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子煩(液燥 血渴)

《產寶》云:子煩者,肺臟虛而熱乘於心則令煩也。停痰積飲衝心亦令煩也。若熱而煩者,但熱而已,若痰飲而煩,嘔吐涎沫,惡聞食氣,煩躁不安也。

朱丹溪曰:子煩,由胎元壅鬱,熱氣上衝,以致煩悶,法當清熱疏郁。

(眉批:《大全》曰:妊娠若煩悶者,以四月受少陰君火之氣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之氣以養氣。若母心驚膽怯,多致煩悶,名曰子煩。子煩屬熱,脈必洪數。沉為氣,滑為痰,虛為無力。)

薛立齋曰:前證若因內熱,竹葉湯;氣滯,紫蘇飲;痰滯,二陳加條芩、枳殼;氣鬱,分氣飲加川芎;脾胃虛弱,六君加紫蘇、山梔。

陳良甫曰:足太陰脾經,其氣通於口,手少陰心經,其氣通於舌。若臟腑氣虛,榮衛不和,致陰陽隔絕,熱乘心脾,津液枯燥,故心煩而口乾,宜知母丸。

薛立齋曰:前證若胃經實火,竹葉石膏湯;胃經虛熱,人參黃耆散;或黃耆六一湯(黃耆六錢,甘草一錢);胃經氣虛,補中湯;若肺經虛熱,紫蘇飲;若肝經火動,加味逍遙散;若脾氣鬱結,加味歸脾湯;若腎經火動,加味地黃丸。《大全》曰:有孕婦暴渴,惟飲五味汁。

名醫耿隅診其脈曰:此血欲凝也,非疾也。已而果孕,然古方有血欲凝而渴飲五味之證,不可不知。

慎齋曰:妊娠煩躁,本屬肺腎二經有火。仲景云:火入於肺則煩,入於腎則躁。胎繫於腎,腎水養其胎元則元氣弱不足以滋腎中之火,火上爍肺,肺受火刑變為煩躁。此金虧水涸之候,法當滋其化源,清金保肺壯水滋腎為主。《產寶》以停痰積飲論子煩;丹溪以胎壅氣熱論子煩,未悉病機之要者也。

若液燥屬心脾熱乘,血渴屬胎血將凝,亦胎前所見之證,故備載於此。

(眉批:子煩者,心煩悶亂,莫可言狀,用淡竹葉湯;若氣滯痰凝而悶者,二陳湯加白朮、黃芩、蘇梗;若脾胃虛弱,嘔吐而煩,六君加香砂。但此症不善調攝則胎動不安,須防小產之患,又有吐久氣逆,胃元大虛,不能進食,恐致產母氣脫,故初亟宜降火,繼即安胃進食,此一定之法也。)

白話文:

【子煩(液燥 血渴)】

根據《產寶》所述,子煩這種狀況,是由於肺臟虛弱導致熱氣影響心臟,使人感到煩躁。同時,積聚在體內的痰飲衝擊心臟也會造成同樣的困擾。若是因為熱氣而感到煩躁,主要就是熱氣的問題;若是痰飲造成的煩躁,除了會有嘔吐泡沫的現象,還會對食物的味道產生厭惡,並且感到極度的不安。

朱丹溪表示,子煩是因為胎兒發育時熱氣上衝,使得母親感到煩悶,治療方法應著重在清除熱氣和疏解鬱悶。

四月份時,母親受到少陰君火之氣的影響,以滋養胎兒的精華;六月份,則受到少陽相火之氣的影響,以滋養胎兒的氣息。如果母親感到驚嚇或膽怯,就容易出現煩悶的情況,這種情況被稱為子煩,屬於熱氣過旺的範疇,脈搏通常會呈現洪數的特徵。脈象深沉代表氣血不足,滑順的脈象表示有痰,虛弱的脈象顯示體力不濟。

對於子煩的治療,薛立齋指出,如果是因為內熱,可用竹葉湯;若是氣滯,可採用紫蘇飲;若是痰滯,則可使用二陳湯加上黃芩和枳殼;氣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分氣飲加上川芎;脾胃虛弱的患者,則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紫蘇和山梔。

陳良甫提到,足太陰脾經的氣息通達口腔,手少陰心經的氣息則連接舌頭。如果臟腑氣血虛弱,營衛失調,就會導致陰陽分離,熱氣影響心脾,使得津液乾燥,因此會感到心煩且口乾,適宜使用知母丸來治療。

對於胃經實火的情況,薛立齋推薦使用竹葉石膏湯;胃經虛熱的患者,則可使用人參黃耆散,或是黃耆六一湯(黃耆六錢,甘草一錢);胃經氣虛的患者,則可使用補中湯;肺經虛熱的患者,可以使用紫蘇飲;肝經火氣旺盛的患者,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脾氣鬱結的患者,可以使用加味歸脾湯;腎經火氣旺盛的患者,則可以使用加味地黃丸。《大全》指出,有懷孕婦女突然感到極度口渴,只喝五味汁。

名醫耿隅在診斷後表示,這是血液凝固的前兆,並非疾病。不久後,這位女性果然懷孕。然而,古方中有血液凝固前會產生渴飲五味的症狀,這是必須瞭解的知識點。

慎齋認為,懷孕期間的煩躁,主要與肺和腎兩條經絡中的火氣有關。仲景曾說:「火氣進入肺部會讓人煩躁,進入腎臟則會讓人焦躁不安。」胎兒依附在腎臟,腎臟的水份養育胎兒,但當元氣弱化,無法充分滋潤腎臟中的火氣,火氣上沖至肺部,肺部受到火氣的侵害,轉而變成煩躁。這是一種金虧水涸的狀態,治療方法應著重在滋補根源,以清熱保肺、壯水滋腎為主。《產寶》從停滯的痰飲來討論子煩;丹溪則從胎兒發育時氣熱來討論子煩,這些觀點並未全面掌握病情的核心。

如果液燥是由心脾熱氣上衝所導致,血渴則是胎兒血液即將凝固的前兆,這些都是懷孕初期常見的症狀,所以在此詳細列舉。

子煩指的是心煩意亂到無法言語描述的狀態,可用淡竹葉湯治療;若是因為氣滯痰凝而感到悶悶不樂,則可使用二陳湯加上白朮、黃芩、蘇梗;若是脾胃虛弱,嘔吐且感到煩躁,則可使用六君子湯加上香砂。但這種情況如果不妥善調理,可能會導致胎兒不安,甚至引發流產的風險,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此外,還有長期嘔吐導致氣逆,胃部氣血極度虛弱,無法進食的情況,這可能會導致產婦氣血脫落,因此最初應急著降火,接著再安撫胃部,促進食慾,這是一個固定的治療流程。

2. 子懸(脈浮滑者,痰尺伏而絕者,心氣悶絕)

李氏曰:子懸者,心腹脹滿痛也,妊娠四五月,君相二火養胎,平素有熱,故胎熱氣逆,上湊心胸,脹滿痞悶,名曰子懸,法用補氣血、疏壅滯,嚴氏紫蘇飲,加山梔、條芩之類。

何松庵曰:子懸者,濁氣舉胎上湊也,胎熱氣逆,心胃脹滿,此證挾氣者居多,疏氣舒郁非紫蘇、腹皮、川芎、陳皮無以流氣,非歸、芍無以養血,氣血既利,而胎自降,然邪之所湊,其人必虛,故以人參、甘草補之。

仲景曰:婦人懷孕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寒故也,當附子湯溫其臟。

(眉批:附子胎前禁用,而此以治臟寒,正所謂有故無殞也。)

《大全》云:妊娠子懸,由腹內宿有寒邪停飲,致陽氣壅滯,上湊心腹,與氣相爭,故令脹滿也。

李氏曰:火盛極一時,心氣悶絕而死。丹溪云:氣有餘便是火,當治其氣,紫蘇飲連進救之;若誤服動胎藥,以致胎損上逆,心腹脹滿者,芎歸湯主之,脈浮滑蔥白湯。

薛氏曰:前證若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用藿香正氣散。若食傷脾胃,六君子湯,若陽氣壅滯,胎上逼心,用紫蘇飲。

(眉批:此雖言寒氣停飲所致,然大概陽氣壅滯則令上湊心腹。故以紫蘇飲,寬氣下氣,以火盛極而連進紫蘇飲,須知是氣作悶。)

薛立齋曰:妊婦飲食停滯,心腹脹滿,其胎上攻,噁心不食,右關脈浮大,按之則弦,此土虛木侮也,用六君子,加升柴而愈,後小腹痞滿,以補中益氣,升舉脾氣而瘥。(子懸用升舉法,是立齋巧處,然須認症真確。)

一妊婦腹脹,小便不利,吐逆。諸醫雜進溫胃寬氣等藥,反吐加脹滿湊心,驗之胎死已久,服下死胎藥,不能通,因得鯉魚湯,其論曰,娠婦通身腫滿,或胸腹急脹,名曰胎水,遂去妊婦胸前看之,胸肚不分,急以鯉魚湯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惡水,腫消脹退,方得分娩死胎。

(眉批:須識此症。)

愚按:子懸一症,有因熱、因寒、因火、因停飲、因挾食、因肝鬱、因脾虛、因胎水者,而要皆不離乎氣,蓋胎壅氣逆,乘勢上攻,緊塞於胸,次之間如懸物然,故曰子懸。良甫、松庵主乎熱立論甚當,李氏以嚴氏紫蘇飲治火盛悶絕。取寬氣和中之意,其義同也。

若《金匱》、《大全》,主於臟寒冷飲,當以脈證為憑,此證絕少,若脾虛挾食,或胎水上泛,當從薛氏法,而愚謂婦人性多忿鬱,肝病居多,忿則氣逆,而胎亦逆,又當以疏肝為要也。

白話文:

李氏表示:子懸,即心腹脹滿疼痛的症狀,在懷孕四到五月間,由於母體和胎兒的火氣養護胎兒,若原本體內就有熱氣,會導致胎兒受熱,氣逆上衝至心胸,造成脹滿痞悶的情況,稱為子懸。治療方法應補充氣血,疏通阻滯,可使用嚴氏紫蘇飲,再添加山梔、條芩等藥材。

何松庵認為:子懸是渾濁氣體使胎兒向上湧起的結果。胎兒受熱,氣逆上衝,使心胃脹滿。這種情況多數與氣滯有關,需使用紫蘇、腹皮、川芎、陳皮來疏氣解鬱,同時也需要歸、芍來滋養血液。當氣血順暢,胎兒自然會下降,但邪氣聚集的地方,人體必有虛弱,因此需用人參、甘草來補充。

仲景指出:婦女懷孕六七個月,脈象弦且發熱,胎兒越發脹大,腹部疼痛且畏寒,下腹部感覺像被扇風一樣,這是因為子宮受寒所導致的,應使用附子湯來溫暖子宮。

《大全》記載:懷孕期間出現子懸,是由於腹內原有寒邪和飲食停滯,導致陽氣堵塞,上衝心腹,與氣體相爭,因此造成脹滿的現象。

李氏表示:火氣過旺時,心氣會悶絕而死亡。丹溪認為,氣太多就是火,應治療氣的問題,可連服紫蘇飲來急救;若誤服了會讓胎兒活動的藥物,導致胎兒受損上衝,心腹脹滿,可用芎歸湯治療,脈象浮滑時可用蔥白湯。

薛氏指出:若因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可用藿香正氣散;若是飲食傷害脾胃,可用六君子湯;若陽氣堵塞,胎兒上逼心臟,可用紫蘇飲。

薛立齋提到:孕婦飲食滯留,心腹脹滿,胎兒上攻,噁心不食,右關脈浮大,按壓則弦,這是土虛木侮的現象,使用六君子湯,加上升柴,病情可以痊癒。後期小腹痞滿,使用補中益氣湯,提升脾氣,病情得以改善。

對於孕婦腹部脹大,小便不通,嘔吐的情況,多數醫生使用溫胃寬氣的藥物,反而使嘔吐和脹滿更嚴重。檢查發現胎兒早已死亡,服用排除死胎的藥物,卻無法通暢。後來使用鯉魚湯,據說,懷孕婦女全身腫脹或胸腹緊脹,稱為胎水,使用鯉魚湯三五劑,大小便排出惡水,腫脹消退,才能分娩出死胎。

子懸這種症狀,可能是由熱、寒、火、飲食停滯、食物夾雜、肝鬱、脾虛、胎水等原因引起,但主要都與氣相關。胎兒氣逆,向上攻擊,緊塞於胸,類似懸掛物體,故稱為子懸。良甫、松庵以熱作為主要理論,李氏使用嚴氏紫蘇飲治療火氣旺盛造成的悶絕,旨在寬氣和中,意義相同。

《金匱》和《大全》強調臟寒和冷飲,應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判斷。這種情況很少見。若脾虛夾雜食物,或是胎水上泛,應遵循薛氏的方法。個人認為,女性多易生氣鬱悶,肝病較多,生氣會導致氣逆,胎兒也會逆向,因此疏肝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