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二 (12)
卷二 (12)
1. 帶下
東垣云:診得心包尺脈微,白物下流,是本經血海將枯,津液復亡,不能滋養筋骨,用以潤燥而滋精液,補陽以生血脈,瀉肺而救上熱,名補經固真湯。
繆仲淳曰:婦人憂思鬱怒,多患帶下。蓋肝氣鬱則脾受傷。脾傷則濕土之氣下降,是脾精不守,不能輸為榮血,而下白滑之物,皆由肝木鬱於地中使然。法當開提肝氣,補助脾氣。蓋以白帶多屬氣虛,故健脾補氣,要法也。若帶下如米泔水腥穢臭者,濕熱勝也。
亦有脾胃氣虛,不能約制其水,而濕痰下墜者,宜二朮、茯苓、芩、柏、車前主之,佐以升提;若帶下如雞子清者,脾腎虛極也,面色必不華,足脛必浮,腰腿必痠,宜五味子、八味丸,間用開脾養心之劑,如歸脾湯之類;陰虛有火,宜六味丸加菟絲子、五味、車前、黃柏。
叔和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時多骨水枯。言崩久氣血虛耗,白滑之物下不止耳,此證雖有氣血寒熱之分。總屬氣虛下陷,若赤帶多因心肝火熾,久而陰血漸虛,中氣漸損,遂下赤帶,治宜養心為主,兼和肝緩中涼血清氣。赤帶久不止則血虛,宜膠艾四物湯,加童便煅牡蠣粉、棗仁、麥冬。
趙養葵曰:帶者奇經八脈之一也,八脈俱屬腎,人身帶脈,統攝一身無形之水。下焦腎氣虛損,帶脈漏下,白為氣虛,赤為有火,治法俱以補腎為主。有脾虛者,六君加升麻;有氣虛者,補中湯;肝虛者,逍遙散兼六味丸。
李氏曰:凡崩中帶下,或用升提,如升陽調經湯;或用收澀,如伏龍肝散;然暫止而終不止者,何哉?蓋衛司開闔,而為榮血之主,脾胃為血海水液之會,衛氣與胃氣俱虛,則血與水無所約制。
是以古方有用桂枝湯加附子以固衛氣者;四君子湯加草果、丁香、木香以燥水健脾者;或用理中湯加陳皮、半夏;或半夏丸用芎歸湯煎下;或補中益氣湯、平胃散,皆補衛厚脾,使氣血自循故轍,而不專於收澀以劫奪之也。
(眉批:收澀劫奪,皆是奇兵,用之合宜,便是正法。)
又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黃耆建中湯去桂加當歸水煎,吞苦楝丸。久不止,臍腹引陰冷痛者,東垣固真丸;虛中有火者,補經固真湯,大烏雞丸常用;氣虛四君子湯;血虛四物湯。有火加黃柏,有寒加桂附。寒始因亡血,復亡其陽,陽氣虛極,帶下腥臭,多悲不樂桂附湯;腹痛陰冷者,四物湯加桂附,常用酒煮當歸丸、小烏雞丸、琥珀調經丸。
《準繩》云:帶不下久而枯涸者濡之。凡大補氣血,皆所以之,如以四物湯為末,煉蜜丸,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以療年高婦人白帶良驗,皆潤劑也。
吳梅坡曰:婦人下赤白而不甚稠者曰白淫,與男子白濁同系於相火,如龍雷之擾而不澄清也。屬足少陰、足太陰,治當清補為主;如有滑白稠黏者謂之帶下,屬心包手厥陰、少陽,即如男子自遺之精。甚如砂石之淋,原乎心包,系乎脊,絡於帶脈,通於任脈,下抵湧泉,上至泥丸。
白話文:
帶下
李東垣認為,如果診脈發現心包經尺脈微弱,同時又有白色分泌物流出,說明經脈中的血液將要枯竭,體液也大量流失,無法滋養筋骨,潤澤乾燥,滋養精液。治療應當補益陽氣以生血,瀉肺以治療上焦的熱邪,可以使用補經固真湯。
繆仲淳認為,婦女憂思鬱怒容易患帶下病。這是因為肝氣鬱結,就會損傷脾臟,脾臟受損,濕土之氣下垂,脾的精氣不能固守,無法輸布成為營血,於是就出現白色滑膩的分泌物。這都是因為肝氣鬱結在地中造成的。治療方法應該疏通提升肝氣,同時補益脾氣。因為白帶大多屬於氣虛,所以健脾補氣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如果帶下像米泔水一樣,腥臭穢濁,那就是濕熱盛。
還有的情況是脾胃氣虛,不能約束水液,導致濕痰下墜,這就應該用二朮、茯苓、黃芩、柏子仁、車前子為主藥,再輔以升提的藥物。如果帶下像雞蛋清一樣,則說明脾腎虛衰到極點,患者面色一定不好看,小腿一定浮腫,腰腿一定痠痛,這就應該服用五味子、八味丸,間或服用一些開脾養心的藥物,比如歸脾湯之類。如果陰虛有火,就應該服用六味丸,再加菟絲子、五味子、車前子、黃柏。
張仲景認為,崩漏日久就會導致白帶漏下,這是因為長期崩漏導致氣血虛耗,白色滑膩的分泌物不斷流出。雖然這種病症有氣血寒熱的區別,但總歸是氣虛下陷。如果帶下是赤色的,大多是因心肝火盛,久而久之陰血漸虛,中氣漸損,於是就出現赤色的帶下,治療應以養心為主,同時調節肝氣,緩解肝火,涼血清熱。如果赤帶久治不愈,就會血虛,這就應該服用膠艾四物湯,再加入童便煅牡蠣粉、棗仁、麥冬。
趙養葵認為,帶脈是奇經八脈之一,八脈都屬腎經,人體的帶脈統攝全身無形的水液。如果下焦腎氣虛損,帶脈就會漏泄,白色帶下是氣虛,赤色帶下是有火,治療都應該以補腎為主。如果脾虛,就應該服用六君子湯加升麻;如果氣虛,就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肝虛,就應該服用逍遙散,再加六味丸。
李氏認為,凡是崩漏帶下,有的治療方法用升提的藥物,如升陽調經湯;有的治療方法用收澀的藥物,如伏龍肝散;但是,暫時止住而最終還是止不住,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衛氣主管開合,是營血的根本,脾胃是血液和津液的會合之處,衛氣和胃氣都虛弱,則血液和津液就沒有約束,無法正常運行。
所以古代的方劑有的用桂枝湯加附子來固護衛氣;有的用四君子湯加草果、丁香、木香來燥濕健脾;有的用理中湯加陳皮、半夏;有的用半夏瀉心湯加芎藭、當歸煎服;有的用補中益氣湯、平胃散,都是為了補益衛氣,健運脾胃,使氣血自然運行,而不是單純依靠收澀來損耗正氣。
(眉批:收澀劫奪,都是非常手段,用得恰當,就是正治。)
如果白帶像鼻涕一樣流出,腥臭,可以用黃耆建中湯去桂枝加當歸水煎服,再服用苦楝丸。如果久治不愈,而且臍腹牽引到陰部,感覺寒冷疼痛,就應該服用李東垣的固真丸;如果虛中有火,就應該服用補經固真湯、大烏雞丸;如果氣虛,就應該服用四君子湯;如果血虛,就應該服用四物湯。如果有火,就應該加黃柏;如果有寒,就應該加桂枝、附子。寒邪是因失血,又損傷陽氣,陽氣極度虛弱,帶下腥臭,患者多愁善感,就應該服用桂枝附子湯;如果腹痛,陰部寒冷,就應該服用四物湯加桂枝、附子,經常服用酒煮當歸丸、小烏雞丸、琥珀調經丸。
《婦人經候準繩》記載:帶下久治不愈而枯竭的,就應該滋潤它。凡是大補氣血,都是可以這樣做的,比如把四物湯研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藥,梧子那麼大,空腹用米湯送服三四十丸,治療老年婦女白帶,效果很好,這些都是潤澤的藥物。
吳梅坡認為:婦女帶下赤白,但不很稠厚的,稱為白淫,與男子白濁一樣,都屬於相火,像龍雷一樣擾動不安,不能澄清,屬於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陰脾經,治療應該清補為主;如果白帶滑利,稠厚黏膩,就稱為帶下,屬於心包經、手厥陰心包經和少陽三焦經,就像男子遺精一樣。如果像砂石一樣疼痛,則起源於心包經,連繫於脊柱,絡於帶脈,通於任脈,下抵湧泉穴,上達泥丸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