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調經類方

四物湯,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或臍腹痛,或腰足痛,或崩中漏下及胎產諸症。常服益榮衛,滋氣血。

當歸(利血,除血刺痛如刀刺),川芎(治風泄肝木,除血虛頭痛),芍藥(利血理脾,除腹中虛痛),熟地(補血,除臍痛)

春倍川芎,夏倍芍藥,秋倍地黃,冬倍當歸。

觀其加減法,便是四時妙理。倍當歸以迎春氣;倍川芎以迎夏氣;倍芍藥以迎秋氣;倍地黃以迎冬氣。用當歸以生一陽,用芍藥以生一陰,皆升降之妙也。此方始於朱梁時,節度巡官昝膺所撰。(此金匱膠艾湯中脫胎出來,非杜撰也。)《產寶》方中有四物散,後醫易散為湯。

(陳修園曰:妙在川芎一味。)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生物之功也,順四時而生,人亦順四時而養。當歸甘辛溫潤,喻春日之融和;川芎辛溫而散,喻夏日之敷榮生長矣。而不為收藏何以成物,故用芍藥,酸收以成秋;地黃味厚以成冬。四時之中,甘為土德,歸、地味厚而甘。

此又五行之不離乎土也。

王海藏曰:如用血藥,於四物中擇其一二可也。豈無意哉。故如行血則用芎、歸以行春夏之令,如用止血則取地、芍以行秋冬之令。觀佛手散、犀角地黃湯止取四物之二可想矣。

簡易當歸散,治月經不勻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腿疼痛。

當歸,川芎,白芍(炒),黃芩(炒,各一兩),白朮,萸肉(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下三錢,日三服。或銼,每服七錢加生薑,水煎。如冷去黃芩加肉桂,一方有熟地。

大溫經湯(《金匱》),治衝任虛冷,月候不調,或來多不已,或過期不行,或崩中去血過多。此溫劑,內冷者宜之兼血氣。

當歸,川芎,白芍(炒),人參,甘草,阿膠(炒,各二錢),麥冬,肉桂(原本桂枝),丹皮,吳萸(各二錢),半夏(制,二錢五分)

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前稍熱服。

拱辰丹(孫琳),葛承丞相夫人少年時服之,有效。

鹿茸(酥炙),萸肉,當歸(各四兩),麝香(三錢)

上為細末,酒糊丸,每服七十丸,溫酒淡鹽湯任下。

嚴氏抑氣散,治婦人氣盛於血胸滿體痛。

香附(四兩),陳皮(二兩),茯神,甘草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食前沸湯調下。

十味香附丸,治婦人經候不調赤白帶下,陰虛氣滯不能生育。

四制香附(一斤四兩),當歸,川芎,白芍(炒),熟地(各四兩),白朮,澤蘭,陳皮(各三兩),鹽水炒,川柏,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一水法丸,一煉蜜丸。每服七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此方以香附為君,以香附血中氣藥也。氣和則血調,絕妙好方。四制香附,(四制者酒浸四兩,醋浸四兩,童便浸四兩,黑山梔四兩煮汁浸四兩。)

白話文:

調經類方

四物湯,主要治療因衝脈和任脈虛損導致的月經不調,可能伴隨肚臍周圍或腹部疼痛、腰腿痠痛,甚至有崩漏不止以及產後相關的各種問題。長期服用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滋養氣血。

四物湯的組成包括:

  • 當歸:能活血、止痛,特別是像刀割一樣的血瘀疼痛。
  • 川芎:可以疏風、調理肝氣,並能消除因血虛引起的頭痛。
  • 芍藥:可以活血、調理脾胃,消除腹部虛痛。
  • 熟地:可以補血,消除肚臍周圍的疼痛。

隨著季節變化,用藥的劑量也會有所不同:春天多用川芎,夏天多用芍藥,秋天多用熟地,冬天多用當歸。

觀察四物湯的加減變化,就能理解其中順應四時變化的道理。多用當歸是為了迎接春天的生發之氣;多用川芎是為了迎接夏天的成長之氣;多用芍藥是為了迎接秋天的收斂之氣;多用熟地是為了迎接冬天的收藏之氣。使用當歸可以生發陽氣,使用芍藥可以生發陰氣,這其中蘊含著陰陽升降變化的奧妙。這個方子最早出現在朱梁時期,是由節度巡官昝膺所撰寫的(這個方子脫胎於《金匱要略》中的膠艾湯,並非憑空捏造)。《產寶》方中也有四物散,後世的醫生將散劑改為湯劑。

(陳修園認為:四物湯最精妙之處在於川芎這一味藥。)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夏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秋天是萬物收穫的季節,冬天是萬物收藏的季節,這是四時萬物生長的規律。人也應該順應四時來養生。當歸甘甜、辛溫而潤澤,就像春天的溫和陽光;川芎辛溫而散發,就像夏天萬物欣欣向榮的生長。如果沒有收藏,萬物就無法形成,所以用芍藥的酸味來收斂,以成就秋天的氣息;用熟地厚重的味道來成就冬天的氣息。在四季之中,甘味屬於土,當歸和熟地的味道都厚重而甘甜。

這也體現了五行離不開土的道理。

王海藏說:如果使用活血藥,在四物湯中選擇一兩種藥就可以了,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例如,要活血就用川芎和當歸來順應春夏的生長之氣;要止血就用熟地和芍藥來順應秋冬的收藏之氣。從佛手散和犀角地黃湯只選用了四物湯中的兩種藥,就能夠理解其中的道理了。

簡易當歸散,主要治療月經不規律,可能三四個月來一次,或者一個月來兩次,還伴隨腰腿疼痛。

組成包括:當歸、川芎、炒白芍、炒黃芩(各一兩)、白朮、萸肉(各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早晨空腹用溫酒調服三錢,每日三次。也可以將藥材切成小塊,每次取七錢,加入生薑用水煎服。如果身體怕冷,可以去掉黃芩,加入肉桂。也有方子會加入熟地。

大溫經湯(出自《金匱要略》),主要治療衝脈和任脈虛寒導致的月經不調,可能出現月經量多不止,或者月經延遲不來,或者崩漏出血過多。這個方子屬於溫補的藥劑,適合體內虛寒,同時兼有氣血不足的人。

組成包括:當歸、川芎、炒白芍、人參、甘草、炒阿膠(各二錢)、麥冬、肉桂(原本是桂枝)、丹皮、吳茱萸(各二錢)、製半夏(二錢五分)。

加入五片生薑用水煎服,飯前稍微熱服。

拱辰丹(孫琳所創),葛承丞相的夫人年輕時服用此藥,效果顯著。

組成包括:酥炙鹿茸、萸肉、當歸(各四兩)、麝香(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糊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用溫酒或淡鹽湯送服。

嚴氏抑氣散,主要治療婦女因氣盛於血而導致的胸悶、身體疼痛。

組成包括:香附(四兩)、陳皮(二兩)、茯神、甘草。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沸水調服。

十味香附丸,主要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白帶過多,因陰虛氣滯而難以生育。

組成包括:四制香附(一斤四兩)、當歸、川芎、炒白芍、熟地(各四兩)、白朮、澤蘭、陳皮(各三兩)、鹽水炒川柏、炙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糊或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早晨空腹用淡鹽湯送服。

這個方子以香附為主要藥物,因為香附是血中的氣藥。氣順則血調,這個方子非常巧妙。四制香附是指用不同的方法炮製香附:用酒浸泡四兩、用醋浸泡四兩、用童便浸泡四兩、用黑山梔煮汁浸泡四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