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光

《針灸問答》~ 卷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0)

1. 第七十二章 用灸法

問:何病宜用法?

答:針之所不能為者,則灸法施之。又針雖捷,不如灸穩。如氣血兩虧,年高少小之人,並頭胸腹背,咽喉各處,均宜用灸。補勿吹其火,須待自減。瀉速吹其火,以開其孔也。《經》曰:灸不三分,是謂徒然。但小兒一周以內,炷如雀屎可也。又頭面炷須小,手足可大,取火用麻油點燈。

問:灸後宜發瘡否?

答:凡灸後瘡發,其病易愈。故灸瘡不發者,以鞋底燒熱熨之,三日即發。或用赤皮蔥放炭火中煨熱,拍破,乘熱熨瘡上下十餘遍,其瘡亦發。或以生麻油漬之,或用皂角煎湯頻點之。亦有因血氣衰弱不發,必服四物湯滋養血氣者,不可一概論也。要在人設法助之,不可任其不發。

問:灸瘡如何治法?

答:古人貼灸瘡,不用膏藥,要使膿出多而疾除耳。故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棉花,冬用兔腹下白細毛,或用貓腹毛亦可。以上諸法,均須用真麻油浸濕,輕貼患處,不可令其枯乾,致增痛苦。

問:灸後調攝法呢?

答:灸後不可就吃茶水食物,恐解火氣,而滯經氣。須少停一二時,宜靜養安臥,遠人事,忌色欲,平心靜氣,凡百俱要寬解,尤忌大怒大勞,大飢大飽,受熱冒寒,生冷瓜果亦當忌之。惟食清淡養胃之物,使氣血流通,艾火逐出病氣。若貪厚味酗酒,必生痰涎,阻滯病氣矣。

至鮮魚雞羊,雖能發灸,但可施於初灸數日之內,不可加於十日之外。今人多不知調攝,雖灸何益。故因灸而反致害者,此也。徒責灸法不效何耶。

白話文:

[第七十二章 灸法的使用]

問:什麼樣的疾病適合使用灸法? 答:對於針刺無法達到療效的情況,我們會選擇使用灸法。而且,雖然針刺療效迅速,但灸法更為穩定。像是氣血雙虧、年長或是小孩等體質較弱的人,或是頭部、胸部、腹部、背部和咽喉等部位的疾病,都適合使用灸法。在補充元氣時,不要吹熄灸火,等待它自然熄滅。在排病氣時,快速吹熄灸火,讓灸孔開放。古書記載:「如果灸的深度不到三分,那灸法就形同虛設。」但對一週歲以下的小孩,灸的大小像雀屎就可以了。另外,頭面部的灸應較小,手腳的灸則可以較大,點火時使用麻油點燃燈火。

問:灸後是否應該發瘡? 答:灸後發瘡,表示病情容易康復。因此,如果灸後沒有發瘡,可以用燒熱的鞋底熨燙,三天後就會發瘡。或者將紅皮蔥放在炭火中烤熱,拍打破裂,趁熱熨燙瘡口上下的十幾次,也能促使瘡口發炎。或者使用生麻油浸泡,或者用皁角煎湯頻繁地點擊。也有因為血氣衰弱而沒有發瘡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必須服用四物湯來滋養血氣,不能一概而論。關鍵在於人們要設法幫助瘡口發炎,不能任由其不發。

問:灸瘡該如何治療? 答:古人貼灸瘡,不使用膏藥,而是讓膿液大量排出,以加速病情的消除。所以,春天使用柳絮,夏天使用竹膜,秋天使用新棉花,冬天使用兔腹下的白色細毛,或者使用貓腹毛也可以。以上各種方法,都需要用真正的麻油浸泡濕潤,輕輕貼在患處,不能讓它乾燥,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

問:灸後的調理方法是什麼? 答:灸後不可以馬上喝茶水或吃東西,這樣可能會削弱灸法的熱力,導致經絡氣血不暢。需要稍作休息一兩個小時,保持安靜,避免社交活動,忌諱性行為,保持心情平靜,所有的事情都要寬鬆處理,特別要避免極度憤怒和過度勞累,以及極度饑餓和過飽,也要避免受熱或受寒,生冷的瓜果也應該避免。只食用清淡的食物,以滋養胃部,使氣血流通,艾火能幫助排除病氣。如果貪圖口感厚實的美食和酗酒,必然會產生痰涎,阻礙病氣的排出。

至於鮮魚、雞肉和羊肉,雖然能促進灸法的效果,但只適合在剛開始灸的幾天內食用,十天後就不能再吃了。現在許多人不知道如何調整生活,即使進行了灸法,又有什麼好處呢?因此,有些人因為不懂得調整生活而導致灸法反而造成傷害,這就是原因所在。只怪灸法無效,這是為什麼呢?

2. 第七十三章 補瀉法

問:補瀉之法,各家異辭,究當何如?

答:博約不同,各具其理,愈轉愈深,莫衷一是。如《內經》補瀉,《難經》補瀉,《神應經》補瀉,南豐李氏補瀉,四明陳氏補瀉,三衢楊氏補瀉,類皆連篇累牘,令人嘆起望洋。故此書於行針法章,已發其凡,因集隘難以備述,且原文具在,無需蛇足之添,今將生平經驗,詳著於篇,以為開關救危之用。

按:手陰從胸行於手,針芒從內往下為隨,針芒從外往上為迎。手陽從手行於頭,針芒從外往上為隨,針芒從內往下為迎。足陽從頭行於足,針芒從內往下為隨,針芒從外往上為迎。足陰從足行於腹,針芒從外往上為隨,針芒從內往下為迎。左為陽(陽主進),右為陰(陰主退),手為陽(左手為純陽),足為陰(右足為純陰)。

左手陽經,為陽中之陽;左手陰經,為陽中之陰。右手陽經,為陰中之陽;右手陰經,為陰中之陰。右足陰經,為陰中之陰;右足陽經,為陰中之陽。左足陰經,為陽中之陰;左足陽經,為陽中之陽。如針病者左手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進前即經之從外,退後即經之從內)。如針病者左手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

如針病者右手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如針病者右手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如針病者右足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如針病者右足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

如針病者左足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吸之為隨;進前,呼之為迎。如針病者左足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呼之為隨;退後,吸之為迎。蓋手上陽進陰退,足上陽退陰進,合六經起止故也。

問:午前補瀉與午後相反;男子補瀉,與女人相反;何故?

答:蓋以午前為陽,午後為陰;男子之氣,早在上而晚在下;女人之氣,早在下而晚在上之故耳。

問:呼吸男女人我皆同,何亦有陰陽之判耶?

答:蓋有自然之呼吸,有使然之呼吸。入針、出針,使然之呼吸也。轉針如待貴人,如握虎尾,候其自然呼吸。若左手足候其呼而先轉,則右手足必候其吸而後轉之。若右手足候其吸而先轉,則左手足必候其呼而後轉之。此陰陽一升一降之消息也。

問:補瀉必資呼吸,假令屍厥,中風,不能使之呼吸,奈何?

答:候其自然之呼吸而轉針,若當吸不轉,令人以手掩其口鼻,鼓動其氣可也。

問:針背面腹面呢?

答:凡針背腹兩面穴,亦分陰陽經補瀉。針男子背上中行,左轉為補,右轉為瀉;腹上中行,右轉為補,左轉為瀉。女人背中行,右轉為補,左轉為瀉;腹中行,左轉為補,右轉為瀉。以男子背陽腹陰,女人背陰腹陽故也。

問:補瀉之法,有以淺深言者,有以虛實言者,何謂也?

答:《經》言:春夏刺淺,秋冬刺深。又云:從衛取氣,從榮置氣。蓋補則從衛取氣,針宜輕淺,從其衛氣,隨之於後,而濟益其虛也。瀉則從榮置氣,刺宜重深,取其榮氣迎之於前,而瀉奪其實也。但補亦不可太實,瀉亦不可過虛,要當以平為度耳。又:凡針逆而迎奪,即實則瀉其子也。

如心經熱病,必瀉脾胃。凡針順而隨濟,即虛則補其母也。如心經虛病,必補肝膽之類是也。

問:九數六數,多少不同;提針插針,分寸互異;何關補瀉?

答:凡補皆用九數,有用三九者,有用六九者,有用九九者,即子陽,少陽,老陽之數。凡瀉皆用六數,有用二六者,有用四六者,有用六六者,即午陰,少陰,老陰之數。此補瀉之常法也。至於瀉實針疾出,補虛針久留,以及提插捫循諸用,則又補瀉之活法耳。

問:針形至微,何能補瀉?

答:如氣球然,方其未有氣也,則懨塌不堪蹴踢。及從竅吹之,則氣滿起胖,此虛則補之之義也。去其竅之所塞,則氣從竅出,復懨塌矣,此實則瀉之之義也。

問:迎奪隨濟補瀉之義何在?

答:迎者,迎其氣之方來。如寅時氣來注肺,卯時氣注大腸,此時肺與大腸氣盛,而奪瀉之也。隨者,隨其氣之方去。如卯時氣去肺,辰時氣去大腸,肺與大腸,此時正虛,而濟補之之類是也。

謹按:補瀉分男女早晚,其理幽深,原為奇經不拘十二經常度,故參互錯綜如是。若流注穴,仍以分左右陰陽為宜。嘗憶《雪心歌》云:如何補瀉有兩般,蓋是經從兩頭髮,古人補瀉陰陽分,今人乃為男女別。男女經脈一般生,晝夜循環無暫歇,此訣出自長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錄之以為行針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