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五 (3)
卷五 (3)
1. 催生用藥諸方
《女科正宗》曰:催方多用滑利迅速之藥。古方有兔腦、蛇蛻、筆尖、弩牙、急性子之類,皆一時妙用,惟佛手散為至當不易,至如手握石燕,足貼萆麻。子道乾澀,則用葵子、榆白皮、豬脂、蔥油、蜜、牛乳以潤之。天寒風冷,使氣血凝滯,則用乳香、麝香之類,以香能開竅逐汙也。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催生用藥之大略也。催生古方甚多,有不甚穩者,概刪之。
白話文:
《女科正宗》提到:催生時常用的是那些滑順且作用快速的藥物。古時候的方子會用到像兔腦、蛇蛻、筆尖、弩牙、急性子等,這些都是當時非常有效的藥物,而其中佛手散是最為恰當且不可替代的。至於像手拿著石燕,腳貼著萆麻,這也是方法之一。如果產道乾燥,就應該使用葵子、榆樹皮內側、豬油、蔥油、蜂蜜、牛乳來滋潤它。當天氣寒冷風大,導致氣血凝滯,就可以使用乳香、麝香等,因為香味能夠開通阻塞,驅除污濁。
慎齋補充說明:以上三點,是關於催生用藥的大致概述。古時候的催生方子非常多,但有些並不是那麼穩定安全,所以已經將那些刪去。
2. 產後脈
叔和曰:產後寸口洪疾不調者,死;沉微附骨不絕者,生。又曰:沉小滑者,生;實大堅弦急者,死。
朱丹溪曰:胎前脈當洪數,既產而脈仍洪數者,死。又曰:胎前脈細小,產後脈洪大者,多死。
白話文:
叔和說:產後如果手腕內側的脈搏顯得強大快速且節奏不整,這情況下預後不良;但如果脈象雖弱小但緊貼骨上且連綿不斷,則預示生存機會較高。他又說:產後脈象呈現沉小滑的狀態,通常為生存的跡象;反之,如果脈象實大堅硬、弦急,則可能預示死亡。
朱丹溪表示:懷孕期間脈象應當是洪數的,但若產後脈象仍然維持洪數的狀態,則預後不佳。他又說:如果懷孕期間脈象細小,但產後脈象突然變得洪大,這種情況下,病人多半會有生命危險。
3. 產後之脈貴虛
《濟生產經》曰:胎前之病,其脈貴實;產後之病,其脈貴虛。胎前則順氣安胎,產後則扶虛消瘀,此大要也。
白話文:
根據《濟生產經》所述:懷孕期間的疾病,其脈象應當是實象;產後的疾病,其脈象則應當是虛象。懷孕時的主要原則是順暢氣血、安穩胎兒;產後的主要原則是補充虛弱、消除瘀血,這是最主要的原則。
這段古文的意思是說,在懷孕的時候,因為胎兒需要充足的營養和能量,所以脈象顯示出強壯和實象是正常的。然而在產後,由於分娩過程中的耗損,身體會呈現出虛弱狀態,因此脈象顯示出虛象是合理的。產前應該注重調理氣血,確保胎兒健康,而產後則應該注重補充體力,並消除因分娩產生的瘀血。這兩點是產前產後護理的核心原則。
4. 產後辨生死之法
《脈要》曰:欲產之脈,必見離經,或沉細而滑,夜半覺痛,來朝日中必娩。新產之脈,緩滑為吉,若實大弦急,近乎無胃,凶危之候;或寸口澀疾不調,惡證立見,惟宜細沉,附骨不絕,雖劇無恙。
潘碩甫曰:臨產氣血動盪,胞胎迸裂,與常經離異,必有水先下,俗謂之胞漿,養胎之液也。水下則胞裂而產。及已產,氣血兩虛,脈宜緩滑,緩則舒徐,不因氣奪而急促;滑則流利,不因血去而枯澀,均吉兆也。若實大弦牢,非產後氣血兩虛所宜。實為邪實;大為邪進;弦為陰斂,宣布不能;牢為堅著,皆相逆之脈也。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新產之脈,有吉凶之別。《婦人良方》自臨產將息一條,至此序難產催生用藥。立齋云:產難既明,須知產後疾病,因遵《良方》之法,序後諸證於下。
白話文:
【產後辨識生死的方法】
根據《脈要》所述,即將生產的婦女,脈象會出現異常,可能是沉細且滑的特徵,且在夜半時分開始感到疼痛,通常到了隔天中午就會分娩。產後的婦女,脈象呈現緩和滑順是好的徵兆,如果脈象實大且緊繃,顯示胃氣不足,這是一個危險的徵兆;或者寸口的脈象過於澀滯、快速且不協調,這也是不好的徵兆,應該呈現的是細微且深沉的脈象,緊貼骨頭但不斷絕,即使病況嚴重,也無大礙。
潘碩甫表示: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氣血動盪,子宮破裂,與正常的生理狀態不同,必定會有羊水先流出,俗稱為胞漿,這是滋養胎兒的液體。羊水流了出來,子宮破裂,孩子就會出生。等到生產完畢,氣血兩虛,脈象應當緩和滑順,緩和表示舒緩平穩,不會因為氣力衰竭而急促;滑順表示流暢,不會因為血液流失而乾澀,這些都是吉祥的徵兆。然而,如果脈象實大且堅固,這並不是產後氣血兩虛的正常現象。實大表示邪氣旺盛;大的脈象表示邪氣正在進展;弦脈表示陰氣收縮,無法宣佈;堅固的脈象表示邪氣固著,這些都是逆向的脈象。
慎齋補充:以上三點,敘述產後婦女的脈象,有吉兇之分。《婦人良方》從即將生產到產後護理的一條線,到此敘述了難產催產的用藥。立齋說:瞭解產難後,必須知道產後可能產生的疾病,遵循《良方》的方法,將後續的各項症狀列於下方。
5. 新產下有調理之法
《大全》曰:凡產畢,飲熱童便一盞,不得便臥。宜閉目而坐,須臾上床,宜仰坐,不宜側坐;宜豎膝,不宜伸足;高倚床頭,厚鋪裀褥,遮圍四壁,使無孔隙,免致賊風;以醋塗鼻,或燒用醋炭,更燒漆器,頻以手從心擀至臍下,以防血暈血逆。如此三日,不問腹痛不痛,以童便和酒,溫服五七次。
酒雖行血,亦不可多,恐引血入四肢,能令血暈。宜頻食白粥,漸食羊肉、豬蹄少許,仍慎言語、七情寒暑、梳頭洗足,以百日為度。若氣血素弱者,不計月日,否則患手足腰腿痠痛等證,名曰蓐勞,最難治療。初產時,不可問是男是女,恐因言語而泄氣,或以愛憎而動氣,皆能致病;不可獨宿,恐致虛驚;不可刮舌,恐傷心氣;不可刷齒,恐致血逆,須氣血平復,方可治事。犯時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嶽,可不戒哉?!
慎齋按:已上一條,序新產下調理之法。古人垂誡周詳,後人守此調護,安有產後諸疾?此在人事宜慎,非醫者事也。
白話文:
【全面集】提到:產後,應立即飲用一碗熱的童子尿,不要馬上躺下。最好閉上眼睛坐著,過一會兒再上牀,應當仰坐,而不是側坐;應當屈膝,而不是伸直雙腳;牀頭要墊高,牀上的褥子要鋪得厚實,四周的牆壁要遮蔽得沒有縫隙,以免讓風邪侵襲;可以用醋塗抹鼻子,或者燒醋炭,甚至燒一些漆器,頻繁地用手從胸口按摩到肚臍下方,預防血暈和血逆。這樣做三天,無論是否腹痛,都應該用童子尿和酒溫服五到七次。
酒雖然有助於活血,但也不能過量,因為過量可能會導致血液流向四肢,引起血暈。應該頻繁地食用白粥,逐漸地吃一些羊肉和豬蹄,同時要注意避免情緒波動、冷暖變化,以及梳理頭髮和洗腳,至少要保持一百天。如果身體本來就氣血兩虛,就不要計較時間,否則可能出現手腳腰腿痠痛的症狀,這被稱為蓐勞,非常難以治療。生產剛結束時,不能去問是男孩還是女孩,以免因為說話而洩了元氣,或者因為喜愛或厭惡而影響了氣血,這些都能導致疾病;不能一個人睡覺,以免感到虛弱驚慌;不能刮舌頭,以免傷害心氣;不能刷牙,以免引起血逆,必須等到氣血恢復平衡,才能開始日常活動。違反這些規則時,可能只是一點點小事情,但一旦形成疾病,就會變得像山一樣沉重,我們怎能不警惕呢?
慎齋補充說明:以上所說,都是關於產後調理的方法。古人詳細地告誡,後代人如果遵循這些調養方法,怎麼會有產後的各種疾病呢?這是在人的情緒和生活習慣上需要謹慎的地方,不是醫生的責任。
6. 新產婦有三病
張仲景曰:問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躁,故令大便難。
白話文:
張仲景說:新產婦容易出現三種疾病,第一是痙病(肌肉緊繃或抽筋),第二是鬱冒(頭暈目眩),第三是排便困難。這是怎麼回事呢?
他解釋道:產後的婦女因為失血過多,會大量出汗,這時如果再受風寒,就會導致肌肉緊繃或抽筋;而因為失血再加上大量出汗,造成體內陰液不足,進而引起頭暈目眩;最後,由於體內津液流失,胃腸乾燥,所以會產生排便困難的問題。
7. 產後十二癥病
《千金方》曰:婦人產後十二癥病,帶下無子,皆是風冷寒氣,或產後未滿百日,胞絡惡血未盡,便利於懸圊及久坐,寒濕入胞里,結在小腹,牢痛積聚。小如雞子,大者如拳,按之跳手,隱隱然或如蟲齧,或如針刺,氣時搶心,兩脅支滿,不能食,食飲不消。
白話文:
《千金方》提到:女性在產後可能遭遇的十二種病症,包括白帶異常、無法懷孕等問題,這些通常是由風邪、寒冷所導致。若產後不到百日,子宮內的惡露尚未完全排出,這時如果過早從事勞累活動,或是長時間坐在較涼的地方,就會使寒濕之氣進入子宮,進而在小腹部形成結塊,疼痛聚集。這些結塊小的像雞蛋,大的則如拳頭,一按壓會有明顯的反應,感覺隱隱作痛,彷彿被蟲咬或針刺,氣悶時會感到胸口憋悶,兩側肋骨下方有脹滿感,食慾不振,吃下的食物也難以消化。
8. 產後十八證
《大全》曰:產後十八證,一曰因熱病,胎死腹中;二曰難產;三曰胞衣不下;四曰血暈;五曰口乾心悶;六曰乍寒乍熱;七曰虛痛;八曰乍見鬼神;九曰月內不語;十曰腹痛泄瀉;十一曰遍身疼痛;十二曰血崩;十三曰血氣不通,咳嗽;十四曰寒熱心痛;月候不來;十六曰口鼻黑氣及鼻衄;十七曰喉中氣喘急;(上二證俱不治)十八曰中風。
白話文:
【產後十八種症狀】
- 因體內有熱導致疾病,使得胎兒在母體內死亡。
- 分娩過程困難。
- 胎盤未能順利排出體外。
- 產後出現頭暈或意識不清的情況。
- 口乾舌燥且心煩意亂。
- 溫度感知異常,時冷時熱。
- 感覺到虛弱與疼痛。
- 產生幻覺,誤以為看到鬼神。
- 在產後一個月內無法正常說話。
- 腹部疼痛並伴有腹瀉。
- 全身各處感到疼痛。
- 產後出血量過多。
- 血氣運行不暢,引發咳嗽。
- 伴隨寒冷、發燒及心臟疼痛。
- 月經週期中斷,未來臨。
- 鼻子和嘴巴周圍出現黑色氣色,以及鼻腔出血。
- 喉嚨呼吸困難,喘息急促。(以上兩種症狀預後不佳)
- 產後遭受風邪侵襲。
9. 產後危證有三沖三急
張飛疇曰:產後諸證,非行血則邪不去,即諸虛證,亦須血行,其氣乃復。第行之有方,不可過峻。凡產後危症,莫如三沖三急。三沖者,敗血沖肺、衝心、沖胃也;三急者,新產之嘔吐、泄瀉、多汗也。其用藥則有三禁:佛手散,以川芎能發汗也,禁;四物湯,以地黃能作瀉也,禁;小柴胡,以黃芩能阻惡露也,禁,然皆產後常法。
設有風寒發熱,喘脹下痢,危急證後,亦將守此,致令坐斃乎?古人未嘗不用汗下,不用寒涼。而暴病勢緊,不得不猛治者,下手稍軟,畏縮逡巡,去生便遠。惟病氣久衰者,非但不可峻攻,亦不可峻補,必緩劑輕劑,以俟胃氣之復耳。
白話文:
張飛疇說:產後各種症狀,如果不讓血液流通,那麼病邪就不會去除,即使對於各種虛弱的症狀,也需要讓血液流通,這樣元氣才能恢復。但是,讓血液流通的方式需要恰當,不能過於猛烈。
產後最危險的症狀,無非是三種「衝」和三種「急」。三「衝」指的是敗血衝向肺部、心臟、和胃部;三「急」指的是產後的新媽媽會出現嘔吐、腹瀉、以及大量出汗的現象。在用藥上也有三個禁忌:佛手散,因為川芎能發汗,所以禁止使用;四物湯,因為熟地黃能造成腹瀉,所以禁止使用;小柴胡湯,因為黃芩會阻止排出惡露,所以禁止使用。然而,這些都是產後的常規做法。
假設有風寒發燒、呼吸困難、下痢等緊急危險的症狀,難道也要遵守這些常規,導致病情惡化嗎?古人並不是完全不使用發汗、瀉下或寒涼的藥物。對於突然且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進行強烈治療,一旦治療手段稍微柔和,就會因為畏懼和猶豫而遠離康復。只有對於長期氣力衰弱的患者,不僅不能猛烈攻擊病竈,也不能過度補充,必須用溫和的藥物,等待胃氣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