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二 (2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2)

1. 痃癖疝瘕癥痞積聚腸覃石瘕詩

上食心肝長大,其形如漆,在臍上下還㽲左右脅不得吐氣,少腹熱,小便赤,膀胱引陰中攣急,腰目俱痛,難以動作,喜發寒熱,月水或多或少,手足成形殺人。月水新至,當風睡,足踐濕地,復見所好,心為之開,魂魄感動,邪乘虛入,留絡不去,因生鱉瘕。令人小腹切痛,若存若亡,持之躍乎,而下引陰里,腰背痛,不可以息,月水不通,面黃少氣。其瘕手足成形者殺人。

《良方》曰:婦人臟腑調和,經脈循環,月水以時,故能生子,若乘外邪而合陰陽,則小腹胸脅腰背相引而痛。月事不調,陰中腫脹,小便淋漓,面色黃黑,則瘕生矣。八瘕者,皆血脈精氣不調所生,黃青燥血脂狐蛇鱉是也。《千金》、《外臺》言之詳矣。

薛立齋曰:《經》云:氣主煦之,血主濡之。若血不流則凝而為瘕,瘕者中雖硬而忽聚忽散,多因六淫七情飲食起居傷動臟腑而成,當與痃癖諸症同治,慎不可復傷元氣。

王宇泰曰:七癥八瘕,婦人居多,七者火數屬心,血生於心。八者木數屬肝,血歸於肝。雖曰強分,理似不混。夫瘕者假也,假物成形。古人將婦人病為痼疾。以蛟龍等為生瘕。然亦不必如此執泥。婦人癥瘕並屬血龍蛇魚鱉肉發蝨瘕等事。皆出偶然,但飲食間誤中之,留聚臟腑,假血而成,自有活性,亦猶永徽中僧病噎者,腹中有一物,其狀如魚,即生瘕也。與夫宿血停凝,結為痞塊,雖內之所感不同,治法當以類相從,所謂醫者意也。

如以敗梳治蝨瘕;銅屑治龍瘕;麥糵治米瘕;石灰治酒瘕;茶泥治蛭瘕。如此等類,學者可以理解也。

慎齋按:巢氏病源,婦人八瘕,不外新產月水之後,感寒濕風冷,凝泣血脈,留滯經絡,閉塞隧道而成也。乃強分黃青燥血之名,以惑冊誣名。宜其為張戴人所斥也。夫瘕者假也,不過假人身之氣血,加以食積痰飲,膠結成形。《內經》止有石瘕生於胞中一證。何嘗有為黃為青之名色耶?即有八瘕之名,醫者亦難辨其是狐是蛇是鱉也。

《良方》但存其名,而不載條目,最有見。

王宇泰曰:不必執泥,事出偶然,可謂善會古人之書者也。然事之或有者,毋盡信,亦不可不信。如慈溪王節齋先生尊信丹溪之書,日服補陰丸無間,數十年內有龜甲制之不善,大下小赤色龜數十而死,此即八瘕之類。有感有而生者也,豈獨在婦人耶。

《大全》曰:婦人癥痞,由飲食失節,脾胃虧損,邪正相搏,積於腹中,牢固不動,有可徵(徵)驗,故名曰癥,氣道壅塞,故名曰痞。得冷則發,冷入子臟則不孕,入胞絡則月水不通。薛立齋曰:此症若脾胃虛弱,六君子加芎、歸;肝脾虛弱,補中及歸脾;若肝火鬱滯,佐以蘆薈、地黃二丸,外貼阿魏膏。患者須慎七情六淫,飲食起居,治者不時審察病機而藥之,庶幾有效。

白話文:

上焦飲食停滯在心肝,腫塊形狀像漆塊,位置在肚臍上下及左右脅肋,導致呼吸不暢,下腹部發熱,小便顏色深紅,膀胱經脈牽引到陰部,感覺緊縮疼痛,腰部和眼睛都痛,行動困難,容易發冷發熱,月經量或多或少,腫塊在手足成形則會致死。月經來潮時,如果睡覺受風,或腳踩濕地,又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心情愉悅,則魂魄受感,邪氣乘虛而入,停留在經絡中不去,從而導致鱉瘕的產生。病人會感到下腹部劇烈疼痛,時有時無,疼痛難忍,並向下牽引到陰部,腰背疼痛,無法休息,月經閉塞,面色發黃,氣息微弱。如果瘕塊在手足成形,則會致死。

《良方》記載:婦女臟腑協調,經脈通暢,月經按時來潮,就能生育子女。如果受到外邪侵襲,又導致陰陽失調,就會出現小腹、胸脅、腰背疼痛,月經不調,陰部腫脹,小便淋漓不斷,面色發黃發黑,就會產生瘕塊。八種瘕塊都是由於血脈精氣失調所致,分別為黃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鱉瘕。《千金方》、《外台秘要》對此都有詳細的記載。

薛立齋說:《內經》說:氣能溫煦臟腑,血能濡養臟腑。如果血液不通暢,就會凝結形成瘕塊。瘕塊雖然質地堅硬,但卻會時聚時散,大多是由於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不節、起居不慎、勞動過度而損傷臟腑所致,應當與痃癖等症狀一起治療,務必謹慎,避免再次損傷元氣。

王宇泰說:七癥八瘕,多見於婦女。七癥屬火,多與心臟相關,血液產生於心臟;八瘕屬木,多與肝臟相關,血液歸屬於肝臟。雖然強行區分,但道理似乎並未混淆。瘕塊是虛假的,是假借外物成形。古人將婦女的這些疾病稱為痼疾,認為是蛟龍等所化生。但也不必拘泥於此。婦女的癥瘕,以及血龍、蛇、魚、鱉、肉發、蝨瘕等等,都是偶然發生的。只是飲食間誤食某些東西,停留在臟腑,假借血液而成形,具有生命活力。就像永徽年間一位僧人因噎而病,腹部出現一個像魚一樣的東西,那就是瘕塊。與宿血停滯,凝結成塊,雖然內在感受不同,但治療方法應當根據相似之處而對症下藥,這就是醫者的用意。

例如,用壞梳子治療蝨瘕;用銅屑治療龍瘕;用麥芽治療米瘕;用石灰治療酒瘕;用茶渣治療蛭瘕。諸如此類,學習者可以理解。

慎齋註記:巢氏的《病源候論》記載婦人的八種瘕塊,不外乎產後或月經之後,感受寒濕風冷,導致血液凝滯,停留在經絡,阻塞經脈通道而形成。強行區分黃、青、燥、血等名目,以迷惑世人,以訛傳訛,難怪會被張子和戴原子斥責。瘕塊是虛假的,只是假借人體的氣血,加上食積、痰飲,膠結成形。《內經》只記載了石瘕生於胞中一種情況。從未提到黃瘕、青瘕等顏色名稱。即使有八種瘕塊的說法,醫生也很難辨別是狐瘕、蛇瘕還是鱉瘕。

《良方》只記載了名稱,而沒有詳細的條目,最有見地。

王宇泰說:不必拘泥,事情是偶然發生的,這可以說是善於領會古人著作的人。但有些事情是真實存在的,不能完全相信,也不能完全不信。像慈溪王節齋先生尊崇丹溪學說,長期服用補陰丸,幾十年後,因為龜甲炮製不好,大量排出紅色龜甲狀物後死去,這就是八種瘕塊之類的疾病,是有感而生的,豈止於婦女?

《大全》記載:婦女的癥、痞,是由於飲食不節,脾胃虛弱,邪正相搏,積聚在腹部,牢固不動,有明顯的徵象,所以稱為癥;氣道阻塞,所以稱為痞。受寒就會發作,寒邪侵入子宮就會不孕,侵入經絡就會導致月經不通。薛立齋說:如果脾胃虛弱,用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如果肝脾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和歸脾湯;如果肝火鬱滯,用蘆薈丸、地黃丸,並外敷阿魏膏。患者必須注意七情六淫,飲食起居,醫生要及時審察病機而用藥,才能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