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陰經
陰經
1. 陰經
女子尻骨盤內,前為膀胱,中為子宮,後為直腸。膀胱溺管,長約一寸,其下為陰道(人陰道曲,禽獸道直)。陰道之口為戶,內寬外狹。童女有薄膜捫閉,膜有小缺通流月水。初與男子交合,膜破微有血出,故俗曰破身。及生子則名產門也。產門之體,仿如直腸,肉理橫生,可寬可窄,內有摺皮,外有連膜,其底銜接子宮之口,陰水生焉。子宮者,狀若番茄(頗似葫蘆上截)。
倒掛骨盆之內,長二寸,底闊一寸三分,厚七分。內空為三角房,一角在口,兩角在底(一在底左,一在底右)。底角有小孔可通豬毛底。之外有兩筋帶懸之,一圓一扁,圓筋繫於交骨,扁筋即大小腸夾膜與胯骨黏連。若筋帶無力,或產後行動,即有子宮下墜之憂。凡未嫁童女,子宮之口,小如目瞳,共重八錢。
懷孕之後,積月漸大,妊胎三月,漸長四寸;妊胎五月,底圓如瓢;妊胎七月,脹至臍上,漸長六寸;妊胎九月,直至胸下,長尺有零,重四十兩,圓如西瓜。生子之後,復縮而小,重只二兩而已。子宮之底,左右各出子管一支,與底角之孔通連,長二寸五分,管尾略闊,披展如絲,不即不離,垂於子核之側。
子核者,在子宮左右,約離一寸,向內有蒂與子宮相連,向外有筋帶與子管相系,形如雀卵薄膜裹之,內有精珠十五顆至十八顆不等,其質甚薄,剖而看之,內貯清液,是為陰精。女子入月之年,精珠始生,暮年月信止,精珠化為烏有。凡夫婦交媾,男精泄入子宮,透於子管,子管即罩護子核,子核感動,精珠迸裂,陰精與陽精交會,自子管之尾而入,在管內漸結薄衣為胚珠,是為成孕。
由是子管漸大,胚珠漸行,數日之內行至子宮,子宮接之,血入漸多,預生新膜,又生膠粒以塞子宮之口,是謂受胎。
白話文:
[女性的臀部骨盤內,前方是膀胱,中間是子宮,後方是直腸。膀胱的排尿管道約一寸長,下方是陰道(人類的陰道彎曲,動物的則較直)。陰道的開口稱為「戶」,內部寬敞而外部狹窄。少女時有一層薄膜封閉,這膜有一個小孔供月經血流過。初次性行為時,這層膜會破裂,可能會有少量出血,民間稱此為「破身」。生產後,這個開口被稱為「產門」。產門的構造類似直腸,肌肉纖維呈橫向排列,可以擴張也可以收縮,內部有褶皺的皮膚,外部有連結的組織膜,其底部與子宮的開口相連,這裡產生陰道分泌物。子宮的形狀類似番茄(有點像葫蘆的上半部分)。
子宮倒掛在骨盆內,長約二寸,底部寬約一寸三分,厚度約七分。內部空間呈三角形,其中一個角在開口處,另兩個角在底部(一個在左側,一個在右側)。底部的角有一個小孔,可以讓細毛通過。外部有兩條韌帶懸掛,一條圓韌帶,一條扁韌帶,圓韌帶連接於恥骨,扁韌帶即大小腸的夾膜,與髖骨相連。如果這些韌帶力量不足,或是在產後活動,就會有子宮脫垂的風險。未婚少女的子宮開口,小如瞳孔,整體重量約八錢。
懷孕後,隨著孕期增長,胎兒逐漸增大,懷孕三個月時,胎兒長約四寸;懷孕五個月時,胎兒底部圓潤如瓢;懷孕七個月時,膨脹至肚臍上方,長度增至六寸;懷孕九個月時,胎兒到達胸下,長度超過一尺,重量約四十兩,形狀圓如西瓜。生產後,子宮會再次縮小,重量只剩下二兩。子宮底部的左右兩側,各有一條輸卵管,與底部角落的小孔相連,長約二寸五分,末端略寬,像絲綢般輕盈地垂掛在卵巢旁邊。
卵巢位於子宮左右,距離約一寸,向內有一蒂與子宮相連,向外有韌帶與輸卵管相連,形狀像鳥卵,外包一層薄膜,內含15至18顆卵子,卵子非常薄,切開來看,裡面儲存著清澈的液體,這是女性的生殖細胞。女孩進入青春期後,卵子開始成熟,到更年期月經停止,卵子便不再存在。夫妻性行為時,男性精子進入子宮,穿過輸卵管,此時輸卵管會保護卵巢,卵巢受到刺激,卵子破裂,女性的卵子與男性的精子相遇,在輸卵管尾部結合,形成胚胎,即為受孕。
從此,輸卵管逐漸擴大,胚胎逐漸移動,幾天後到達子宮,子宮接納胚胎,血液逐漸增多,生成新的膜,並產生粘稠的物質來堵塞子宮開口,這就是所謂的受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