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瘧疾

夏時伏陰在內,陽浮於外,汗出煩渴,或過食生冷,或陰地取涼,致腠理閉密,邪留於胃,聚而成痰,至秋陽氣收肅,陰氣下移,中洲之痰氣愈加壅滯,胃氣行至其所,與之相遇而寒熱作焉。陰陽之氣更相勝負,故衛氣行過與邪暫離,故有時汗解及邪衛復集,病必再作,此陰陽之升降,邪正之離合也。

受病輕者,邪氣外舍於陽分,陽為腑,其邪淺,客於腠理與衛氣並行,故一日一發,發有晝夜之殊,因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也。

一日一發,及午前發者,邪在陽分,易已。間日發及午後夜間發者,邪在陰分,難已。所以正氣勝而外出,則移早為輕,邪氣勝而內入,則移晚為重。

白話文:

夏天時,陰氣潛藏在體內,陽氣浮於體表,容易出汗口渴,有些人可能吃太多生冷食物,或是在陰涼處避暑,導致毛孔閉塞,邪氣停留在胃部,聚集成痰。到了秋天,陽氣收斂,陰氣下降,胃部的痰氣更加阻塞,胃氣運行到這裡,遇到痰氣,就會產生寒熱交替的症狀。陰陽之氣不斷互相消長,所以體內的衛氣有時會暫時將邪氣逼退,因此病症有時會暫時減輕,但邪氣會再次聚集,疾病又會復發,這就是陰陽升降和邪正離合的道理。

病情較輕的人,邪氣停留在陽氣所在的部位,也就是腑臟,邪氣淺表,停留在皮膚和衛氣之間,因此一天發作一次,白天和夜晚的症狀有所不同,因為衛氣白天運行於陽氣所在的部位,夜晚運行於陰氣所在的部位。

一天發作一次,而且在中午之前發作的,邪氣在陽氣所在的部位,容易治癒。隔天發作一次,或是在下午和晚上發作的,邪氣在陰氣所在的部位,比較難治癒。所以,正氣強盛而外出,則病症會提早減輕,邪氣強盛而內侵,則病症會延後加重。

《大全》曰:妊娠病瘧,乃夏傷於暑,客於募原,至秋而發,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陽相勝,寒熱交作。

《產寶》曰:妊娠瘧疾,因虛,氣血虛損,風寒乘之,風為陽邪,化氣而為熱;寒為陰邪,化氣而為寒,陰陽並挾,寒熱互見。《經》云:陽微惡寒,陰弱發熱,此皆虛之所致。不因暑氣所作,久不已,必傷胎,人參羌活湯主之。

何松庵曰:氣為陽,陽虛則惡寒,血為陰,陰虛則發熱。妊娠病瘧,股慓頜戰,百節振搖,墮胎最易,故用藥必以安胎為務。

趙養葵曰:有患胎瘧者,一遇有胎,瘧病即發,此人素有肝火,遇有孕則水養胎元,肝虛血燥,寒熱往來,似瘧非瘧也。以逍遙散清肝火,養肝血,兼六味丸以滋化源。

白話文:

懷孕期間發病的瘧疾,是由於夏季暑熱侵襲,留滯於人體的募原,到了秋季發作。陽氣旺盛則表現為發熱,陰氣旺盛則表現為怕冷,陰陽失衡,寒熱交替出現。懷孕期間的瘧疾,是因為身體虛弱,氣血虧損,外感風寒,風屬陽邪,化為熱氣;寒屬陰邪,化為寒氣,陰陽夾雜,寒熱交替出現。經書中說:「陽氣微弱則怕冷,陰氣虛弱則發熱」,這些都是虛弱所導致。如果並非暑氣引起,久治不癒,必然會傷及胎兒,以人參羌活湯治療。

氣屬陽,陽氣虛弱則怕冷;血屬陰,陰氣虛弱則發熱。懷孕期間發病的瘧疾,常伴隨腿部抽筋、牙關緊閉、全身顫抖,很容易導致流產,所以用藥必須以安胎為主要目的。

有些人一懷孕就發病瘧疾,這種情況是體內原本就有肝火,懷孕後用水來滋養胎元,導致肝虛血燥,寒熱交替,看似瘧疾卻又不完全是瘧疾。可以用逍遙散清肝火、養肝血,再配合六味丸滋補脾胃。

慎齋曰:妊娠瘧疾,古人以安胎為急,但邪不去則胎亦不安,故安胎莫先於去邪,而犯胎之品,又未可浪投,惟於發表之中兼補氣,清氣之中兼養血為當耳。

白話文:

慎齋說:懷孕時得了瘧疾,古人在治療上把保護胎兒放在第一位。但是如果不去除病邪,胎兒也無法得到安全。因此要保護胎兒首先要去除病邪,然而那些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的藥物也不能隨便使用。只有在發汗解表的同時兼顧補益元氣,在清熱降火的同時兼顧滋陰養血纔是最合適的方法。

2. 痢疾

(《內經》謂滯下,又曰腸澼)

《醫通》云:妊娠痢疾有三禁五審。三禁者,一禁盪滌腸胃,二禁滲利膀胱,三禁兜澀氣滯。蓋盪滌則陽氣下陷,胎氣愈墜;滲利則陰精脫亡,胎失榮養;兜澀氣滯而後重轉加。故善治妊娠痢者,宜調氣為先,調氣如爐冶分金,已敗之精血,隨氣而下,未傷之津液,統之而安。五審者,一審飲食進與不進。

夫下痢乃腸胃受傷,飲食如常者易治,故痢以噤口為重。若初時能食,漸至惡食,脈息不振,此必盪滌太過。胃氣受傷,甚至呃逆、嘔噦者,此胃氣大敗,最危之候。惟峻與溫補,庶可挽回。二審溲之通與不通。下痢清濁不分,痢頻而小便通者,胎必無虞。若月數將滿,氣虛下墜,溲溺不通,名曰轉胞,切忌利水通津,急與升提自通,宜補中湯,少加車前、澤瀉,升清降濁,投無不效。三審腹之痛與不痛。

白話文:

《內經》说腹泻,又称肠滑。 《醫通》中提到,孕妇患痢疾有三禁五审。三禁是指:一禁荡涤肠胃,二禁渗利膀胱,三禁兜涩气滞。因为荡涤会使阳气下陷,胎气更易坠落;渗利则会使阴精流失,胎儿失去滋养;兜涩气滞会使病情加重。所以治疗孕妇痢疾,应以调气为先,调气如同冶炼分金,已经损伤的精血随着气下降,未损伤的津液则被控制住而安稳。五审是指:一审饮食进与不进。 腹泻是肠胃受损造成的,如果饮食如常则易治,所以痢疾以噤口最为严重。如果最初能吃,逐渐到厌食,脉息无力,这必然是荡涤过度。胃气受损,甚至呃逆、呕吐者,这是胃气大败,最危险的征兆。只有峻补和温补,才有可能挽回。二审溲之通与不通。下痢清浊不分,痢疾频繁而小便通畅者,胎儿必无虞。如果月数将满,气虚下坠,小便不通,叫做转胞,切忌利水通津,应急用升提自通的方法,宜用补中汤,少加车前、泽泻,升清降浊,必能奏效。三审腹之痛与不痛。

蓋下痢痛者為實,不痛者為虛,亦有濁濕下趨而腹不痛,此證多見於肥人白痢,宜調氣運積。若痛有止歇,至圊不及者,火也;痛自下攻擊於上者,火也;痛而脹滿拒按,飲熱湯愈甚者,火也,實也。痛無止歇而綿綿不絕者,寒也;痛自上攻,注於下者,寒也;痛而不滿,喜熱手按者,寒也,虛也。

大約初痢脹滿為實熱;久痢㽲痛為虛寒,即或初因火起,久痢氣傷變為虛寒,急須溫補,切勿利氣。四審後之重與不重。下痢後重,由濁氣壅滯,必以調氣為主,氣調則後重自除,而胎息自安,但初痢後重,宜開其壅滯。久痢後重,又當升舉其陽,陽氣升則胃氣運,胃氣運則周身之氣皆運而無壅滯之患。

白話文:

腹瀉疼痛屬於實證,不痛則屬虛證。但也有濁濕下行導致腹瀉不痛的情況,這多見於肥胖者出現白色腹瀉,需要調整氣運積滯。如果疼痛時而停止,到廁所卻無法排泄,這是火證;疼痛從下向上蔓延,也是火證;疼痛且腹部脹滿拒按,喝熱湯反而加重,也是火證,屬於實證。如果疼痛持續不斷,綿綿不絕,這是寒證;疼痛從上往下蔓延,也是寒證;疼痛但腹部不滿,喜歡用手按著取暖,也是寒證,屬於虛證。

一般來說,腹瀉初期脹滿屬於實熱;長期腹瀉,疼痛屬於虛寒。即使是初期因火氣引起,長期腹瀉也會損傷氣血,轉變成虛寒,需要溫補,切勿泄氣。根據四診觀察,還要區分腹瀉後重與不重的情況。腹瀉後重,是因濁氣阻塞所致,必須以調氣為主,氣調則後重自然消失,胎息也自然安穩。但初期腹瀉後重,應該先疏通阻塞。長期腹瀉後重,則需要升舉陽氣,陽氣上升,胃氣運轉,胃氣運轉,全身氣血都運轉,就不會有阻塞的困擾。

故雖血痢,亦用陽藥,不用滋膩血藥。蓋氣有統血之功,血無妄行之慮矣。五審身之熱與不熱。下痢初起,人迎脈浮數,可先用和營透表之藥,分解其勢。若初痢不發熱,後反發熱,脈來虛大無力,此真陰內亡,陽氣發越,平人急當桂、附溫補,而孕婦唯借參、朮、薑、萸、膠、艾之屬,大補濃煎,以固其脫。

又有久痢胃虛,感冒風寒發熱者,左手脈必浮緩,當合表裡治之,佐參、術以助中氣,則客邪解散矣。又當察其積色,傷氣則白,傷血則赤,氣血紊亂,赤白兼併。蓋氣屬陽,陽傷則受寒居多。即有火迫下注,皆陽氣鬱遏,本寒標熱之證。當驗其積之稠黏如糊,色白如脂,方可暫與清熱治標。

白話文:

因此即使是血痢,也應使用溫陽藥物,不需用滋補血藥。因為氣有統攝血液的功能,血液就不會胡亂流動。要觀察五個方面來判斷身體是否發熱。下痢剛開始時,人迎脈浮數,可以先用和解營氣、透解表邪的藥物,化解病情。如果初次下痢沒有發熱,之後反而發熱,脈象虛弱无力,這是真陰內虛,陽氣外溢,普通人應立即用桂枝、附子溫補,而孕妇只能用人参、白术、生姜、茱萸、阿膠、艾葉等,大量濃煎,以固護其元氣。

此外,也有一些人患有長期下痢、胃虛,又伴隨風寒感冒發熱的情況,左手脉必定浮缓,应该结合表里同治,配合人参、白术以助益中气,这样外邪就会消散。還要觀察大便的顏色,傷氣則大便發白,傷血則大便發赤,氣血紊亂,則大便赤白混杂。因為氣屬陽,陽氣受傷,多半是感受寒邪。即使有火熱迫使向下奔流,也是陽氣鬱結,本屬寒證而表現為熱象。應該觀察大便是否稠黏如糊,颜色是否白如脂,才能暫時用清熱藥物來治標。

若汁沫如水,色晦如塵,急須溫理其氣。血屬陰,陰傷則受熱居多,然多有氣傷,陽不統陰之血,又不得不從事於辛溫也。故治血痢,尤當以色顯晦驗其虛實寒熱,此義前人所未發也。故凡積之瘀晦不鮮,清稀不黏者,皆虛寒之故,急以人參、薑、艾、阿膠。倘誤用黃連,速其斃也。

惟積色稠黏光澤,合用苦燥,以堅腸胃滑脫。又必佐以調氣之藥,則陰邪得以解釋,此治痢之要妙也。(體會此篇,治胎前痢,定能得心應手。)

《秘錄》云:妊娠下痢,腹痛重墜,乃元氣下陷也,宜服補中湯而胎自安。切忌破氣降氣,益增墜下之患。況今之似痢非痢者居多,中氣虛而不能上升,脾氣虛而不能滲濕,腎氣虛而不能閉藏,慎勿泥有形之假滯,傷無形之元氣也。元氣一傷,變證百出,胎能保乎?

白話文:

如果大便像水一樣稀薄,顏色暗淡如塵土,就要赶紧用温热的方法来调理气血。血液属于阴性,阴虚就容易受热,但很多时候也会出现气虚,阳气不能统摄阴血,也必须使用辛温的药物。所以治疗血痢,尤其要根据大便的颜色和浓稠度来判断虚实寒热,这个道理以前的人都没有讲过。所以凡是大便积滞、颜色暗淡不鲜亮,清稀不粘稠的,都是虚寒所致,要赶紧用人参、生姜、艾叶、阿胶来治疗。如果误用黄连,就会加速死亡。

只有积滞的颜色浓稠粘稠有光泽,才能配合苦燥的药物来固肠止泻。而且一定要配合调理气气的药物,才能化解阴邪,这是治疗痢疾的关键。理解了这一点,治疗妊娠期腹泻,就能得心应手。

《秘录》里说:孕妇腹泻,腹痛沉重下坠,是元气下陷所致,应该服用补中汤,胎儿就能安稳。切忌使用破气降气的药物,否则会加重下坠的症状。何况现在很多看似腹泻的其实不是真正的腹泻,而是中气虚弱不能上升,脾气虚弱不能渗湿,肾气虚弱不能闭藏,要谨慎不要固执于有形的假象,损伤无形的元气。元气一伤,各种变症就会出现,胎儿还能保住吗?

丹溪曰:胎前痢,先托住正氣以固其胎而後順氣和血佐以消積導滯,此治孕婦痢之要法也。

《準繩》云:孕婦患痢,用導滯理氣藥,腹中愈重墜者,乃下元虛也。胎動不安,內熱盛也,用補中湯仍不安,用六君子加條芩而安。

(眉批:重墜起於久病,故為下元氣虛,而以補中六君治之,若非久病,猶可安胎為主也。)

壺仙翁曰:有娠妊病痢不止,診其脈虛而滑,兩關若澀,此由胎氣不和,相火上炎而有熱,似痢實非痢也。用黃芩、白朮以安胎;四物、生地以調血,數劑而安。

薛立齋曰:妊娠痢疾,以當歸、黃芩為主,佐以白朮、茯苓、白芍、陳皮、甘草之屬。如瀉加蒼朮為主,佐以赤苓、神麯、陳皮之類。二證俱用砂仁煎服,痢愈後,又當大補陰血,可免臨產枯澀之患。

白話文:

懷孕期間腹瀉,要先扶正固本,穩住胎氣,再順氣和血,配合消積導滯,這是治療孕婦腹瀉的關鍵。孕婦腹瀉,用理氣導滯的藥物,如果肚子越來越沉重下墜,就是下元虛弱。如果胎兒不安,內熱旺盛,用補中湯仍然不見好轉,就用六君子湯加黃芩,就能安胎。孕婦懷孕期間腹瀉不止,脈象虛滑,兩關脈澀,這是由於胎氣不和,相火上炎導致的假性腹瀉。可以用黃芩、白朮安胎,再用四物湯、生地黃調血,幾副藥就能安穩。懷孕期間腹瀉,可以用當歸、黃芩為主藥,配合白朮、茯苓、白芍、陳皮、甘草等藥物。如果腹瀉嚴重,可以以蒼朮為主藥,配合赤苓、神麴、陳皮等藥物。兩種情況都可用砂仁煎服,腹瀉痊癒後,還要大力補益陰血,避免臨產時陰血枯竭的狀況。

鄭文康曰:餘外祖薛氏家傳,胎前痢疾,不拘赤白,悉用養胃湯,始終只此一方,便可祛病,否則胃苓湯。若傷生冷而下白痢,五積散;赤白痢,香連白朮散。白多香倍於連,赤多連倍於香;有外邪者,紫蘇飲加神麯,身無熱加木香。蓋治孕婦痢,無異於常,惟以固胎為主,此藥最穩,脈小者生,脈大者死。

白話文:

鄭文康說:我外祖父薛家祖傳秘方,孕婦胎前痢疾,無論赤痢白痢,都用養胃湯,始終只用這一味藥方,就能夠去除病症,若不奏效,則用胃苓湯。如果因食用生冷食物而導致白痢,則用五積散;赤白痢,則用香連白朮散。白痢多時,香倍於連;赤痢多時,連倍於香。如果伴有外邪,則用紫蘇飲加入神麴,若身體沒有發熱,則加木香。總之,治療孕婦痢疾,與常人無異,但以固胎為主,這個藥方最為穩妥。脈搏小的胎兒會生,脈搏大的胎兒則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