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治風邪帶下

小柴胡湯,治風邪帶下五色。

柴胡(二錢),黃芩,半夏,人參,甘草(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色青屬肝加山梔、防風;色赤屬心加黃連、山梔、當歸;色白屬肺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色黃屬脾六君子加山梔、柴胡,不應用歸脾湯;色黑屬腎用六味地黃丸。

(眉批:小柴胡少陽藥,其曰治風邪。豈肝膽熱而生風邪。)

蒼柏參芎散,治婦人上有頭風鼻涕,下有白帶。

辛夷,川芎,蒼朮,黃柏,南星,半夏,滑石,牡蠣,黃芩(酒炒)

上水煎,食後服。此又丹溪方也,以芩、荑、川芎而治頭風;以蒼、柏、星、半、滑、牡而治帶,平正無奇,令人可法。

地榆散,治漏下五色,一十二帶兼治嘔吐下血。

地榆(三兩,銼),醋、水(各半升)

煮十餘沸,食前溫服一合。

《本草注》云:地榆主帶下十二病。一曰多赤,二曰多白,三曰月水不通,四曰陰蝕,五曰子臟堅,六曰子門澼,七曰合陰陽患痛,八曰少腹寒痛,九曰子門閉,十曰子宮冷,十一曰夢與鬼交,十二曰五臟五定。

白話文:

【治療風邪引起的白帶異常】

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因風邪導致的五色白帶。

所需藥材如下: 柴胡(6公克)、黃芩、半夏、人參、甘草(各3公克)。

以上藥材研磨後,加入三片生薑和兩枚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若白帶顏色為青,屬肝,需加山梔、防風;若顏色為紅,屬心,需加黃連、山梔、當歸;若顏色為白,屬肺,需加山梔於補中益氣湯中;若顏色為黃,屬脾,需在六君子湯中加山梔、柴胡,但不應使用歸脾湯;若顏色為黑,屬腎,則使用六味地黃丸。

(眉批:小柴胡湯為少陽經的藥物,它能治療風邪,可能是因為肝膽熱而產生風邪。)

蒼柏參芎散,用於治療女性上部頭痛、鼻涕,下部白帶。

所需藥材如下: 辛夷、川芎、蒼朮、黃柏、南星、半夏、滑石、牡蠣、黃芩(酒炒)。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飯後服用。此方出自丹溪,以黃芩、辛夷、川芎治療頭風,以蒼朮、黃柏、南星、半夏、滑石、牡蠣治療白帶,方正平實,值得學習。

地榆散,用於治療五色漏下,同時兼治嘔吐、下血。

所需藥材如下: 地榆(90公克,研磨),醋、水(各250毫升)。

煮至沸騰十幾次,飯前溫服一劑。

根據《本草注》記載:地榆主治十二種白帶病症。包括:一、白帶過多且呈紅色,二、白帶過多且呈白色,三、月經不調,四、私處腐蝕,五、子宮堅硬,六、私處瘙癢,七、性交時疼痛,八、下腹冷痛,九、子宮閉塞,十、子宮虛冷,十一、夢見與鬼發生性行為,十二、五臟失調。

2. 治虛損帶下

衛生湯,治帶下不止,脈微弱腹痛。

黃耆(三兩),當歸,白芍(炒,各二兩),炙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水煎空心服。一方下苦楝丸三十粒,虛者加人參一兩。

以下皆以正氣為本,此亦建中法。以腹痛,故兼苦楝丸。

補中益氣湯,治勞役過度,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以致陽氣下陷,白帶下久不止。

黃耆,人參,白朮,炙草(各一錢),當歸,陳皮(各七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讀東垣先生書方,知立方之旨;讀立齋先生書,又知善用東垣之方

六君子湯,治胃虛生痰,飲食減少,中氣不和,時時帶下。

人參,白朮,茯苓,炙草,陳皮(去白),半夏(湯炮七次,各一錢)

上銼,一服加生薑二片,水煎服。

補中湯有升柴升下陷之氣,此方有苓,燥中宮之痰。

歸脾湯,方見血崩門(勞傷)

本方補心血以榮脾,補其母也;調肝氣以和下,去其賊也;母補賊去則脾氣健矣,故曰歸脾。孫真人云:補脾不愈當先補心,此方其近之。

加味八珍湯,治婦人氣血兩虛赤白帶下。

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生地,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炙草(五分),山藥(炒),杜仲(酒炒),香附(炒,各一錢)

上加烏梅一個,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溫服。肥人加半夏;瘦人加黃柏;飽悶去人參加砂仁;腹痛去人參加小茴香、延胡;冬月加煨姜;日久元氣下陷加升麻、柴胡以升提之。

八珍氣血兩補其總司者也,山藥、杜仲、烏梅又補帶脈之不足,而加減法亦皆得理宜法之。

當歸澤蘭丸,治婦人經脈不調,赤白帶下久無子。

香附(杵去毛一斤,分四分,童便浸四兩、酒浸四兩、醋浸四兩、米泔浸四兩,各浸一宿,取出曬乾用),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酒洗),生地(各二兩),艾葉,澤蘭,白朮(各兩半),黃芩(二兩)

上為末,醋丸赤小豆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白湯或酒下,平而當理,亦可為調經聖藥宗之。

止帶丸

當歸(酒洗),川芎,白朮,人參,山藥,杜仲(酒炒),香附,破故紙(酒炒),牡蠣(煅),川斷,椿根皮(酒炒,各等分),青黛(減半)

上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腹痛加延胡、小茴;肥人加製半夏;瘦人加酒炒黃柏;冬月加炮姜少許;夏月加黃柏。

嚴氏當歸煎,治赤白帶下,腹痛不欲飲食,日漸羸瘦。

當歸(酒浸),赤芍(炒),熟地(酒炒),阿膠(炒),白芍(炒),續斷(酒浸),牡蠣(煅,各一兩),地榆(半兩)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眉批:要思何以四物中不用川芎?又以何物而治腸痛,又不欲飲食而何以不理脾胃。豈立方者漫然歟?須知用藥當看病原所以為之主治。)

蓯蓉菟絲丸,治赤白帶下。

肉蓯蓉(酒浸),菟絲子(酒蒸),覆盆子,蛇床子(各一兩二錢),當歸(酒洗),白芍(炒),川芎(各一兩),牡蠣(煅),烏鰂骨(各八錢),五味子,防風(各六錢),黃芩(五錢),艾葉(三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三四十丸鹽湯下,早晚各一服。

蓯蓉、艾葉四子是溫補下元藥;牡蠣、烏鰂燥濕治帶;防風升肝氣以勝濕;黃芩清內熱以除濕;歸芍川芎調血脈以滋榮,惟下虛者宜之。要知古人立方言有獨解,不然何以男子藥,補婦人耶。

補宮丸,治婦人諸虛久不妊娠,骨熱形瘦,崩中帶下。

鹿角霜,白芍,白朮,山藥,香白芷,白茯苓,白薇,牡蠣(煅),烏鰂骨(各等分)

上為末,面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此方以鹿霜、白芍補血;以山藥、茯苓補氣;以芷、薇而治崩中淋露;以牡賊而燥濕。治帶又是一種意見,然不用芎、歸、地、黃者,慮血藥溫潤也。變局如此,妙甚。

丹溪方,治白帶屬真陰虛者。

龜板(炙),杞子(各二兩),黃柏(炒一兩),香附,山萸肉,苦參,樗皮,貝母(各五錢),白芍(七錢半),乾薑(炒,二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丹溪治帶,主於熱生濕。其意以腎主閉藏,而下焦者肝腎主之,然濕從中焦生,故立方如此。

千金方,治帶下脈數者,陰虛有熱也。

枸杞根(一斤),生地(五兩,一方五斤)

上水一斗,煮五升,分三服。

此方有超見,非真人不能具此,非見道者不能解此。上二方補腎水真陰虛者宜之。

補真固經湯,治婦人漏久,心胞尺脈極微,白帶流不止。

人參,乾薑(各一錢),生芩(另銼),郁李仁(去皮尖,研),柴胡,炙草(各一錢),橘皮(五分),白葵花(十六朵去萼)

上除黃芩外,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七分,再入黃芩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熱服,候少時以早膳壓之。

東垣立方必原脈原證然後處方,故治病多效。此方參姜益陽;李仁、葵花潤燥;柴胡升清氣於下;陳皮和胃氣於中;生芩後煎妙取清涼不滯也,名曰補真。蓋以真氣為主且服法亦妙。

助陽湯,治白帶下,陰戶中控心而急痛,身黃皮緩身重如山,陰中如水。(一名升陽燥濕湯。)

柴胡(一錢二分),良薑(二錢),防風,郁李仁,乾薑,甘草(各一錢),白葵花(七朵),新會皮,生黃芩(各五分)

上銼,水二盞煎一盞,食前熱服。

此治重在陰中如水,痛控於心,故用良薑為君;乾薑為佐;不用參朮者痛無補也。柴、防足以勝濕升陽;葵、李可以潤枯滋燥;甘、陳和中;生芩涼氣分之熱,與前方參之自有見解。

上二方用葵花、李仁之滑以潤燥,蓋枯涸滯著者宜之。