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二 (2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1)

1. 諸積

2. 痃癖疝瘕癥痞積聚腸覃石瘕詩

痃癖疝瘕痞兼癥,血凝痰氣食兼成。

《難經》五積由於臟,六聚相傳腑所生。

腸覃經行氣分病,石瘕不月血相併。

青黃燥血狐脂鱉,蝨發蛇魚亦瘕名。

《大全》云:痃者,在腹內近臍,左右各有一條筋脈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氣而成,如弦之狀,故名曰痃;癖者,僻也,側在兩筋之間,有時而痛,故名曰癖;皆由陰陽不和,經絡痞膈,飲食停滯,不得宣流,邪冷之氣,搏結不散,得冷則發作疼痛,甚則欲死,皆血之所為也。

薛立齋曰:前證因飲食起居七情失宜,虧損臟腑,氣血乖違,陰絡受傷,循行失度所致。

羅謙甫云:養正邪自除,必先調養榮衛充實,若不消散,方可議下。但除不以漸,必有傾覆之害,若不守禁忌,未有能愈者也。

《大全》云: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其結聚浮假而痛,推移乃動也。由飲食不節,寒溫不調,氣血勞傷,臟腑虛弱,風冷入腹,與血相結而生。或因產後血虛受寒;或因經水往來,取冷過度;非獨因飲食失節,多挾血氣所成也。其脈弦急者生,虛弱小者死。尺脈澀而浮牢,為血實氣虛,其發腹痛,逆氣上行,此為胞中有惡血。久則積成血瘕。

子和曰:血涸月事不行,行後小腹有塊,或時動移,前陰突出,後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

羅謙甫曰:《經》云: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夫膀胱為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今寒客子門,則氣塞不通,血壅不流,衃以留止,結硬如石,是謂石瘕。

此先氣病而後血病,故月事不來,可宣導而下,非大辛熱之劑不能已,可服見晛丸,和血通經湯。

(眉批:婦人經行,風濕入於陰中,則生黃瘕,今人四肢寒熱,身重倦臥,左脅下結氣,腰背相引痛,小腹急,下引陰中如刺,不得小便,或下赤黃汁,經閉無子。新產未滿十日,當風臥居濕席,洒洒入腹,惡血不除,結熱不散,則生青瘕;聚於左右脅下,藏於背膂,腹肩攣急腹下有氣,起喜唾,手足腫,大小便難,月水下惡血未盡。

夏月熱行,卒以恚怒,致經脈攣急,內結不舒,月水與氣俱阻,及以飲清快心,月水橫流,溢入他藏,氣鬱化熱則生燥瘕,大如半杯,腹痛連脅,引心而煩,欲嘔吐,盜汗經閉,大便難,小便失時,忽然自出,經行未滿日數而中止。因飢寒勞動,血下未定,走腸胃間,留絡不去,內有寒熱,與月水會合為血瘕,令腰痛不可俯仰,橫骨下有積氣,牢如石,小腹急苦痛,腰背痛攣,陰里若生風冷。

子門僻,月水乍來乍止,月水新來,以合陰陽,百脈四解,外不見其形,子精與血氣相遇,子精化不足成子,則為脂瘕。令人肢滿裡急,痹引少腹重,腰背如刺,腹中切痛,月水乍來乍去,大小便血不止。月水來逢暴風雷雨驚恐,衣被沉濕,邪入陰中則生狐瘕。食人子臟,令人經閉瘀滯,陰中腫,小便難,欲嘔喜唾,多所思,如有身狀,其瘕手足成形者殺人。月水新止,當風坐濕地,或飲汗井水,食不潔物,吞蛇風之精,留絡不去,因生蛇瘕。

白話文:

痃癖、疝氣、瘕聚、癥瘕等病症,多是血瘀、痰阻、氣滯、飲食不消化等因素綜合導致。

《難經》認為五臟的積聚稱為「積」,六腑的積聚稱為「聚」。

腸覃是月經期間氣分發生的疾病,石瘕是月經不來,血瘀積聚而成。

青色、黃色、乾燥的血塊、狐狸脂肪狀、鱉狀等,以及像蝨子、頭髮、蛇、魚一樣的形狀,都是瘕聚的不同表現。

《醫學大全》說:痃是指腹部靠近肚臍的地方,左右各有一條像筋脈一樣的條索,會感到急痛,大的像手臂,小的像手指。這是由於氣滯造成的,像琴弦一樣,所以稱為「痃」;癖是指偏僻的意思,它位於兩條筋脈之間,有時會疼痛,所以稱為「癖」。這些都是因為陰陽不調和,經絡不通暢,飲食停滯,不能順利運行,加上寒邪之氣凝結不散,遇冷就會發作疼痛,嚴重時會感覺快要死亡,這些都和血瘀有關。

薛立齋認為,這些病症是因為飲食起居、情緒失調,導致臟腑虧損,氣血不和,陰絡受損,運行失常造成的。

羅謙甫說,治療這些病症,要先增強正氣,祛除邪氣,必須先調養身體,使營衛之氣充足,如果病邪無法消散,再考慮用攻下的方法。但是不能一下子就猛攻,否則會有損傷正氣的危險。如果治療時不注意禁忌,就無法痊癒。

《醫學大全》說:疝是指疼痛,瘕是指假性的腫塊。它們是結聚在一起,感覺浮動而且疼痛的腫塊,推動它們可以移動。這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忽冷忽熱,氣血勞損,臟腑虛弱,風寒進入腹部,與血結合而成。也可能是因為產後血虛受寒,或者因為月經期間受寒。不僅僅是飲食不節制造成的,多數還夾雜著血氣的問題。脈象弦急的可以治好,虛弱細小的就很危險。尺脈澀而浮且牢實,代表血實氣虛,會出現腹痛,氣逆上行,這是子宮內有瘀血,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血瘕。

朱丹溪認為,女子月經停止,之後小腹有腫塊,有時會移動,陰部突出,肛門長痔瘡,這些都屬於女子的疝氣。但是女子不叫疝氣,而叫瘕聚。

羅謙甫說,《黃帝內經》提到,石瘕是生在子宮內,寒氣侵入子宮口,導致子宮口閉塞,氣無法通行,瘀血沒有排出,就會停留在裡面,日漸增大,形狀像懷孕一樣,月經也不按時來,這些都發生在女子身上,可以用疏導的方法使瘀血排出。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器官,氣化功能正常,津液就可以排出。現在寒邪侵入子宮口,導致氣機阻塞不通,血瘀不流動,停留在裡面,結成硬塊像石頭一樣,這就是石瘕。

這是先氣病,然後才發展為血病,所以月經不來。可以用宣導的方法使瘀血排出,不用大辛大熱的藥物是無法治癒的。可以服用見晛丸,或者和血通經湯。

(眉批:婦女在月經期間,風濕之邪侵入陰部,就會產生黃瘕。患者會出現四肢發冷發熱,身體沉重倦怠,左側肋下有結氣,腰背牽引疼痛,小腹急迫,向下牽引到陰部像針刺一樣,無法小便,或者排出紅黃色液體,月經停止,沒有生育能力。產後不到十天,在有風的地方或者潮濕的席子上睡覺,邪氣就會進入腹部,惡露沒有完全排出,積熱不散,就會產生青瘕。青瘕會聚在左右肋下,藏在背部,腹肩攣急,腹下有氣,想吐,手足腫脹,大小便困難,月經排出惡血不乾淨。

夏天天氣炎熱,突然生氣,導致經脈攣縮,內部結聚不舒暢,月經和氣機都受到阻礙,加上喝了冰冷的飲料,月經會橫流,溢入其他臟器,氣鬱化熱就會產生燥瘕,大小像半個杯子,腹痛牽連到肋下,導致心煩想吐,盜汗,月經停止,大便困難,小便失禁,或者突然自流,月經還沒結束就停止了。因為飢寒勞動,血還沒穩定,就跑到腸胃間,停留在經絡沒有排出,體內有寒熱,與月經血結合形成血瘕,導致腰痛不能彎腰,橫骨下有積氣,牢固像石頭,小腹急迫疼痛,腰背疼痛,陰部感覺發冷。

子宮頸偏僻,月經時來時停。月經剛來,是陰陽交合的時候,全身經脈都舒暢,外表看不出來有什麼異狀,子精和血氣相遇,如果子精不足以成胎,就會變成脂瘕。使人肢體滿脹,內部急迫,牽引到小腹感到沉重,腰背像針刺一樣痛,腹部劇烈疼痛,月經時來時停,大小便帶血不止。月經來的時候,遇到暴風雷雨,受到驚嚇,衣服被子潮濕,邪氣侵入陰部就會產生狐瘕。狐瘕會侵蝕子宮,導致月經停止,瘀血阻滯,陰部腫脹,小便困難,想吐,喜歡嘆氣,胡思亂想,感覺像懷孕一樣,有的瘕聚長出手腳形狀,會導致死亡。月經剛停止,就在風中或者潮濕的地方坐著,或者喝了不乾淨的水,吃了不潔的食物,吞了蛇的精氣,這些邪氣停留在經絡中沒有排出,就會產生蛇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