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四 (5)
卷四 (5)
1. 腹內鐘鳴
《大全》云:孕婦腹內鐘鳴,用鼠窟前後土,為細末,研麝香,酒調下,立愈。
《產寶》曰:腹中臍帶上疙瘩,兒含口中,因妊婦登高舉臂脫出兒口,以此作聲,令妊婦曲腰就地,如拾物狀,仍入兒口,即止。又云:治法用鼠穴土,同黃連濃煎飲,即止。
慎齋曰:鐘鳴即是兒哭,故《大全》治法亦無異。立齋云:黃連性寒,麝香開竅,當酌用,究竟此作何證,凡病有《靈》、《素》不載,而後人以意治之,不可深解者,此類是也。
白話文:
古書記載,孕妇肚子裡發出鐘鳴聲,可以用老鼠洞前后的泥土研磨成粉末,加入麝香用酒調服,就能立即治癒。另外,如果胎儿在孕妇肚子裡含着脐带上的疙瘩,是因为孕妇爬高举臂,导致胎儿嘴巴脫出,发出声音,这时要让孕妇弯腰低头,像捡东西一样,将疙瘩重新放回胎儿嘴里,就能止住声音。书中还提到,可以用老鼠洞的泥土和黄连一起煎水喝,也能治疗这种症状。不過有医家认为,鐘鳴其实就是胎儿哭泣,所以《大全》的治疗方法也无异于此。另外,黄连性寒,麝香开窍,使用时需谨慎。总而言之,这些症状在古代医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后人只能凭经验治疗,不可深究。
2. 胎動不安
陳良甫曰:胎動不安,由衝任經虛,受胎不實也,或飲酒行房,或忤觸傷僕,或怒氣傷肝,鬱結不舒,或過食辛熱,毒藥犯觸,皆致胎動不安。有因母病而胎動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有因胎不固,及母病者,但安胎,母自愈。
《女科正宗》云:胎動與胎漏,皆下血,胎動則腹痛,胎漏無腹痛,故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皆緣子宮久虛,致令胎墜,危同風燭,非正產可比,急以杜仲丸預服。
胎動有其因,必審其因而藥之,不盡此也。
白話文:
陳良甫說:胎兒在腹中不安穩,是因為衝任二脈虛弱,懷孕不穩固。可能是因為飲酒行房,或是受到外力撞擊,或是怒氣傷肝,鬱結不舒,或是過食辛辣燥熱的食物,或是誤食毒藥等等,這些原因都會導致胎動不安。有些胎動是因為母親生病,只要治療好母親的病,胎兒自然就會安穩;有些則是因為胎兒不穩定,以及母親同時生病,只要安胎,母親的病就會痊癒。
《女科正宗》中說:胎動和胎漏都會出現出血的情況,但胎動會伴隨腹痛,胎漏則沒有腹痛,所以胎動要以行氣藥物治療,胎漏則要以清熱藥物治療。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子宮長期虛弱,導致胎兒容易滑落,危險如同風中之燭,不可與正常生產相比,應立即服用[杜仲丸]預防。
胎動有其原因,必須根據其原因來用藥,這只是其中一部分。
3. 傷胎
《大全》曰:懷胎將滿,胎神已具,墜僕傷胎,甚至下血不醒,當驗母之形色。若面赤舌青,子死;面青舌赤、吐沫,母死;唇舌俱青,兩邊沫出,子母俱死。
良甫曰:娠婦患熱病,臟腑熏灼,其胎致死,身冷而胎不自出,服黑神散暖其胎,氣溫即自下,用附子、桂心、乾薑、當歸、生地、白芍、黑豆。
《大全》曰:妊五七月,築磕著胎,惡露已下,疼痛口噤欲絕,用神妙佛手散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損胎,立便遂下,又名芎藭湯,此藥治傷胎去血神效。
白話文:
懷孕接近足月時,胎神已形成,如果受到跌撞傷害,可能會造成胎兒損傷,甚至導致出血昏迷,要觀察母親的臉色。如果臉紅舌青,孩子會死;如果臉青舌紅、吐口水,母親會死;如果嘴唇和舌頭都發青,兩邊流口水,孩子和母親都會死。
良甫說:懷孕婦女患熱病,內臟被灼熱,可能會導致胎兒死亡,身體冰冷但胎兒卻無法自然排出,可以服用黑神散溫暖胎兒,體溫升高後就會自然排出。方劑用附子、桂心、乾薑、當歸、生地、白芍、黑豆。
《大全》記載:懷孕五七個月,如果受到撞擊傷到胎兒,已經流出惡露,疼痛口緊快要昏厥,可以用神妙佛手散探查,如果沒有損傷就會止痛,母子平安;如果損傷胎兒,就會立即流產,又叫做芎藭湯,這藥可以治療傷胎、止血效果很好。
《捷經方》曰:妊婦牙關緊急,手強拳握,自汗身微熱,與中風相似,此由毒藥攻胎,胎逆上衝,其脈浮而軟,十死一生。若作中風治必死。用白扁豆二兩,生去皮為末,新汲水調下即效。
又誤食毒物,或草藥傷胎下血,胎未損可安,已死可下,用桂、桃仁、丹皮、赤芍、茯苓,名奪命丸,淡醋湯下。丹溪亦稱其妙。
以上數條,均足致胎之傷,此非脈之可憑,必須醫者數問以悉其情,而後可以審證施治也。
白話文:
《捷經方》說,懷孕婦女如果牙關緊閉、手僵握拳、自汗且身體微熱,跟中風很像,這是因為中毒藥導致胎兒逆衝上行所致,脈象浮軟,十死一生。若按照中風的治療方法就會死亡。可用白扁豆兩錢,生去皮研成粉末,用新汲取的水調服,即可見效。
另外,誤食毒物,或者服用草藥傷到胎兒導致出血,胎兒若未損傷可以保住,如果已經死亡則需要打掉,可用桂枝、桃仁、丹皮、赤芍、茯苓製成奪命丸,用淡醋湯送服。丹溪先生也稱讚此方神奇。
以上幾種情況,都可能導致胎兒受傷,這並不能單憑脈象判斷,醫師必須仔細詢問了解病情,然後才能審慎診斷治療。
《聖濟》錄:子死之理有二,用藥寒溫,各從其宜,有胎漏血儘子死者;有頓僕內傷子死者;有久病胎萎子死者;附子湯進三服,使胞宮溫暖,凝血流動,此用溫藥之意也。有因傷寒熱、病溫瘧之類,胎受邪熱毒氣,內外交攻,因致胎死,留於子宮,漸至脹大,故用朴硝、水銀、硇砂之藥,不惟使胎不脹,又能使胎化爛,佐以行血順氣之藥,死胎即下。
《證治要訣》曰:胎漏不止,欲因其勢下之,惟佛手散,可安即安,不可安即下,順其自然。醫者檢方用牛膝一兩,酒煎服。又進桂香散,血暴下如決,煎獨參湯未及而卒。或問牛膝補藥而能墜胎何也?曰:生則宣而熟則補。豈獨牛膝哉?鹿角墮胎破血,煎為白膠,則安胎止血,因其熟而信其生,此謂粗工,著以為世戒。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胎兒死亡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因用藥寒涼或溫熱不當,導致胎漏出血或胎兒死亡;二是因外傷內傷或久病體虛,造成胎兒萎縮死亡。對於因寒涼導致的胎死,可以用溫熱的藥物來溫暖胞宮,凝血止血;而對於因熱毒導致的胎死,則需要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清熱解毒,使胎兒化爛排出。另外,醫書中也提到,對於胎漏不止的情況,可以服用佛手散或牛膝來安胎或幫助胎兒自然排出,但需要注意的是,用藥需謹慎,不可盲目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慎齋曰:胎傷用下,恐有誤下之戒也,必先驗,舌青腹冷,口穢的確,方可用下,亦必先固妊婦本元。補氣養血,而後下之,若輕用攻伐,禍不旋踵。《要決》云順其自然,四字最妙。立齋云:胎果不能安者,方可議下,慎之慎之。前賢垂戒深矣。
白話文:
慎齋說:「使用下藥處理胎傷,恐怕會有誤下之虞,必須先驗證。舌頭發青、肚子冰冷、口臭穢氣明顯,才能使用下藥。即使使用,也必須先固護妊婦的本元,補氣養血,然後再下藥。如果輕率地使用攻伐之藥,禍患會立刻出現。《要決》中說『順其自然』四個字最妙。立齋說:只有胎兒不能安穩時,才能考慮使用下藥,要謹慎再謹慎。前賢的告誡真是深刻啊!」
4. 墮胎
巢元方曰:妊娠受胎在腹,七日一變,婦人墮胎,在三月五月七月者多。三月屬心,五月屬脾,七月屬肺,皆五臟之脈,陰常易虧,故多墜耳。如三月墮,後孕至三月亦墮,以心脈受傷也,先須調心。五、七月亦然,惟一月墮胎,人皆不知。一月屬肝,怒則多墮,洗下體則竅開亦墮。
一次既墮,肝脈受傷,下次亦墮,今之無子者,大半一月墮胎,非盡不受孕也。故凡初交後,最宜將息,勿復交接,以擾子宮,勿令勞怒,勿舉重,勿洗浴,多服養肝平氣藥,則胎固矣。
齊仲甫曰:妊婦血氣調和,胎乃得安,若子宮為風冷所乘,血氣虧損,不能蔭養其胎而墜。若有腰痛,須防墜胎,腰為腎府。女子系胞故也。
白話文:
巢元方曰:
懷孕受胎在肚子裡,每七天就會有所變化。婦女墮胎,多半發生在三月、五月、七月。三月屬心,五月屬脾,七月屬肺,這都是五臟的經脈,陰氣容易虧損,所以容易墮胎。
如果三月墮胎,之後懷孕到三月又墮胎,是因為心脈受傷。必須先調養心氣。五月、七月墮胎也是同樣道理。
至於一月墮胎,很多人不知道。一月屬肝,生氣容易墮胎,洗下體會讓身體的孔竅打開,也容易墮胎。
一次墮胎之後,肝脈受傷,下次懷孕也容易墮胎。現在很多不孕的婦女,大多是因為一月墮胎,並不是真的沒有受孕。
所以,婦女初次同房之後,最重要的是休息調養,不要再同房,以免擾亂子宮。也不要勞累、生氣、舉重物、洗浴,要多服用滋養肝氣、平靜情緒的藥物,才能讓胎兒穩固。
齊仲甫曰:
懷孕的婦女,血氣調和,胎兒才能安穩。如果子宮受到風寒入侵,血氣虧損,就無法滋養胎兒,導致墮胎。
如果懷孕婦女腰痛,要特別注意防止墮胎。腰部是腎臟的府邸,女子系胞(子宮)也與腰部相關。
朱丹溪曰:陽施陰化,胎孕而成,血氣虛損,不足榮養其胎則墮。闢如枝枯果落,藤萎花墜。或勞怒傷情,內火便動,亦能墮胎。正如風撼其樹,人折其枝也。火能消物,造化自然。有孕婦至三四月必墮。脈左大無力,重取則澀。知血少也,止補中氣,使血自榮,以白朮濃煎,下黃芩末,數十服而安。
因思胎墮於內熱,而虛者為多。孕至三月,上屬相火,所以易墮。相火太盛,不能生氣化胎,乃食氣傷精故也。汪石山曰:宜大補陰陽,去桂加芩柏蜜丸服之。
王海藏曰:墮胎皆由氣血虛損,不能榮養胎元所致。或七情太甚,內火發動,火能消物而墮;或過傷勞役飢飽,動胎而墮;或過於房事,觸動其胎而墮,或勞力跌僕閃挫,傷動其胎而墮;或大怒悲哀,傷動心肝之血,墮而墮。然小產重於大產。由胎臟損傷,胞系腐爛故也。治宜補虛,生肌肉,養臟氣,生新血,去瘀血為主。素患此者,按證治之。
白話文:
朱丹溪認為,陽氣滋養陰氣,孕育生命,如果血氣虛損,不足以滋養胎兒,就會導致流產。就像枯枝落果、藤蔓凋零一樣。或者勞累、憤怒傷及情緒,內火上升,也會引起流產,就像狂風吹折樹枝、人折斷樹枝一樣。火能消融物質,這是自然法則。有些孕婦在懷孕三到四個月時容易流產,脈象左邊大而無力,按壓時又粗糙,說明血氣不足。治療方法是補益中氣,讓血液自行滋養胎兒,用白朮濃煎,加入黃芩末,服用數十劑即可安穩。
汪石山認為,流產大多是因為虛弱所致,孕期三月,胎兒上屬相火,容易流產。相火過盛,無法化生氣血滋養胎兒,是消耗氣血、損傷精氣所致。建議大補陰陽,去掉肉桂,加入黃芩、柏樹、蜂蜜製成丸劑服用。
王海藏認為,流產都是因為氣血虛損,無法滋養胎兒所致。或者情緒過於激烈,內火上升,火能消融物質而導致流產;或者過度勞累、飢飽不均,震動胎兒而流產;或者房事過度,刺激胎兒而流產;或者勞動過度、跌倒閃挫,傷害胎兒而流產;或者大怒悲傷,損傷心肝之血,導致流產。流產比順產更嚴重,因為胎兒和胎盤受損,造成腐爛。治療方法應該以補虛、生肌、養臟氣、生血、去瘀血為主。如果經常出現流產,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
王節齋曰:婦人墮胎,致成滑胎之患,於妊後須多服養氣血之劑,以固胎元而補其虛。如養胎全在脾胃,故白朮為安胎要藥。若因氣者,多加砂仁,少佐木香行氣。
慎齋曰:妊娠墮胎,前條已備病機之要,而保胎之法,節齋治論,在養脾胃其本也。莫若千金保胎丸,用白朮、黃芩、熟地、當歸、杜仲、續斷、阿膠、香附、益母、川芎、陳皮、砂仁、艾葉,棗肉丸。一方為最妙,趙養葵得其意,以六味丸,加杜仲、續斷、阿膠、五味,急滋腎水以固胎元。正以胎繫於腎,腎氣壯則胎固而可安。此補脾不如補腎之要妙也。
白話文:
王節齋說,婦女流產,導致習慣性流產,懷孕後要多服用滋養氣血的藥物,以鞏固胎元,補益虛弱。因為養胎關鍵在脾胃,所以白朮是安胎的重要藥物。如果因為氣虛,可以多加砂仁,少佐木香行氣。
慎齋說,妊娠流產,前文已經說明了病機的要點,而保胎的方法,節齋的治療論述,重點在於養護脾胃。最好的方法就是服用千金保胎丸,以白朮、黃芩、熟地、當歸、杜仲、續斷、阿膠、香附、益母、川芎、陳皮、砂仁、艾葉,製成棗肉丸。這個方子是最妙的,趙養葵理解了它的精髓,用六味丸,加杜仲、續斷、阿膠、五味,迅速滋養腎水,以鞏固胎元。因為胎兒繫於腎臟,腎氣強壯,胎兒就穩固,可以安穩。這說明補脾不如補腎的重要道理。
齊仲齋曰:血寒則凝,血溫則散。若墮胎損經,其血不止,或不出,一則因熱而行,一則氣虛不斂。瀉血多者,必煩悶而死。或因風冷墮胎,血冷相搏,氣虛血逆上則血結不出,搶上攻心,則煩悶而死,當溫經逐寒,其血自行,若血淋瀝不止,最衝任氣虛,不制約制故也。宜膠艾湯加伏龍肝散。
陳良甫曰:墮胎後復損經脈,下血不止,甚則煩悶至死,皆以調補胃氣為主。
慎齋曰:此序墮胎後,有下血不止,血凝不出二證也。墮胎而血出過多不止者,經脈損而衝任之氣虛而不攝,是不足病也。法當大補氣血,以固其脫。墮胎而血凝不行作痛者,外邪乘而敗濁之,血閉而不流,是有餘病也。法當導瘀消蓄,以溫其經,不特墮胎為然也。即產後見是證,亦宜以此治之。
白話文:
齊仲齋認為:血液寒冷就會凝固,血液溫暖就會散開。如果墮胎損傷經脈,導致出血不止或無法排出,原因可能是體內熱氣導致血液流動,也可能是氣虛無法收斂血液。出血過多的人,一定會感到煩悶而死。也可能是因為風寒導致墮胎,寒氣與血液相搏,氣虛血逆上衝導致血液凝結無法排出,進而上攻心臟,造成煩悶而死。這時應該溫暖經脈,驅散寒氣,血液就會自行流出。如果血淋漓不斷,主要是衝任二脈氣虛,無法控制血液,因此需要用膠艾湯加上伏龍肝散來治療。
陳良甫認為:墮胎後損傷經脈,導致出血不止,嚴重甚至會因煩悶而死,治療的關鍵是調補胃氣。
慎齋認為:墮胎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出血不止,另一種是血液凝固無法排出。墮胎後出血過多無法止住,是因為經脈損傷,衝任二脈氣虛無法收斂血液,屬於氣虛不足。治療方法應該是大補氣血,以固護其脫失之氣。墮胎後血液凝固無法流動,並伴隨疼痛,是外邪乘虛而入,導致瘀血阻滯不通,屬於血瘀有餘。治療方法應該是用藥物導引瘀血,消除積聚,溫暖經脈。不僅墮胎後會出現這種情況,產後出現同樣症狀,也應該用相同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