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治崩漏氣陷

益胃升陽湯

黃耆(二錢),人參(有嗽去之),神麯(炒,各一錢半),白朮(三錢),當歸(酒浸),陳皮,炙甘草(各一錢),升麻,柴胡(各五分),生黃芩(二錢,瀉盛暑之伏熱,刑金秋涼不用)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或五錢。如食添再加之,如食減已定三錢內更減之,不可多服,每服二錢。水煎去滓熱服。如腹痛每服加白芍二分,中桂少許;口乾渴加乾葛二分;如嗽去人參;如服此不止,卻服後方柴胡調經湯大舉大升之也。

眉批:以食增減為藥增減,可見古人用藥有法。

眉批:川芎酒,治崩中晝夜不止。

川芎一兩,生地汁一盞

上酒五盞煮川芎一盞去滓,下地黃汁再煎二三沸分三服。此方以酒煎川芎配生地汁,自有妙用,甚奇甚奇,用酒之意便是升法。

崩漏丸,肉桂,人參,黃耆,白朮,甘草,羌活,獨活,柴胡,防風,藁本,細辛,川芎,歸身,熟地,白芍,桃仁,紅花

《論》曰:氣血人身之陰陽也,陽主升陰主降,陽根乎陰,陰根乎陽,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則一升一降循經而行,無崩漏之患。若陽有餘則升者勝,血從上竅出,陽不足則降者勝,血從下竅出。

是丸也,參、桂、耆、朮、草壯陽益氣之品也;二活、柴、防、藁、細、芎升陽舉經之品也;歸、地、芍、桃仁、紅花滋陰入血之品也;壯陽則氣不虛,舉經則血不陷,滋陰則血不燥。如是因血為氣守,氣為血衛,升降上下一循乎經,何自而崩。

和劑震靈丹,治崩中下血脈虛細,手足或冷。川芎歸湯加木香煎送。或陳皮、香附煎湯下三元;或靈砂丹亦可兼治暴驚,凡九竅出血,獨參湯下。

赤石脂,禹餘糧,紫石英,代赭石,四味打碎入鹽泥,固罐內封口,煅通紅埋地內,七日出火毒。五靈脂(去砂二兩),硃砂(一兩,研,飛),乳香,沒藥(各二兩)

上為末,糯米糊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空心酒下,婦人醋湯下。

桂枝茯苓丸,治婦人有癥在臍上動,下血不止。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

上為末,煉蜜丸,兔屎大。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旋覆花湯,治半產漏下脈弦而大。

旋覆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

上水三升煮一升,頓服。《本草》云:旋覆主留飲結氣。

半夏丸(《直指》),治崩中帶下痰喘氣急虛腫,亦消宿瘀。圓白半夏刮淨槌扁薑汁調,飛過白麵作餅,包炙黃色去面取半夏作末,米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溫熱水下,芎歸湯,沉香降氣湯各半煎送,止血要藥。)

東垣曰:血脫益氣,古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長,故曰陽生陰長,諸甘藥為之先務,舉世皆以為補氣,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理也,故先理胃氣。人之一身,內谷為寶,補中益氣方加神麯、黃芩,名益胃升陽湯,以起婦人血崩之屬氣下陷者。

白話文:

益胃升陽湯

黃耆(二錢),人參(如果咳嗽就去掉),炒過的焦神麯(各一錢半),白朮(三錢),用酒浸泡過的當歸,陳皮,炙甘草(各一錢),升麻,柴胡(各五分),生黃芩(二錢,用來瀉除夏季潛伏的熱氣,秋天涼爽時就不用)。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或五錢。如果吃飯量增加,藥量也稍微增加;如果吃飯量減少,藥量也隨之減少,大約在三錢之內,或更少至二錢,但不要過量。用水煎煮後,去除藥渣,趁熱服用。如果腹痛,每次加白芍二分,少量桂皮;口乾舌燥,加葛根二分;如果有咳嗽,就去掉人參;如果服用此方仍無法止血,就改服後面的柴胡調經湯,大舉大升陽氣。

(眉批:根據吃飯量的增減來調整藥量,可見古人使用藥物有其方法。)

(眉批:川芎酒,能治療婦女崩漏,白天夜晚出血不止的情況。)

川芎酒

川芎一兩,生地黃汁一碗。

將以上藥材與五碗酒一起煮,煮至剩一碗時,去除藥渣,加入生地黃汁,再煎煮二三沸,分三次服用。這個方子用酒煎川芎,再配生地黃汁,自有其奧妙之處,非常奇特,用酒的目的就是為了升提藥力。

崩漏丸

肉桂,人參,黃耆,白朮,甘草,羌活,獨活,柴胡,防風,藁本,細辛,川芎,當歸身,熟地,白芍,桃仁,紅花。

《論》中說:氣血是人體的陰陽,陽主上升,陰主下降,陽氣根植於陰液,陰液根植於陽氣。一動一靜,相互依存,才能一升一降,循經運行,不會有崩漏的問題。如果陽氣過盛,上升太過,血就會從上面的孔竅流出;如果陽氣不足,下降太過,血就會從下面的孔竅流出。

這個丸藥中,人參、肉桂、黃耆、白朮、甘草是補益陽氣的藥物;羌活、獨活、柴胡、防風、藁本、細辛、川芎是升提陽氣,疏通經絡的藥物;當歸、熟地、白芍、桃仁、紅花是滋養陰血的藥物。補益陽氣可以使氣不虛弱,升提陽氣可以使血不下陷,滋養陰血可以使血不燥熱。這樣,血液就能受到氣的固守,氣能衛護血液,升降上下都能循著經脈正常運行,又怎麼會發生崩漏呢?

和劑震靈丹

治療崩漏,下血,脈象虛弱細小,手腳冰冷。用川芎當歸湯加上木香煎煮後送服。也可以用陳皮、香附煎湯送服三元丹;或者靈砂丹,也能治療突然受驚,凡是身體九竅出血的情況,可以用獨參湯送服。

赤石脂等丸

赤石脂,禹餘糧,紫石英,代赭石,這四味藥打碎後,放入鹽泥中,固定在罐子裡封口,燒到通紅後埋在地下七天,取出去除火毒。五靈脂(去除砂石二兩),硃砂(一兩,研磨成粉末),乳香,沒藥(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糯米糊做成丸子,像芡實一樣大,每次服用一丸。空腹用酒送服,婦女用醋湯送服。

桂枝茯苓丸

治療婦女腹部有腫塊在肚臍上方活動,下血不止的情況。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兔子糞便一樣大。飯前服用一丸,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增加到三丸。

旋覆花湯

治療流產後出血不止,脈象弦大。

旋覆花(三兩),蔥(十四根),新絳(少量)。

以上藥材加三升水煮成一升,一次性服用。《本草》中說:旋覆花主要治療體內積水、氣機鬱結。

半夏丸(出自《直指》)

治療崩漏、白帶、痰喘氣急、虛腫,也能消除體內舊有的瘀血。用圓形的白半夏刮淨後搗爛,用薑汁調勻,與飛過的白麵做成餅,烤至黃色後去掉麵粉,取半夏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像綠豆一樣大。每次服用十丸,用溫熱水送服,也可以用川芎當歸湯或沉香降氣湯各半煎煮後送服。這是止血的重要藥物。

東垣說:失血要補益氣血,這是古法。首先要補養胃氣,以幫助生長,所以說陽氣生發,陰液才能生長,各種甘味的藥物是首要之務。世人大多認為是補氣,卻不知甘味也能生血,這就是陽生陰長的道理,所以要先調理胃氣。人體內最寶貴的就是穀物,補中益氣方加上焦神麯、黃芩,就叫做益胃升陽湯,用來治療婦女血崩,屬於氣虛下陷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