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產後中風屬下血過多虛極生風

《大全》曰:產後下血過多,虛極生風者何?答曰:婦人以營血為主,因產血下太多,氣無所主,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須臾,此虛極生風也。若以風藥治之,則誤矣。

白話文:

《大全》一書中提到:產後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身體虛弱到極點而產生類似中風的症狀是怎麼回事呢?回答是:女性主要依賴血液來維持健康,由於生產時出血量過大,導致體內氣力無從附著,出現嘴脣發青、肌膚冰冷、出汗、視線模糊和精神混亂的現象,生命危在旦夕,這就是因極度虛弱而引發的類似中風的症狀。如果用治療中風的藥物來治療這種情況,那就是錯誤的了。

2. 產後中風宜大補不可作風治

朱丹溪曰:產後中風,口眼喎斜,必用大補氣血,然後治痰。當以左右手脈,分氣血多少以治。切不可作中風治。用小續命湯發表治風之藥。

白話文:

朱丹溪說:產婦在生產後若出現中風症狀,例如口眼歪斜,首先應該使用大力度的藥物來補充氣血,而不是立即針對風邪治療。應透過診斷產婦左右手的脈象,判斷氣血的盈虧,再進行相應的治療。千萬不要誤以為這是普通的中風而使用像小續命湯這類發汗、袪風的藥物來治療。

3. 產後中風當補元氣為主

薛立齋曰:產後中風,果外邪所屬,形氣不足,病氣有餘,當補元氣為主,稍佐治病之藥。若強力不休,月內入房,形氣俱不足,當純補元氣,多有復甦者。若誤投風藥,是促其危也。前證若心脾血氣俱虛,十全湯,不應,加附子、鉤藤;若肝經血虛,逍遙散加鉤藤。《經》云:脾之榮在唇,心之液為汗。若心脾二臟虛極,急用參救之。

慎齋按:已上六條,序產後有中風之證也。中風有真中、類中,有火、有氣、有痰,中臟、中腑、中血脈之不同。若產後中風,總屬血虛而動傷臟腑所致,即有外邪,以大補為主,遵丹溪、立齋之法,為不易也。若舍此而以中風為治,用愈風續命之類,速之斃矣。戒之。

白話文:

薛立齋說:產後如果出現中風的症狀,這通常是因為外來的邪氣入侵,導致身體形質和氣力不足,病氣卻過剩。在這種情況下,治療應以補充元氣為主要目標,同時稍微輔以對症的藥物。如果病人過於勞累,或在產後一個月內就進行性行為,導致形體和氣力都十分虛弱,這時應該專門補充元氣,這樣往往能讓病人恢復健康。如果誤用了針對中風的藥物,反而會加速病人的危險。

如前所述,如果心脾兩臟的血氣都嚴重不足,可以使用十全湯,如果效果不佳,可加入附子和鉤藤;如果肝臟的血氣不足,則可以在逍遙散中加入鉤藤。根據醫典所述,脾臟的健康狀況可以從嘴脣看出,而心臟的功能則與出汗有關。如果心脾兩臟的血氣都極度虛弱,應立即使用人參來急救。

慎齋補充:以上六條,都是關於產後可能出現的中風症狀。中風有真中、類中之分,可能是由火、氣、痰引起,也可能影響到臟腑、血液或脈絡。產後中風,通常是由於血氣不足,加上活動過度,傷害到臟腑所致。即使有外來的邪氣,治療仍應以大補為主,遵循丹溪和立齋的方法,這是不會改變的原則。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將產後中風視為一般的中風來治療,使用如愈風續命等藥物,可能會加速病人的死亡。這是必須要警醒的。

4. 產後血虛中風病痙

《金匱要略》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何謂也?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

白話文:

《金匱要略》提到:剛生產完的婦女容易有三種疾病,其中一種是痙攣病,這是怎麼回事呢?解釋是,產後因為失血過多導致體內血氣虛弱,再加上出汗量大,身體易受風邪侵襲,所以會引發痙攣病。

5. 產後血虛汗多過多遇風變痙

郭稽中曰:產後血虛,腠理不密,故多汗。因遇風邪搏之,則變痙。痙者口噤閉,背強而直,如發癇狀,搖頭馬鳴,身反折,氣息如絕,汗出如雨,兩手摸空者不治。

白話文:

郭稽中說:產婦在生產後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身體的防禦機能下降,所以容易大量出汗。如果這時不慎受到風邪的侵襲,就會轉變成痙攣的情況。所謂的痙攣,就是嘴巴緊閉不能張開,背部肌肉僵硬且挺直,類似於癲癇發作的模樣,患者會出現搖頭並發出像馬叫般的聲音,身體向後彎曲,呼吸似乎快要停止,同時大汗淋漓,甚至雙手無意識地在空中摸索,這種情況是極為危險且難以救治的。

6. 產後痙屬亡血過多筋無所養

薛立齋曰:產後發痙,因去血過多,元氣虧損,或外邪相搏,致牙關緊閉,四肢痙強,或腰背反張,肢體抽搐。若有汗不惡寒,曰柔痙;無汗惡寒,曰剛痙。然產後患之,由亡血過多,筋無所養而致,大補氣血,多保無虞,若攻風邪,死無疑矣。

白話文:

薛立齋說:產後發生痙攣,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元氣受損,或者與外界的病邪相互作用,造成牙關緊閉,四肢僵硬,甚至腰背彎曲,肢體抽搐。如果患者有出汗但不畏寒,這被稱為柔痙;如果沒有出汗且畏寒,則被稱為剛痙。然而,產婦發生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產後失血過多,肌肉得不到充分的營養所致。大力補充氣血,大多可以確保安全,如果單純針對風邪進行治療,結果無疑會導致死亡。

薛立齋指出:產後出現痙攣的情況,通常由於產後失血過量,導致身體的元氣耗損,或是受到外界病菌的影響,使得牙關緊閉,四肢呈現出僵直的狀態,有些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腰背彎曲,肢體抽搐的症狀。如果病人有出汗但不畏寒,這被歸類為「柔痙」;反之,如果不出汗且畏寒,則被定義為「剛痙」。然而,產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產後出血過多,肌肉組織得不到足夠的養分供應所導致。因此,如果能夠大量補充氣血,通常就能確保病人的安全,反之,如果只針對風邪進行治療,那麼病人死亡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7. 產後病痙屬陰虛內熱生風

繆仲淳曰:產後血虛,角弓反張,病名曰痙。痙者,勁也。去血過多,陰氣暴虛,陰虛生內熱,熱極生風,故外現風證。其實陰血不足,無以養筋所致,足厥陰肝經大虛之候,宜益陰補血清熱則愈。

白話文:

繆仲淳說:產後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身體出現像角弓反張那樣僵硬的症狀,這種病症被稱為痙。所謂的痙,就是指身體變得僵硬。產後由於失血過量,導致體內的陰氣突然變得虛弱,陰氣不足會產生內熱,當熱度達到極點時,就會產生類似風邪的反應,所以體外會顯現出風邪的症狀。但實際上這是因為陰血不足,無法滋養肌肉和筋絡所導致的。這是足厥陰肝經嚴重虛弱的徵兆,應該通過滋陰、補血和清熱的方式來治療,病情就會好轉。

8. 產後成痙不可同傷寒例治

薛立齋曰:仲景云:傷寒有汗為柔痙,用桂枝湯;無汗為剛痙,用麻黃湯。產後得此,血氣俱虛,敗證不可與傷寒例看。丹溪云:產後當大補氣血為主,多服參、耆、附子。中風乃虛極之象,固其本元,諸病自退。

白話文:

薛立齋說:張仲景曾提到,患傷寒如果出汗則是柔痙,應使用桂枝湯來治療;如果不出汗則是剛痙,應該使用麻黃湯。但對於產後婦女來說,她們的血氣都很虛弱,出現類似癥狀時不能和一般的傷寒病例同等看待。

丹溪先生則表示:產後婦女應以大補氣血為主要目標,多服用人參、黃耆、附子等補藥。中風的現象往往是身體虛弱到極點的表現,只要固守並補充身體的根本元氣,各種疾病自然會退散。

薛立齋指出:張仲景曾說明,傷寒病患者如果出汗,那就是柔痙,應該用桂枝湯來治療;如果不出汗,就是剛痙,應該用麻黃湯。但產後婦女因血氣都處於虛弱狀態,若出現類似的癥狀,就不能按照一般的傷寒病來治療。

丹溪先生則認為:產後婦女應該以補充大量氣血為首要任務,可以多服用如人參、黃耆、附子等補身藥物。中風現象通常是身體極度虛弱的跡象,只要能補足並固守身體的基本元氣,那麼許多疾病自然就會消失。

9. 產後變症不可輕用發表

婁全善曰:小續命、大豆紫湯、舉卿古拜散,俱太陽厥陰藥也,如邪實而脈來浮弦有力者固宜。但產後氣血大虛人,不宜輕發其表,但用防風當歸散治之為妙。

白話文:

婁全善說:小續命湯、大豆紫湯、舉卿古拜散,這些都是用來治療太陽經和厥陰經病症的藥方,如果病人的病情確實是由於外邪所致,且脈搏呈現浮弦有力的情況下,使用這些藥方是恰當的。但是對於產後的婦女,由於她們的氣血大為虛弱,不適合輕易地使用會發汗的藥物來解表。最好的做法是使用防風當歸散來治療。

這段話的意思是,在產後的婦女出現某些症狀時,即使那些症狀看起來像是由外邪引起的,也不應輕易使用會發汗的藥物。這是因為產後婦女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發汗可能會進一步消耗她們的氣血。因此,應該選擇比較溫和的防風當歸散來調理身體。

10. 用續命湯辨

武叔卿曰:寒主收引,風寒在太陽經,項背強直者,太陽筋病也,諸方皆主續命,從仲景論也。郭氏不問產後虛實,邪之有無,概宗之,似乎一偏。至薛氏又以產後亡血過多,非十全大補不可,又一見也。及《夷堅志》按以大豆紫湯、獨活湯而愈,又主於風矣,是續命亦不為妄也。

但本方有麻黃、附子,氣血兩虛人,不可輕用。而郭氏論又有速灌之說,稍緩即汗出如雨,反不以麻黃為忌,何語工切也。二說似不可廢,臨證之際詳之。

慎齋按:已上八條,序產後有痙證也。產後成痙,大抵血虛所致。故《金匱》以下四條,均主於亡血過多,當從立齋、仲淳治例。後二條辨不可用續命湯,致有誤治之失,以示戒也。

白話文:

武叔卿說:「寒氣會導致收縮和拘攣,風寒侵入太陽經脈時,會出現頸部和背部僵硬的症狀,這是由於太陽經脈的筋絡受病影響。對於這樣的病情,各種藥方都推薦使用續命湯,這也是遵循張仲景的理論。然而,郭氏不區分產婦的虛實情況,也不考慮是否有邪氣入侵,就一概使用續命湯,這種做法顯得有些片面。至於薛氏則認為產後失血過多的情況下,只有使用十全大補湯纔能有效,這又是另一種看法。再看《夷堅志》中的記載,用大豆紫湯和獨活湯治療此類病症並取得療效,這又顯示了風濕病的特徵,因此,續命湯的使用也不算是錯誤的選擇。

然而,續命湯中包含麻黃和附子,對於氣血兩虛的人來說,不能輕易使用。但是,郭氏的論述中卻提到應迅速灌服,稍微拖延就會出現大量出汗的情況,反而沒有把麻黃視為禁忌,這種說法的確精準。這兩種觀點似乎都不能完全拋棄,在實際診斷時需詳細考量。

慎齋補充說明:上述八條內容,主要描述的是產後可能出現的痙症。產後發生痙症,大多是由於失血過多導致的血虛。因此,《金匱要略》中後面四條內容,都是針對產後失血過多的情況,應該按照立齋和仲淳的治療方法來進行。最後兩條內容則討論了不能使用續命湯的情況,以防誤治,以此作為警示。」

11. 產後口噤屬血氣虛風乘三陽經

《大全》曰:產後中風口噤,是血氣虛而風入頷頰口之筋也。手三陽之筋結於頷。產則勞損臟腑,傷於筋脈,風乘之,則三陽之筋脈偏虛,得風冷則急,故令口噤。

白話文:

根據《大全》所述,產後若出現口部緊閉、疑似中風的症狀,這是由於生產後身體的血氣虛弱,導致風邪侵入到頷頰及口周圍的肌肉。人體的手部三陽經絡的肌肉在頷部交織結聚。生產過程中,易造成內臟疲勞損傷,影響到肌肉脈絡,此時風邪便有機可乘。風邪進入後,會使手部三陽經絡的肌肉脈絡產生局部虛弱,一旦遇到風寒刺激,肌肉就會收縮緊張,因而導致口部無法開合的現象。

12. 產後角弓反張屬體虛受風

《大全》曰:產後角弓反張,是體虛受風,風入諸陽之經也。人之陰陽經絡,周環於身。風邪乘虛入諸陽之經,則腰背反折,攣急似角弓狀。

白話文:

根據《大全》所述,產後出現角弓反張的情況,是因為身體虛弱時遭受風邪侵襲,風邪進入了身體的陽性經絡。人體內的陰陽經絡遍佈全身,當風邪利用身體虛弱的機會進入到陽性經絡中,就會導致腰部和背部反彎,肌肉緊繃,呈現出像角弓一般的狀態。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產後若出現角弓反張的症狀,通常是因為產後身體虛弱,風邪趁虛而入,影響到身體的陽性經絡,進而導致腰背部位強烈收縮,形如角弓。

13. 產後角弓反張屬虛象宜固氣血

薛立齋曰:前證因氣血耗損,腠理不密,汗出過多,患此乃虛象也,宜固氣血為主。此證乃氣血虛極,宜大劑參、耆、歸、朮、肉桂培養之;不應,加附子,倍人參,名參附湯;猶未應,乃藥力未能及,宜多用之。

白話文:

薛立齋說:這種產後角弓反張的情況,是因為氣血大量消耗,導致肌膚毛孔防禦功能減弱,進而汗出過多,這其實是身體虛弱的現象,因此應該以鞏固氣血為主要治療方向。

這種症狀表明氣血已經虛弱到極點,應該使用大劑量的人參、黃耆、當歸、白朮、肉桂等藥物來培養氣血;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以加入附子,並且加倍使用人參,這就叫做參附湯;如果還是沒有反應,那可能是藥效還未達到,應該增加藥量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