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四 (5)
卷四 (5)
1. 腹內鐘鳴
《大全》云:孕婦腹內鐘鳴,用鼠窟前後土,為細末,研麝香,酒調下,立愈。
《產寶》曰:腹中臍帶上疙瘩,兒含口中,因妊婦登高舉臂脫出兒口,以此作聲,令妊婦曲腰就地,如拾物狀,仍入兒口,即止。又云:治法用鼠穴土,同黃連濃煎飲,即止。
慎齋曰:鐘鳴即是兒哭,故《大全》治法亦無異。立齋云:黃連性寒,麝香開竅,當酌用,究竟此作何證,凡病有《靈》、《素》不載,而後人以意治之,不可深解者,此類是也。
白話文:
【腹內鐘鳴】
《大全》提到:孕婦若感到腹內有如鐘鳴的聲音,可取鼠洞前後的泥土磨成細粉,加入麝香一起研磨,再以酒調和服用,能立即見效。
《產寶》記載:孕婦腹部臍帶上方出現疙瘩,這是因為胎兒將其含在口中,若孕婦在高處舉手動作,可能使疙瘩從胎兒口中脫出,因而產生鐘鳴般的聲音。讓孕婦彎腰做撿拾東西的姿態,疙瘩便會重新進入胎兒口中,鐘鳴聲就會停止。另一種治療方法是使用鼠洞的土與黃連濃煮後飲用,同樣能止住聲音。
慎齋表示:所謂的鐘鳴,其實就是胎兒在哭鬧,因此,《大全》中的治療方式並無不同。立齋認為:黃連性質偏寒,麝香有開竅的效果,使用時應斟酌劑量。不過,這種症狀到底代表什麼,許多疾病在《黃帝內經·靈樞》和《黃帝內經·素問》中並未記載,後人只能根據經驗來治療,這類情況難以深入理解。
2. 胎動不安
陳良甫曰:胎動不安,由衝任經虛,受胎不實也,或飲酒行房,或忤觸傷僕,或怒氣傷肝,鬱結不舒,或過食辛熱,毒藥犯觸,皆致胎動不安。有因母病而胎動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有因胎不固,及母病者,但安胎,母自愈。
《女科正宗》云:胎動與胎漏,皆下血,胎動則腹痛,胎漏無腹痛,故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皆緣子宮久虛,致令胎墜,危同風燭,非正產可比,急以杜仲丸預服。
胎動有其因,必審其因而藥之,不盡此也。
白話文:
陳良甫說:懷孕時感到胎兒活動異常,多是因為衝脈和任脈兩條重要經絡虛弱,導致受精卵著牀不穩。這種情況可能由於飲酒後進行性行為、不慎碰撞跌倒、生氣導致肝氣鬱結,或過量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甚至接觸到某些毒性物質所引發,這些都可能造成胎兒在母體內活動不安。
有時候,胎兒的不穩定是由於母親本身的健康問題所導致,只要治好母親的疾病,胎兒自然就會安定下來。但也有可能是因為胎兒本身不穩固,加上母親身體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應先安胎,母親的病情也會隨之好轉。
《女科正宗》中提到:胎動不安和胎漏(早期流產的前兆)都會出現下體出血的情況,但胎動會伴有腹部疼痛,而胎漏則不會有腹痛的症狀。因此,胎動不安應著重在調理氣血,而胎漏則應清熱解毒。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子宮長期處於虛弱狀態,容易導致胎兒流產,其危險程度猶如風中的蠟燭,遠超過正常生產的風險,應立即服用杜仲丸來預防。
胎動不安有其特定的原因,必須詳細診斷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不能一概而論。
3. 傷胎
《大全》曰:懷胎將滿,胎神已具,墜僕傷胎,甚至下血不醒,當驗母之形色。若面赤舌青,子死;面青舌赤、吐沫,母死;唇舌俱青,兩邊沫出,子母俱死。
良甫曰:娠婦患熱病,臟腑熏灼,其胎致死,身冷而胎不自出,服黑神散暖其胎,氣溫即自下,用附子、桂心、乾薑、當歸、生地、白芍、黑豆。
《大全》曰:妊五七月,築磕著胎,惡露已下,疼痛口噤欲絕,用神妙佛手散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損胎,立便遂下,又名芎藭湯,此藥治傷胎去血神效。
《捷經方》曰:妊婦牙關緊急,手強拳握,自汗身微熱,與中風相似,此由毒藥攻胎,胎逆上衝,其脈浮而軟,十死一生。若作中風治必死。用白扁豆二兩,生去皮為末,新汲水調下即效。
又誤食毒物,或草藥傷胎下血,胎未損可安,已死可下,用桂、桃仁、丹皮、赤芍、茯苓,名奪命丸,淡醋湯下。丹溪亦稱其妙。
以上數條,均足致胎之傷,此非脈之可憑,必須醫者數問以悉其情,而後可以審證施治也。
《聖濟》錄:子死之理有二,用藥寒溫,各從其宜,有胎漏血儘子死者;有頓僕內傷子死者;有久病胎萎子死者;附子湯進三服,使胞宮溫暖,凝血流動,此用溫藥之意也。有因傷寒熱、病溫瘧之類,胎受邪熱毒氣,內外交攻,因致胎死,留於子宮,漸至脹大,故用朴硝、水銀、硇砂之藥,不惟使胎不脹,又能使胎化爛,佐以行血順氣之藥,死胎即下。
《證治要訣》曰:胎漏不止,欲因其勢下之,惟佛手散,可安即安,不可安即下,順其自然。醫者檢方用牛膝一兩,酒煎服。又進桂香散,血暴下如決,煎獨參湯未及而卒。或問牛膝補藥而能墜胎何也?曰:生則宣而熟則補。豈獨牛膝哉?鹿角墮胎破血,煎為白膠,則安胎止血,因其熟而信其生,此謂粗工,著以為世戒。
慎齋曰:胎傷用下,恐有誤下之戒也,必先驗,舌青腹冷,口穢的確,方可用下,亦必先固妊婦本元。補氣養血,而後下之,若輕用攻伐,禍不旋踵。《要決》云順其自然,四字最妙。立齋云:胎果不能安者,方可議下,慎之慎之。前賢垂戒深矣。
白話文:
【傷胎】
《大全》記載:懷孕將近臨盆時,胎兒已完全成形,如果跌倒碰撞導致傷害胎兒,甚至出現大量出血、昏迷的狀況,應觀察母親的面色來判斷。如果面色紅潤但舌頭呈青色,表示胎兒已死亡;如果面色青灰舌頭卻呈紅色、並且有吐沫的情況,表示母親生命垂危;如果嘴脣和舌頭都呈青色,兩側嘴角有泡沫流出,那麼母子雙方都可能無法倖存。
良甫指出:懷孕的婦女如果罹患熱性疾病,臟腑被高熱燻燒,胎兒很可能會因此死亡,身體冰冷而胎兒不會自動排出,此時應該服用黑神散來暖胎,待體溫回升後胎兒會自行產出。所使用的藥材包括附子、肉桂、乾薑、當歸、生地、白芍、黑豆等。
《大全》記載:懷孕五到七個月間,如果因為跌倒碰撞影響到胎兒,導致惡露已經開始排出,感到劇烈疼痛且口齒緊閉近乎失去意識,使用神妙佛手散進行診斷,如果胎兒沒有受到傷害,疼痛會停止,母子都會安全;如果胎兒受傷,胎兒很快就會被排出,這種藥也被稱為芎藭湯,對於治療因傷害胎兒而出血的病情有奇效。
《捷經方》指出:如果懷孕的婦女牙關緊咬,手腳蜷縮,全身冒汗並有輕微發熱的現象,看起來很像中風,這可能是因為毒性藥物攻擊胎兒,胎兒向上衝擊所致,脈搏會呈現浮而軟的特徵,存活率極低。如果按照中風來治療,必定會造成死亡。可以使用二兩白扁豆,去皮後研磨成粉,用新鮮的井水調和後服用,即可見效。
誤食有毒的食物,或是服用草藥導致胎兒受傷出血,如果胎兒還活著可以嘗試安胎,如果胎兒已經死亡就應該促使胎兒排出。可以使用肉桂、桃仁、牡丹皮、赤芍、茯苓,這些藥材被稱為奪命丸,使用淡醋湯送服。丹溪也對這種藥材的療效給予高度評價。
上述的幾個情況,都有可能導致胎兒受傷,這不是單靠脈象就能判斷的,醫生必須詳細詢問患者的情況,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並施以適當的治療。
《聖濟》記載:胎兒死亡的原因有兩種,使用藥物時應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溫度。一種是因為胎漏血盡導致胎兒死亡;一種是因為突然跌倒內傷導致胎兒死亡;還有一種是因為長期疾病導致胎兒萎縮死亡。服用附子湯三次,讓子宮保持溫暖,促進血液循環,這是使用溫藥的意圖。另一種情況是因為感染熱病、溫病、瘧疾等疾病,胎兒受到邪熱和毒素的侵襲,體內外夾攻導致胎兒死亡,留在子宮內逐漸膨脹。這種情況下,使用芒硝、水銀、硇砂等藥物,不僅可以防止胎兒繼續膨脹,還可以使胎兒腐爛,再輔以促進血液循環和順氣的藥物,胎兒就會自然排出。
《證治要訣》記載:如果胎漏不止,想要順勢讓胎兒排出,可以使用佛手散。如果可以安胎就安胎,如果無法安胎就讓胎兒自然排出,順其自然。醫生開具的處方中,使用了一兩的牛膝,用酒煎煮後服用。接著再服用桂香散,如果血量突然大量排出,可以煎煮獨參湯服用,但可能會來不及而導致死亡。有人問:牛膝明明是補藥,為什麼會導致墮胎呢?答案是:生牛膝具有宣導作用,而熟牛膝具有滋補效果。不只是牛膝,鹿角同樣具有墮胎和破血的效果,但經過煎煮後變成白膠,就可以安胎和止血。如果只看表面現象而忽略實質效果,這樣的醫生只能算是粗工,應該以此作為警戒。
慎齋指出:在處理胎兒受傷的情況下,使用下法可能會有誤用的風險,必須先確認舌頭顏色和腹部溫度,以及口中有無異味,才能決定是否使用下法。同時,也必須先鞏固懷孕婦女本身的健康狀況,補充氣血,然後再考慮使用下法。如果輕易使用攻擊性的藥物,後果不堪設想。《要決》提到的“順其自然”四個字非常關鍵。立齋也提醒:只有在確定胎兒無法安穩的情況下,纔可以考慮使用下法,務必要謹慎。前輩們的告誡非常深刻。
4. 墮胎
巢元方曰:妊娠受胎在腹,七日一變,婦人墮胎,在三月五月七月者多。三月屬心,五月屬脾,七月屬肺,皆五臟之脈,陰常易虧,故多墜耳。如三月墮,後孕至三月亦墮,以心脈受傷也,先須調心。五、七月亦然,惟一月墮胎,人皆不知。一月屬肝,怒則多墮,洗下體則竅開亦墮。
一次既墮,肝脈受傷,下次亦墮,今之無子者,大半一月墮胎,非盡不受孕也。故凡初交後,最宜將息,勿復交接,以擾子宮,勿令勞怒,勿舉重,勿洗浴,多服養肝平氣藥,則胎固矣。
齊仲甫曰:妊婦血氣調和,胎乃得安,若子宮為風冷所乘,血氣虧損,不能蔭養其胎而墜。若有腰痛,須防墜胎,腰為腎府。女子系胞故也。
朱丹溪曰:陽施陰化,胎孕而成,血氣虛損,不足榮養其胎則墮。闢如枝枯果落,藤萎花墜。或勞怒傷情,內火便動,亦能墮胎。正如風撼其樹,人折其枝也。火能消物,造化自然。有孕婦至三四月必墮。脈左大無力,重取則澀。知血少也,止補中氣,使血自榮,以白朮濃煎,下黃芩末,數十服而安。
因思胎墮於內熱,而虛者為多。孕至三月,上屬相火,所以易墮。相火太盛,不能生氣化胎,乃食氣傷精故也。汪石山曰:宜大補陰陽,去桂加芩柏蜜丸服之。
王海藏曰:墮胎皆由氣血虛損,不能榮養胎元所致。或七情太甚,內火發動,火能消物而墮;或過傷勞役飢飽,動胎而墮;或過於房事,觸動其胎而墮,或勞力跌僕閃挫,傷動其胎而墮;或大怒悲哀,傷動心肝之血,墮而墮。然小產重於大產。由胎臟損傷,胞系腐爛故也。治宜補虛,生肌肉,養臟氣,生新血,去瘀血為主。素患此者,按證治之。
王節齋曰:婦人墮胎,致成滑胎之患,於妊後須多服養氣血之劑,以固胎元而補其虛。如養胎全在脾胃,故白朮為安胎要藥。若因氣者,多加砂仁,少佐木香行氣。
慎齋曰:妊娠墮胎,前條已備病機之要,而保胎之法,節齋治論,在養脾胃其本也。莫若千金保胎丸,用白朮、黃芩、熟地、當歸、杜仲、續斷、阿膠、香附、益母、川芎、陳皮、砂仁、艾葉,棗肉丸。一方為最妙,趙養葵得其意,以六味丸,加杜仲、續斷、阿膠、五味,急滋腎水以固胎元。正以胎繫於腎,腎氣壯則胎固而可安。此補脾不如補腎之要妙也。
齊仲齋曰:血寒則凝,血溫則散。若墮胎損經,其血不止,或不出,一則因熱而行,一則氣虛不斂。瀉血多者,必煩悶而死。或因風冷墮胎,血冷相搏,氣虛血逆上則血結不出,搶上攻心,則煩悶而死,當溫經逐寒,其血自行,若血淋瀝不止,最衝任氣虛,不制約制故也。宜膠艾湯加伏龍肝散。
陳良甫曰:墮胎後復損經脈,下血不止,甚則煩悶至死,皆以調補胃氣為主。
慎齋曰:此序墮胎後,有下血不止,血凝不出二證也。墮胎而血出過多不止者,經脈損而衝任之氣虛而不攝,是不足病也。法當大補氣血,以固其脫。墮胎而血凝不行作痛者,外邪乘而敗濁之,血閉而不流,是有餘病也。法當導瘀消蓄,以溫其經,不特墮胎為然也。即產後見是證,亦宜以此治之。
白話文:
巢元方表示:懷孕時胎兒在腹中,每七天就有一變化,婦女墮胎的情況,多發生在懷孕三個月、五個月或是七個月的時候。三個月對應的是心臟,五個月對應的是脾臟,七個月對應的是肺臟,這些都是身體的五臟,陰氣容易虧損,因此墮胎的風險較高。如果在懷孕三個月時墮胎,下次懷孕到三個月也可能再次墮胎,這是因為心臟受到了影響,因此首要任務是調整心臟功能。五個月和七個月墮胎的情況也是同樣道理,然而,人們往往忽略了懷孕一個月時墮胎的可能性。一個月對應的是肝臟,如果在此期間情緒波動大,或是清洗下體導致生殖器官開啟,都可能引起墮胎。
一旦墮胎,肝臟受到影響,下次懷孕很可能再次墮胎。現在許多無法生育的人,大多是在懷孕一個月時就墮胎了,並不是完全不能受孕。因此,剛發生性行為後,應該好好休息,避免再次性行為,以免打擾子宮環境,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不要搬重物,不要洗澡,多服用一些養肝平氣的藥物,這樣可以讓胎兒更穩定。
齊仲甫指出:孕婦如果血氣調和,胎兒就能夠安然無恙,如果子宮受到風冷的侵襲,血氣損失,無法充分滋養胎兒,就可能導致墮胎。如果出現腰痛,需要警惕墮胎的風險,因為腰是腎臟所在的位置,而女性的子宮和腎臟密切相關。
朱丹溪認為:陽氣和陰氣相互作用,才能形成胎兒。如果血氣虛弱,無法充分滋養胎兒,就會導致墮胎。這就像枯枝上的果實會掉落,藤蔓萎縮花朵會凋零一樣。或者因為勞累和情緒激動,導致體內的火氣上升,也會引發墮胎。這就像風吹動樹木,讓人折斷樹枝一樣。火氣能夠消耗物質,這是自然界的規律。有些孕婦在懷孕三到四個月時總是墮胎,脈象顯示左手脈搏大但力量不足,深度檢查則呈現滯澀的狀態。這表明血液量不足,治療方法主要是補充中氣,使血液得以充盈。可以用白朮濃煎,加入黃芩末,連續服用數次即可安胎。
由此想到,墮胎往往是因為體內過熱,而且多數情況下是因為血氣虛弱。懷孕三個月後,胎兒的發育主要受到相火的影響,因此墮胎的風險增加。如果相火過旺,無法產生足夠的能量來促進胎兒的發育,這是由於飲食不當導致精氣損失所致。汪石山認為:應該大力補充陰陽,去除肉桂,加入黃芩、柏子仁和蜂蜜,製成藥丸服用。
王海藏表示:墮胎通常是因為血氣虛弱,無法充分滋養胎兒所導致。可能是因為情緒過度激動,導致體內火氣上升,火氣能夠消耗物質,從而導致墮胎;或者因為過度勞累、飢餓或飽食,影響胎兒的穩定性,導致墮胎;或者因為性行為過度,刺激子宮,導致墮胎;或者因為跌倒、扭傷等意外,傷害胎兒,導致墮胎;或者因為過度憤怒或悲傷,影響心肝的血氣供應,導致墮胎。然而,小產對於孕婦的影響往往比大產更嚴重。這是因為胎兒的器官受到損傷,子宮組織腐爛所導致。治療應該以補充血氣、生肌長肉、滋養臟腑、生成新血、排出瘀血為主。對於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的患者,應該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治療。
王節齋認為:婦女墮胎,導致成為習慣性墮胎的問題,懷孕後應該多服用滋補血氣的藥物,以鞏固胎兒的穩定性,補充體內的虛弱。例如,胎兒的健康主要取決於脾胃的功能,因此白朮是安胎的重要藥物。如果因為氣血不足,可以加入砂仁,少量添加木香來調理氣血。
慎齋表示:懷孕期間墮胎,前文已經詳細描述了病因和機制,而保胎的方法,節齋的理論認為,最重要的是滋補脾胃。最好的藥物是千金保胎丸,成分包括白朮、黃芩、熟地、當歸、杜仲、續斷、阿膠、香附、益母草、川芎、陳皮、砂仁、艾葉,以棗肉製成藥丸。另一種藥方也非常有效,趙養葵使用六味丸,加入杜仲、續斷、阿膠、五味,迅速滋補腎水,以鞏固胎兒的穩定性。這是因為胎兒的發育與腎臟有關,腎氣強壯,胎兒就能夠得到充分滋養,從而更加穩定。這表明補充脾胃不如補充腎臟的重要性。
齊仲齋認為:血液寒冷會導致凝固,血液溫暖會促進流通。如果墮胎後損傷經絡,出血不止,或者不出血,一種情況是因為體內過熱導致出血,另一種情況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收斂而出血。大量出血會導致煩躁不安,甚至死亡。如果因為風冷導致墮胎,血液與寒冷相互作用,氣血虛弱,血液向上流動而無法正常排出,向上沖擊心臟,也會導致煩躁不安,甚至死亡。應該使用溫經散寒的方法,促進血液流通,如果出血不止,通常是因為衝任氣虛,無法控制出血。應該使用膠艾湯加伏龍肝散。
陳良甫表示:墮胎後再次損傷經絡,出血不止,甚至導致煩躁不安,甚至死亡,治療應該以調節和滋補胃氣為主。
慎齋認為:這段描述了墮胎後出血不止和血液凝固不出的兩種情況。墮胎後出血過多,無法停止,是因為經絡受損,衝任氣虛無法收斂,屬於氣血不足的疾病。治療應該大力滋補氣血,鞏固脫落的組織。墮胎後血液凝固,無法流通,導致疼痛,是因為外邪入侵,導致血液堵塞,屬於氣血過剩的疾病。治療應該導引瘀血,消除阻塞,溫暖經絡,不僅墮胎如此,即使產後出現類似症狀,也應該以此方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