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四 (6)
卷四 (6)
1. 半產
武叔卿曰:妊娠日月未足而產者謂之半產。蓋由妊婦衝任氣虛,不能滋養胎元,或顛仆閃墜,致氣血損動或因熱病溫瘧之類。仲景謂虛寒相搏,此名為草。婦人則半產漏下是也。
《產寶》曰:人之胎系胞中,氣血養之,靜則神藏,欲火一動則精神走泄,大擾於中則胎墮矣。驢馬尚知護胎,人其知所戒哉。
(眉批:欲動則精泄,而子宮不閉,多致半產。此論可謂發前人之未發。)
東垣曰:婦人半產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知。蓋因陰血暴亡,有形血去,則心神無所養。心與包絡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火上熾。故令人昏冒;火乘肺,故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亡,不能鎮撫也。血已虧損,醫反用滑石、甘草、石膏辛甘大寒之藥,瀉氣中之熱,是血虧瀉氣,二者俱傷,反成不是虛勞病。
白話文:
武叔卿說:懷孕時間不足而生產的,稱為半產。這是因為孕婦衝任氣虛,不能滋養胎元,或者跌倒閃傷,導致氣血受損,又或者因為熱病溫瘧等疾病。仲景說虛寒相搏,稱為草。對婦女而言,半產漏下就是這樣。
《產寶》說:人的胎兒在胞中,靠氣血滋養,靜則神藏,如果慾火一動,精氣就會外泄,精神渙散,嚴重擾亂內部,就會導致胎兒墮落。驢馬尚且知道保護胎兒,人難道不知道該戒慎嗎?
(眉批:慾動則精泄,子宮不閉,容易導致半產。這段論述可以說是前人未曾說過的。)
東垣說:婦女半產漏下,昏迷不省人事,閉眼不知,這是因為陰血暴亡,有形的血消失了,心神就無所依託。心與包絡,是君火相火,得到血液就安穩,失去血液就危險,火上熾盛。所以會讓人昏迷不醒;火氣入侵肺部,所以會閉眼不省人事,這就是陰血暴亡,無法鎮壓。血液已經虧損,醫生卻反而使用滑石、甘草、石膏這些辛甘大寒的藥物,瀉去氣中之熱,這是血虧瀉氣,兩者都傷,反而會變成虛勞病。
夫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熱也,為無形之熱,而用寒涼之藥,驅令下行,豈不知《內經》云,病氣不足,宜補不宜瀉。
(眉批:所謂有兩死而無兩生也。)
瞑目閤眼之病,悉屬於陰。陰血降亡,孤陽欲脫。當補而升舉之。心得血則能養而神不昏,方用補血養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之不足。名全生活血湯。
(眉批:先生之論甚妙,但亡血家不可發汗。方中風藥倍於血藥,雖曰升舉其陽,不能無疑焉。)
薛氏曰:小產重於大產。大產如慄熟自脫,小產如生破其皮殼,傷其根蒂也。人苟輕視,致死者多。治法宜補形氣,生新血,去瘀血。若未足月,痛而欲產,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止之;若產而血不足,人參黃耆湯補之;若產而心腹痛,當歸川芎湯主之;胎氣弱而小產者,八珍湯固之;若血出過多而發熱者,聖愈湯;汗不止,急與獨參湯;發熱煩躁,肉瞤筋惕,八珍湯;口渴面赤,脈洪而虛,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四君加薑、附。
白話文:
昏迷不醒的人,是因為上焦心肺有熱,是無形的熱,如果用寒涼的藥物,把它往下驅趕,難道不知道《內經》說,病氣不足,應該補益而不是瀉掉嗎?
昏迷閉眼,都是陰氣不足的病症。陰血下降消失,陽氣孤獨想要脫離。應該補益它,讓它上升。心臟得到血才能滋養,神志才不會昏迷,所以要用補血、養血、生血、益陽的藥物,來補益手足厥陰的不足,稱為「全生活血湯」。
薛氏說:小產比大產更嚴重。大產就像栗子成熟自己脫落,小產就像生破了果皮,傷了根蒂。人如果輕視它,導致死亡的很多。治療方法應該補益形氣,生長新的血液,去除瘀血。如果還沒有足月,疼痛想生,用「芎歸補中湯」,加倍「知母」來止住;如果生了孩子,血不足,用「人參黃耆湯」來補益;如果生了孩子,心腹疼痛,用「當歸川芎湯」來治療;胎氣虛弱而小產,用「八珍湯」來固本;如果出血太多而發熱,用「聖愈湯」;出汗不止,趕快用「獨參湯」;發熱煩躁,肌肉跳動,用「八珍湯」;口渴面紅,脈象洪大而虛,用「當歸補血湯」;身體發熱面紅,脈象沉細,用四君子湯加薑、附子。
東垣云:晝發熱而夜安靜,陽氣自旺於陽分也,四物二連湯;晝安靜,而夜發熱,陽氣下陷於陰分也,補中益氣湯;晝夜俱發熱者,重陽無陰也,當峻補其陰,四物湯之類。王太僕云: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八味丸;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六味丸。
慎齋曰:妊娠半產,非七情六淫,勞役房室,則無是患。故用藥與正產無殊,總不外丹溪大補氣血為主,一論也。然墮胎與半產有別。如一二三四月,胎未成形而下者名曰墮胎;五六七八月胎已成形而下者名曰半產。總屬妊婦氣血虛弱,衝任經虛,以致胎元不固,故千金保胎丸,一方最妙。而養葵以六味飲加杜、續、五味、阿膠,為安胎聖藥。此傳心之秘典也。
白話文:
李東垣認為,白天發熱晚上安靜,是陽氣旺盛於陽分,可以用四物湯;白天安靜晚上發熱,是陽氣下陷於陰分,可以用補中益氣湯;白天晚上都發熱,是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要峻補陰氣,可以用四物湯。王太僕說,大寒卻不覺得冷,是體內無火,要用八味丸;大熱卻不覺得熱,是體內無水,要用六味丸。
慎齋說,懷孕期間,如果不是七情六慾、勞役房事導致的,則用藥與正常生產無異,以丹溪大補氣血為主。但墮胎和半產有所不同。一二三四個月胎兒未成形而流產叫墮胎;五六七八個月胎兒已成形而流產叫半產。總之都是妊婦氣血虛弱,衝任經虛,導致胎元不固,所以千金保胎丸最有效。用養葵加六味飲,再加入杜仲、續斷、五味子、阿膠,是安胎聖藥。這些都是傳承下來的珍貴經驗。
2. 胎不長
虞天民(號花溪)曰:按月行經而胎日長者,名曰盛胎。其婦血氣充盛。養胎之外,血有餘也。有胎數月而血大下,謂之漏胎。因事觸犯,動其妊脈,故血下而不傷子宮也。然孕中失血,胎雖下墮,氣血亦虧,多致逾月不產,曾見有十二三月,或十七八月,或二十四五月生者。俱是氣血不足,胚胎難長故耳,當服大補氣血藥以培養之。
婁全善曰:先期欲產者,涼血安胎,過期不產者,補血行滯。
《聖濟錄》曰:人受氣於有生,十二經脈迭相滋養。凡胎處胞中,或有萎燥者,由孕婦所稟怯弱,陰陽氣血偏勝,非冷即熱,胎失滋養,所以萎燥不長也。所以然者,由脾胃飲食減少,不能行榮衛化精微養衝任,故令胎內弱。惟宜資母血氣,調脾胃而化水穀,則胎從而有養矣。
白話文:
虞天民(號花溪)說:按月行經而胎日漸長大的,稱為盛胎。這樣的婦女血氣充沛,除了養胎之外,血液還有餘裕。如果懷胎數月卻大量出血,稱為漏胎。可能是因為外力觸碰,動了孕脈,所以才出血,並不會傷到子宮。然而懷孕期間失血,即使胎兒沒有流產,氣血也會虧損,往往導致超過預產期很久才生,甚至有十二個月、十七個月、二十四個月才生出來的。這些都是因為氣血不足,胚胎難以生長導致,應該服用大補氣血的藥物來滋養它。
婁全善說:懷孕初期想要生產的,要涼血安胎;懷孕超過預產期還沒生產的,要補血行滯。
《聖濟錄》說:人從出生就吸收天地之氣,十二經脈互相滋養。胎兒在母體中,如果萎縮乾燥,是孕婦本身體質虛弱,陰陽氣血失衡,不是太寒就是太熱,導致胎兒得不到滋養,所以萎縮乾燥無法生長。這是因為脾胃吸收的營養減少,無法運化精微物質來滋養衝任二脈,導致胎兒在母體內虛弱。因此,應該注重滋養母親的氣血,調理脾胃,使之能消化吸收食物,這樣胎兒就能得到滋養了。
慎齋曰:妊娠以十二經脈養胎。全賴氣血以充養胎元,而氣血之旺,惟以脾胃水穀之氣化精微而生血氣,雖有宿疾失調。總以健脾扶胃為長養胎元之本。《聖濟》一條為知要矣。
白話文:
慎齋說:懷孕時要用到人體的十二條經絡來滋養胎兒。完全靠氣和血來滋養胎兒,而氣血旺盛,只有依靠脾胃把食物轉化為營養物質才能產生血液和氣息。即使患有舊病或不適,也要以增強脾胃功能作為滋養胎兒的根本方法。《聖濟》的一個原則是知道這個重要性就可以了。
3. 鬼胎
《大全》曰:人之臟腑調和,則血氣充實,風邪鬼魅,不能幹之,若榮衛虛損,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入於臟,狀如懷妊,故曰鬼胎。
虞天民曰:晝之所思,為夜之所見,凡人之性淫而虛者,肝腎相火,無時不起,故勞怯人多夢與鬼交。所謂鬼胎者,偽胎也,非實有鬼神交接成胎也。古方有云,思想無窮,所願不遂,為白淫,流入子宮,結為鬼胎。本婦自己之血液淫精,結聚成塊,胸腹脹滿,儼若胎孕,非偽胎而何?薛立齋曰:鬼胎證因七情相干,脾肺虧損,氣血虛弱,衝任乘違所致,乃元氣不足,病氣有餘也。若見經候不調,就行調補,庶免此證,治法以補元氣為主,而佐以雄黃丸之類,行散之。
白話文:
古人說:“人的內臟協調平衡,那麼身體就會充滿活力,風寒感冒等疾病就不會侵襲他;如果他的免疫力下降、精神疲憊不堪,那麼妖怪鬼魂就能進入他的身體,就像懷孕一樣。”所以纔有了“鬼胎”這個詞語。
虞天民說:“白天想什麼,晚上就可能看到什麼。那些性格放蕩且虛弱的人,他們的肝腎之間經常燃燒著火焰(指性慾),因此容易做春夢。這裡所說的「鬼胎」是假裝懷孕的意思,並不是真的有鬼神在作祟。古書上曾經有人寫過這樣的話:‘思考的事情沒有解決,希望的事物無法實現’,這就是「白淫」,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精子流進了子宮,形成了「鬼胎」。「鬼胎」是由女性自己的血液和精液凝固而成的一個硬塊,胸部和腹部都感到脅迫感,像懷孕了一樣,如果不是假裝懷孕又該如何呢?
薛立齋說:“「鬼胎」症狀通常是因為情緒波動大、脾胃功能受損、氣血虛弱、陰陽失衡等原因造成的,這是因為元氣不足,但病氣卻很強盛。如果發現月經週期不正常,就要進行調理,以免出現「鬼胎」的情況。治療的方法是以增強元氣為主要目標,同時輔助使用一些藥物,比如雄黃丸等等,來幫助消解病症。”
以上都是根據古籍中的記載整理出來的文字,僅供參考,請勿作為診斷或治療依據。如果您有任何健康問題,應該尋求專業醫生的意見。
一婦經閉入月,腹漸大,面色或青或黃,作胎治不應。診之脈澀,寒熱往來,體倦少食,此鬱怒傷肝脾之證,非胎也,用加味歸脾逍遙而愈。
白話文:
一個女性在月事結束後,腹部逐漸變大,臉色時常呈現青色或黃色,被當做懷孕治療但沒有效果。把脈發現脈搏沈澀,有時發冷有時發燒,身體疲憊、吃不下多少食物。這是因為情緒波動和生氣導致肝臟和脾胃受損,並不是真的懷孕了。使用加入其他藥物的「歸脾逍遙」方劑進行治療就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