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陰經
陰經
1. 陰經
女子尻骨盤內,前為膀胱,中為子宮,後為直腸。膀胱溺管,長約一寸,其下為陰道(人陰道曲,禽獸道直)。陰道之口為戶,內寬外狹。童女有薄膜捫閉,膜有小缺通流月水。初與男子交合,膜破微有血出,故俗曰破身。及生子則名產門也。產門之體,仿如直腸,肉理橫生,可寬可窄,內有摺皮,外有連膜,其底銜接子宮之口,陰水生焉。子宮者,狀若番茄(頗似葫蘆上截)。
白話文:
倒吊在骨盆內部,長二寸,底部寬一寸三分,厚七分。內部是三角形的空腔,一角在開口處,兩角在底部(一在底部左側,一在底部右側)。底部的兩角有小孔,可以插進豬毛。外側有兩條韌帶懸掛著它,一圓一扁。圓韌帶連接在恥骨上,扁韌帶就是大小腸繫膜與髖骨粘連的部分。如果韌帶無力,或者產後活動過多,就會有子宮下垂的危險。所有未婚女子的子宮口小如瞳孔,總重為八錢(約30克)。 倒掛骨盆之內,長二寸,底闊一寸三分,厚七分。內空為三角房,一角在口,兩角在底(一在底左,一在底右)。底角有小孔可通豬毛底。之外有兩筋帶懸之,一圓一扁,圓筋繫於交骨,扁筋即大小腸夾膜與胯骨黏連。若筋帶無力,或產後行動,即有子宮下墜之憂。凡未嫁童女,子宮之口,小如目瞳,共重八錢。
懷孕之後,積月漸大,妊胎三月,漸長四寸;妊胎五月,底圓如瓢;妊胎七月,脹至臍上,漸長六寸;妊胎九月,直至胸下,長尺有零,重四十兩,圓如西瓜。生子之後,復縮而小,重只二兩而已。子宮之底,左右各出子管一支,與底角之孔通連,長二寸五分,管尾略闊,披展如絲,不即不離,垂於子核之側。
白話文:
懷孕後,肚子逐月變大。懷孕三個月,胎兒約長四寸;懷孕五個月,胎兒底部圓如瓢;懷孕七月,胎兒鼓脹到肚臍上方,約長六寸;懷孕九月,胎兒伸展到胸部以下,長度超過一尺,重量約四十兩,形狀像西瓜。生子後,子宮會縮小,重量只剩下二兩多。子宮底部左右各有一條輸卵管,與子宮底角的孔相連,長度約二寸五分。輸卵管末端略微寬闊,像絲線一樣飄動,既不完全貼近子宮,也不完全脫離子宮,懸垂在子宮頸旁邊。
子核者,在子宮左右,約離一寸,向內有蒂與子宮相連,向外有筋帶與子管相系,形如雀卵薄膜裹之,內有精珠十五顆至十八顆不等,其質甚薄,剖而看之,內貯清液,是為陰精。女子入月之年,精珠始生,暮年月信止,精珠化為烏有。凡夫婦交媾,男精泄入子宮,透於子管,子管即罩護子核,子核感動,精珠迸裂,陰精與陽精交會,自子管之尾而入,在管內漸結薄衣為胚珠,是為成孕。
白話文:
隨著胎兒逐漸長大,胎盤逐漸發展。經過幾天,胎盤移動到子宮內,子宮與之相連。大量的血液進入子宮,逐漸形成新的胎膜。同時,產生黏液狀物質塞住子宮口。這便是受孕的過程。 由是子管漸大,胚珠漸行,數日之內行至子宮,子宮接之,血入漸多,預生新膜,又生膠粒以塞子宮之口,是謂受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