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問答》~ 卷下 (10)
卷下 (10)
1. 第七十二章 用灸法
問:何病宜用法?
答:針之所不能為者,則灸法施之。又針雖捷,不如灸穩。如氣血兩虧,年高少小之人,並頭胸腹背,咽喉各處,均宜用灸。補勿吹其火,須待自減。瀉速吹其火,以開其孔也。《經》曰:灸不三分,是謂徒然。但小兒一周以內,炷如雀屎可也。又頭面炷須小,手足可大,取火用麻油點燈。
問:灸後宜發瘡否?
白話文:
對於針灸所不能治療的症狀,就要採用灸法。針灸雖然快速,但不如灸法穩妥。如氣血不足,年紀大或年幼的人,以及頭部、胸部、腹部、背部、咽喉等部位的疾病,都宜採用灸法。溫補時不要吹動火焰,讓它自然熄滅。瀉法時要快速吹動火焰,以便打開穴位。古醫書記載:灸火沒有深入三分,這樣就叫做白灸。只有滿一週歲以下的嬰兒,施灸時艾炷如雀糞大小即可。此外,頭面部的艾炷要小,手足部位的艾炷可以大些。取火時用麻油點燈。
答:凡灸後瘡發,其病易愈。故灸瘡不發者,以鞋底燒熱熨之,三日即發。或用赤皮蔥放炭火中煨熱,拍破,乘熱熨瘡上下十餘遍,其瘡亦發。或以生麻油漬之,或用皂角煎湯頻點之。亦有因血氣衰弱不發,必服四物湯滋養血氣者,不可一概論也。要在人設法助之,不可任其不發。
問:灸瘡如何治法?
白話文:
回答:凡是艾灸後,傷口發炎潰爛,這種情況病情容易好轉。所以艾灸後傷口不潰爛的,可以使用燒熱的鞋底燙敷,三天就會潰爛。或者使用烤熱後拍破的紅皮蔥,趁熱燙敷傷口十幾遍,傷口也會潰爛。或者用生麻油浸泡傷口,或者使用皁角煎熬的湯水頻繁點滴傷口。也有人是因為氣血虛弱導致傷口不潰爛,必須服用四物湯滋養氣血,不能一概而論。重要的是想辦法促使傷口潰爛,不能任其不潰爛。
答:古人貼灸瘡,不用膏藥,要使膿出多而疾除耳。故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棉花,冬用兔腹下白細毛,或用貓腹毛亦可。以上諸法,均須用真麻油浸濕,輕貼患處,不可令其枯乾,致增痛苦。
問:灸後調攝法呢?
白話文:
答:古代人在貼灸治療傷口時,不會使用膏藥,而是要讓膿液大量排出,以加速傷口癒合。因此,春天的時候用柳絮,夏天的時候用竹膜,秋天的時候用新的棉花,冬天的時候用兔子的腹部細白絨毛,也可以用貓的腹部絨毛。以上的方法,都需要用純麻油浸濕,輕貼在患處,不要讓它變乾,以免增加疼痛。
答:灸後不可就吃茶水食物,恐解火氣,而滯經氣。須少停一二時,宜靜養安臥,遠人事,忌色欲,平心靜氣,凡百俱要寬解,尤忌大怒大勞,大飢大飽,受熱冒寒,生冷瓜果亦當忌之。惟食清淡養胃之物,使氣血流通,艾火逐出病氣。若貪厚味酗酒,必生痰涎,阻滯病氣矣。
白話文:
答:灸療後不能馬上進食茶水和食物,以免消解火氣,導致經絡氣滯。應該稍等一兩個小時,靜養安臥,遠離人事,忌諱房事,保持心平氣和,各方面都要放鬆。特別要避免大發脾氣、過度勞累、過度飢餓或暴飲暴食、接觸熱或冷、食用生冷瓜果等。只食用清淡養胃的食物,讓氣血流通,艾灸幫助排出病氣。如果貪圖美味或酗酒,必然會產生痰涎,阻滯病氣。
至鮮魚雞羊,雖能發灸,但可施於初灸數日之內,不可加於十日之外。今人多不知調攝,雖灸何益。故因灸而反致害者,此也。徒責灸法不效何耶。
白話文:
即使是新鮮魚肉、雞肉、羊肉這些食物,雖然可以發揮灸的效果,但也只能在剛開始灸的那幾天使用,不能超過十天。現在很多人不懂得調理身體,即使灸了又有什麼用處?因此,因為灸而反而導致身體受損的,就是這個原因。只責怪灸法沒有效果,這能怪誰呢?
2. 第七十三章 補瀉法
問:補瀉之法,各家異辭,究當何如?
白話文:
問:關於補法和瀉法的使用,各家說法不同,到底應該怎麼樣?
答:博約不同,各具其理,愈轉愈深,莫衷一是。如《內經》補瀉,《難經》補瀉,《神應經》補瀉,南豐李氏補瀉,四明陳氏補瀉,三衢楊氏補瀉,類皆連篇累牘,令人嘆起望洋。故此書於行針法章,已發其凡,因集隘難以備述,且原文具在,無需蛇足之添,今將生平經驗,詳著於篇,以為開關救危之用。
白話文:
回答:各種方法的不同,各有其道理,越深入研究就越發覺其深奧,意見往往無法一致。例如,《內經》中的補瀉方法,《難經》中的補瀉方法,《神應經》中的補瀉方法,南豐李氏的補瀉方法,四明陳氏的補瀉方法,三衢楊氏的補瀉方法,這些方法都詳細而冗長,讓人感嘆無從下手。因此,本書在針灸法一章已經概述了基本理論,由於一些細節難以全面闡述,而且原始內容已經存在,不需要再添加不必要的說明。現在,我將自己一生的經驗詳細寫下,作為開通閉塞、輓救危急情況的參考。
按:手陰從胸行於手,針芒從內往下為隨,針芒從外往上為迎。手陽從手行於頭,針芒從外往上為隨,針芒從內往下為迎。足陽從頭行於足,針芒從內往下為隨,針芒從外往上為迎。足陰從足行於腹,針芒從外往上為隨,針芒從內往下為迎。左為陽(陽主進),右為陰(陰主退),手為陽(左手為純陽),足為陰(右足為純陰)。
白話文:
手的陰經從胸部開始,沿著手臂運行到手掌。如果針尖從裡面向下刺的就是「隨」,如果針尖從外面向上刺的就是「迎」。
手的陽經從手掌開始,沿著手臂運行到頭部。如果針尖從外面向上刺的就是「隨」,如果針尖從裡面向下刺的就是「迎」。
腳的陽經從頭部開始,沿著腿部運行到腳掌。如果針尖從裡面向下刺的就是「隨」,如果針尖從外面向上刺的就是「迎」。
腳的陰經從腳掌開始,沿著腿部運行到腹部。如果針尖從外面向上刺的就是「隨」,如果針尖從裡面向下刺的就是「迎」。
左邊屬陽(陽經主導前進),右邊屬陰(陰經主導後退)。左手屬陽(左手為純陽),右腳屬陰(右腳為純陰)。
左手陽經,為陽中之陽;左手陰經,為陽中之陰。右手陽經,為陰中之陽;右手陰經,為陰中之陰。右足陰經,為陰中之陰;右足陽經,為陰中之陽。左足陰經,為陽中之陰;左足陽經,為陽中之陽。如針病者左手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進前即經之從外,退後即經之從內)。如針病者左手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
白話文:
左手上方的陽經,是陽經中的陽經;左手上方的陰經,是陽經中的陰經。右手上方的陽經,是陰經中的陽經;右手上方的陰經,是陰經中的陰經。右腳下方陰經,是陰經中的陰經;右腳下方陽經,是陰經中的陽經。左腳下方陰經,是陽經中的陰經;左腳下方陽經,是陽經中的陽經。
如果要針灸病者左手的陽經,醫生要用右手大拇指向前進,並呼氣,稱為「隨」;向後退,並吸氣,稱為「迎」(向前進就是經絡從外向內,向後退就是經絡從內向外)。
如果要針灸病者左手的陰經,醫生要用右手大拇指向後退,並吸氣,稱為「隨」;向前進,並呼氣,稱為「迎」。
如針病者右手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如針病者右手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如針病者右足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如針病者右足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
白話文:
如果是針灸右手的陽經,醫師以右手大拇指往前進,呼氣時稱作「隨」,往後退,吸氣時稱作「迎」。
如果是針灸右手的陰經,醫師以右手大拇指往後退,吸氣時稱作「隨」,往前進,呼氣時稱作「迎」。
如果是針灸右腳的陽經,醫師以右手大拇指往後退,吸氣時稱作「隨」,往前進,呼氣時稱作「迎」。
如果是針灸右腳的陰經,醫師以右手大拇指往前進,呼氣時稱作「隨」,往後退,吸氣時稱作「迎」。
如針病者左足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如針病者左足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蓋手上陽進陰退,足上陽退陰進,合六經起止故也。
白話文:
如果針灸的是左足的陽經,就讓醫生用右手拇指向後退,同時吸氣,這就是「隨」;向前進,同時呼氣,這就是「迎」。
如果針灸的是左足的陰經,就讓醫生用右手拇指向前進,同時呼氣,這就是「隨」;向後退,同時吸氣,這就是「迎」。
這是因為手上的陽經氣血向進,陰經氣血向退;足上的陽經氣血向退,陰經氣血向進,這樣就符合了六經氣血起止的規律。
問:午前補瀉與午後相反;男子補瀉,與女人相反;何故?
答:蓋以午前為陽,午後為陰;男子之氣,早在上而晚在下;女人之氣,早在下而晚在上之故耳。
問:呼吸男女人我皆同,何亦有陰陽之判耶?
白話文:
問:為什麼上午的補瀉方法和下午的相反?男性的補瀉方法為什麼和女性的相反?
答:因為上午屬陽,下午屬陰;男性的氣上午在上身,下午在下身;女性的氣上午在下身,下午在上身。
問:男女的呼吸都是一樣的,為什麼也有陰陽的區分呢?
答:蓋有自然之呼吸,有使然之呼吸。入針、出針,使然之呼吸也。轉針如待貴人,如握虎尾,候其自然呼吸。若左手足候其呼而先轉,則右手足必候其吸而後轉之。若右手足候其吸而先轉,則左手足必候其呼而後轉之。此陰陽一升一降之消息也。
白話文:
答:人本來就有自然呼吸,也有外力促使的呼吸。針刺和出針,就是外力促使的呼吸。針刺時要像接待貴賓一樣小心謹慎,像握著老虎的尾巴那樣小心謹慎,要觀察病人的自然呼吸。如果左手腳先於病人呼氣的時候旋轉,那麼右手腳就一定等病人吸氣的時候再旋轉;如果右手腳先於病人吸氣的時候旋轉,那麼左手腳就一定等病人呼氣的時候再旋轉。這就是陰陽一升一降的變化規律。
問:補瀉必資呼吸,假令屍厥,中風,不能使之呼吸,奈何?
答:候其自然之呼吸而轉針,若當吸不轉,令人以手掩其口鼻,鼓動其氣可也。
問:針背面腹面呢?
白話文:
問:在施針時的補法和瀉法一定要配合呼吸,但如果遇到像屍厥或中風這種病人無法自主呼吸的情況,該怎麼辦?
答:應等待病人的自然呼吸節律來轉動針具,如果應該在吸氣時轉針卻未能轉動,可以請旁人用手覆蓋住病人的口鼻,促使病人鼓動氣息即可。
問:針刺時要選擇背部還是腹部呢?
答:凡針背腹兩面穴,亦分陰陽經補瀉。針男子背上中行,左轉為補,右轉為瀉;腹上中行,右轉為補,左轉為瀉。女人背中行,右轉為補,左轉為瀉;腹中行,左轉為補,右轉為瀉。以男子背陽腹陰,女人背陰腹陽故也。
問:補瀉之法,有以淺深言者,有以虛實言者,何謂也?
白話文:
回答:凡是針灸背部和腹部兩面的穴位時,也要區分陰陽經絡,來進行補瀉。
針灸男子的背部中行穴位時,向左轉為補法,向右轉為瀉法;針灸腹部中行穴位時,向右轉為補法,向左轉為瀉法。
針灸女子的背部中行穴位時,向右轉為補法,向左轉為瀉法;針灸腹部中行穴位時,向左轉為補法,向右轉為瀉法。
這是因為男子的背部屬陽經,腹部屬陰經;女子的背部屬陰經,腹部屬陽經。
答:《經》言:春夏刺淺,秋冬刺深。又云:從衛取氣,從榮置氣。蓋補則從衛取氣,針宜輕淺,從其衛氣,隨之於後,而濟益其虛也。瀉則從榮置氣,刺宜重深,取其榮氣迎之於前,而瀉奪其實也。但補亦不可太實,瀉亦不可過虛,要當以平為度耳。又:凡針逆而迎奪,即實則瀉其子也。
白話文:
問答:古籍中記載:「春夏時節針刺要淺,秋冬時節針刺要深。」又說:「補氣的時候從經脈之表的衛分取氣,補血的時候從經脈之內的營分置氣。」
也就是說,補氣時針刺宜淺,針隨衛氣而行,幫助其充盈身體的空虛。瀉氣時針刺宜深,針取營氣,迎合營氣而瀉,奪取營氣的實邪。
但是,補氣也不能太過實,瀉氣也不能太過虛,要以平衡為度。此外,凡是針刺與經脈運行方向相反,就是補實瀉虛的原則。
如心經熱病,必瀉脾胃。凡針順而隨濟,即虛則補其母也。如心經虛病,必補肝膽之類是也。
問:九數六數,多少不同;提針插針,分寸互異;何關補瀉?
白話文:
如果心經有熱病,一定要洩脾胃的熱。凡是用針時要順著病情來施治,即是虛症就要補其相生的臟腑。比如心經有虛病,就應該補肝膽這類的。
問:九數和六數,數量上有所不同;提針和插針,深淺上有差異;這和補法與洩法有什麼關係?
答:凡補皆用九數,有用三九者,有用六九者,有用九九者,即子陽,少陽,老陽之數。凡瀉皆用六數,有用二六者,有用四六者,有用六六者,即午陰,少陰,老陰之數。此補瀉之常法也。至於瀉實針疾出,補虛針久留,以及提插捫循諸用,則又補瀉之活法耳。
問:針形至微,何能補瀉?
白話文:
任何補益的方法都以九的倍數作為標準,有的用三九,有的用六九,有的用九九,這分別對應著子陽、少陽、老陽的數字。任何瀉法的標準都以六的倍數為用,有的用二六,有的用四六,有的用六六,這分別對應著午陰、少陰、老陰的數字。這些是補瀉的常法。至於瀉實用針出得快,補虛用針留得久,還有提插、捫循等方法,這些都是補瀉的活法。
答:如氣球然,方其未有氣也,則懨塌不堪蹴踢。及從竅吹之,則氣滿起胖,此虛則補之之義也。去其竅之所塞,則氣從竅出,復懨塌矣,此實則瀉之之義也。
問:迎奪隨濟補瀉之義何在?
白話文:
就像一個氣球,當沒有氣的時候,它又扁又皺,被踢也不能恢復原狀。當從小孔吹進氣時,氣球鼓脹起來,變得飽滿,這說明「虛則補之」的道理。如果堵住小孔,氣體從小孔排出,氣球又會扁塌下去,這說明「實則瀉之」的道理。
答:迎者,迎其氣之方來。如寅時氣來注肺,卯時氣注大腸,此時肺與大腸氣盛,而奪瀉之也。隨者,隨其氣之方去。如卯時氣去肺,辰時氣去大腸,肺與大腸,此時正虛,而濟補之之類是也。
白話文:
迎是指迎合氣運的到來,例如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的氣運到達肺經,卯時(凌晨五點到七點)的氣運到達大腸經,這時肺和大腸的氣最旺盛,所以可以用瀉法來治療。
隨是指隨著氣運的消退,例如卯時氣運離開肺經,辰時(早上七點到九點)氣運離開大腸經,這時肺和大腸正處於虛弱狀態,所以可以用補法來治療。這就是迎隨的道理。
謹按:補瀉分男女早晚,其理幽深,原為奇經不拘十二經常度,故參互錯綜如是。若流注穴,仍以分左右陰陽為宜。嘗憶《雪心歌》云:如何補瀉有兩般,蓋是經從兩頭髮,古人補瀉陰陽分,今人乃為男女別。男女經脈一般生,晝夜循環無暫歇,此訣出自長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錄之以為行針定法。
白話文:
注意:補益和瀉除的方法因應男女和時間而異,其中的道理深奧,因為它們不拘泥於十二經脈的流經次序,所以交錯混合成這樣。如果流注在穴位上,還是以分左右陰陽為宜。我曾記起《雪心歌》裡所說的:「補瀉的方法有兩種,都是因為經絡從身體兩端開始運行,古代的人將補瀉分為陰陽,現在的人則分為男女。男女的經脈都是一樣的,晝夜循環不停息,這個訣竅出自長桑君,我今天傳授給你,讓你心裡雪亮。」我把這一段話抄錄下來,作為針灸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