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光

《針灸問答》~ 卷上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9)

1. 第十三章 手太陽小腸經穴歌注

問:肩貞穴呢?

答:肩貞胛下兩骨解,髃後陷中分壯五,主治寒熱耳聾鳴,缺盆肩肢痹不舉。(注:肩貞穴,在曲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中。五壯,五分。主治傷寒寒熱,耳鳴耳聾,缺盆肩中熱痛,風痹,手足麻木不舉等症。)

問:臑俞穴呢?

答:臑俞肩胛下廉陷,三壯八分主治看,臂酸無力肩中痛,此穴針之立便安。(注:臑俞穴,在肩胛下廉大骨下陷中,舉臂取之。三壯八分。主治臂酸無力,肩痛等症。)

問:天宗穴呢?

答:天宗大骨下陷中,三壯五分主治同,肩臂痠疼肘廉痛,頰頷氣腫此穴尋。(注:天宗穴,在秉風后大骨下。三壯,五分。主治肩臂痠疼,肘外後廉痛,頰頷腫等症。)

問:秉風穴呢?

答:秉風髎後舉有空,手三(陽)足少(陽)四脈通,五壯五分何病治,肩疼不舉此穴從。(注:秉風穴,在天髎後,舉臂有空,乃手太陽、陽明、手足少陽四脈之會。五壯,五分。主治肩痛不舉等症。)

問:曲垣穴呢?

答:曲垣肩中曲胛里,三壯三分主治同,肩痹熱氣注肩胛,拘急痛尋此穴中。(注:曲垣穴,在肩中央曲胛陷中。三壯,三分。主治肩痹熱痛,氣注胛肩,拘急痛悶等症。)

問:肩外俞呢?

答:外俞肩胛上廉陷,去脊三寸主何病,六分三壯治同前,肩胛寒痛肘周痹。(注:肩外俞,在肩胛上廉二椎下,去脊各開三寸陷中。三壯,六分。主治肩胛痛等症。)

問:肩中俞呢?

答:肩中二寸大椎旁,三壯三分何病安,主治唾血氣上逆,寒熱目疾此穴良。(注:肩中俞,在肩胛內廉,大椎下,去脊各開二寸陷中。三壯,三分。主治咳嗽上氣,唾血,寒熱,目視不明等症。)

問:天窗穴呢?

答:天窗頰下動脈詳,扶突穴後大筋間,三壯三分主何病,痔瘻頸肩頰齒殃。(注:天窗穴,在頸大筋間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陷中。三壯,三分。主治痔瘻,頭痛,肩痛引項,耳聾,頰腫,喉中痛,暴喑,齒噤,中風等症。)

問:天容穴呢?

答:天容耳下曲頰後,三壯三分主何病,咽喉頸項胸部殃,嘔逆吐沫口齒噤。(注:天容穴,在耳與曲頰後。三壯,三分。主治喉痹寒熱,咽中如梗,癭頸項癰,胸痛滿,不得意,嘔逆吐沫,齒噤,耳聾等症。)

問:顴髎穴呢?

答:顴髎頄下銳骨隙,二分禁灸何病醫,主治口喎面目赤,眼瞤齒痛此穴奇。(注:顴髎穴,在面頄骨下廉陷中。二分,禁灸。主治口喎,面赤,目黃,眼瞤動,齒痛等症。)

問:聽宮穴呢?

答:聽宮耳珠大如菽,手足少陽手太陽,三脈交會一分刺,主治聾鳴聤耳殃。(注:聽宮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陽、手太陽三脈之會。一分,禁灸。主治失音,癲疾,心腹脹,聤耳,耳聾如物填塞,無聞等症。)

白話文:

第十三章 手太陽小腸經穴歌注

問:肩貞穴在哪裡?

答:肩貞穴位於肩胛骨下緣兩骨之間的凹陷處,在肩髃穴後方,大約五分寬。主要治療寒熱、耳聾、耳鳴、鎖骨上窩及肩部疼痛、手臂麻痺或抬不起來等症狀。

問:臑俞穴在哪裡?

答:臑俞穴位於肩胛骨下緣凹陷處,大約三壯八分寬。主要治療手臂酸痛無力、肩部疼痛等症狀。針灸此穴效果顯著。

問:天宗穴在哪裡?

答:天宗穴位於肩胛骨下緣凹陷處,大約三壯五分寬。主要治療肩臂酸痛、肘部外側後方疼痛、面頰和下顎腫脹等症狀。

問:秉風穴在哪裡?

答:秉風穴位於天髎穴後方,舉起手臂時會出現一個凹陷處,是手太陽、陽明、手少陽、足少陽四條經脈的交會點,大約五壯五分寬。主要治療肩部疼痛、手臂抬不起來等症狀。

問:曲垣穴在哪裡?

答:曲垣穴位於肩膀中間,肩胛骨凹陷處,大約三壯三分寬。主要治療肩部痹痛、熱痛、氣滯於肩胛骨,以及肩部肌肉拘緊疼痛等症狀。

問:肩外俞穴在哪裡?

答:肩外俞穴位於肩胛骨上緣,距脊椎三寸處的凹陷處,大約三壯六分寬。主要治療肩胛骨疼痛、肘部周圍疼痛等症狀。

問:肩中俞穴在哪裡?

答:肩中俞穴位於肩胛骨內側緣,大椎穴下方二寸處的凹陷處,大約三壯三分寬。主要治療咳嗽、咳血、寒熱、視力模糊等症狀。

問:天窗穴在哪裡?

答:天窗穴位於下頜骨後方,頸部大筋之間,扶突穴後方動脈搏動處的凹陷處,大約三壯三分寬。主要治療痔瘡、瘻管、頭痛、肩頸疼痛、耳聾、面頰腫脹、喉嚨痛、失聲、牙關緊閉、中風等症狀。

問:天容穴在哪裡?

答:天容穴位於耳垂後方,下頜骨下方凹陷處,大約三壯三分寬。主要治療喉嚨阻塞、寒熱、頸部腫痛、胸痛、嘔吐、牙關緊閉、耳聾等症狀。

問:顴髎穴在哪裡?

答:顴髎穴位於顴骨下緣凹陷處,大約二分寬,禁灸。主要治療口角歪斜、面部發紅、眼睛發黃、眼皮跳動、牙痛等症狀。

問:聽宮穴在哪裡?

答:聽宮穴位於耳珠前方的凹陷處,大小如黃豆,是手少陽、足少陽、手太陽三條經脈的交會點,大約一分寬,禁灸。主要治療失聲、癲癇、腹部脹痛、耳聾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