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周身血脈總管圖
周身血脈總管圖
1. 周身血脈總管圖
按:血脈管者,運行赤血之管也。其徑常圓,本體三層:內層薄滑;中層略厚,色黃質軟,自能舒張;外層紋理交結。總管及入肺管近心處均有三門,形如半月,門閉之時,微窩向上,門邊正中,有脆骨一粒,品字相對,小如芝麻(以三圈相併,當中必有漏處,故生三粒以補之),門後管體有小坳,貯血少許,使門不黏於管,以助開閉之機心血過此,可出而不可入。
白話文:
血脈管作用是輸送血液的管道。 血脈管的形狀通常是圓形的,共有三層結構: 第一層內層,薄而光滑。 第二層中層,稍厚些,顏色呈黃色,質地柔軟,具有自主舒張的能力。 第三層外層,紋理交錯。 血脈的總管以及進入肺部的血管靠近心臟的地方都有三個門,形狀像半月形。門關閉時,門的邊緣略微上翹,門中間正中有一小塊軟骨,大小僅如芝麻(由於三個圓圈相連,中間必然會有空隙,所以用三塊小骨頭來填補這個空隙),門後血管裏有小凹陷,儲存少量血液,防止門粘在血管上,以利於開閉的功能。心血經過這裡,可以流出,但不能流入。
其總管由心左下房生出,直插上房而上,約二寸許,即回屈而下,彎作一栱,下至膈膜,分布小枝入左右兩脅,透過膈膜,分布大枝,散行臟腑(指脾胃腎腸而言)之內,再至下腰(第四節),即分歧為二,散布小枝,密纏股足之間。其栱之上,又生三大支,左二右一。右支約寸許,復歧分為二,一由頸右達腦,一由右肩達手。
白話文:
其脈管的主幹從心臟的左下房出發,一直上升到心臟的上房,大約兩寸左右,然後彎曲向下,形成一個弓形,下到橫膈膜,分出小分支進入左右兩側的肋間,穿過橫膈膜,分出大分支,分佈在內臟(即脾胃腎腸)內部,再到下腰(第四節),就分歧為兩支,分佈小分支,密集纏繞在股部和足部之間。弓形之上,又分出三根主要分支,左邊兩支,右邊一支。右支約一寸左右,再次分歧為兩支,一支從頸部右側到達腦部,一支從右肩到達手臂。
其左二支,一由頸左達腦,一由左肩達手。皆散布小相密纏於內,周身骨肉,無處不到。支上生枝,彷彿如樹(各處較節之旁支,上下互相通連正支,雖塞血脈,可從旁運也)。
白話文:
它們的左邊有兩條脈,一條從頸部的左側到達腦部,一條從左肩到達手部。這些脈絡都分散成細小的脈絡,緊密地纏繞在身體的內部,遍佈全身的骨骼和肌肉,無處不到。脈絡上生出枝脈,就像樹一樣(各處較大的節點旁的支脈,上下相互連接主脈,即使主脈阻塞,也可以從支脈運輸氣血)。
回血管者,回導紫血入心之管也。管內有門,門無定位(頭腦臟腑之間皆無門,惟四肢之門深處更密)。其體比脈管稍薄(脈管受力比回管更多,故厚薄不同),其徑稍寬,有血則圓,無血則扁。總管二支,由心右上房而出,一支向下,以接下身臟腑兩足之回血,一支向上,以接上身頭腦兩手之回血。散布小支,一如血脈管之狀,但脈管深居肉內者多,而回血深淺皆有,藍色無脈者是也。
白話文:
回血管:將紫色的血液導迴心臟的管道。回血管內有瓣膜,但瓣膜沒有固定的位置(頭部、內臟之間都沒有瓣膜,只有四肢深處的瓣膜更密集)。回血管的管壁比脈管稍薄(脈管承受的力比回血管更多,因此壁較厚),管徑稍寬,有血液流動時呈圓形,沒有血液流動時呈扁平狀。
回血管的主幹有兩支,從心臟的右心房發出:一支向下,通向身體下半部的臟腑和雙腿的回血;一支向上,通向身體上半部的頭腦和雙手的回血。
回血管還分佈著許多小分枝,就像血脈管一樣,但脈管大多深藏在肌肉內,而回血管則深淺都有,沒有脈搏的藍色血管就是回血管。
另有一種,名曰微絲血管(以管乎徘一寸闊,約有二千條,其細如此),目力不及見,以鏡顯之,見密結如網,骨肉內外遍體皆然(故以針刺血,隨處皆有血出),與血脈管、回血管兩尾相通,故赤紫兩血,通行無礙(血脈回血兩管,其頭在心相通,其尾在微絲管相通)。
白話文:
還有一種[血管],稱為微絲血管(大小像一根線,大約有 2000 條,細微到肉眼無法看見)。用顯微鏡觀察,可以發現它們密密麻麻地交織成一張網,遍佈全身的骨肉。因此,無論在何處針刺放血,都可以流出血來。
微絲血管與血脈血管和回血管的兩端相連通,所以鮮紅色和暗紫色的血液可以自由流動(血脈血管和回血管的開端在心臟相通,而結尾在微絲血管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