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半產

武叔卿曰:妊娠日月未足而產者謂之半產。蓋由妊婦衝任氣虛,不能滋養胎元,或顛仆閃墜,致氣血損動或因熱病溫瘧之類。仲景謂虛寒相搏,此名為草。婦人則半產漏下是也。

《產寶》曰:人之胎系胞中,氣血養之,靜則神藏,欲火一動則精神走泄,大擾於中則胎墮矣。驢馬尚知護胎,人其知所戒哉。

(眉批:欲動則精泄,而子宮不閉,多致半產。此論可謂發前人之未發。)

東垣曰:婦人半產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知。蓋因陰血暴亡,有形血去,則心神無所養。心與包絡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火上熾。故令人昏冒;火乘肺,故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亡,不能鎮撫也。血已虧損,醫反用滑石甘草石膏辛甘大寒之藥,瀉氣中之熱,是血虧瀉氣,二者俱傷,反成不是虛勞病。

夫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熱也,為無形之熱,而用寒涼之藥,驅令下行,豈不知《內經》云,病氣不足,宜補不宜瀉。

(眉批:所謂有兩死而無兩生也。)

瞑目閤眼之病,悉屬於陰。陰血降亡,孤陽欲脫。當補而升舉之。心得血則能養而神不昏,方用補血養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之不足。名全生活血湯

(眉批:先生之論甚妙,但亡血家不可發汗。方中風藥倍於血藥,雖曰升舉其陽,不能無疑焉。)

薛氏曰:小產重於大產。大產如慄熟自脫,小產如生破其皮殼,傷其根蒂也。人苟輕視,致死者多。治法宜補形氣,生新血,去瘀血。若未足月,痛而欲產,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止之;若產而血不足,人參黃耆湯補之;若產而心腹痛,當歸川芎湯主之;胎氣弱而小產者,八珍湯固之;若血出過多而發熱者,聖愈湯;汗不止,急與獨參湯;發熱煩躁,肉瞤筋惕,八珍湯;口渴面赤,脈洪而虛,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四君加薑、附。

東垣云:晝發熱而夜安靜,陽氣自旺於陽分也,四物二連湯;晝安靜,而夜發熱,陽氣下陷於陰分也,補中益氣湯;晝夜俱發熱者,重陽無陰也,當峻補其陰,四物湯之類。王太僕云: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八味丸;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六味丸。

慎齋曰:妊娠半產,非七情六淫,勞役房室,則無是患。故用藥與正產無殊,總不外丹溪大補氣血為主,一論也。然墮胎與半產有別。如一二三四月,胎未成形而下者名曰墮胎;五六七八月胎已成形而下者名曰半產。總屬妊婦氣血虛弱,衝任經虛,以致胎元不固,故千金保胎丸,一方最妙。而養葵以六味飲加杜、續、五味、阿膠,為安胎聖藥。此傳心之秘典也。

2. 胎不長

虞天民(號花溪)曰:按月行經而胎日長者,名曰盛胎。其婦血氣充盛。養胎之外,血有餘也。有胎數月而血大下,謂之漏胎。因事觸犯,動其妊脈,故血下而不傷子宮也。然孕中失血,胎雖下墮,氣血亦虧,多致逾月不產,曾見有十二三月,或十七八月,或二十四五月生者。俱是氣血不足,胚胎難長故耳,當服大補氣血藥以培養之。

婁全善曰:先期欲產者,涼血安胎,過期不產者,補血行滯。

《聖濟錄》曰:人受氣於有生,十二經脈迭相滋養。凡胎處胞中,或有萎燥者,由孕婦所稟怯弱,陰陽氣血偏勝,非冷即熱,胎失滋養,所以萎燥不長也。所以然者,由脾胃飲食減少,不能行榮衛化精微養衝任,故令胎內弱。惟宜資母血氣,調脾胃而化水穀,則胎從而有養矣。

慎齋曰:妊娠以十二經脈養胎。全賴氣血以充養胎元,而氣血之旺,惟以脾胃水穀之氣化精微而生血氣,雖有宿疾失調。總以健脾扶胃為長養胎元之本。《聖濟》一條為知要矣。

3. 鬼胎

《大全》曰:人之臟腑調和,則血氣充實,風邪鬼魅,不能幹之,若榮衛虛損,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入於臟,狀如懷妊,故曰鬼胎。

虞天民曰:晝之所思,為夜之所見,凡人之性淫而虛者,肝腎相火,無時不起,故勞怯人多夢與鬼交。所謂鬼胎者,偽胎也,非實有鬼神交接成胎也。古方有云,思想無窮,所願不遂,為白淫,流入子宮,結為鬼胎。本婦自己之血液淫精,結聚成塊,胸腹脹滿,儼若胎孕,非偽胎而何?薛立齋曰:鬼胎證因七情相干,脾肺虧損,氣血虛弱,衝任乘違所致,乃元氣不足,病氣有餘也。若見經候不調,就行調補,庶免此證,治法以補元氣為主,而佐以雄黃丸之類,行散之。

一婦經閉入月,腹漸大,面色或青或黃,作胎治不應。診之脈澀,寒熱往來,體倦少食,此鬱怒傷肝脾之證,非胎也,用加味歸脾逍遙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