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三 (4)
卷三 (4)
1. 心痛
妊娠心痛,《大全》主風邪痰飲交結。予謂肝氣不暢者多。若傷於絡,則乍作乍安,名曰厥痛,若胎動下血,則傷觸子臟也,用安胎飲、火龍散、手拈散。輕者一味砂仁湯。氣調自安,若果真心痛,指甲青,朝發夕死,夕發旦死,無能為也。然此證懷孕者少,蓋真心痛為寒冷入心,水剋火也。而懷孕者,必有胎熱當之,不致寒水上凌於心。
慎齋曰:妊娠心氣虛而血少,亦足致此。
白話文:
關於孕期心痛的情況,《大全》一書認為主要由風邪與痰飲相互影響造成。但依我的觀點,大多數情況是由肝氣不順所導致。如果影響到脈絡,就會出現時好時壞的現象,這種情況稱為厥痛。假使胎動伴隨出血,那就是子宮受到了傷害,可以使用安胎飲、火龍散或手拈散來治療。若病情較輕,單純使用砂仁湯即可。只要氣機調順,病狀自然會好轉。
然而,如果真的是心臟本身疼痛,手指甲會呈現青色,若是早上發病,可能晚上就會死亡;若是晚上發病,可能隔天早上就會死亡,對於這種情況,是無法救治的。但是這種情況在孕期女性身上比較少見,因為真正的心痛是由寒冷侵入心臟造成的,這屬於水克火的情況。而孕期女性通常會有胎熱抵抗,不會讓寒氣上升至心臟。
慎齋先生指出,孕期女性因心氣虛弱且血量減少,也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發生。
2. 腰痛
何松庵曰:胞系於腎,勞力任重,致傷胞系,則腰必痛,甚則胞系欲脫,多致小產、宜安胎為主,胎安而痛自愈。若素享安逸而腰痛,必房事不節,致傷胞系也。若脈緩遇天陰,或久坐而痛者,濕熱也;腰重如帶物而冷者,寒濕也。脈大而痛不已者,腎虛也;脈澀而日輕夜重者,氣血凝滯也。
脈浮者,為風邪所乘,脈實者,閃挫也。治法:腎虛者,青娥丸;氣血凝滯者,縮砂飲;風邪,大豆紫湯;閃挫,通氣散,總以固胎為主。
汪石山曰:婦人懷娠八月,病腰痛不能轉側,大便燥結,此血滯血熱也,四物加木香、乳、沒、黃柏、麻仁。
薛立齋曰:前證若外邪所傷,用獨活寄生物;勞傷血氣,八珍湯加杜仲、砂仁、膠、艾;脾腎不足,前藥加白朮、補骨脂;氣血鬱滯,紫蘇飲加枳、桔;肝火動,小柴胡湯加白朮、枳殼、山梔;肝脾鬱結,歸脾湯加柴、枳。
慎齋曰:妊娠腰痛,有外感,有內傷。松庵以勞力、房事論治,悉病機之要矣。
白話文:
何松庵說:子宮與腎臟相關聯,過度勞力或扛舉重物,會導致子宮受損,進而引起腰部疼痛,嚴重時甚至子宮可能下垂,導致流產,這時應以安胎為主,胎兒穩定後,腰痛自然會好轉。如果平時生活安逸卻有腰痛,那可能是性生活過度,導致子宮受損。如果在天氣陰沉或長時間坐著後感到腰痛,這是濕熱的症狀;如果腰部感覺沉重且冰冷,這是寒濕的症狀。脈搏強大且持續疼痛,表示腎虛;脈象澀且白天輕晚上重,表示氣血凝滯。
脈象浮動,表示受到風邪侵襲;脈象實,表示扭傷或挫傷。治療方法:腎虛者,可用青娥丸;氣血凝滯者,可用縮砂飲;風邪,可用大豆紫湯;扭傷或挫傷,可用通氣散,但都應該以安胎為主。
汪石山指出:孕婦在懷孕八個月時,若出現腰痛到無法翻身,且大便乾硬,這可能是血液滯留和血熱的問題,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木香、乳香、沒藥、黃柏、麻仁。
薛立齋提到:前述症狀若是因外邪所致,可使用獨活寄生湯;若因勞累損傷了氣血,可用八珍湯加上杜仲、砂仁、阿膠、艾草;若脾腎功能不足,可在前述藥方上加上白朮、補骨脂;若氣血鬱結,可用紫蘇飲加上枳實、桔梗;若是肝火旺盛,可用小柴胡湯加上白朮、枳殼、山梔;若肝脾鬱結,可用歸脾湯加上柴胡、枳實。
慎齋表示:孕婦腰痛,有可能是外感,也有可能是內傷。何松庵從勞力和房事角度來討論治療,確實抓住了病機的核心。
3. 小腹痛
《大全》曰:妊娠小腹痛,由胞絡虛,風寒相搏,痛甚令胎動。
慎齋曰:小腹為足厥陰肝經部分,是經或陰血不足,或鬱怒氣滯,皆足致小腹痛,況胎繫於腎,腎肝同原。《大全》論風寒相搏,止就外邪一端言之耳。
白話文:
【小腹疼痛】
根據《大全》記載:懷孕期間的小腹疼痛,主要是因為胞宮脈絡虛弱,再加上風寒互相影響所導致,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胎兒。
慎齋先生說:小腹部位是足厥陰肝經所主導的區域,如果這條經脈的陰血不夠充足,或是因鬱悶生氣導致氣滯,都有可能引起小腹疼痛。況且胎兒和腎臟有關,而腎臟與肝臟的運作息息相關。《大全》中對風寒相互作用的討論,僅僅從外部病邪的一個角度來談論罷了。
4. 妊娠下血
(激經,胞阻,漏胎(《千金》謂漏胞))
王叔和曰:婦人月經下,但微少,寸口脈按之則滑。身反灑淅,不欲食,頭痛,心亂嘔吐,此為有軀,陽多氣溢。陰滑氣盛,設復陽盛,當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
婁全善曰:妊娠經來不多,飲食精神如故,六脈和緩滑大,無病也者,血盛有餘也。兒大能飲,自不來矣。有妊娠月信不斷,而胎不損,產科熊宗古曰婦人血盛氣衰;月信來而胎不損,若作漏胎治,則胎必墜。
按:激經者,妊娠經信時至也,叔和主陽微不足,全善主血盛有餘,宗古主血盛氣衰,與漏胎迥別,誤治則墮。
《金匱》曰:妊娠下血,腹中痛者為胞阻,芎歸膠艾湯。又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眉批:婁氏曰:凡胎動多當臍,今動在臍上,故知是癥也。)
愚按:胞阻者,謂有所阻於胞也,《金匱》於腹中痛,用芎歸膠艾,取其養血溫經也;於癥痼害,用桂枝茯苓丸,取去邪存正也。
陳良甫曰:胎漏者,由衝任脈虛,不能約制手太陽、少陰之經血故也。懷妊之人,經水不行者,壅之以養胎也。若衝任氣虛,則胞內泄,不能制其經血,故月水時下,亦名胞漏,血盡則斃。《千金方》曰:妊娠下血,名曰漏胞,胞干便死,宜用生地黃八兩,清酒三升,煮減半絞去滓服。
朱丹溪曰:胞漏多因血熱,然有氣虛血少者,故良方論有服涼藥而下血益甚,此脾氣虛而不能攝血也。
《產寶》曰:胎息未實,或因房室驚觸,勞力過度,傷動胞胎,或因食毒物,致令子宮虛滑,經血淋漓,若不急治。敗血湊心,子母難保。
《產集》曰:婦人榮經有風,則經血喜動,以風勝故也。榮經既為風所勝,則所下者,非養胎之血,若作胎漏治。強以藥滋之,是實實也。其胎終墮矣,只以一藥治風。經血可止,或不服藥,胎亦無恙。(榮經,肝經也。)
(眉批:漏胎用風藥,亦是升舉肝氣,使血不漏則胎自固,不但疏風已也。)
《大全》曰:妊婦有宿疾,子臟為風冷所乘,氣血失度。使胎不安。致令下血也。(宿疾或癥瘕腹痛之類。)
按:以上五條,序胎漏證也。良甫以下三條,主血虛氣虛。屬內傷不足為病,《產集》以下二條,主風邪宿冷,屬有餘客邪為病,當分別治之。
方氏曰:胎動胎漏皆下血,而胎動有腹痛,胎漏無腹痛為異爾。故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
《心法》云:婦人經血,孕則畜之以養胎,產則變乳以養子。倘妊婦忽然見紅,名曰漏胎,宜速治之。不然血瀝多而胎不保也。治法若因風熱動血者,四物湯加防風黃芩丸二錢,日二三服;因怒動肝火者,逍遙散加山梔,黃芩;血虛妄走者,四物加膠艾、茯苓、蓮子;脾虛不能攝血者,歸脾加膠艾、蓮子;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去血太多者,用八珍湯大補之;若肝經有風,下非胎血,只服防風黃芩丸。血下不止,胞干便死,急用《千金》法。
《大全》曰:妊娠忽然下黃汁如膠或如豆汁,胎動腹痛。
薛立齋曰:前證若肝脾濕熱,用升陽除濕湯;肝脾風熱,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加味歸脾湯;脾胃氣虛,錢氏白朮散;脾氣下陷,補中益氣湯;肝經風熱,防風黃芩丸;風入腸胃,防風湯。
白話文:
標題:[懷孕期間出血]
(一) 王叔和表示:婦女月經仍會來,但量較少,從脈象上看,寸口脈摸起來滑順。身體反而會感到寒戰,食慾不佳,頭痛,心煩想嘔吐,這就是懷孕了,因為體內陽氣旺盛,氣血過剩。如果陽氣更旺盛,可能懷的是雙胞胎,但現在陽氣不足,所以月經仍會來,這種情況叫做"激經"。
(二) 婁全善認為:懷孕後月經量不多,飲食和精神狀況都正常,六脈平穩且滑大,這是血氣旺盛的徵兆。等到胎兒長大,自然就不會再來月經了。有些婦女懷孕後,月經仍然持續,但胎兒並未受損,熊宗古認為這是婦女血氣旺盛,氣衰所致,如果將這種情況當做漏胎來治療,胎兒可能會因此墮落。
(三) 《金匱要略》提到:懷孕期間出血,且伴有腹部疼痛的情況,被稱為胞阻,可以使用芎歸膠艾湯來治療。另外,婦女本身就有腫瘤,且懷孕未滿三個月,出血不止,胎動位置在肚臍上方,這被視為胎兒有危險,應進行治療,使用桂枝茯苓丸。
(四) 胎漏是因為衝任脈虛弱,無法控制手太陽、少陰的經血,懷孕的人月經停止,是為了養胎。但如果衝任脈氣虛,胎兒就會開始出血,導致月經週期性地流血,也被稱為胞漏,血盡了胎兒也會死亡。
(五) 如果胎兒受到驚嚇或者勞累過度,或者食用了有毒的食物,導致子宮虛弱滑脫,月經淋漓不止,如果不立即治療,舊血會聚集在心臟,母親和胎兒的生命都會受到威脅。
(六) 朱丹溪認為:胞漏大多是由於血熱,但也有可能是氣血虛弱,因此有時候服用涼藥反而會讓出血更嚴重,這可能是脾氣虛弱無法控制血液的緣故。
(七) 《產寶》提到:胎兒尚未穩定,可能因為房事、驚嚇或勞累過度,傷害到胎兒,或者食用了有毒的食物,導致子宮虛弱,出血不止,如果不立即治療,舊血會聚集在心臟,母親和胎兒的生命都會受到威脅。
(八) 《產集》指出:婦女的肝經受風影響,導致月經不穩定,因為風氣旺盛,所以流出的血並不是用來養胎的血,如果將這種情況當做胎漏來治療,強烈地使用藥物滋養,這會使胎兒最終墮落。
(九) 《大全》提到:懷孕婦女如果有長期的疾病,子宮可能被風冷侵襲,氣血失調,導致胎兒不安,進而出血。
(十) 胎動和胎漏都會出血,但胎動會伴有腹部疼痛,而胎漏不會,因此胎動需要調理氣血,而胎漏需要清熱。
(十一) 如果懷孕婦女突然看到有紅色分泌物,這被稱為胎漏,需要立即治療,否則出血太多,胎兒可能保不住。
(十二) 如果懷孕婦女突然有黃色膠狀或豆汁狀分泌物,並且伴隨胎動和腹部疼痛,這可能是肝脾濕熱、肝脾風熱、肝脾鬱怒、脾胃氣虛、脾氣下陷、肝經風熱等不同原因導致的,需要根據具體原因來選擇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