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1. 產後胞衣不下屬冷乘血澀

《大全》曰:兒產出,胞衣不落,謂之息胞。由初產時用力,兒出體已疲憊,不復能用力,產胞經停之間,外冷乘之,則血道澀,故胞衣不出。急以藥治之,庶不妨於兒,所奈胞系連臍帶,胞不下,即不得以時斷臍,浴洗冷氣,傷兒成病。舊法胞衣不出,恐損兒,依法截臍而已。

白話文:

【現代版翻譯】

《大全》中提到:在生產過程中,胎兒已經娩出,但胎盤(胞衣)卻未隨之脫落,這種情況被稱為「息胞」。這通常發生在初次生產時,由於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耗費了大量體力,導致胎兒娩出後身體已經十分疲憊,無法再有力氣促使胎盤排出。在胎盤滯留的這段時間內,如果產婦受到外來的寒氣侵襲,使得血液流通受阻,便會導致胎盤無法順利排出。

面對這種狀況,必須盡快採取藥物治療,以免對新生兒造成影響。因為胎盤與新生兒的臍帶相連,若胎盤未能及時排出,便無法在適當的時間內剪斷臍帶,進行新生兒的清潔與保暖工作,進而可能讓新生兒受到寒冷空氣的侵擾,引發疾病。

根據古法,若胎盤未能順利排出,擔心會對新生兒造成傷害,唯一的處理方式便是依照規定剪斷臍帶。

2. 產後胞衣不下屬血入胞中

郭稽中曰:胎衣不下者何?曰:母生子訖,流血入衣中,衣為血所脹,故不得下。治稍緩脹滿,腹中上衝,心胸疼痛,喘急者難治。服奪命丹,逐去衣中之血,血散脹消,胞衣自下。牛膝湯亦效。

白話文:

郭稽中說道:為什麼會有胎盤無法順利排出的情況發生呢?當母親生下孩子後,血液流入胎盤之中,使胎盤被血液脹大,因此無法順利排出。如果治療稍微延遲,可能會出現腹部脹滿,感覺到氣往上衝,心胸部位感到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這些情況比較難以治療。可以服用奪命丹,此藥能幫助排出胎盤中的血液,一旦血液散去,脹大的情況消失,胎盤自然就會排出。另外,使用牛膝湯也有不錯的效果。

3. 產後胞衣不下有虛實之分

薛立齋曰:胞衣不下有二,有因惡露入衣,脹而不能自出;有因元氣虧損,虛而不能出。惡露流入衣中者,腹必脹痛,用奪命丹或失笑散,以消瘀血,緩則不救;元氣虛弱,不能送下者,腹中不脹痛,用保生無憂散,以固元氣。

白話文:

薛立齋說:產後胎盤不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惡露進入胎盤,導致胎盤腫脹無法自行排出;另一種是因為身體的元氣損耗,虛弱到無法將胎盤排出。若惡露流入胎盤中,腹部必定會感到脹痛,這種情況應使用奪命丹或失笑散,以消除瘀血,如果處理得慢就可能來不及救治;若是元氣虛弱,無法將胎盤送出的情況,腹部不會感到脹痛,應該使用保生無憂散,以鞏固元氣。

4. 產後胞衣不下急斷臍帶法

《寶慶方》曰:婦人百病,莫甚於生產。產科之難,臨產莫重於催生,既產莫甚於胞衣不下,惟有花蕊石藥散一藥,最為緊要。更有一法,產訖胞衣不下,停久,非特產母疲倦,又血流胞中,必致危篤,宜急斷臍帶,以物系墜,使血不潮入胞中,則胞衣自萎縮而下。只要產母安心,以物系墜之時,宜用心先系,然後截斷,不爾,胞上掩心而死,慎之。

慎齋按:已上四條,序產後有胞衣不下之證也。胞衣不下,有冷乘血凝;有血流衣脹;有元氣虛脫,三證當分因用藥,急治。如天冬嚴寒,風冷乘虛而入,胞冷血凝而不下,則當用奪命丹、牛膝散、桂附熱藥以下之;如血入胞衣脹滿,惡露不下,則當用失笑散、花蕊石散,逐血消瘀藥以下之;若元氣弱,氣血虧損不能下,則當用無憂散、生化湯以溫補之。寒熱虛實之際,不可不詳審施治也。

白話文:

【產後胎盤未排出緊急切斷臍帶方法】

《寶慶方》提到:對於女性來說,沒有比生產更可能引發各種疾病的。在產科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順利分娩,而在分娩後,最嚴重的情況就是胎盤未能及時排出。在這情況下,花蕊石藥散是最關鍵的藥物。還有一個方法,在分娩完胎兒後,如果胎盤久久未能排出,不但會讓產婦感到疲憊,而且血液會流入胎盤中,很可能導致產婦陷入危險狀態。此時,應立即切斷臍帶,並用東西將其綁住使其下墜,這樣可以防止血液逆流回胎盤,胎盤就會自行萎縮並排出。產婦必須保持鎮定,切記在綁住臍帶時要先綁好,再進行切斷,否則胎盤可能會上移遮住心臟,造成生命危險,請務必小心。

慎齋評論:以上四種情況,都是描述產後胎盤未排出的情況。胎盤未排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寒冷導致血液凝固;可能是因為血液流入胎盤使其膨脹;也可能是因為元氣虛弱脫離。對於這三種情況,應分別找出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例如,在嚴寒的冬季,如果因為風寒進入身體,使得胎盤冰冷,血液凝固無法排出,就應該使用奪命丹、牛膝散或肉桂附子等熱性藥物來幫助胎盤排出;如果血液流入胎盤,導致胎盤腫脹,產後惡露無法排出,就應該使用失笑散、花蕊石散等藥物,以消除血塊和瘀血;如果產婦元氣不足,氣血虧損無法讓胎盤排出,就應該使用無憂散、生化湯等溫補藥物。在處理這些寒熱虛實的問題時,絕對不能輕忽,必須詳細診斷後才能進行治療。

5. 血暈

6. 產後血暈屬敗血流入肝血熱逆上

《大全》曰:產後血暈者,由敗血流入肝經,眼生黑花,頭目旋暈,不能起坐,昏悶不省人事,謂之血暈。此血熱乘虛,逆上湊心,故昏迷不省,氣閉欲絕也,服童便最好。

白話文:

根據《大全》所述,產後血暈的情況是由於失敗的血液流入肝臟,導致眼睛看到黑點,頭部與視線產生眩暈,無法起身或坐立,甚至出現昏厥、失去意識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血暈現象。這種情況是因為血液過熱,在身體虛弱時逆向向上影響心臟,所以會有昏迷不醒,呼吸困難,近乎窒息的症狀。對於這種情況,服用孩童的尿液是最佳的治療方式。在古代醫學中,孩童的尿液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7. 產後血暈屬瘀血奔心虛火炎上

陳良甫曰:產後瘀血奔心,因分娩後不飲童便,以致虛火炎上也。用鹿角燒灰,童便調下即醒,此物行血極效。又用五靈脂,半生半熟,名獨行散;又用返魂丹,即益丹丸也。

白話文:

陳良甫說:產婦在生產後因為瘀血衝向心臟,這通常是因為產後沒有飲用童子尿(古時認為有淨血效果)所導致,進而引起虛弱的火氣上升的症狀。可以使用燒燼的鹿角磨成灰,用童子尿調和服用,馬上就能清醒,這種方法對於促進血液循環非常有效。

另外,還可使用五靈脂,一半生用一半炒熟,這種藥物稱為「獨行散」;也可以使用「返魂丹」,其實就是「益丹丸」。

此外,還可以使用五靈脂,一半生用一半炒熟,這種藥物被命名為「獨行散」;或者使用「返魂丹」,實際上就是「益丹丸」。

8. 產後血暈屬惡露乘虛上攻

《家居醫錄》曰: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壅盛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大劑芎歸湯加童便。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產後血暈之屬有餘也。敗血入肝,惡露上攻,此瘀血為患,當用行血逐瘀之藥。

白話文:

根據《家居醫錄》所述,產後因元氣大量消耗,導致不乾淨的血液趁虛往上衝,引起視力模糊、頭暈,甚至可能感到胸悶、精神混亂、口齒緊閉,或者痰多且急,這時應使用失笑散來治療。若出血量多而導致暈眩,或是出現精神混亂的狀況,則需使用大劑量的芎歸湯,並加入孩童的尿液。

慎齋補充說明:以上三點,都是在描述產後血暈是因為身體過於虛弱所致。壞死的血液進入肝臟,不潔的血液向上衝,這是由於瘀血所引發的問題,應該使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和去除瘀血的藥物來處理。

9. 產後血暈屬陰血暴亡心虛火炎

李東垣曰:婦人分娩,昏冒瞑目,因陰血暴亡,心神無所養。心與包絡,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火上熾,故令人昏冒,火乘肺,故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亡,不能鎮撫也。《經》云:病氣不足,宜補不宜瀉。瞑目閤眼,病悉屬陰,暴去有形之血,則火上熾,但補其血,則神自安,心得血則能養,而神不昏迷矣。

白話文:

李東垣說:婦女在生產後,出現昏厥、眼睛閉上的情況,這是因為陰血突然大量流失,使得心神失去了滋養。心臟與心包絡是主宰身體的火氣,有了血液就能平穩,若血液流失就會陷入危險。當火氣上衝時,會讓人感到昏厥,火氣影響到肺部,所以她們會閉上眼睛,失去意識,這都是因為陰血大量流失,無法調節控制身體。

根據醫經上記載:如果病情是由氣血不足引起,應當補充而非排泄。當病人閉上眼睛,通常表示病情屬於陰性,如果突然流失大量的有形血液,就會導致火氣上衝。只要補充血液,精神自然會穩定,心臟得到血液供應就能滋養身體,這樣精神就不會再處於昏迷狀態了。

10. 產後血暈屬血隨氣上

郭稽中曰:產後血暈者何?曰:產後氣血暴虛,未得安靜,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或悶絕不省,口噤神脫,但服清魂散即醒。

白話文:

郭稽中說道:產後發生的血暈狀況是怎麼回事呢?他解釋:產後因為氣血突然變得非常虛弱,身體未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平靜,導致血液跟著氣向上逆流,幹擾了心神的功能,因此會出現眼前視線模糊,甚至有時會感到悶熱到失去知覺,嘴巴緊閉,精神恍惚快要失去意識。但是,只要服用清魂散這種藥物,就能馬上清醒過來。

11. 產後血暈屬虛火載血上升腹中空虛所致

朱丹溪曰:婦人產後血暈,乃虛火載血,漸漸上暈也。又崔氏云:凡暈皆是虛熱,血氣奔送,腹中空虛所致。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產後血暈之屬於不足也。陰血暴亡,虛火上升,皆由腹中空虛所致,當用補血滋陰降火之藥,但滋陰不可用地、芍,降火不可用苦寒。

白話文:

朱丹溪說:婦女在生產後發生的血暈現象,是由於虛弱的火氣導致血液上升,逐漸引發頭暈。另外崔氏指出:所有的暈眩都源於虛弱的熱氣,是因為血液和氣息在體內運行失常,加上腹部內部空虛所導致的。

慎齋進一步闡明:以上的三點,都是描述產後血暈屬於體力不足的情況。陰性的血液突然大量流失,虛弱的火氣上升,這些都是由於腹部內部空虛所導致。應使用補充血液、滋養陰氣以及降火的藥物進行治療,但是滋養陰氣不能使用地黃或芍藥,而降火也不能使用性質苦寒的藥材。

12. 產後血暈分下血多少治法

陳良甫曰:產後血暈,其由有三,有使力過多而暈;有下血多而暈;有下血少而暈。其暈雖同,治之則異。如下多而暈者,但昏悶煩亂,當以補血清心藥;如下血少而暈者,多惡露不下,上搶干心,心下滿急,神昏不省,當以破血行血藥。

按:下血多而暈,名為血脫,當大劑人參可以回陽,何云補血又加清心?若下血少而暈,非血滯,即屬血竭,未便以破血行血,為妄投也。良甫晰證最明,治法尤未盡善。

白話文:

陳良甫說:產婦在生產後出現頭暈的情況,原因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因為用力過度導致頭暈;一種是因為產後出血量過多導致頭暈;另一種是產後出血量少也導致頭暈。雖然這些情況都是頭暈,但治療的方法卻各有不同。

如果是因為出血量過多導致的頭暈,通常會伴隨昏沉、心煩和混亂的症狀,這種情況應該用補血和清心的藥物來治療。然而,如果產後出血量少卻也出現頭暈,那可能是因為惡露(產後子宮內排出的血液和組織)無法順利排出,逆向上衝,影響到心臟,造成胸口憋悶緊急,甚至神志不清,這種情況應該使用破血和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

進一步分析,如果產後出血量過多導致頭暈,這被稱為「血脫」,應使用大量的人參來回復體內的陽氣,為什麼要提到補血和清心呢?再者,如果產後出血量少卻頭暈,如果不是血液淤積,那就是血液耗盡,這種情況下直接使用破血和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可能會有誤差。陳良甫對於病徵的分析非常清楚,但在治療方法上仍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