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三 (9)
卷三 (9)
1. 小便不通
(眉批:飽食則氣傷,胎素弱不能自舉而下墜。巢氏曰:胞轉者,臍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其病由不同。胞轉及胞落並致,死。)
楊仁齋曰:凡強忍小便,或尿急疾走,或飽食忍尿,或忍尿入房,使水氣上逆,氣逼於胞,胞落即殂。
王海藏曰:此疾非利藥所能利,法當治其氣則愈,沉香木香湯主之。
徐春甫曰:轉胞由脬為熱所迫,外水應入不得入,內溲應出不得出,內外壅滯,脹滿不通,故令脬轉。其狀小腹急痛,不得小便,甚者致死。
趙養葵曰:轉胞由中氣虛怯,不能舉胎,胎壓其胞所致。以補氣藥中加升舉之品,如補中湯加減之類是也。
(眉批:慎齋曰:胎前轉胞,大抵由氣虛血少,血少則胎無以養,氣虛則胎不能舉,因下墜而壓於膀胱,胞為之轉。先生用補氣養血為主。誠為探原之論,獨具隻眼。吐法絕妙,所謂上氣泄則下氣得通也。)
朱丹溪曰:轉胞由氣血虛弱,不能上載其胎,下壓膀胱。胎若舉起,懸在中央,胞系得疏,水道自行。法當補血養氣,氣血既旺,胎舉而安。方用參、朮、陳皮、炙草、歸、芍、半夏、生薑,濃煎與四帖。任其叫啖,次早又與四帖,渣作一帖,頓飲之,探喉令吐,小便通皆黑水。
就此方加大腹皮、枳殼、砂仁、青蔥,二十劑以安之。此病稟受弱者,憂悶多者,性急躁者,食厚味者,大率有之。
(眉批:憂悶則氣鬱而停飲,故令墜胞。)
又法:令老婦香油塗手,自產戶托起其胎,出宿溺,卻以大劑參、耆服之。
又法:健人同病婦,皆仰臥,兩隻相對,健人以雙足抵病人足,頻頻細聳,令病人身亦細聳,則胎且細聳而上,胞不了戾而小便自通。
(眉批:此法甚妙。然通後亦當以大劑參、耆服之。)
又法:將病婦兩足倒提向上,如是數次,溺亦隨通。
(眉批:此法平人甚妙,若妊婦恐不可用。)
薛立齋曰:此證悉如丹溪治法為當。推廣言之,又有脾肺氣虛,不能下輸膀胱者;有氣熱鬱結膀胱,津液不利者;有金為火爍,脾土濕熱甚而不利者,更當詳審施治。妊娠遺尿,屬脾肺氣虛。脾主輸布,肺主治節,虛則氣弱而溲弱自遺,宜補中益氣。
薛氏曰:若脬中有熱,加味逍遙散;脾肺氣虛,補中益氣湯加益智;肝腎陰虛,六味丸。
一妊婦遺尿內熱,肝脈洪數,按之微弱,或兩太陽痛,脅肋痛脹。以肝火血虛,用加味逍遙散、六味丸,尋愈。後又寒熱恚怒,前證復作,用八珍逍遙散,兼清肝火,養肝血愈。
白話文:
小便不通
孕婦小便不通,古人認為多因飽食傷氣,或胎兒發育不良而下墜壓迫膀胱造成。胞衣轉動或脫落都可能導致小便不通,嚴重者甚至死亡。
強忍小便、尿急奔跑、飽食後忍尿、忍尿性交等行為,都可能導致水氣上逆,氣體壓迫胞衣,造成胞衣脫落而死亡。
此症非藥物所能立即見效,需調理氣機才能痊癒,可用沉香木香湯治療。
胞衣轉動是因膀胱受熱迫,尿液無法排出,內外阻塞,導致脹滿不通,引起胞衣轉動,表現為小腹劇痛,無法排尿,嚴重者致死。
胞衣轉動也可能是因為中氣虛弱,無法托舉胎兒,胎兒壓迫膀胱所致。治療需使用補氣藥物,並加入升舉之品,例如加減補中湯。
孕期胞衣轉動,大多由氣虛血少引起。血少則胎兒營養不足,氣虛則胎兒無法托舉,下墜壓迫膀胱,導致胞衣轉動。因此治療應以補氣養血為主。 有效的治療方法包括嘔吐療法,通過上氣的宣泄來使下氣通暢。
胞衣轉動是因氣血虛弱,無法承托胎兒,導致胎兒下壓膀胱。若胎兒能被托舉到中央,胞衣得以舒緩,尿液就能自行排出。治療方法應補血養氣,待氣血旺盛,胎兒就能上升至正常位置。常用藥方包含人參、白朮、陳皮、炙甘草、當歸、白芍、半夏、生薑,濃煎服用四帖,任其飲食,次日再服用四帖,藥渣再煎一帖,頓服後催吐,排出的尿液呈黑色,則小便能通。 在此基礎上,可再加入大腹皮、枳殼、砂仁、青蔥,連服二十劑以鞏固療效。 容易患此病的人,多為體質虛弱、憂鬱寡歡、性情急躁、嗜食肥甘厚味者。
憂鬱則氣鬱,導致胞衣下墜。
其他療法包括:讓老婦用香油按摩產婦腹部,幫助托舉胎兒,排出宿尿,之後服用大量人參、黃耆;讓健康婦女與病人仰臥相對,健康婦女以雙腳抵住病人雙腳,輕輕聳動身體,幫助病人胎兒上移,使胞衣恢復正常,小便自然通暢;將病人雙腳向上抬起數次,也能幫助排尿。 不過將病人雙腳向上抬起的方法,對孕婦可能不適用。
所有症狀都應採用朱丹溪的治療方法。 此外,還可能因為脾肺氣虛,導致膀胱氣機下輸受阻;氣熱鬱結膀胱,津液運行不暢;或因脾土濕熱,導致尿液排出不利,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治療。妊娠期尿失禁屬於脾肺氣虛,脾主運化,肺主宣降,虛則氣弱,尿液排出無力,宜服用補中益氣湯。
若膀胱有熱,則加味逍遙散;脾肺氣虛,則用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仁;肝腎陰虛,則服用六味地黃丸。
一個孕婦出現尿失禁伴有內熱,肝脈洪數而按之微弱,或太陽穴、脅肋疼痛,屬肝火血虛,服用加味逍遙散和六味地黃丸後痊癒。 後來又因寒熱及情緒激動,舊病復發,服用八珍逍遙散,兼清肝火,養肝血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