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產後中風屬下血過多虛極生風

《大全》曰:產後下血過多,虛極生風者何?答曰:婦人以營血為主,因產血下太多,氣無所主,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須臾,此虛極生風也。若以風藥治之,則誤矣。

白話文:

《大全》說:生產後出血過多,如果因為身體太虛弱而引發了風邪是什麼原因呢?回答說:女性是以血液為主要養分,由於生產時失血太多,使得氣無法有所主宰,嘴脣變青、肌肉冰冷、出汗、眼睛暈眩、精神昏迷,生命就在瞬息之間,這就是因為身體太虛弱而引發了風邪的原因。如果用治療風邪的藥物來治療這種情況,那就會犯錯了。

2. 產後中風宜大補不可作風治

朱丹溪曰:產後中風,口眼喎斜,必用大補氣血,然後治痰。當以左右手脈,分氣血多少以治。切不可作中風治。用小續命湯發表治風之藥。

白話文:

朱丹溪說:生產過後如果出現中風症狀、嘴巴和眼睛歪斜的情況,必須大量調理血液和氣息,之後再處理痰液問題。要根據左手和右手的脈搏來判斷血液和氣息的比例進行治療。千萬不能按照普通的中風方式來治療。可以使用「小續命湯」這種方子來發汗並對抗風邪。

3. 產後中風當補元氣為主

薛立齋曰:產後中風,果外邪所屬,形氣不足,病氣有餘,當補元氣為主,稍佐治病之藥。若強力不休,月內入房,形氣俱不足,當純補元氣,多有復甦者。若誤投風藥,是促其危也。前證若心脾血氣俱虛,十全湯,不應,加附子、鉤藤;若肝經血虛,逍遙散加鉤藤。《經》云:脾之榮在唇,心之液為汗。若心脾二臟虛極,急用參救之。

慎齋按:已上六條,序產後有中風之證也。中風有真中、類中,有火、有氣、有痰,中臟、中腑、中血脈之不同。若產後中風,總屬血虛而動傷臟腑所致,即有外邪,以大補為主,遵丹溪、立齋之法,為不易也。若舍此而以中風為治,用愈風續命之類,速之斃矣。戒之。

白話文:

薛立齋說:產婦中風,如果病因是外邪入侵,體力虛弱,病邪卻很重,就應該以補益元氣為主,輔以治療疾病的藥物。如果產婦在月子期間过度劳累、房事過度,導致元氣不足,就應該單純補益元氣,許多人可以恢復健康。如果誤用驅風藥,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如果產婦中風是因為心脾血氣虛弱,使用十全湯效果不好,可以加附子、鉤藤;如果是肝經血虛,用逍遙散加鉤藤。《內經》說:脾的榮華表現在嘴唇,心的津液是汗液。如果心脾兩臟虛弱到極點,必須緊急用藥救治。

慎齋補充說明:以上六條,是關於產後中風的症狀描述。中風分為真中風和類中風,還有火、氣、痰等不同的類型,以及中臟腑、中血脈的區別。產後中風,大多數是因為血虛而導致臟腑受損,即使有外邪入侵,也應該以大補為主要治療方法,遵循丹溪和立齋的醫法,這樣才是正確的做法。如果捨棄這種方法,而按照治療普通中風的方法,使用驅風續命之類的藥物,會導致病人迅速死亡。務必牢記。

4. 產後血虛中風病痙

《金匱要略》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何謂也?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

白話文:

新的生產後的女人有三個常見疾病。第一個是痙攣。這是什麼意思呢?答案是:新的生產後女人血液虛弱,容易出汗,常常受到風寒影響,因此導致痙攣這個病症發生。

5. 產後血虛汗多過多遇風變痙

郭稽中曰:產後血虛,腠理不密,故多汗。因遇風邪搏之,則變痙。痙者口噤閉,背強而直,如發癇狀,搖頭馬鳴,身反折,氣息如絕,汗出如雨,兩手摸空者不治。

白話文:

郭稽中說:生產之後因為血液不足,皮膚和肌肉之間的縫隙不緊密,所以容易出汗。如果遇到寒風侵襲,就會變成痙病。痙病會導致嘴巴無法張開、背部僵硬且挺直,就像發作癲癇一樣,頭部晃動並發出像馬叫的聲音,身體向後彎曲,呼吸微弱到像是停止了,汗水如同雨水般流下,雙手在空中無目的地摸索,這種情況是不能被治療的。

6. 產後痙屬亡血過多筋無所養

薛立齋曰:產後發痙,因去血過多,元氣虧損,或外邪相搏,致牙關緊閉,四肢痙強,或腰背反張,肢體抽搐。若有汗不惡寒,曰柔痙;無汗惡寒,曰剛痙。然產後患之,由亡血過多,筋無所養而致,大補氣血,多保無虞,若攻風邪,死無疑矣。

白話文:

薛立齋說:產婦生產後發生痙攣,是因為失血過多,元氣虧損,或者外邪入侵,導致牙關緊閉,四肢僵硬痙攣,甚至腰背反弓,肢體抽搐。如果伴隨有出汗而不怕冷,稱為「柔痙」;如果沒有出汗且怕冷,稱為「剛痙」。然而產婦生產後患此病,主要是因為失血過多,筋脈失養而致,所以應該大力補益氣血,大多都能痊癒。如果用攻治風寒的方法,那必定會喪命。

7. 產後病痙屬陰虛內熱生風

繆仲淳曰:產後血虛,角弓反張,病名曰痙。痙者,勁也。去血過多,陰氣暴虛,陰虛生內熱,熱極生風,故外現風證。其實陰血不足,無以養筋所致,足厥陰肝經大虛之候,宜益陰補血清熱則愈。

白話文:

產後因為失血太多,造成身體虛弱、肌肉緊繃,症狀表現為像拉滿弦一樣的姿勢,這種病症叫做痙。痙是強硬的意思。由於大量失血導致陰氣突然衰竭,陰氣衰竭會產生內部發熱的情況,熱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風邪入侵,因此在外表上出現了類似風邪感染的症狀。但實際上這是陰血不夠充足,無法滋養神経所造成的,這也是足厥陰肝經非常虛弱的徵兆。治療的方法應該要增進陰氣、補充血液和清除體內的熱氣,這樣病情才會好轉。

8. 產後成痙不可同傷寒例治

薛立齋曰:仲景云:傷寒有汗為柔痙,用桂枝湯;無汗為剛痙,用麻黃湯。產後得此,血氣俱虛,敗證不可與傷寒例看。丹溪云:產後當大補氣血為主,多服參、耆、附子。中風乃虛極之象,固其本元,諸病自退。

白話文:

薛立齋說:張仲景說:傷寒病患者,若有汗出,稱為柔痙,應該服用桂枝湯;若無汗出,稱為剛痙,應該服用麻黃湯。產後若患此病,由於氣血皆虛,是敗壞的證候,不可與傷寒病同等看待。丹溪翁說:產後應以大補氣血為主,多服用人參、黃耆、附子。中風乃氣血虛極之象,應固本元,則諸病自退。

9. 產後變症不可輕用發表

婁全善曰:小續命、大豆紫湯、舉卿古拜散,俱太陽厥陰藥也,如邪實而脈來浮弦有力者固宜。但產後氣血大虛人,不宜輕發其表,但用防風當歸散治之為妙。

白話文:

婁全善說:小續命湯、大豆紫湯、舉卿古拜散,都是治療太陽厥陰經病症的藥方。如果邪氣實證,脈象浮弦有力,使用這些藥方就非常合適。但是產後氣血大虛的人,不適合輕易發散表邪,最好使用防風當歸散來治療。

10. 用續命湯辨

武叔卿曰:寒主收引,風寒在太陽經,項背強直者,太陽筋病也,諸方皆主續命,從仲景論也。郭氏不問產後虛實,邪之有無,概宗之,似乎一偏。至薛氏又以產後亡血過多,非十全大補不可,又一見也。及《夷堅志》按以大豆紫湯、獨活湯而愈,又主於風矣,是續命亦不為妄也。

但本方有麻黃、附子,氣血兩虛人,不可輕用。而郭氏論又有速灌之說,稍緩即汗出如雨,反不以麻黃為忌,何語工切也。二說似不可廢,臨證之際詳之。

白話文:

武叔卿說:「寒性收縮,風寒侵犯太陽經,會導致項背強直,這是太陽經筋病變。許多方劑都以續命為目的,這點是從仲景的學說中得來的。郭氏不問產後虛實、邪氣有無,就一概用十全大補湯,似乎過於偏執。而薛氏則認為產後失血過多,非十全大補不可,又是一個偏見。後來《夷堅志》記載,用大豆紫湯和獨活湯治癒,這就說明風寒也是病因,所以續命之法並非妄言。

但是,此方中含有麻黃、附子,氣血兩虛的人不可輕易使用。郭氏的論述中又提到快速灌服藥液,稍微延緩就會汗出如雨,反而不忌諱麻黃,這種說法是否精準?兩種說法似乎都不可廢棄,臨證時要仔細觀察病人情況。」

慎齋按:已上八條,序產後有痙證也。產後成痙,大抵血虛所致。故《金匱》以下四條,均主於亡血過多,當從立齋、仲淳治例。後二條辨不可用續命湯,致有誤治之失,以示戒也。

白話文:

以上八個條款是關於生產後出現痙攣的情況。生產後出現痙攣大多是因為血液不足所引起的。因此,《金匱》下面的四個條款都是基於出血太多的原因來治療,可以參考立齋和仲淳的治療例子。最後兩個條款是要提醒不能使用續命湯,以免造成錯誤的治療,以此作為警惕。

11. 產後口噤屬血氣虛風乘三陽經

《大全》曰:產後中風口噤,是血氣虛而風入頷頰口之筋也。手三陽之筋結於頷。產則勞損臟腑,傷於筋脈,風乘之,則三陽之筋脈偏虛,得風冷則急,故令口噤。

白話文:

當婦女生產完畢之後,如果出現了中風症狀並且嘴巴閉合不開,那是因為血液和氣力不足,讓風進入到了臉部肌肉中的神經組織。人手上三個主要的陽性神經在下巴處相交會。生產過程中可能會對內臟造成疲憊並影響到神經與血管,如果有風吹來就會使這三個陽性的神經組織變得更加虛弱,一旦受到寒冷刺激就會使得這些神經繃緊,因此導致嘴脹無法張開的情況發生。

12. 產後角弓反張屬體虛受風

《大全》曰:產後角弓反張,是體虛受風,風入諸陽之經也。人之陰陽經絡,周環於身。風邪乘虛入諸陽之經,則腰背反折,攣急似角弓狀。

白話文:

古人說過,在生產之後出現「角弓反張」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身體虛弱又受到風寒入侵,風寒進入了上半身的各條陽經脈。人的陰陽經脈在全身循環流動,如果風邪趁機侵入到各條陽經脈,就會導致腰部和背部彎曲反折、肌肉緊繃僵硬,就像一把被拉開的弓箭一樣。

13. 產後角弓反張屬虛象宜固氣血

薛立齋曰:前證因氣血耗損,腠理不密,汗出過多,患此乃虛象也,宜固氣血為主。此證乃氣血虛極,宜大劑參、耆、歸、朮、肉桂培養之;不應,加附子,倍人參,名參附湯;猶未應,乃藥力未能及,宜多用之。

白話文:

薛立齋說:前面的症狀是因為氣血耗損,肌膚腠理疏鬆不密,汗出過多,患上這個病症是虛症,應該以固氣血為主。這個症狀是氣血虛弱到了極點,宜用大劑人參、黃耆、當歸、白朮、肉桂來培補;如果沒有效,就加附子,人參的劑量加倍,叫做參附湯;如果還是沒有效,就說明藥力還沒有達到,應該多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