,針身稍粗,長度為一寸六分。
七種是毫針,針尖像蚊子的嘴一樣尖銳,長度為三寸六分。
八種是長針,鋒利,針身細,長度為七寸。
九種是火針,也叫燔針,針尖像木棍,針鋒微微圓鈍,長度為四寸。
另外根據《素問》的九針論述,其文字都非常複雜冗長,後人難以理解其要點。
容園曾經在上海拜訪過針灸師劉雲階等人,他們一致認為,雖然古針有九種,但他們多次製作,總是不符合標準,使用起來也不靈驗。後來得到真傳後,只使用毫針和三稜針兩種。毫針可以治療百病,有特定手法。
三稜針不去鋒,便出血,無手法。毫針去鋒,遇筋筋躲,逢骨骨頂,取其不傷人也。
問:造針用何材料?
答:《本草》云:馬啣鐵,無毒,以馬屬午,屬火,火剋金,解鐵毒,故用此。
問:制針法呢?
白話文:
三稜針如果不磨去尖銳的部分,刺入就會出血,而且沒有特定的手法。毫針則是磨去了尖銳的部分,遇到肌肉會避開,碰到骨頭則會頂著,這樣可以避免傷害到人。
問:製造針應該使用什麼材料?
答:《本草》上說:馬嚼子的鐵,無毒,因為馬屬午,午屬火,火能剋金,可以解除鐵的毒性,所以選擇這種鐵來製作。
問:那製針的方法是怎麼樣的呢?
答:先將馬啣鐵造成鐵絲,放火中煅紅。次截之,或二、三、五寸不等,以蟾酥塗針上,仍入火中微煅,不可令紅,取起。照前塗蟾酥,連煅三次,至末次,乘熱插入臘肉皮之裡、肉之外。將後藥先用水三碗煎沸,次入針肉在內,煮至水乾,傾入冷水中待冷,將針取出,於黃土中,插百餘下,以去火毒。次以銅絲纏其首,其針鋒要磨圓,不可用尖刃。
煮針藥列後。
白話文:
將馬嚼鐵製成鐵絲,放入火中燒紅。然後將它剪成二、三、五寸不等的長度,在針頭上塗上蟾酥,再放入火中稍微灼燒,但不可燒到發紅,然後取出。按照先前的步驟繼續塗抹蟾酥,連續煅燒三次。最後一次燒熱後,將針頭插入臘肉皮內、肉外。
先用三碗水將後面的藥材煮沸,然後將針肉一起放入,煮到水乾。倒入冷水中冷卻後,取出針頭。將針頭插入黃土中,戳上百次,以去除火毒。接著用銅絲捆住針頭,針尖要磨成圓形,不可使用尖銳的邊緣。
真麝香(五分),膽礬(一錢),石斛(一錢),甲珠(一錢),川芎(三錢),歸尾(三錢),硃砂(三錢),沒藥(三錢),鬱金(三錢),細辛(三錢),草節(五錢),沉香(一錢),磁石(一兩,即吸鐵石。)
問:灸病用何材料?
白話文:
真麝香: 0.5 分 膽礬: 5 克 石斛: 5 克 甲珠: 5 克 川芎: 15 克 歸尾: 15 克 硃砂: 15 克 沒藥: 15 克 鬱金: 15 克 細辛: 15 克 草節: 25 克 沉香: 5 克 磁石: 50 克(吸鐵石)
答:《本草》云:艾味苦,氣微溫,陰中之陽,無毒,主灸百病。丹溪云:艾性至熱,入藥服則下行,入火灸則上行。又潮州鎮軍範培蘭留心灸法,因得人傳授,製為藥針,藥皆純正,每遇風寒暑濕,痼疾沉疴,治無不效。灸藥列後。
白話文:
答: 根據《本草經》記載,艾草味道苦,性微溫,是陰中之陽,沒有毒性,主要用於灸治各種疾病。
丹溪說:艾草性極熱,入藥服食後會下行,用於火灸時會上行。
還有潮州鎮軍範培蘭專心研究灸法,從別人那裡學到了製作艾灸藥針的方法。所用的艾絨都是純正的,遇到風寒暑濕、痼疾沉痾,治療都非常有效。艾灸藥的配方如下。
艾絨(三兩),硫黃(二錢),真麝(一錢),乳香,沒藥,松香,桂枝,杜仲,枳殼,皂甲,細辛,川芎,獨活,甲珠,雄黃,白芷,全蠍,牛黃,以上十四味各一錢,共為細末,和勻。裁定皮紙,將藥鋪上厚分許,層紙層藥,凡三層,卷緊。再以桑皮紙,厚糊數層,以雞蛋清通刷外層,勿令泄氣,陰乾備用。
白話文:
艾絨(180克),硫磺(12克),真麝(6克),乳香、沒藥、松香、桂枝、杜仲、枳殼、皁甲、細辛、川芎、獨活、甲珠、雄黃、白芷、全蠍、牛黃(各6克),以上 14 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充分混合均勻。
將皮紙裁剪成適當大小,將藥粉厚厚地鋪在紙上,紙張和藥粉交替疊加,共三層,將其緊緊捲起。
再用桑皮紙包裹,並用漿糊粘合好,最後塗上幾層雞蛋清在最外層,避免漏氣,陰乾備用。
2. 第七十一章 行針法
問:何為行針八法?
答:即揣、爪、搓、彈、搖、捫、循、捻是也。
問:何謂揣而尋之?
白話文:
問:什麼是行針八法?
答:就是揣、爪、搓、彈、搖、捫、循、捻這八種方法。
問:什麼是揣而尋之?
答:凡點穴,以手指揣摸其處。在陽部,筋骨之側,陷者為真。在陰部,郄膕之間,動脈相應。其肉厚薄,或伸或屈,或平或直,以法取之,按而正之。以左手大指爪切掐其穴,於中庶得進退,方有準也。《難經》曰:刺榮無傷衛者,乃掐按其穴,令氣散,而直刺之,是不傷其衛氣也。
白話文:
回答:針灸時點穴位的方法,是用手指慢慢摸索尋找。在陽性部位,在筋骨的旁邊,凹陷的地方就是真穴位。在陰性部位,在郄穴和膕穴之間,動脈跳動相應的地方就是穴位。它的肌肉或厚或薄,或伸展或彎曲,或平坦或直立,按規律找到它,用手按住並校正。用左手的大拇指指甲按壓它的穴位,這樣才能進退自如,找到穴位。難經上說:針刺榮氣而不損傷衛氣,就是按壓和掐按穴位,讓氣血散開,然後直接針刺,這樣就不會損傷衛氣。
刺衛無傷榮者,乃撮起其穴,以針臥而刺之,是不傷其榮血也。此陰陽補瀉之大法也。
問:何謂爪而下之?
答:此即《針賦》所謂:左手重而切按,欲令氣血宣散;右手輕而徐入,欲其不痛,此乃下針之秘法也。
問:何謂搓而轉之?
白話文:
在進行針刺時如果不希望傷到營血,就可以把穴位的皮膚提起,然後讓針平躺著刺入,這樣就能避免傷害到營血。這是陰陽補瀉的重要方法。
問:什麼是爪而下之?
答:這就是《針賦》裡面說的,用左手用力按壓,目的是讓氣血分散開來;右手則輕輕地慢慢進針,這樣做是為了減少疼痛感,這是進針的秘訣。
問:什麼是搓而轉之?
答:如搓線之狀,勿轉太緊,轉者向左為補,向右為瀉,此即迎隨之秘法也。故《經》曰:迎奪右而瀉涼,隨濟左而補暖,正謂此也。
白話文:
就像搓線一樣,不要轉得太緊,轉動的方向,向左為補,向右為瀉,這就是迎隨之法的秘訣。因此《經》書中說:「迎奪右而瀉涼,隨濟左而補暖」,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問:何謂彈而伸之?
答:此即先彈針頭,待氣至,卻進一豆許,先淺而後深,自外推內,補針之法也。
問:何謂搖而伸之?
答:此乃先搖動針頭,待氣至,卻退一豆許,乃先深而後淺,自內引外,瀉針之法也。故又曰:針頭補瀉。
問:何謂捫而閉之?
答:《經》曰:凡補,必捫而閉之,故補。於方出針時,就捫閉其穴,使血氣不瀉,乃為真補。
問:何謂循而通之?
答:《經》曰:凡瀉針,必以手指於穴上四旁循之,使血氣宣散,方可下針。故出針時,不閉其穴,乃為真瀉。
問:何謂外捻內捻?
白話文:
問:什麼是彈而伸之?
答:這是指先輕彈針頭,等到氣到達後,再向前推進約一豆的距離,先從淺處開始然後深入,由外向內推進,這是補針的方法。
問:什麼是搖而伸之?
答:這是指先搖動針頭,等到氣到達後,再向後退出約一豆的距離,先從深處開始然後變淺,由內向外引導,這是瀉針的方法。因此也稱作針頭補瀉。
問:什麼是捫而閉之?
答:經典上說:凡是進行補法,一定要在出針後立即按住並閉合針孔,這樣可以使血氣不外洩,才是真正的補法。
問:什麼是循而通之?
答:經典上說:凡是進行瀉法,在下針前必須用手指在針孔四周按摩,使血氣得以宣散,這樣才能下針。因此在出針時,不閉合針孔,才是真正的瀉法。
問:什麼是外捻內捻?
答:凡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內捻。外捻者,令氣向上而治病;內捻者,令氣向下而治病。如出針內捻者,令正氣行至病所;外捻者,令邪氣至針下而出也。此行針法八法之秘訣也。
問:持針法呢?
白話文:
治療上部的穴位時,大拇指向外捻;治療下部的穴位時,大拇指向內捻。向外捻,讓氣向上運動以治療疾病;向內捻,讓氣向下運動以治療疾病。
例如,下針時向內捻,讓正氣運行到患處;向外捻,讓邪氣運行到針下並排出體外。這就是針灸八法中的祕訣。
答:先將穴認真,醫以左手大指甲,或食指甲,用力掐定,右手大指、次指持針刺之。新針先以口溫而後刺,熟針不必溫。
問:何謂定神?
白話文:
步驟:首先仔細確定穴位。醫生用左手的大拇指或食指用力掐住穴位,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持針刺入。新針使用前先用口吹氣溫熱後再刺入,使用過的針可以不溫熱直接刺入。
答:當刺之時,醫言勿驚,虛點幾針,病者不懼,而後刺之。醫家氣象從容,目無旁視,心無別營,手如握虎,勢若擒龍,用針自無不妙。
問:暈針治法?
白話文:
醫生說,當要扎針時,不要驚嚇病人,先輕輕點幾針,讓病人不害怕,然後再正式扎針。醫生要態度從容,目光專注,心無旁騖,拿針的手要像握住老虎一樣穩固,扎針的動作要像擒住巨龍一樣精準有力,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答:暈針者,神氣虛也。古云:色脈不順而莫針,並忌大風雨雪陰天,及醉勞房後,驚飢居喪之人。容園以針刺病者不下數千,而暈針不過數人,但以指甲掐病者人中,醒方鬆手。然暈針者,必獲大效,以血氣交泰故也。語云:針不傷人。又法:暈針不可起針,宜以別針就旁刺之,用袖掩病人口鼻,鼓動其氣,以熱水飲之即醒,良久再針。
白話文:
回答:暈針是氣血虛弱所致。古人說:當面色或脈象不正常時不應扎針,並避免在大風雨、大雪、陰天、醉酒、勞累、房事後、驚嚇、飢餓和喪期時扎針。容園一共有好幾千個針灸患者,但暈針的只有幾個人,只要用指甲掐患者的人中穴,暈針者醒後才鬆手。如果暈針,一定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因為氣血交匯的緣故。俗話說:針灸不會傷人。另外還有一種方法:暈針後不要取針,應該用另一根針在旁邊刺入,用袖子遮住患者的口鼻,鼓動其氣息,再用熱水餵他喝,很快就會醒來,過一段時間後再繼續針灸。
或者掐病人十指甲蓋上一分肉處,甚者針手膊上側,筋骨陷中,即蝦蟆肚肉上,名醒醒穴,或針足三里穴必醒,其病必愈。
問:折針治法?
白話文:
也可以掐病人十個指甲蓋上方一分厚度的肉,嚴重的話,可以在手臂外側筋骨凹陷處針灸,也就是「蝦蟆肚肉」上,叫做「醒醒穴」,或者針灸腳上的「足三里穴」一定會甦醒,這樣病情必定會痊癒。
答:折針用磁石引出。或用象牙末水和塗之亦出。或用車脂油攤紙上,如錢大,貼患處,日換三五次亦出。或用硫黃細末調塗,以紙花貼上,覺癢時即出。或用雙仁杏仁搗爛,以鮮豬脂調勻,貼上亦出。
白話文:
斷針可以使用磁鐵吸出。或者使用象牙末與水混合塗抹,也可以讓斷針出來。或者將車脂油抹在紙上,大小如一枚硬幣,貼在患處,每天更換三到五次,斷針也會出來。或者將硫磺粉末調製成膏狀塗抹,並貼上紙花,感到發癢時斷針就會出來。或者將甜杏仁搗碎,與新鮮豬油混合均勻,敷貼患處,斷針也會出來。
倘經絡傷,膿血出,用耆、歸、肉桂、木香、沉香、乳香研末,以綠豆粉糊丸,每小丸五十粒,熱水吞之自愈。
白話文:
如果經絡受傷,化出膿血,可以使用黨參、當歸、肉桂、木香、沉香和乳香磨成粉,再用綠豆粉和成丸子,每次服用50粒小丸子,用熱水吞服即可自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