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五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1)

1. 產後血塊築痛屬風冷凝血

楊仁齋曰:此因產後趕血未盡所致。世俗收生,多就踏板,趕血不思,生產時已坐草近地。產畢臟腑空虛,又近地趕血,冷濕風邪,乘虛而入,使敗血凝為血塊,足謂母血沖築硬痛。治法以不換金正氣散,加辣桂、蓬朮、乾薑川芎白芷熱服,散其冷涇風邪,從二便出。

2. 產後積聚屬氣血為風冷所搏

陳良甫曰:積者,陰氣也,五臟所生;聚者,陽氣也,六腑所成。然積為陰,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聚為陽,陽性浮動,故痛無常處。皆由產後氣血虛弱,風冷所乘,搏於臟腑,其血氣相結,故成積聚癥塊也。

3. 產後瘕痛屬風冷搏血

《大全》曰:新產後有血與氣相搏而痛者,謂之瘕。瘕者,假也,謂其痛浮,假無定處也。此由夙有風冷,血氣不調,至產血下少,故至此病。不急治,多成積結,妨害月水。

4. 產後寒氣入腹名寒疝

《婦人良方》曰:產後寒氣入腹,硬築臍下刺痛,此名曰寒疝。當用炒吳茱。若誤認為惡露不盡,小腹畜血,則謬矣。

5. 產後有血損筋攣之證

薛立齋曰:有產婦腹中有一物,時痛不止,以為血瘕,用行血破氣藥,兩脅肚腹尤甚,支節間各結小核,隱以肉裡,以為鱉子,方用下蟲藥。夫肝藏血,而養諸筋,此肝血虛損,筋涸而攣結耳。支節胸項,皆屬肝膽部分。養其脾土,補水以滋肝血,則筋自舒。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加減治之。

6. 產後氣血壅結宜固元氣

薛立齋曰:凡真氣虧損,則邪氣乘之,況產得此,尤當固元氣為主。若求旦夕之效而攻邪,則速其危矣。如寒邪乘客,氣血壅結,此因氣病而血病也,當補養胃氣,調和月經,寬緩靜養為善。

慎齋按:已上六條,序產後有血塊積聚,瘕疝筋攣諸證也。產後惡血不盡,氣血虛而風寒乘襲,則血凝氣滯,遂為血塊瘕疝等證。若用破血耗氣之劑,以攻有形之邪,禍不旋踵。故以立齋固元氣一條序後,示人求本之道也。

7. 產後口乾痞悶屬面毒聚胃

郭稽中曰:問產後口乾痞悶者何?答曰:產後榮衛大虛,血氣未定,食麵太早,胃不能消化,面毒結聚於胃,上薰胸中,是以口乾燥渴,心下痞悶。醫者不識,認為胸膈壅滯,以藥下之。萬不得已,但服見睍丸則愈。

陳無擇曰:產後口乾痞悶,未必只因食麵,或產母內積憂煩,外傷躁熱,飲食甘肥,使口乾痞悶。當隨所因,調之可也。

8. 產後傷食停滯分證用藥法

薛立齋曰:前證若宿食停滯,六君子加枳實、神麯;若因肉食,加山楂;若因魚鱠,加陳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嘔,此脾胃受傷,六君子;或咽酸噯腐,加炮姜;作瀉,加升麻,不應,佐四神丸,或間用補中湯

慎齋按:已上二條,序產後有傷食之證也。產後氣血已虛,胃中元氣甚弱,凡飲食偶有所傷,必難運化,而成痞悶,誠不止面毒也。但北方以面為飯,南方風俗,三朝洗兒,有食麵之例,產婦恃健,傷之者多,此稽中舉此為言也。故丹溪教新產婦,食白粥,並戒雞子,正以虛人易致停滯故耳。

9. 產後腹脹嘔吐屬敗血入脾胃

郭稽中曰:產後腹脹滿悶,嘔吐不定者何?曰:敗血散於脾胃,脾受之則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能受納水穀,而生吐逆。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病與藥不相關,轉傷動正氣,疾愈難治,但服抵聖湯則愈。

10. 產後腹脹嘔吐屬飲食傷脾胃

薛立齋曰:前證屬敗血傷脾胃,宜用前方。若飲食傷脾,宜六君子加厚朴;若飲食傷胃,宜六君子湯。大抵損其脾者,當節飲食為善。

慎齋按:已上二條,序產後有腹脹嘔吐之證也。產後腹脹嘔吐,未有不因脾胃虛弱所致。郭論則主於敗血,薛論則止於傷食。食與血均屬有餘證,攻補合宜,是在臨證之功耳。

11. 產後嘔吐屬腸胃燥澀氣逆

《大全》曰: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以為血氣,榮潤臟腑。因產則臟腑傷動,有時而氣獨盛,氣盛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逆不下食。

12. 產後嘔逆屬惡露不下

郭稽中曰:胃受水穀,脾主運化,生血生氣,內濡臟腑。產後暴虛,惡露不下,敗血乘虛,散於脾胃,脾受之為腹脹,胃受之為嘔吐。亦有惡露過多,氣無所主,聚於脾胃,脾受之亦為腹脹,胃受之亦為吐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